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中國曆朝歷代的後宮,就像一個名利場,總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行勾心鬥角,唯一的區別在於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而一旦失敗,結局大多註定是悲慘的。

導言

在劉邦千辛萬苦開創大漢後,後宮兩大主角慢慢醞釀出了一場驚世駭俗的世紀宮斗大劇。一個是劉邦的結髮妻子、正宮娘娘呂雉,一個是劉邦的掌中愛妾、當紅妃子戚夫人。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呂雉在父親做主下,以不到二十歲的年齡,嫁給了大自己二十多歲的窮光棍劉邦,出嫁後勤儉持家,孝敬老人,養育兒女,為劉邦坐過牢,當過項羽的人質,可謂遍嘗人間苦辣,為劉邦、為家庭做出過莫大犧牲。

戚姬是劉邦東征定陶時得到的,戚姬年輕、美豔、溫柔、能歌善舞,令劉邦一見傾心,情投意合,寵愛有加,並生下一個寶貝兒子,取名叫如意,可謂是獨寵後宮,極紅一時,甚合劉邦心意。

按現代的看法,呂雉是患難夫妻,戚姬像是插足小三。起初戚姬雖然專寵,但也井水不犯河水,伴隨劉邦一句話,兩人終於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


一、依靠男人的鬥法大戰

呂雉很早就為劉邦誕下一子,取名叫劉盈,在楚漢相爭的第二年,時年六歲,被立為太子。但劉盈為人仁慈但軟弱,不受劉邦喜愛,而戚夫人生下的劉如意,很受劉邦喜愛。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劉邦認為,劉如意很像自己,產生了廢掉太子劉盈的想法。而 這個想法一旦出現,就如決堤的江水,難以控制。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這段材料雖寥寥數語,卻交代了整個太子廢立的鬥法過程。戚姬倚靠寵幸,想通過征服男人的方式,征服世界,幻想單單靠哭泣的方式,促使劉邦換掉太子。

與戚夫人相比,呂后年老色衰,又很少見到劉邦,兩人關係日益疏遠,只能靠自己征服的方式,征服世界,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當劉邦做了皇帝,廢立儲君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呂后難以改變劉邦的想法,但她能夠順勢團結大臣,阻止劉邦。

劉邦在沒有和大臣進行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在朝堂上正式提出廢掉太子劉盈,眾大臣十分驚愕和意外,隨之迎來的是反對。

其中劉邦的老鄉汾陽侯周昌素以直言敢諫著稱,其素來口吃,情急之下,以一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能奉詔”公然反對。劉邦被惹得大笑,但也不得不暫緩廢立之事。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呂后偷聽到了朝臣議論,在退朝後,看到周昌直接跪拜,感謝他的直言勸諫,使得周昌深感意外,又深受感動。

劉邦因周昌阻擾,沒能廢立太子,但還不死心,繼續尋找機會。眼看劉邦的決絕,呂后想到了張良,想到劉邦一直對張良言聽計從,希望他能幫忙籌劃。

張良從內心反對劉邦的做法,但也清楚天下大定後,劉邦已經很難聽從自己的勸諫。在呂后百般請求下,張良提出一計,讓太子劉盈請商山四皓輔佐,並有意讓劉邦看到。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在太子太傅叔孫通向劉邦據理力爭,不能廢立太子後,劉邦也只是假意應承,但在一次宴會上看到連自己都請不來的商山四皓,才明白太子羽翼豐滿,難以撼動,不得不放棄廢立太子。

