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一、劇集

《陳情令》改編自墨香銅臭的小說《魔道祖師》。在電視劇開播前,小說、動漫、廣播劇等早已集結了大批的“魔道粉”,因此,對於電視劇也是抱有無限的期待。但是,根據以往的熱門小說改拍成電視劇的情況來看,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從最初的突然改檔,到之後悄悄上線,好象《陳情令》也難逃此定律,開播之初的豆瓣評分只有4.8分。可惜,打臉來的快,讓人措不及防。在經歷了前幾集“無聊”、“看不懂”、“演的是什麼”、“阿呆臉”的感覺之後,從“屠戮玄武”劇情起開啟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局面。“雲夢起名廢”、“姑蘇一杯倒”、“夷陵見狗慫”、“清河三不知”等等,各種的段子層出不窮,各類的段友此消彼長,直接將《陳情令》送上了各大網站熱搜榜,話題討論度居高不下。豆瓣評分成功逆襲到8.2分,且評分人數超過52萬人,打破了豆瓣評分人數最多的國產劇記錄,被觀眾真心實意地評價為“年度良心劇”。

期間,動漫劇《魔道祖師》第二季羨雲篇開播。濃墨、清雅相得益彰的中國畫風高度還原了原著中的仙俠之意與血雨之風,加之去年第一季前塵篇積累的人氣使之開播評分直接跳到9.6分,一度被冠為國漫的傲視之作。由於動漫是每週一集,而且每集只有25分鐘左右,遠遠滿足不了觀眾的胃口,所以很多人都是動漫、電視劇雙管齊下。因此,兩劇的播放量也是水漲船高,與日俱增。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二、角色

從未想過,兩個玩玩鬧鬧、唱唱跳跳的大男孩帶著一笛一琴陪伴我們度過了2019年的夏天。劇中的他們,一個風流不羈,一個寡言少語;一個自由無拘,一個情根深種。性子截然相反的兩個角色被肖戰和王一博演繹地入木三分,他們讓《魔道祖師》中的魏無羨和藍忘機活生生地出現在了“魔道粉”的眼前。

陳導選用非科班出身的他們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冒險。“小鮮肉”的粉絲號召力在現今的觀眾面前早以不復存在,從鹿晗的《上海堡壘》失利中可見一斑。何況,在《陳情令》之前,他們兩人在各自領域的發展也只能說是波瀾不驚。好在陳導慧眼識珠,才讓這兩個角色近乎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魏無羨是笑奪酒罈,劍挑姑蘇,指尖輕挑捲雲紋的無憂少年;亦是陳情橫吹、直指百家,一入魔道終不悔的夷陵老祖。他說:“以前那是小孩,誰能一輩子是小孩啊。”於是,為義之諾,身陷亂葬,手執陳情,霸氣迴歸。當清澈無慮的眼神被狠絕乖戾所取代時,讓屏幕前的我們不覺由衷讚歎,老祖就是那個老祖,肖戰不愧是肖戰,撒的了野,賣的了萌,扮的了純,更演的了狠!

“兄長,我想帶一個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這是藍忘機最深情的告白,也是讓觀眾瘋狂到尖叫的臺詞。他原是雅正端方的含光君,是仙門百家弟子之表率。卻因一罈天子笑,成就了一眼一萬年。行過荒唐無稽事,敢冒天下之不諱,終究問靈十三載,痴心等一不歸人。沉默寡言的角色定位,給演員角色形像塑造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何突破各方限制,展現角色魅力,還原小說人物本色對於半路出道的王一博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王一博將藍忘機的眼神拿捏的恰到好處:不夜天的絕望、窮奇道的心碎、大梵山的欣喜,玄武洞的輕聲細語等等的經典場面,通過一個眼神讓觀眾看到波瀾不驚的表面下,蘊藏著的豐富情感,而這些情感也構成了鮮明飽滿的人物形像,讓藍忘機從書中走進觀眾的心裡。

除了魏無羨與藍忘機兩個主要角色外,最喜歡的就是金凌,傲嬌“大小姐”,最強關係戶,讓人無法無視其存在。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三、改編

《陳情令》和原著一樣由倒敘開始,但相比原著,它有著更為鮮明的時間線:33集之前講述16年前的往事前塵,33集之後開啟現世今生。涇渭分明的時間架構,讓觀眾更容易梳理情節走向,把握劇情脈絡,瞭解人物性格轉變特點,使各條故事線索鋪陳的邏輯順序更為合情合理。

由於原著題材的特殊性,加之廣電總局的虎視眈眈,對於原著黨來說很多經典橋段在銀幕的重現已不抱任何希望。怎知,陳總霸氣!頂住壓力,在作死邊緣瘋狂地給原著黨發放福利。當藍忘機背上的戒鞭痕與胸口的烙印展現在觀眾眼前時,彈幕為陳總的“勇氣可嘉”而贊聲一片,雖然劇中沒有提到烙印的由來,但是作為一名忠實的書粉已經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了。百鳳山圍獵,當魏無羨說:“我曾經把你當成一生的知己。”藍忘機立刻回應:“現在仍是!”簡短兩句,相比原著中的行動表明一切包含了太多若有似無的情愫與欲言又止的感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已在兩人的對視中一覽無餘,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旗亭醉酒後的偷雞刻字與有問必答橋段完全神還原了小說中的精髓,前者讓我們笑出豬聲,後者讓我們瞬間淚崩。陳導始終遵循著能拍就拍,不能拍變個花樣接著拍的原則,生動地展現了“大無畏”的娛樂精神,以及為了觀眾的滿足欲毫不猶豫地選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優良作風。

影視劇本身就是一種帶有遺憾的藝術,正因為它的不完美才讓觀眾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陳情令》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開放式結尾讓很多觀眾怨聲載道,但是這種含蓄卻不隱晦的表達方式相較原著的大團圓結局不是令人有更多的遐想與回味嗎?

