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遙遠的救世主》,也許是境界不夠。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小丹一定要死呢?

幻翠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和電視劇《天道》都看了,並且有一段時間了。是一部能觸及我們這個時代脈搏的,還算不錯的作品。藉此機會,談點讀後感吧。

1.我們所處的時代,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時代,所以陌生,是因為實際發生的事情與我們的即有"文化體系"(三觀)處處自相矛盾,自我衝突。引用一位名人的名言基本可以概括:"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2.本書沒有對這個時代的對錯、好壞做政治、經濟、社會學意義層面的剖析(這是個人力不能及的),而是著重於講,在這樣一個充滿各種矛盾(最終歸結為文化的矛盾),以及衝突的現實中,每個人以什麼樣的"生存法則"來生存。而書中各類人物的生存表現是有代表性的。

3.芮小丹在書中算正面人物吧,是時代的"寵兒",完美無瑕到極致。正是這種美好,最終卻和醜惡之人同樣走向"死亡"。雖然說對活著的人來說意義不同,但對本人來說已無意義。

4.在丁元英心目中,芮小丹在人格上是完全征服了自己,但在"生存法則"上,他認為芮小丹是幼稚的,太單純、天真、正直、義氣、仗義、擔當,唯一缺少保護自己的精神準備。

5.芮小丹是一個把生存的意義看的非常重,而輕看生存方式的,充滿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陽光女孩。丁元英對她內心充滿愛意,但理性又告訴他,這種美好在這個時代是會夭折的。

所以說,芮小丹最後的死,是人物邏輯性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太"善",太"惡"都是極端,都違背了"生存法則"的中庸之道。

生存法則不是"叢林法則"。


王平987


個人理解《遙遠的救世主》中一個擁有著美好向往和完美的愛情的女主角芮小丹最後在銀川案中的死亡人許許多多的觀眾最後非常困惑?為什麼芮小丹一定要死?書中最複雜最具有爭議性莫過於芮小丹的死。下面我來分析中主書角芮小丹為什麼要死,個人覺得原因有四:

一、芮小丹假如沒有死,辭職位去繼續去法蘭克福攻讀,然後和丁元英結婚生子,一起定居德國的完美結局,那麼《遙遠的救世主》就是一部爛大街的美女愛才子的泡沫劇,那麼前面所有營造的思想高度和覺悟就沒有價值,也許只有悲劇才能提現價值。所以為了劇情需要,芮小丹這個主角需要用死亡來 為這部的思想高度和價值做鋪墊。

二、《遙遠的救世主》中其實最貪心就是芮小丹,書中敘述表象她是淡定從容,似乎超凡脫俗表現出的一切都與他人不同,但是她卻犯了最致命錯誤,她貪戀丁原英許給她神話禮物,貪戀丁原英的一生一世愛戀,並因此掀起漣漪,雖然暫時改變了很多人命運卻也害了許多人例如劉冰這個弱勢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樂聖林語峰的自殺,這都有違天道,註定要承擔責任,所以作者必須要她死。作者讓小丹死是重要主題,是有因果關係的,因為貪,果為死。

三、就是因為芮小丹擁有一切的完美,所以更沒有勇氣去面對一個殘缺不全的自己。更不希望給丁原英一個殘缺不全的自己(在她眼中丁原英是一個近乎完人的人設)。就像丁原英說的評論芮小丹是“當生則生,當死則死”的人。

四、正因作者對這個似乎擁有美好一切的女主悲慘結局的安排,才最終突顯出作品批判思想的主題。芮小丹才是“遙遠的救世主”,救世主無法救自己,無法救自己還談什麼救世主?所以現實中不存在救世主,救世主只是無知的弱者的妄想,也是無知的慈悲者的妄為。觀眾萬萬不可因為對芮小丹這個完美人物的愛,而忽視了作者通過極力刻畫其悲催死去的命運而揭示的深刻主題。

作為警察這個角色,需要承擔風險,沒有避險的權力可以理解。但是在風險解決以後,依然選擇自殺,那一刻芮小丹已經不是警察的角色。她變成了丁元英的愛人,父母的子女。只是那一刻湧上心頭的依然是她對於丁元英的愛。後來,肖亞文問丁元英芮小丹為什麼要自殺時,丁元英的回答是芮小丹認為自己沒有用了。芮小丹那一刻不是想到的自己,想到的是當下自己狀態會對未來身邊的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由於她慾望極其簡單,既然已實現,就冷靜的選擇了自殺。