至此,廢立太子之爭結束,最終以戚夫人失敗告終。


二、呂后歡喜,戚姬淒涼

精彩的宮斗大戲並沒有因為戚夫人失敗而結束,開始從明爭轉為暗鬥。

劉邦深知呂雉的為人,廢立太子的失敗,讓他開始擔憂戚夫人母子的命運。儘管劉邦為劉如意安排了周昌作趙國丞相,希望呂雉看在周昌恩情以及周昌忠心護主的能力,挽救二人悲慘的命運。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但周昌再強,也強不過呂雉的權力,也防不住呂雉的狠招。當劉邦在長樂宮駕崩後,太子劉盈繼承大統,呂雉成為皇太后,天下大權盡在呂后母子手中,已經沒人能阻止呂后的報復。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呂后對戚夫人母子怨恨最深,掌握天下權柄後,立刻囚禁戚夫人,截斷她的頭髮,讓她每天舂米十八個小時,召見趙王劉如意回國都長安。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儘管周昌連續三次阻止趙王前往,但終究阻止不了呂后。呂后先是將周昌召回長安,然後再召回趙王;儘管漢惠帝劉盈一心阻止呂后誅殺趙王,但終究無法保全。

最後呂后趁漢惠帝劉盈出獵,趙王獨居的機會,狠心的將劉如意毒死。進而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睛,燻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豬圈裡,做成了人豬。

隨著戚夫人母子的死,西漢第一臺後宮大戲才宣告結束。戚夫人母子的遭遇,特別是戚夫人被削成“人彘”,為世人所同情;呂后的殘忍令人詬病,也因此被釘在了道德的恥辱架上。


三、到底是誰人之過

宮鬥結束了。當回過頭來看,到底是呂后的錯,還是戚夫人的錯,亦或者是劉邦的錯呢?

劉邦要承擔首要責任。如果不是他自己提出廢立太子,可能也不會激發戚夫人的權力慾望,也不會演變為如此悲慘的結局。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戚夫人要承擔主要責任。既得隴又望川,人心的慾望一旦被打開,難以抑制。當產生了爭奪權力的念頭,戚夫人錯看了形勢,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她唯一依靠的就是劉邦,唯一的辦法就是哭,朝中沒人支持,自己又沒決心和狠心,失敗是固然的。

在廢立大事已定後,戚夫人又沒有及時的認錯和低頭,沒有想辦法與呂后和解,悲慘的結局也是必然的。

呂后要承擔直接責任。客觀來講,呂后是受害者。本身自己不得寵愛,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子,這是她的底線,退無可退。當劉邦和戚夫人要挑戰底線時,她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的活動,極力挽救敗局。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同時,呂后的兄弟是功臣,是最鐵桿的力量,再加之太子早早確立,已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利益集團,再加之各大臣對嫡子繼承製的堅持和維護,呂后成功是必然的。

呂后本可以善待戚夫人母子,怎奈怨之深、恨之切,將最毒婦人心的一面,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儘管自己最初是受害者,但終因手段殘忍而令人唾棄。


四、後人啟示

站在當下的角度,呂后和戚夫人的爭鬥,拋開呂后的殘忍,可以理性的看:後宮爭鬥本質是權力爭鬥,本身就是你死我活。

戚夫人與呂后開展奪嫡之戰,失敗後結局悲慘,到底是誰之過?

戚夫人悲慘,值得同情嗎?就結果而言,值得同情;就過程而言,不值得。戚夫人作為劉邦的寵妾,本身就惹來他人的嫉妒,而且在自己實力懸殊之下,硬生生推動內鬥的發展。如果她能夠認清自己的定位,也不會發生悲劇。

呂后殘忍嗎?殘忍但也值得理解。太子廢立關係自己母子的切身利益,其他可以讓,唯獨底線不能讓。她是被迫反擊,非常清楚權力鬥爭的殘酷,如果不能取勝,悲慘結局就輪到她。假使戚夫人成功,呂后母子不一定會有好果子吃。

戚夫人母子的悲慘命運可能避免嗎?可能。避免的方式就是將戚夫人母子的利益與呂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趙王劉如意與呂后兄弟的女兒聯姻。當有了姻親關係,呂后畢竟會看在哥哥們的面子上,手下留情,而且聯姻後利益變得一致,也就不存在衝突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