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其实,很早就知道一代大儒董仲舒的墓在西安城墙里闹市区,而作为西安人我却从未去过。周末刚好有空,就去了一趟。从和平门进去,左手就是和平门与文昌门之间的顺城巷,这一段路被称作下马陵,为什么要叫下马陵呢?因为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墓冢就在这里,据说过去文武百官路过此处都要下马下轿子,以示尊重中,故称下马陵。也有说是此地原来虾蟆陵,后来音转为下马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描述琵琶女的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说的就是这里。到底如何,笔者也就不是很清楚了。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西安市区下马陵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期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董仲舒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一代大儒董仲舒画像

进入下马陵不足50米,北侧人行道上边可见一干休所围墙上嵌着一块文物保护碑,上写"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墓",落款时间是"一九五六年八月六日"。其实以前这里都是民房,现在是一个红色大门的清幽的小院子。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董仲舒墓冢大门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但是,大门锁着,并不对外开放。问了周围一家店铺的师傅,他说:"这里一直不开门,不过从旁边的干休所,可以绕到里面去。不过干休所一般也不让进。"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到旁边的干休所,说明了来意,门卫同意了,并说看一下就赶快出来。进去后,走了十几米,就看见董子祠,董子祠背后是董仲舒墓冢,墓冢并不大,现存封土高约2.5米,直径约6米,四周由青砖围墙保护着,墓前立着一块墓碑。根据董仲舒墓文物护碑上的记载,下马陵得名原因是"昔汉武帝每幸芙蓉苑,至董仲舒墓下马",后又经明清建园、重建、修缮,以示对这位西汉学者的尊敬。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从旁边的干休所可以进入董仲舒墓园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董仲舒墓冢

董仲舒的墓冢看着比较简陋,董子祠也只是小小的一间仿古建筑,在墓冢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凉亭,在墓冢对面的墙根处,还堆放着一些残碑,其他也就没有什么了。据介绍,这里以前很荒凉,杂草重生,后来经过了简单的清丽和修缮,才有了这样一个清幽的小院子。不过,关于董仲舒的墓到底在哪里资料上存有歧义。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墓应该陪葬于汉武帝茂陵。与此巧合的是,在如今的兴平市汉武帝茂陵东北652米处,恰有一墓冢,据说也是董仲舒墓。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董子祠

不过,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陕西巡抚王珝先在西安城东南郊的蝦蟆陵处建董子祠。清康熙六年(1667年),咸宁知县黄家鼎在此重建祠堂三间,并在大门外立石,上书"下马陵"三字,门额刻"董子祠"三字。从此,董墓在和平门里下马陵的说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隐藏在西安市里的一个墓冢,未对外开放,颇为“神秘”的人文景点

墓园里的凉亭

其实,争论这些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对于游客来说,参观游览董仲舒墓,更多的是了解一代大儒董仲舒和他的儒家思想,这就已经足够了。我是柠檬地理,关注旅游和地理人文,带你去看不一样的风景,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