以上是個人淺解,有更多更好見解歡迎評論區指正。


JP追逐生活


《遙遠的救世主》以愛情為主線,集結了商戰、警匪、政治等內容,更有很多商戰韜略和計謀,可謂是一本現代商戰的教科書。與以往所有的小說都有所不同,作者在全書一直灌輸一個概念——文化屬性。

不難發現小到個人,大到民族,“文化屬性”成了個體和集體價值和前途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屬性”考量下,小說中那些玄妙描寫,被新舊元素一一重新組合——沒有陌生的詞彙,沒有聽不懂的話語,糅在一起卻讓人一思再思,由思生辨。剝開熟悉對白的表層,埋藏在稀疏平常的情節之中的,恰恰是一份嚴密的邏輯推論。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對白既有哲學層面的闡釋,也有對城市生活的解讀。界與這種文化屬性的認知,作者更多想表達的是走正道、敬本職,或者說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

芮小丹是最接近、最懂、最愛丁元英的一個人,對丁元英所謂文化屬性的感悟也是最深、最透。正是趨於對這種文化屬性的認知,作為警察的芮小丹,把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作為了她的天職。在此,也就不難理解作者對芮小丹死亡的安排!也就不難理解丁元英對芮小丹死前電話告白、死後警察取證似乎“漠視”的反應!





絲路嬌子


看了這麼多解答,眾說紛紜,我個人角度來看。芮小丹必須死,不是因為職業,等等!就一點,作者對丁元英這個角色的設定。如果看過,豆豆另外一本書,天幕紅塵。或許能夠明白一點,芮小丹為啥必須死。丁元英在五臺山論道的時候,就說到,他在佛門這道檻上,邁不過去了,進一步是佛門,但是這一步一輩子都邁不過去了。而見相非相,自見如來,這入道的境界丁元英懂。但是他還做不到,所以如果芮小丹不死,最後作者對丁元英沒法安排。個人看法,還望勿噴。



千變莫名54130662


看了天道,我剛一開始為其中有些含混晦澀的臺詞不解,再靜下心想一想,作者的原意是不是就是你的出身、教育、格局、性格、環境、職業、甚至性別、健康狀況等等,還有時間點、空間點等等,決定了你的宿命,誰也改變不了,這就是為什麼丁元英在最後一次與小丹的通話中沒有勸阻小丹,丁元英勸與不勸這也就是小丹的宿命;劉冰的結局也不是丁元英所設計不設計的,他的結局也是他的宿命;書中其他人都一樣。就象軌道,上了哪條線就駛向哪個終點。努力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善未必會有善報,因為一切都是天道。一切結局都在空間和時間的某個契合點上由你自身和周圍的一切決定的。大白話就是天意難違。有人難以承受親人的死於非命,想為什麼有那麼不巧的車禍;有人難以接受自己年紀輕輕就癌症晚期,心有不甘別人能活到百歲;有人拼命努力卻窮困一生,嫉妒那些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富二代……殊不知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這都是天意難違啊。有人說那你這是不是宿命論啊?那不是有很多人通過努力改變了命運嗎?如果你這樣問我的話,我只能說你還是沒有明白什麼是天道和天意。小丹可以辭職留學,她就上了另一條人生軌道,她的結局就是另外一種。命運不是不能改變,而是改變之前的命運根本就不是你的宿命。中國文學真是博大精深,要知道命運和宿命是截然不同的。宿命是結局。


憶江南41105081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也看過對應的電視劇,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當然可以不死,如果讓作者重新寫一下這個說的話,按她現在的閱歷和經歷的話,有可能把這本書寫成上中下三部,在第1部裡面還按原來那麼寫,就又被救活了,然後毀容了以後又被修復了,然後兩個人在德國再展開一個故事——沒問題。

那為什麼在那個時候為什麼要死掉呢?因為這是在小說裡,要追求最大化的震撼效果。我們說在戲劇裡也好,在小說裡也好,要追求衝突戲劇性,只有那樣呢,才能把美撕開血淋淋的展現給讀者,能追求到最大的藝術效果。

所謂的悲劇呢,就是把美好的東西在你面前撕碎呈現給你看。讓你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換句話說是我們這些讀者是我們這些觀眾決定了這個人物必須要死掉,作者呢,只是順應了我們的需求。這就是媚俗。

