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紙張是中國人首先發明,那為何埃及人早我們幾千年就發明莎草紙?

希望永存之國


漢字所說的“紙”,英文叫“paper”。這個詞,的確來自本題說的“莎草紙”。

不過,此“紙”非彼“紙”——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紙”,其與可用於書寫的竹簡、絲帛、甲骨以及羊皮,本質上相同。

“莎草紙”的準確名稱,是“紙莎草紙”;它是由一種植物——“莎(suō)草”製成的,專用名稱是“papyrus”。

紙莎草,亦稱莎草,是莎草科莎草屬的一種植物。

這種植物,為禾草樣多年生水生植物,在尼羅河下游的淺水中曾大量生長繁殖。其莖為木質,呈鈍三角形;株高至4米多,寬可達6釐米,葉狹長叢生。現在,人們培育出倭紙莎草,就是矮紙莎草,可作為溫室池塘觀賞性植物。

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的莖,製造船帆、布、墊子、繩索,尤其是紙莎草紙。

(老普林尼)

這種“紙”怎麼製作呢?

古埃及人把莎草的主莖截成40-50釐米長短,去其韌皮,將木髓部分劈成儘可能寬的長條;再將其按縱橫紋路交叉疊為兩層,鋪到硬板上擠壓和捶打,以少量的水和植物本身的黏漿使兩層長條粘在一起;晾乾後,以石頭或貝殼將表面打磨光滑,再把邊緣修剪整齊;然後,將一張張紙片用糨糊黏合,形成卷軸,每個卷軸一般不超過20頁。到此,就可用來書寫了。

古羅馬有一個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家”,叫老普林尼,他寫了一部數十卷的《自然史》,裡面詳細記錄了紙莎草紙的製作過程。按照他的描述,照此工藝流程製成的紙為純白色,質量上乘者可無斑點、汙跡或其他缺陷。

據《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已發現最早的紙莎草紙文獻,距今約4600年。但在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墓葬中,曾出土一卷約公元前3000年的紙莎草紙空白紙卷。

也有學者說,最早的紙莎草紙文獻,可能更早。

已發現的比較著名的文獻有:自喜克索人時期至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630 -前1075)的文獻一例。 萊因德的數學方面的紙草書;埃德溫.史密斯的外科醫學方面的紙草文稿;都靈紙莎草紙文獻;以及文學著作等文稿。

後面這些,大部分屬於希臘化時期至羅馬時期,約公元前6-前4世紀。這些文獻,主要用古埃及通俗體文字和希臘文或拉丁文寫成。

18 世紀末以後,隨著考古進一步興起,陸續又發現了抄寫於公元前後的2500多部古希臘羅馬著作的紙莎草紙抄本。其中有亞里士多德的《雅典憲法》,由美國傳教士於 1890 年在埃及發現;還發現了新的《聖經》抄本。上世紀40年代,在死海地區發現的紙莎草紙古卷,是研究古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的重要資料。

紙莎草紙,最早是古埃及的主要書寫材料。

約前10世紀中葉,紙莎草紙開始外傳。約前5世紀,傳入希臘,後又傳入羅馬,並曾被羅馬帝國廣泛使用。

這個階段,紙莎草紙不但用來製成卷軸狀書籍,也用於通信和文件。

公元3世紀,紙莎草紙在歐洲逐漸被造價更低的羊皮紙所代替。

但人工種植紙莎草,並用之造紙,繼續延續到公元8-9世紀。

這個時候,中國的造紙術傳入歐洲,真正的“紙”逐漸替代紙莎草紙。

不過,現在發現了12世紀用紙莎草紙裝訂書籍。就是說,那個時候還有人用這種“紙”。

現在所說的“紙”,按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說法:“造紙在中國可追溯到約公元105年。751和793年,紙先後傳入中亞和巴格達。”

公元105年,這指的是蔡倫造紙。

蔡倫,生年不詳,121年故去,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郴州)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造紙術革新家和發明家。

蔡倫在漢和帝(89-105)廷中任中常侍,後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當時即以監製的器械精緻堅固所著稱,其製造方法,也為後世所效仿。

其實,在蔡倫之前,已經有人造紙。蔡倫總結了以往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採用樹皮、麻頭、破布等材料,擴大了原料來源,提高了紙張質量,總結出了一套包含設備在內的生產流程,使造紙成為規模化生產的產業。

105年,漢和帝下令推廣,時稱“蔡侯紙”。蔡侯造紙,亦被稱為“造紙術”——造紙的技術。

從此以後,紙張逐漸代替通行至少數百年的書寫材料竹簡和縑帛。

漢安帝106年即位,在位至125年。

114年,蔡倫封龍亭侯。

121年,蔡倫以誣陷安帝祖母罪,被迫服毒自盡。

如今湖南耒陽有蔡倫宅,傳為當年造紙處。《後漢書》有《蔡倫傳》。

秦代,已經有了“紙”字。

許慎《說文解字》說:紙,從絲氏聲。就是把絲絮用水泡過後,以木槌擊打,使之成為片狀,晾乾。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裡說,蔡倫造紙,在水裡泡、用木槌打這個工藝和以前差不多,只是原材料上,使用了竹質木皮麻頭敝布漁網等等。這令紙的成本大大下降,同時,產量能大大提升。

