一個士兵在正常情況下,多久能當到將軍?

哨兵小虎


一個士兵,在正常情況下,多久也不會當到將軍。

首先,我們國家的士兵在義務兵階段,陸軍服役2年,2年後,多數人就走掉了。剩下的轉為志願兵,再幹幾年差不多也走掉了。這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其次,將軍分為上將、中將、少將三級,最低是少將,對應的職務是軍級幹部。這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而且需要幹到正師以後,通過到國防大學深造,還要有機會才會成功。

所以,一個士兵在正常情況下,多久也當不了將軍;一個士兵,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可能當得了將軍,大約需要到五十歲左右吧。


鄔剛239


實事求是,正常情況下士兵不太可能當上將軍。別說當上將軍,就是當上軍官也是千難萬難,畢竟現在做軍官都需要科班出身。一個普通的士兵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很難被軍校錄取。

很多人拿張召忠舉例,即使是精通阿拉伯語、英語、日語三國外語的張召忠,那也是經歷了30多年艱苦的奮鬥,才做上了將軍。基本上國防大學的校長,政委,系主任,都是將軍級別,可是這些人畢竟在數量上微乎其微。很多國防大學的教授,哪怕是功勳卓著,著作等身,也到頭就是一個大校軍銜,如果不能晉升系主任,也就到此為止了。我認識好幾個國防大學的教授,他們也都是大校,沒有做上少將。



(楊利偉就是少將軍銜。可是全國又有幾個楊利偉?)

如果是地方上的軍校,或者軍醫院,也不容易當將軍。

一般地級市的駐軍就是師級單位,比如軍分區就是師級單位,軍分區司令員就是師長級別。地級市的軍校的(副)校長、政委,也最高就是大校。我一個親戚就是副校長,大校軍銜,他既使在有生之年晉升為正的校長,也依然就是大校了,不能繼續升級為少將了。畢竟單位編制上的級別已經到頭了。除非他是省會城市的軍校校長。

而省會城市的軍醫院的院長、政委、科室主任,就有機會做少將,但也需要資歷。我一個朋友是省會城市的軍醫院的政委,但他年紀輕,資歷不夠,所以還是大校。如果晉升少將,他還得等好些年。而他們醫院裡面掛在牆上的那些頭髮花白的院士,都是少將軍銜。但畢竟院士屬於鳳毛麟角,全國也沒有幾個。

一個普通士兵,如何在有生之年做到省會城市的軍校校長,如何做到軍醫院院長、院士?想一下難度!


懷疑探索者


不說國外,只說我國。

軍隊規定的軍銜(除去基層幹部外)從下到上為:正排長(少尉或中尉)、副連長(上尉)、正連長(上尉);

副營長(少校)、正營長(中校);

副團長(中校)、正團長(上校);

副師長(上校)、正師長(大校或少將)。


然後就是將軍了,基本上是副軍職以上的位置:分為少將、中將和上將三等。

和平年代,各級別的軍官至少要在本級別任職4年,之後根據專業、技能和貢獻再酌情考慮晉升。期間的考核必須達到優秀級別。而且晉升時還要在你要晉升的那個位置正好有編制空缺才行。所以一般而言,級別越高晉升的時間就越長。可參考下圖:

而義務兵從入伍開始到副連長這個級別的,包括你期間立了軍功的,最快也要6年。

參考上圖,結合義務兵入伍的年限,一切都順風順水,每次考核都優秀的情況下,大概需要40年左右你就可以當將軍了。所以一般的義務兵在和平年代不太可能當上將軍。


妙音淨香居


我的答案是至少需要20年,這個時間並不是空口無憑,而是根據我軍的晉升規則得出的。

我軍軍官軍銜制度

我國軍官軍銜主要分為3等10級。

尉官級別: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是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將官級別:上將、中將、少將

1988年以後,我軍對於軍官軍銜晉級期限再次做出改革並延續至今,其中少尉晉中尉是3年,後續每晉一級均需要4年時間,直到獲得大校軍銜,而校官晉升將官則是選升,這個選升的要求是以軍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以及對國防建設的貢獻為依據,標準還是非常嚴苛的。當然這是在和平時期的軍銜晉升規定,戰時的制度會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

