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與蒙古決戰中失敗,為何不退守東北老巢,而是一路南逃呢?


女真人與蒙古決戰中失敗,為何不退守東北老巢,而是一路南逃呢?

公元1230年,蒙古帝國三路大軍攻打金國,其中,西路軍由拖雷統率,成功借道宋境走漢中,沿漢水而下來了個戰略大迂迴,直撲金國都城汴京。此時的金國,在戰略上完全陷入了被動,大將完顏合達率領金國最後的精銳回援汴京,並與拖雷率領的蒙古大軍發生遭遇戰,但主力悉數被蒙古軍殲滅。

迫於形勢,金國只好放棄汴京,遷都歸德府(今商丘),但蒙軍一路追殺過來,金國朝廷只好繼續南逃。公元1234年,金國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亡於蔡州,金哀宗自殺。

金國是由女真人建立,興盛於北方,東北是它的老巢,更是龍興之地。可到了後期,金國卻從戰略上放棄了自己的老巢,大舉南遷,徹底陷入被動,迅速滅亡。如果金國能穩住東北老根據地,再找回初衷,恢復遊牧民族的本性與勇氣,再與蒙古人慢慢周旋,還不至於滅亡的這麼快。

金國在與蒙古的對決中,為何守不住東北老巢呢?

首先,是因為東北地區接二連三出現了內亂。

金朝末年,由於國力的衰弱以及蒙古人的崛起,使得東北出現了錯綜複雜的局面。金國統治者對北方及東北地區的契丹人產生了猜忌,擔心他們投降蒙古人與金國為敵,於是,就下了一道政令,“遼民一戶,以二女真戶夾居防之”,讓契丹人與女真人混居,平均由兩戶女真人監視一戶契丹人。金國人的這種猜忌,讓世代受女真人歧視與壓迫的契丹人更加惶恐不安,擔心女真人會對他們下手,就先下手為強了。

契丹人反叛

崇慶元年(1212年)正月,契丹人耶律留哥是金國的北方千戶,他趁著守軍調防之機,逃到了隆州、韓州一帶,揭竿起義了。同時,還有另一位契丹首領耶的也趁機起義反抗金國的統治,兩支義軍就合兵一處,在幾個月內就發展到了10萬人,耶律留哥為都元帥,耶的為副帥,起義軍的聲勢震動了遼東。耶律留哥為了與金國對抗,與蒙古人結成了軍事聯盟,宣誓效忠成吉思汗。

女真人與蒙古決戰中失敗,為何不退守東北老巢,而是一路南逃呢?

金國為了平定契丹人的起義,一方面在遼東實行大赦,以瓦解起義軍的抵抗意志;另一方面,派遣60萬大軍討伐耶律留哥,還放出了懸賞令,能獻耶律留哥一兩骨頭的,賞黃金一兩,獻一兩肉的,賞銀一兩,並世襲千戶官職。大軍壓境,耶律留哥就向蒙古人求援,成吉思汗就派了1000鐵騎支援耶律留哥。按說,金軍是完全佔據著兵力優勢的,但是,其統兵元帥完顏承裕(胡沙)一直是蒙古人的手下敗將,兩年前,在會河堡一戰中,因為畏敵,大敗於蒙古軍,直接導致金國中都被圍。不過,完顏承裕軍事上犯了嚴重錯誤,竟然沒有受到大的處罰,這次金國又以他為統兵元帥,註定了平叛失敗,金國60萬大軍被耶律留哥和蒙古聯軍擊敗。軍事上取得大勝的契丹人,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耶律留哥稱王,國號為大遼,以示覆興遼朝。

金國的這次失利,使其在東北的統治力遭到了嚴重的削弱,為了挽回局面,金國又派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率軍40萬討伐耶律留哥,但是,再次被耶律留哥擊敗,此次失利幾乎讓整個遼東都被耶律留哥控制住了。不甘心失敗的金國,第三次派兵討伐耶律留哥,這次只派出了10萬軍隊,結果又是大敗。領兵大將是移剌都,他“

