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遥远的救世主》,也许是境界不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小丹一定要死呢?

幻翠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和电视剧《天道》都看了,并且有一段时间了。是一部能触及我们这个时代脉搏的,还算不错的作品。借此机会,谈点读后感吧。

1.我们所处的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时代,所以陌生,是因为实际发生的事情与我们的即有"文化体系"(三观)处处自相矛盾,自我冲突。引用一位名人的名言基本可以概括:"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2.本书没有对这个时代的对错、好坏做政治、经济、社会学意义层面的剖析(这是个人力不能及的),而是着重于讲,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矛盾(最终归结为文化的矛盾),以及冲突的现实中,每个人以什么样的"生存法则"来生存。而书中各类人物的生存表现是有代表性的。

3.芮小丹在书中算正面人物吧,是时代的"宠儿",完美无瑕到极致。正是这种美好,最终却和丑恶之人同样走向"死亡"。虽然说对活着的人来说意义不同,但对本人来说已无意义。

4.在丁元英心目中,芮小丹在人格上是完全征服了自己,但在"生存法则"上,他认为芮小丹是幼稚的,太单纯、天真、正直、义气、仗义、担当,唯一缺少保护自己的精神准备。

5.芮小丹是一个把生存的意义看的非常重,而轻看生存方式的,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阳光女孩。丁元英对她内心充满爱意,但理性又告诉他,这种美好在这个时代是会夭折的。

所以说,芮小丹最后的死,是人物逻辑性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太"善",太"恶"都是极端,都违背了"生存法则"的中庸之道。

生存法则不是"丛林法则"。


王平987


个人理解《遥远的救世主》中一个拥有着美好向往和完美的爱情的女主角芮小丹最后在银川案中的死亡人许许多多的观众最后非常困惑?为什么芮小丹一定要死?书中最复杂最具有争议性莫过于芮小丹的死。下面我来分析中主书角芮小丹为什么要死,个人觉得原因有四:

一、芮小丹假如没有死,辞职位去继续去法兰克福攻读,然后和丁元英结婚生子,一起定居德国的完美结局,那么《遥远的救世主》就是一部烂大街的美女爱才子的泡沫剧,那么前面所有营造的思想高度和觉悟就没有价值,也许只有悲剧才能提现价值。所以为了剧情需要,芮小丹这个主角需要用死亡来 为这部的思想高度和价值做铺垫。

二、《遥远的救世主》中其实最贪心就是芮小丹,书中叙述表象她是淡定从容,似乎超凡脱俗表现出的一切都与他人不同,但是她却犯了最致命错误,她贪恋丁原英许给她神话礼物,贪恋丁原英的一生一世爱恋,并因此掀起涟漪,虽然暂时改变了很多人命运却也害了许多人例如刘冰这个弱势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乐圣林语峰的自杀,这都有违天道,注定要承担责任,所以作者必须要她死。作者让小丹死是重要主题,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贪,果为死。

三、就是因为芮小丹拥有一切的完美,所以更没有勇气去面对一个残缺不全的自己。更不希望给丁原英一个残缺不全的自己(在她眼中丁原英是一个近乎完人的人设)。就像丁原英说的评论芮小丹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的人。

四、正因作者对这个似乎拥有美好一切的女主悲惨结局的安排,才最终突显出作品批判思想的主题。芮小丹才是“遥远的救世主”,救世主无法救自己,无法救自己还谈什么救世主?所以现实中不存在救世主,救世主只是无知的弱者的妄想,也是无知的慈悲者的妄为。观众万万不可因为对芮小丹这个完美人物的爱,而忽视了作者通过极力刻画其悲催死去的命运而揭示的深刻主题。

作为警察这个角色,需要承担风险,没有避险的权力可以理解。但是在风险解决以后,依然选择自杀,那一刻芮小丹已经不是警察的角色。她变成了丁元英的爱人,父母的子女。只是那一刻涌上心头的依然是她对于丁元英的爱。后来,肖亚文问丁元英芮小丹为什么要自杀时,丁元英的回答是芮小丹认为自己没有用了。芮小丹那一刻不是想到的自己,想到的是当下自己状态会对未来身边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她欲望极其简单,既然已实现,就冷静的选择了自杀。