根據這些規定我得出的結論是至少20年,下面可以給大家舉一些示例,這樣會更明顯一些。

比如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於1988年獲得中尉軍銜,在2008年的時候晉升為少將,時間上剛好是20年,不過這是與楊利偉少將的卓越貢獻相掛鉤的,很多人會卡在大校這一級別上,除非有特殊的戰功。

在比如我們的馬偉明院士,是我國海軍的核潛艇技術專家,也被稱為電磁彈射之父,從1982年海軍學院畢業到02年晉升少將,也是20年,但這個速度和其卓越的貢獻依舊掛鉤,先後榮獲兩次一等功,在軍事理論和實際操作中更是推動了我國潛艇技術和航母技術的發展,明顯符合選升的條件,所以晉升少將。

當然這裡的20年只是一個明面上的數字,除非有著特別的貢獻,否則從大校到少將這一級將會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這個晉升的時間或許會拉長10年、15年,甚至到退休依舊是大校軍銜。

所以士兵到將軍,至少需要20年,但是正常情況下需要的時間估計是在30年左右,前提還是能達到選升的條件。

那麼我國現在擁有多少名將軍呢?依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

上將:100人

中將:442人

少將:3438人

文職:165人

共計:4100人


軍武視界


首先,不是所有士兵都可以轉為職業軍人往上升的,現在部隊一個士兵可以通過考學上軍校畢業後再到部隊基層一步步幹起,如果你的軍事素質特別優秀,在某方面做出過貢獻達到部隊要求的提幹標準,這樣也是可以上軍校,畢業從基層幹起!不然的話當完兩年的義務兵後,各方面達到部隊要求根據政策和個人意願只能是轉為士官。

平均每級至少需要兩年,大多是三至四年。授少尉軍銜之前還有一年的實習期。一共有8級需要經歷,每級兩年就有16年,加上兩三年軍校與一年實習,至少19年。

一個軍人的軍齡 可以在胸前資歷章表現出來!


陪你一起看影視劇


謝謝賞析,我是小聞!

關於這個問題,前面已經有很多人從名人角度去解析回答。那麼作為一名曾經入伍過的退伍人員,我就從軍隊制度方面就我所知到的進行回答:

一、我們先大概瞭解一下士兵提幹要求,士兵提幹的條件:

1.政治立場堅定,軍事素質過硬,文化基礎紮實,有發展潛力,志願獻身國防事業;中國共產黨黨員或者入黨積極分子;

2.大學本科畢業的,包括第一批和第二批統一錄取並取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含畢業學年入伍,服役期間取得學歷和學位的),第三批錄取並取得全日制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且服役期間表現特別優秀的畢業生;

3.研究生畢業的,必須是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

4.截至當年6月30日,入伍1年半以上(服役期間取得學歷和學位的應當入伍2年以上),且在推薦的旅(團)級單位工作半年以上;

5.現實表現好,被評為優秀士兵或被旅(團)級以上單位評為先進個人;

6.三本畢業的還應當擔任班長或副班長,或榮立三等功以上獎勵,或被旅(團)級以上單位評為軍事訓練標兵;

7.截至當年6月30日,本科畢業的年齡不超過26週歲,研究生畢業的不超過29週歲。其中,獲得二等功以上獎勵的,被軍區級以上單位樹為重大典型、表彰為英模人物的,在駐國家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部隊服役且為少數民族的,年齡可放寬1歲;

8.身體和心理健康,符合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

綜上所述,現今軍隊從士兵邁向軍官重要一條就是學歷,其次就是立功受獎。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軍隊考學,表現優秀士兵可以通過推薦進行考學上軍校來完成這一步跨越。

而要想做到將軍,在當今和平年代大背景下,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基本很難。任何一個軍銜的提升,少則兩三年,多則四五年。甚至可能卡十年左右。而從少尉到少將八階段最少也需要20-30年時間而到了一定年齡,軍隊一般都會要求退休或者轉業,因為確實很難升,當然科班人員或軍隊優秀人才不算。

就比如最近幾年火箭提升到中國第一藍軍旅旅長滿廣志,也用了二十多年時間才到大校。這也是為何現今部隊上校大校很多而少將以上會明顯減少的原因。畢竟所處年代,所依軍規制度都有了很大改變較以往!