棄隆安赴南京,宣宗皆釋不問”,主動放棄了隆安逃到了南京,金宣宗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金國討伐耶律留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少,這說明金國對控制東北的局勢越來越力不從心,為了避免都城燕京受到威脅,金宣宗就把都城遷到了汴京。遷都的後果就是,金國對東北更加是鞭長莫及,再加上對敗軍之將毫不追究,使得東北邊疆的局勢更加雪上加霜,割據政權紛紛出現,金國對東北的統治近乎瓦解。

針對這一情況,侍御史溫迪罕達就提議說:“遼東興王之地,移剌都不能守,走還南京。度今之勢,可令濮王守純行省蓋州,駐兵合思罕,以系一方之心。”遼東是金國的龍興之地,移剌都是守不住,逃到南京了。要想挽回局勢,可派遣濮王完顏守純(金宣宗次子)到蓋州去,在合思罕關口駐守兵馬,以挽回金國在遼東的民心。但是,金宣宗拒絕了溫迪罕達的建議,而是說:“我不是可惜一個孩子,但他年幼不更事,哪裡能擔當得了如此重任呢?”從這就可以看出,金宣宗已經對遼東的局面不抱有任何希望了,決心要放棄了。

東北地區女真人反叛

此時的東北地區,也亂成了一鍋粥,首先是耶律留哥佔領了遼東,徹底擺脫了金國的控制,成為了蒙古的附庸。接著,東北又出現了一個割據政權——東夏。

東夏政權是女真人蒲鮮萬奴建立的,他之前率領40萬金軍討伐過耶律留哥,但是遭到了慘敗,就逃到了東京(今遼陽)。蒲鮮萬奴打了敗仗,就跟東北地區其他的金國官員鬧起了矛盾,金宣宗聽到這個事情後,就下達詔書責備他們說:“上京、遼東國家重地,以卿等累效忠勤,故委腹心,意其協力盡公,以徇國家之急”。金宣宗一方面責備他們互相鬧矛盾,另一方面在當時已經無人可用,也只能繼續重用蒲鮮萬奴,讓其他的官員聽命於他。

女真人與蒙古決戰中失敗,為何不退守東北老巢,而是一路南逃呢?

但是,蒲鮮萬奴卻打著自己的小心思,東北局勢亂成一片,他根本對金國不抱有任何希望,決定來個渾水摸魚。於是,他就不聽命於金宣宗,而是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取鹹平、東京沈、澄諸州,及猛安謀克人亦多從之者”,攻取了鹹平、瀋州、澄州,同時,還有許多猛安謀克人(女真人)加入了蒲鮮萬奴的隊伍。經過一番攻城略地,蒲鮮萬奴的勢力擴充得很快,再加上獲得了許多女真人的支持,就正式建立了東夏政權,蒲鮮萬奴自封天王。

蒲鮮萬奴的反叛,給垂亡的金國打擊很大,徹底動搖了金國在東北的統治,而金宣宗也深受打擊,感嘆道:“給蒲鮮萬奴委以遼東重任,反而加重了叛亂,認清一個人太難了”。當然,對於蒲鮮萬奴的叛亂,金國也採取了一些措施試圖來平定,但都沒有成功。如果說契丹人反叛,金國統治者還可以理解,但同為女真人的蒲鮮萬奴也反叛了,一直讓金國統治者耿耿於懷,甚至到了金哀宗時期,仍然念念不忘要討伐東夏政權,“討反賊萬奴,赦脅從者”。國家都臨近滅亡了,金哀宗要討伐蒲鮮萬奴,但又赦免其他人的罪行,這說明,遷都到了汴梁之後,金國日子越來越難過,開始反思放棄東北的錯誤,所以才念念不忘要討伐東夏,奪回金國的龍興之地。

但是,在當時的東北,東夏政權已與蒙古、高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金國已經無力鎮壓這個政權了,一直到金國滅亡前夕,蒙古人才滅亡了東夏政權。東夏政權是金國大臣在東北地區創建的一個以女真人為主的割據政權,它的建立,嚴重削弱了金國的力量,也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除了契丹人、女真人反叛,東北地區的漢人也起兵反抗金國的統治了。