以上是个人浅解,有更多更好见解欢迎评论区指正。


JP追逐生活


《遥远的救世主》以爱情为主线,集结了商战、警匪、政治等内容,更有很多商战韬略和计谋,可谓是一本现代商战的教科书。与以往所有的小说都有所不同,作者在全书一直灌输一个概念——文化属性。

不难发现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文化属性”成了个体和集体价值和前途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属性”考量下,小说中那些玄妙描写,被新旧元素一一重新组合——没有陌生的词汇,没有听不懂的话语,糅在一起却让人一思再思,由思生辨。剥开熟悉对白的表层,埋藏在稀疏平常的情节之中的,恰恰是一份严密的逻辑推论。

《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对白既有哲学层面的阐释,也有对城市生活的解读。界与这种文化属性的认知,作者更多想表达的是走正道、敬本职,或者说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

芮小丹是最接近、最懂、最爱丁元英的一个人,对丁元英所谓文化属性的感悟也是最深、最透。正是趋于对这种文化属性的认知,作为警察的芮小丹,把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作为了她的天职。在此,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对芮小丹死亡的安排!也就不难理解丁元英对芮小丹死前电话告白、死后警察取证似乎“漠视”的反应!





丝路娇子


看了这么多解答,众说纷纭,我个人角度来看。芮小丹必须死,不是因为职业,等等!就一点,作者对丁元英这个角色的设定。如果看过,豆豆另外一本书,天幕红尘。或许能够明白一点,芮小丹为啥必须死。丁元英在五台山论道的时候,就说到,他在佛门这道槛上,迈不过去了,进一步是佛门,但是这一步一辈子都迈不过去了。而见相非相,自见如来,这入道的境界丁元英懂。但是他还做不到,所以如果芮小丹不死,最后作者对丁元英没法安排。个人看法,还望勿喷。



千变莫名54130662


看了天道,我刚一开始为其中有些含混晦涩的台词不解,再静下心想一想,作者的原意是不是就是你的出身、教育、格局、性格、环境、职业、甚至性别、健康状况等等,还有时间点、空间点等等,决定了你的宿命,谁也改变不了,这就是为什么丁元英在最后一次与小丹的通话中没有劝阻小丹,丁元英劝与不劝这也就是小丹的宿命;刘冰的结局也不是丁元英所设计不设计的,他的结局也是他的宿命;书中其他人都一样。就象轨道,上了哪条线就驶向哪个终点。努力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善未必会有善报,因为一切都是天道。一切结局都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契合点上由你自身和周围的一切决定的。大白话就是天意难违。有人难以承受亲人的死于非命,想为什么有那么不巧的车祸;有人难以接受自己年纪轻轻就癌症晚期,心有不甘别人能活到百岁;有人拼命努力却穷困一生,嫉妒那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富二代……殊不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都是天意难违啊。有人说那你这是不是宿命论啊?那不是有很多人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吗?如果你这样问我的话,我只能说你还是没有明白什么是天道和天意。小丹可以辞职留学,她就上了另一条人生轨道,她的结局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不是不能改变,而是改变之前的命运根本就不是你的宿命。中国文学真是博大精深,要知道命运和宿命是截然不同的。宿命是结局。


忆江南41105081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看过对应的电视剧,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当然可以不死,如果让作者重新写一下这个说的话,按她现在的阅历和经历的话,有可能把这本书写成上中下三部,在第1部里面还按原来那么写,就又被救活了,然后毁容了以后又被修复了,然后两个人在德国再展开一个故事——没问题。

那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要死掉呢?因为这是在小说里,要追求最大化的震撼效果。我们说在戏剧里也好,在小说里也好,要追求冲突戏剧性,只有那样呢,才能把美撕开血淋淋的展现给读者,能追求到最大的艺术效果。

所谓的悲剧呢,就是把美好的东西在你面前撕碎呈现给你看。让你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换句话说是我们这些读者是我们这些观众决定了这个人物必须要死掉,作者呢,只是顺应了我们的需求。这就是媚俗。

当年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写到里面的女主角田晓霞死掉的时候,他自己在屋子里哭了整整的一下午坐着完全投入了自己的情绪,他也不愿意让他死掉,但是他也没办法,情节故事走到了这里,他就必须要走这一步,因为这个人物已经不受他的管控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当然啊,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可以生也可以死,就像后面刘冰一样。刘斌也可以不死啊,对不对?他的死亡也很突兀啊,他的人物角色逼他走到那里的时候,他也可以决定苟且活下去,没关系的。是刘冰自己要死,他受不了那个反差,他开惯了宝马,他不能再离开那个生活,回到他原来的环境里面去了,这个人物已经活了——到了这个时候,作者已经掌控不了他了,是他自己决定要跳楼的,作者只是把他的决定呈现到作品里面。

世界上的事就是行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这个小丹自性无碍 不昧因果 当来则来 当去即去,不简单!