小聞和小楠的校園生活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簡要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一、在我軍,將軍通常是指被授予少將軍銜以上的高級軍官,包括少將、中將和上將三個銜級。

二、同樣在我軍,高級軍官要被授予少將軍銜,其職務或職級必須達到副軍職(專業技術5級)。換句話說就是,一名士兵要想成為將軍,就必須是在職務或職級上提升到副軍職(專業技術5級)的軍官。

三、那麼,究竟一名士兵在正常情況下要多少年才能成為將軍呢?咱們以一名地方高考生為例來算算:18歲高中畢業考上軍校;4年後即22歲畢業到部隊任副連職軍官;再3年後即25歲提升為正連職軍官;又3年後即28歲提拔為副營職軍官;再3年後即31歲提升為正營職軍官;又3年後即34歲提拔為副團職軍官;再3年後即37歲提拔為正團職軍官;又3年後即40歲提拔為副師職軍官;再3年後即43歲提升為正師職軍官;又3年後即46歲提升為副軍職軍官。這個時候,這名高考生就具備授予少將軍銜的資格和條件了。換句話說就是,可以成為將軍了。

從以上可以看出,一名士兵正常情況下在部隊服役28年,歲齡在46歲左右就可以成為一名將軍。

如果是按照部隊現行的工資標準,副軍職少將的月工資可以拿到23000元左右。


潤友


張發奎曾於1935年在重慶機場問一個士兵:你們旅長(少將)有幾個女人?有沒西式洋房?該士兵回答說長官有四個女人,也有洋房。

張又問,那你為何還要跟這樣一個作風類似軍閥的長官幹?士兵答道,你錯了,等我混成少將旅長,這些東西我也會有!

在那個年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當將軍的士兵也未必就是好士兵。

從一個士兵到將軍,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呢?就我們就以黃埔生為例來加以闡述吧。

胡宗南(後排左四)

黃埔學生從入校起,就會被編入入伍生隊或者學兵連,也算士兵了

黃埔畢業生畢業後,大多會直接以副排長、排長身份進入作戰部隊,貌似一出道就開始充任下級軍官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黃埔生的軍旅生涯,從進入軍校校門就開始了。在軍校期間,他們的身份就是普通士兵,與行伍出身的普通兵不同的是他們的晉升通道比較寬廣。

從黃埔畢業後,前四期的學生,優秀者通常能在10年內晉升為少將

黃埔1-4期學生,分別畢業於1924年11月、1925年9月、1926年1月、1926年9月。也就是說,第四期的學生,也僅比第一期晚畢業了兩年不到時間。

青年範漢傑

先說說一期的幾個代表。1927年4月,胡宗南出任第一師副師長兼第二團團長,軍銜為少將;範漢傑晉升為少將師長(警備師),甚至還早於胡宗南;

1932年,24團團長杜聿明因戰功被擢升為少將團長,從士兵到將軍,他用了八年時間。

第二期就以邱清泉舉例說明,他於1933年升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少將處長;

王耀武和戴安瀾同屬黃埔三期,前者在1933年的宜黃之戰後,升任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後者則在1937年8月就任25師73旅少將旅長。

第四期的胡璉、張靈甫,分別於淞滬之戰後榮升為67師119旅少將旅長、1938年中期晉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也就是說,他們都在畢業後12年左右混成了將軍級別。同是四期的廖齡奇,甚至比胡、張還要早些當上將軍,他在淞滬會戰火線中就成為了少將旅長。

胡璉

也就是說,戰爭年代的黃埔前四期學生,從進入軍校成為學生兵算起,到成為少將,最快者只用了三年時間,晉升較慢者也基本能在十五年內扛上一顆將星。這種情況,你說算不算正常呢?


我是@司馬砸光,敬請關注交流


司馬砸光


從列兵到軍長需要多久?簡單的說吧,從列兵到軍級需要晉升16個級別,算它5年一晉升吧,從列兵到軍級需要80年。所以就算你在部隊幹到90歲你都幹不到軍級,何況上了團級就很難再升了。

再說現代化普通士兵若沒參加過戰役也沒有優異的軍功和領導作戰的能力想當將軍?就送你兩個字:做夢!就算你具備我說的所有的條件,若沒有伯樂賞識你這匹千里馬,就算你再有本事你頂多也就是個團級。



錦鵬i


正常情況下,普通士兵晉升到將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和平年代的晉升本來就比較困難,更何況現在更加註重“科班出身”,這在國內外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下面舉個例子,自己參考一下。