漢人的反抗

1214年,錦州張鯨殺了節度使,聚眾10萬人,自稱臨海郡王,向蒙古投降了。不過,當蒙古人命令張鯨率軍隨蒙古人南征之時,張鯨卻拒絕了,他之所以投降蒙古,是為了自保,並不想為蒙古人賣命。就親自到蒙古人的地盤,進行遊說,說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南征。蒙古人也不傻,說你張鯨要想活命就讓你的弟弟張致來當人質。張鯨表面上答應了,但晚上就準備逃跑,卻被蒙古人追上,給殺掉了。張致聽說哥哥被殺,就正式與蒙古翻臉了,自稱漢興皇帝。

為了與蒙古抗衡,張致不得不向金國求救,而金國為了拉攏張致,就給他加官進爵,“

詔授致(張致)特進,行北京路元帥府事”。得到了金國的政府的支持,張致就主動向蒙古人發起了進攻,還一度攻陷了興中府,但這都是強弩之末,根本就抵禦不了蒙古人的進攻,最終張致被部將出賣,兵敗身亡。

而且,蒙古在攻打張致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東北漢族武裝參加了蒙古人對張致的戰爭,這說明,金國對東北統治力的下降,使得許多漢族選擇了蒙古作為自己的靠山。

由此可見,在東北的危亂局勢中,漢族地主武裝發生了分化,他們各自選擇了能對自身利益進行保護的主人。

金國東北勢力的衰弱,使得金國大部分與蒙古交戰的並不是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軍隊,而是地方割據勢力,這也就使得金國在東北不能很好地與蒙古人決戰,失敗是註定了的。一直到1226年,金國最後一任遼東行省官員戰死,正式標誌著遼東行省的覆滅,也是金國在東北統治的結束。

從以上可以看出,當金國在蒙古人的進攻之下,首先出現內亂的卻是自己的大本營東北,期間出現了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不聽金國中央政府的號令。為什麼金國對東北的統治力如此之弱?

女真人與蒙古決戰中失敗,為何不退守東北老巢,而是一路南逃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國政治中心的南遷。

金國建立後,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在東北會寧正式建立了第一個都城,即上京。正當上京蓬勃發展之時,金國統治內部出現了分裂。金熙宗在位年間,經常酗酒造成酒精中毒,就胡亂殺人,這引起了整個朝廷官員的不滿。金熙宗繼父之子完顏亮就利用了這個機會,聯合一眾親信發動了政變,殺死了金熙宗,自立為皇帝。

完顏亮繼位後,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就以上京偏於東北一隅、物資運輸不便等理由,就把京城遷到了燕京(今北京)。同時,為了徹底剷除金熙宗的統治痕跡,一方面解除了上京由女真貴族組成的武裝力量,另一方面,下令毀掉了上京,撤銷上京留守衙門、罷上京稱號,只稱會寧府。海陵王遷都、毀上京後,使上京會寧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榮的景象,而這也使得上京女真人的勢力銳減。

金國都城南遷到燕京,為了加強對漢族地方的管理,就下令東北的女真人內遷至中原,這使得東北的女真人越來越少。由於生存環境的改變,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得到了飛速發展,女真人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曾經生活在窮苦的東北地區,發現了中原的富饒之後,越來越多的女真人從東北遷到了中原。

雖然東北是女真人賴以立國的根本,但隨著金國把統治中心南移,使得東北的女真人的人口銳減,這無形中會影響金國對東北的統治。當然,在和平時期,這種負面影響還不會給金國造成大的困擾,但是,隨著蒙古人的入侵,國內各種民族矛盾就顯現出來了。

在蒙古人的打擊下,女真人不是不想回到東北,而是根本就回不去了。曾經的東北老巢,已經到處是漢人、契丹等民族,再加上之前對東北的管理逐漸放鬆,再回去的話,女真人就擔心在遭到契丹、漢人的打擊。與其冒這個風險,還不如把勢力往南方延伸,可以暫避蒙古人的刀鋒。

因此,金國就把經營的重心放在了中原,最後還攻打南宋,意圖依靠“北失南補”的策略來延續政權,至於老家東北,就徹底放棄吧。

女真人相關推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