蔡倫造紙,一是他改進工藝等貢獻巨大,再就是漢和帝給他做了很好的推廣廣告。

1957年,陝西灞橋漢墓內,發現了西漢早期紙張,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植物纖維紙。此紙,早蔡倫200多年。


一老沈一


中國紙張的成熟是東漢蔡倫的創造性革新發明,其偉大意義在於不依賴於原材料的物理形態,而是通過提取原材料的植物纖維,從而重新形成一種新的物理形態來製造紙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大量物理形態不好甚至是破損黴爛成垃圾一樣的廉價原材料,也可以造紙,從而讓紙張成為可以廣泛為大眾使用的文字載體。

而莎草紙實際上還是利用原材料莎草的原始物理形態,進行編制和表面處理而成,其實質與我們利用竹簡製成的文字載體一樣,嚴格意義來說,還不能稱之為紙張,不是所有叫紙的東西都是紙,就像面魚不是魚,煙花不是花一樣。

我不清楚在埃及或希臘語裡,是否明確其為紙?也許只是漢語翻譯的問題吧?不清楚,就不妄議了。


線上夜班


什麼古埃及,古巴比倫,等等那些文明多是西方人杜撰出來的,要說文明還得我們中國,經得起考驗,這就是時間的累積,沒有斷層。要是像西方人那樣說,我們的山海經中的文明嚇死你們,那就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文明,可惜無從考證了。






回憶如流水64638796


吹也沒用,事實最有力!看看現在世界各地存在的古蹟,你再洋奴也抹黑更否定不了中國古代的輝煌文明。以及趙洲橋,程陽風雨橋…,哦,世界上有皇陵的地方不多!還有,中國人用40年的覺醒就做到世界第二,除了中國人,天下還有誰?


第一站24


莎紙草是一種植物,傻子是一種動物;硬要把紙草反轉成草紙是眼瞎。不過也秀逗,引出了什麼草紙不能寫字,是用來做紙錢少給先人的回覆,也是笑了。紙並不是像古埃及、希臘人用紗紙草編織出來跟席子一樣的東西。。。好了,不科普。。我繼續笑,繼續諷刺你們的無知。


吳小邪4


小時候我在朋友家看見過一本厚約約2.5公分的古書,大小約小學生練習本差不多。紙已發黃角落有蟲咬過的跡象。很光滑印刷的字很小排列很清楚。紙很薄很細膩,薄得一張A4紙30%的厚度,而且很有韌性,抖一下有輕微刮刮的聲響!這種紙是什麼紙我只見過一次。

說明古人的造紙藝術的如此高巧,真是不可思議!!!


鎮浪1054355145656


莎草紙其實是一種比較粗糙的東西,使用的紙莎草的根莖製作而成的,這種植物生長在北非尼羅河沿岸附近,古埃及人採摘,把這種植物的外皮去掉,把淺色的部分切成薄片放在水裡面浸泡六天,除去多餘的糖分,然後疊在一起,通過捶打和機器碾壓讓兩層粘在一起,然後曬乾,再經過乾燥打磨變成成品後留著使用,這種紙只能使用一面,好處在於乾燥的環境下可以保存幾千年。

真正意義上來說古埃及文明屬於最古老文明之一,能形成文明的種族都是擁有高智慧的群體,所以能真正創造出來奇蹟的,不要小看其他文明的成就,其實古埃及人能建立文明就說明了他們的強大和聰明才智,製造一些生活上面的物品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而且還是比較合理的,古埃及人創造的這種紙張雖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但是並不能說古埃及人智慧不夠。

在五千年前已經制造出來對於當時來說屬於比較超前的東西,這已經說明了文明種族的智慧,沒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東西怎麼能配得上文明的意義呢,古埃及人的能力其實毋庸置疑,雖然說在四五千年前就有這樣的成就,但是我們應該承認他們的偉大,當然真正意義上的紙其實還是我們發明的,古埃及那樣的紙張和我們發明的比較,他們的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紙。

在我們的造紙流傳在世界上之前,中東阿拉伯地區以及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裡面一直都是用這種草莎紙,直到後來的羊皮紙的出現才代替了草莎紙,其實草莎紙類似於我們中國古代的竹簡,只是這種紙是整體而竹簡是拼接,這種草莎紙早年也是流行在歐洲的,我們的造紙術普及以後代替了所有其他的紙張,才真正的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草莎紙其實跟我們發明的紙張有著明顯的區別,因為他們的紙太過粗糙,根本不像我們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那樣高端,但是也不能否認其他文明的輝煌,我們不能追捧自己貶低別人的成果,對於現實中的東西,應該承認的就承認,這並沒有什麼丟人的地方,我們的先人的智慧其實並不比其他文明的差,不然也不會是幾千年來最強大文明之一了,過去的成就值得銘記,但是更需要的是未來的發展。