(順便致敬一下片中的聶導,如果沒有他,《陳情令》在魏無羨身殞不夜天后就戛然而止了。此外,陳導、鄭導要不考慮一下《天官賜福》唄~~~~~)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四、配音

路知行和邊江在配音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前者聲音清亮透徹,後者聲音低柔深沉,各具特色的嗓音讓人過耳難忘。廣播劇中的魏無羨由路大代言,動漫劇裡的藍忘機則是由邊大發聲。然而在電視劇中,兩者做到了高度的統一,對於魔道粉來講,單憑這一點,也足夠讓我們一追到底了。

《陳情令》估計是邊大配音作品中臺詞最少的一部了吧,50集的劇集裡,藍忘機的臺詞一共只有4500字左右,且30%以上都是“魏嬰”。但是,要在30%以上相同的臺詞裡,配合畫面中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做到渾然一體、收放自如,沒有一定功底是絕對無法駕馭的。不夜天裡的那一聲歇斯底里,將絕望、不甘、悔恨交織成“魏嬰”兩個字,沉重地擊打在觀眾的心裡,隨著魏無羨的墜崖而淚如雨下。結尾處,簡單的一聲呼喚,飽含著重逢的欣喜、相守的堅決與不變的深情,前塵往事與現世今生也隨著一聲“魏嬰”觀眾重回眼前,不禁輕聲附合: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明月依舊何來悵惘。不如瀟瀟灑灑歷遍風和浪,天涯一曲共悠揚。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五、配樂

除去之前談到的劇集、角色、改編和配音,《陳情令》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來自林海的配樂,他為整部劇注入了新的靈魂。

眾所周知,魏無羨的法器是陳情笛,藍忘機的法器是忘機琴,繚繞的琴聲與飄渺的笛音奠定了配樂的總體基調,《醉夢》、《安息》等皆是如此。小說中有大量關於音樂的描寫,但是對於一般讀者來講,很難將抽象的描寫與具象的音樂聯繫到一起。例如魏無羨的御笛控屍、藍忘機的撫琴問靈,單單從字面上很難感受到其中的霸氣與柔情。然而,當一個個音符跳脫文字的束縛,構成一段段的旋律,與劇情的發展、人物性格的呈現完美契合,讓觀眾從視覺的享受直到聽覺的淪陷。

小說中對於《亂魄抄》有這樣一段描寫:這是一本東瀛秘曲集,相傳是姑蘇藍氏的一名修士,乘船飄到海外,在東瀛之地流浪數年,蒐集而成的一本邪曲集。這書裡的曲子,若在彈奏之時加以靈力,能作害人之用。或日益消瘦,或心情煩躁,或氣血攀張,或五感失靈。而靈力高強者,能在三響之內取人性命。金光瑤正是在藍曦臣所授的《清心音》中混雜了《亂魄抄》的曲調,造成聶明玦當眾失控身亡。林海老師將靜心凝神的梵音仙樂與亂人心志的東瀛邪曲完美融合,神還原了這段聶明玦遇害的關鍵音樂,在推動劇情發展、塑造人物性格和加增戲劇衝突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無羈》貫穿了整部劇,是魏無羨和藍忘機的專屬。魏無羨總說自己記性不好,藍忘機也說他從來不記得這些。但是,魏無羨卻記住了在玄武洞中藍忘機為當時昏迷的他輕聲低唱過的這首《無羈》,這也成為兩人十六年後,在大梵山再次相逢的關鍵。下雪的靜室前,一個倚門飲酒,一個正襟撫琴,所有的言語都心照不宣,只因眼中有我,眼中有你。所謂“終身所約,永結為好,琴瑟再御,歲月靜好”就是如此這般畫面了吧。當悠揚的琴聲緩緩流出,凍結了此時的安逸,也撥撩了觀眾的心絃。不免感嘆,林海老師的音樂真是太合時宜!

(根據小說中和電視劇藍忘機的口型看,這曲子名字是《忘羨》,但是根據彈幕上的解釋,這曲子應該叫《還錢》~~~~哈哈哈~~~其實,“無羈”不正是“無機”嗎~~~~與“忘羨”異曲同工,不是嗎?)

最後,真心感謝阿令,陪我們度過2019年的夏天~~~~~

明月清風曉星塵,傲雪凌霜宋子琛。

斂芳瑤琴金光散,澤蕪洞簫藍曦痕。

君子如蘭茶未滿,舊識思追酒已溫。

紅塵焉有忘機語,夢醒願為無羨人。

忘羨一曲遠 曲終人不散!

江湖再見!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陳情曲盡,意猶未盡

真心不喜歡那些惡意刷低分的黑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