王阳培训


小丹的死,在常人看来是死了!其实是她自己舍弃了她自己的肉身而成佛!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三藏到了西天,迦叶尊者在传经的时候,向唐三藏要钱。唐三藏说,我一个出家人哪来的钱呢?迦叶尊者说,你不是有紫金钵和木棉袈裟吗?然后孙悟空就恼怒了,最后迦叶尊者传的是无字经书给唐三藏。这段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你唐三藏一个出家之人连紫金钵和木棉袈裟都不能舍掉?还能有资格成佛吗?

而芮小丹她为了正义而舍弃自己的肉身而成佛了。所以丁元英一直强调他自己不如小丹。



巽顺


我个人认为《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文化寓言式小说!它有两条主线,一是透视丁元英的智,来凸显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泾渭分明的民族和个人命运。二是彰示芮小丹的情,表现没有贪嗔疵的天国女儿的情怀。男的活得通透明白,女的活得率真洒脱!当生则生,要死则死,这才是一个天国女儿的命运归宿!王子公主从此幸福生活只能出现在少儿童话里。成人世界更多的是缺撼和不完美!芮小丹死得其所!


活着就是机会


分三个方面谈谈本人浅薄的看法,觉得我们有看法上的共鸣就彼此欣慰,觉得看法不一希望你也不要往心里去。

1.事情解释看法必须要有背景,这个缘起在于文学影视作品立意所求思想精神的布道与唤起,编剧思来想去后觉得更加贴合作品的主旨和作品人物的思悟渐进的过程,就像她本人之前说过:你给我的我拿不住悟不到,就不是我的。这里就是一个人物命运的隐形导向。

2.五台山论道是作品思辨的高潮,智玄大师说丁是靠在门槛的人,但是要进去还有很远。与其说丁元英是高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突然觉生一念因势利导的师傅,而徒弟就是她和格律诗的几位股东,丁代表的高度不是作品表现的最高高度,芮小丹就是青出于蓝的高度,他们区别在于丁知到,觉到,悟到差一步,芮小丹与丁相较这一步就是行到。知行合一心得圆满的境界就出来了,这里面对丁元英来说也许存在欠缺一个机缘,并不是他就没有这个境界。

3.这有深的一点意味,不能表现的太明显,跟出版发行要求有关,就说几个字,芮小丹的死在她看来是因果循环命理定数,现世来说这是死,来世而言就是生了。


守笃一滴水


从因果上说,这个电视剧里的故事都是小丹引起的。本来世界还是这个平静的世界,每个过着每个人的生活,世界上有各种人,高人和凡人。电视剧两条线,爱情和扶贫,爱情是小丹主动追求丁元英,扶贫是小丹的礼物,是小丹的一个愿望。这个平静的世界因为小丹不在平静,她搅动这一片死水般的安宁,让很多人跟着动起来,自然无意中伤害很多人,死很多人,这是她没有预料的。从因果上说,死了那么多人,都被苍天算到了她身上,注定她也会死。她求的太多,欲望太高,想要完美的爱情,又想要做扶贫这伟大的事业,天妒之。正所谓,天机看破不说破,天妒英才,越是高人,越要低调,装作糊涂的活着,就像丁元英一样。丁元英为什么没有死,就是因为他不是发起者,他只是扶贫这件事的工具,他没有任何欲望,扶贫之事,他不求利,不求名,无得就无失,所以最后他还是回归他本来的生活。当然小丹,没有错,她死得其所,就像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虽然死了,生命却是像流星划过长夜一样,瞬间就是永恒,那一刻她曾经真正的活着。历史上每一个去改变世界追求真理的人,都是这样,哥白尼耶稣谭嗣同……所以,她也逃不脱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