“局座”張召忠的將軍之路

局座張召忠退役時的軍銜是海軍“少將”,而其也多次在節目中講述過自己的軍旅生涯,我想這對很多有志於“當將軍的士兵”是一個極好的參照。總結說起來,局座能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為將軍,關鍵因素和大多數職業領域的晉升都差不多,主要就是“學歷、能力、志向、機遇”缺一不可。


張將軍在入伍之前,在一個學習機電專業的中專生,然後在1970年入伍,各位不要感覺中專生的起點低,要知道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軍隊裡能收到的中專生是相當稀少的,那稀缺程度不比現如今軍隊裡的研究生差。因此可以說局座在入伍當兵時的學歷和專業技術功底是遠超絕大部分士兵的,可以說起點很高。

另外,六十年末到七十年代初,國際環境比較複雜,隨時有爆發戰爭的風險,所以全軍的備戰程度很高。張召忠在進入部隊以後,作為一名高學歷人才,被分配到岸艦導彈部隊成為一名導彈兵(高技術兵種),而且其機電專業的背景,在導彈部隊尤其能發揮其特長。所以四年以後被部隊推薦上大學,原本可能是要被選送到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習潛艇專業,但是由於北大的招生負責人認為當時的張將軍五官端正,是一個當外交人員的好苗子(局座節目中自述),於是年輕的局座就被部隊送到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可以說,局座入伍之初這段時間,是有一個比較強的學歷技術基礎,當時國際形式所迫,軍隊對人才及其渴望,而局座在部隊的表現有很突出(因為有技術基礎,所以作為導彈兵有先天優勢,理工科背景對於導彈知識的接受速度和深度要遠超普通士兵),因此被選送北大上大學。(這一節可以看出,局座的學歷背景、工作能力、機遇、外加名校“鍍金”全有了)如果放在今天,可以試想一下,就算是個本科生入伍當兵,在部隊裡也是“稀鬆平常”而已。

北京大學四年的阿拉伯語學習,不僅僅是讓局座掌握了一門外語+名校學歷,這一番經歷又為局座見識真正的戰爭提供了機遇。1979年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局座,就被選派到伊拉克擔任翻譯,第二年就爆發了“兩伊戰爭”,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使用了大量蘇聯和美國的先進武器,這一番經歷不僅讓局座親睹戰爭的殘酷,並且極大的開闊了眼界,用局座自己的說法“公路上每天都有坦克、裝甲車開往前線,我站在路邊,這些武 器的型號、性能居然完全不瞭解。伊朗飛機時不時來空襲,當地人就問我扔下來的都是什麼炸彈,威力怎麼這麼大。我一個導彈兵出身的人,還是一句也說不上來。當時我就感覺,強軍還得靠科技”。這一番經歷,對局座來說就是前一番機遇,造就了後一番機遇,對於一個軍人來說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戰爭,也算是一場幸運,使得局座不僅對戰爭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並且打開了局座“鑽研技術、科技強軍”的人生目標。反觀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其實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是很難的。

▲兩伊戰爭

80年代張召忠回國後,有感於“兩伊戰爭”帶來的震撼,返回原導彈部隊繼續深鑽導彈技術,而八十年代到2000年這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國國防建設走上了“建設現代化軍隊”的道路,同時對於海空軍的建設也格外關注,軍隊急需一批武器裝備的研究人才,於是局座又被借調到海軍裝備論證中心搞研究。在研究技術的過程中,局座很快發現最新、最前沿軍事技術資料都是英文,而亞洲當時的許多技術文獻又是日語編制的,所以主動自學了英語和日語。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為後來局座接觸最新的軍事知識,研究軍事學術有了很大幫助,可謂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試問如今的普通士兵,有多少能掌握三門外語的?

此後的局座,由於掌握三種外語、有理工科背景、有導彈兵經歷、有名牌大學的學歷、在伊拉克直面過戰爭、到英國工作和學習過、有科技強軍的夢想和實際行動、在軍事學術領域有不俗的造詣、參與或主持過多項榮獲科技進步獎的科研項目,於是成就了其國防大學教授、軍事科技與裝備教研室主任、海軍少將的地位(1998-2000年左右)。

總體來說,張召忠將軍從當兵入伍,到成為海軍少將,花費了差不多三十年。而其中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時勢造英雄的機遇,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