當年路遙寫平凡的世界,寫到裡面的女主角田曉霞死掉的時候,他自己在屋子裡哭了整整的一下午坐著完全投入了自己的情緒,他也不願意讓他死掉,但是他也沒辦法,情節故事走到了這裡,他就必須要走這一步,因為這個人物已經不受他的管控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當然啊,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他可以生也可以死,就像後面劉冰一樣。劉斌也可以不死啊,對不對?他的死亡也很突兀啊,他的人物角色逼他走到那裡的時候,他也可以決定苟且活下去,沒關係的。是劉冰自己要死,他受不了那個反差,他開慣了寶馬,他不能再離開那個生活,回到他原來的環境裡面去了,這個人物已經活了——到了這個時候,作者已經掌控不了他了,是他自己決定要跳樓的,作者只是把他的決定呈現到作品裡面。

世界上的事就是行所當行,止於不得不止。這個小丹自性無礙 不昧因果 當來則來 當去即去,不簡單!


王陽培訓


小丹的死,在常人看來是死了!其實是她自己捨棄了她自己的肉身而成佛!

我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唐三藏到了西天,迦葉尊者在傳經的時候,向唐三藏要錢。唐三藏說,我一個出家人哪來的錢呢?迦葉尊者說,你不是有紫金缽和木棉袈裟嗎?然後孫悟空就惱怒了,最後迦葉尊者傳的是無字經書給唐三藏。這段故事情節告訴我們,你唐三藏一個出家之人連紫金缽和木棉袈裟都不能捨掉?還能有資格成佛嗎?

而芮小丹她為了正義而捨棄自己的肉身而成佛了。所以丁元英一直強調他自己不如小丹。



巽順


我個人認為《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文化寓言式小說!它有兩條主線,一是透視丁元英的智,來凸顯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涇渭分明的民族和個人命運。二是彰示芮小丹的情,表現沒有貪嗔疵的天國女兒的情懷。男的活得通透明白,女的活得率真灑脫!當生則生,要死則死,這才是一個天國女兒的命運歸宿!王子公主從此幸福生活只能出現在少兒童話裡。成人世界更多的是缺撼和不完美!芮小丹死得其所!


活著就是機會


分三個方面談談本人淺薄的看法,覺得我們有看法上的共鳴就彼此欣慰,覺得看法不一希望你也不要往心裡去。

1.事情解釋看法必須要有背景,這個緣起在於文學影視作品立意所求思想精神的佈道與喚起,編劇思來想去後覺得更加貼合作品的主旨和作品人物的思悟漸進的過程,就像她本人之前說過:你給我的我拿不住悟不到,就不是我的。這裡就是一個人物命運的隱形導向。

2.五臺山論道是作品思辨的高潮,智玄大師說丁是靠在門檻的人,但是要進去還有很遠。與其說丁元英是高人還不如說他是一個突然覺生一念因勢利導的師傅,而徒弟就是她和格律詩的幾位股東,丁代表的高度不是作品表現的最高高度,芮小丹就是青出於藍的高度,他們區別在於丁知到,覺到,悟到差一步,芮小丹與丁相較這一步就是行到。知行合一心得圓滿的境界就出來了,這裡面對丁元英來說也許存在欠缺一個機緣,並不是他就沒有這個境界。

3.這有深的一點意味,不能表現的太明顯,跟出版發行要求有關,就說幾個字,芮小丹的死在她看來是因果循環命理定數,現世來說這是死,來世而言就是生了。


守篤一滴水


從因果上說,這個電視劇裡的故事都是小丹引起的。本來世界還是這個平靜的世界,每個過著每個人的生活,世界上有各種人,高人和凡人。電視劇兩條線,愛情和扶貧,愛情是小丹主動追求丁元英,扶貧是小丹的禮物,是小丹的一個願望。這個平靜的世界因為小丹不在平靜,她攪動這一片死水般的安寧,讓很多人跟著動起來,自然無意中傷害很多人,死很多人,這是她沒有預料的。從因果上說,死了那麼多人,都被蒼天算到了她身上,註定她也會死。她求的太多,慾望太高,想要完美的愛情,又想要做扶貧這偉大的事業,天妒之。正所謂,天機看破不說破,天妒英才,越是高人,越要低調,裝作糊塗的活著,就像丁元英一樣。丁元英為什麼沒有死,就是因為他不是發起者,他只是扶貧這件事的工具,他沒有任何慾望,扶貧之事,他不求利,不求名,無得就無失,所以最後他還是迴歸他本來的生活。當然小丹,沒有錯,她死得其所,就像那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雖然死了,生命卻是像流星劃過長夜一樣,瞬間就是永恆,那一刻她曾經真正的活著。歷史上每一個去改變世界追求真理的人,都是這樣,哥白尼耶穌譚嗣同……所以,她也逃不脫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