無法超越的足跡


目前考古埃及文明早於我們,埃及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我國是在大禹治水哪個時期,我們只是傳說,埃及已經有金字塔了,它的文明程度比我國高,


聚合兄弟會


紙和莎草紙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我們現在的造紙原理和古代中國的造紙原理是一樣的,原材料也都是來源於木材、竹子等。莎草紙在歷史上的定位是類似於羊皮紙、牛皮紙、貝葉(貝多羅樹的葉子),只在歷史上流行過一段時間,最後不在使用。

莎草紙,又稱紙莎草、莎草片,是為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製成。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並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

莎草紙不是現在概念的紙,只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於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製作過程複雜。

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後來退出歷史舞臺。在埃及,莎草紙一直使用到9世紀才被從阿拉伯傳入的廉價紙張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紙和牛皮紙已經在很多領域代替了莎草紙,因為它們在潮溼的環境下更耐用,而且它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

現在留存下來最近的具有確切年代的莎草紙實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書寫於1087年的阿拉伯文獻。

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技術也缺乏記載而失傳。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師哈桑拉賈(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從法國引種回埃及的紙莎草,終於還原出了製作莎草紙的技術。如今莎草紙偶爾還用於繪畫,但水質的顏料會使紙張變形。

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








來自邊境之光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中國發明造紙術,距今大約2000年;然而古埃及人,則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會製造和使用一種“莎草紙”了。

莎草紙的製造和利用歷史,遠在中國造紙術之前,這點是沒有疑問的。但古埃及人對莎草紙的製造,算不算真正的造紙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但現在所說的造紙,指的是將富含纖維的造紙原料,切碎後通過浸泡、攪拌並加入各種化學物質等方法,脫去其中的雜質和可能影響紙質的成分,形成紙漿。然後將紙漿用某種方式“抄”起來,形成一層層的溼紙;溼紙脫水、乾燥之後就是一張張可用的紙。 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一過程,則更加巧妙:用富含纖維的造紙原料得到的紙漿,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纖維素分子。溼紙的纖維素分子之間,通過水分子彼此連接;而對溼紙脫水後,纖維素分子之間直接通過“氫鍵”彼此結合,形成堅韌的網狀結構,延伸成片。這樣,具有柔韌性、延展性的紙張出現了。

由此可見,通常說的造紙術,應包含打漿、抄紙、脫水等幾個步驟。從化學上而言,打漿是拆開纖維素分子之間原先的氫鍵鏈接,然後通過抄紙和脫水形成新的氫鍵鏈接。無論具體技術如何,滿足了這幾個條件的,才是真正意義的造紙術。



那麼,古埃及的“莎草紙”又是怎樣製作的呢?

原來,在埃及地區,一直生長著一種植物,叫做“莎草”。它又名“紙草”“紙莎草”或“莎草紙莎草”。從這幾個彆扭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它的重要用途來。 這種“莎草”是如何製作變成“莎草紙”的呢?

古代埃及人將莎草收割之後,剝出其富含纖維的柔韌的莖,將其切成長近半米的長條,再片成薄片。經過浸泡後,把狹長的薄片並列起來,形成一層片狀物。將這樣兩層片狀物上下疊放在一起,上下兩層薄片的方向要彼此垂直,然後用兩層木板夾住,捶打、擠壓、脫水,再經過乾燥、磨光後形成片狀的“紙”,用於寫字繪畫。

顯然,古埃及的“莎草紙”雖然也是利用了莎草中豐富的纖維,將其整合後形成片狀物,但他們整合的方式,是將兩層不同方向的纖維彼此垂直交錯後,直接擠壓在一起。換言之,莎草紙沒有經過“打漿”這個階段,其纖維還維持著原先的形態,只不過用類似“編織”的方式,使得不同方向的纖維長條相互加固,來形成一片。與中國造紙術“打漿”“抄紙”“脫水”後網狀的纖維連接相比,莎草紙柔韌性明顯不夠,不能摺疊,只能單張使用,或捲成長卷。

因此,“莎草紙”更類似一種原始的編織物。

除了莎草紙,古代巴比倫人也曾用羊皮刮乾淨後做成“羊皮紙”,作為書寫的載體;古代印度人、羅馬人都曾將文字寫在植物的葉子上;而紙張發明前的中國人,還曾用絲織品來寫字。這些產品雖然其形態、用途和紙張有類似之處,也是利用了原材料中的纖維,但沒有經過打漿、抄紙、脫水的步驟,都不應該歸於真正的“紙”一類。對它們的製造、使用,也不應與“造紙術”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