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一、剧集

《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的小说《魔道祖师》。在电视剧开播前,小说、动漫、广播剧等早已集结了大批的“魔道粉”,因此,对于电视剧也是抱有无限的期待。但是,根据以往的热门小说改拍成电视剧的情况来看,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最初的突然改档,到之后悄悄上线,好象《陈情令》也难逃此定律,开播之初的豆瓣评分只有4.8分。可惜,打脸来的快,让人措不及防。在经历了前几集“无聊”、“看不懂”、“演的是什么”、“阿呆脸”的感觉之后,从“屠戮玄武”剧情起开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云梦起名废”、“姑苏一杯倒”、“夷陵见狗怂”、“清河三不知”等等,各种的段子层出不穷,各类的段友此消彼长,直接将《陈情令》送上了各大网站热搜榜,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豆瓣评分成功逆袭到8.2分,且评分人数超过52万人,打破了豆瓣评分人数最多的国产剧记录,被观众真心实意地评价为“年度良心剧”。

期间,动漫剧《魔道祖师》第二季羡云篇开播。浓墨、清雅相得益彰的中国画风高度还原了原著中的仙侠之意与血雨之风,加之去年第一季前尘篇积累的人气使之开播评分直接跳到9.6分,一度被冠为国漫的傲视之作。由于动漫是每周一集,而且每集只有25分钟左右,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胃口,所以很多人都是动漫、电视剧双管齐下。因此,两剧的播放量也是水涨船高,与日俱增。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二、角色

从未想过,两个玩玩闹闹、唱唱跳跳的大男孩带着一笛一琴陪伴我们度过了2019年的夏天。剧中的他们,一个风流不羁,一个寡言少语;一个自由无拘,一个情根深种。性子截然相反的两个角色被肖战和王一博演绎地入木三分,他们让《魔道祖师》中的魏无羡和蓝忘机活生生地出现在了“魔道粉”的眼前。

陈导选用非科班出身的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小鲜肉”的粉丝号召力在现今的观众面前早以不复存在,从鹿晗的《上海堡垒》失利中可见一斑。何况,在《陈情令》之前,他们两人在各自领域的发展也只能说是波澜不惊。好在陈导慧眼识珠,才让这两个角色近乎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魏无羡是笑夺酒坛,剑挑姑苏,指尖轻挑卷云纹的无忧少年;亦是陈情横吹、直指百家,一入魔道终不悔的夷陵老祖。他说:“以前那是小孩,谁能一辈子是小孩啊。”于是,为义之诺,身陷乱葬,手执陈情,霸气回归。当清澈无虑的眼神被狠绝乖戾所取代时,让屏幕前的我们不觉由衷赞叹,老祖就是那个老祖,肖战不愧是肖战,撒的了野,卖的了萌,扮的了纯,更演的了狠!

“兄长,我想带一个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这是蓝忘机最深情的告白,也是让观众疯狂到尖叫的台词。他原是雅正端方的含光君,是仙门百家弟子之表率。却因一坛天子笑,成就了一眼一万年。行过荒唐无稽事,敢冒天下之不讳,终究问灵十三载,痴心等一不归人。沉默寡言的角色定位,给演员角色形像塑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突破各方限制,展现角色魅力,还原小说人物本色对于半路出道的王一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王一博将蓝忘机的眼神拿捏的恰到好处:不夜天的绝望、穷奇道的心碎、大梵山的欣喜,玄武洞的轻声细语等等的经典场面,通过一个眼神让观众看到波澜不惊的表面下,蕴藏着的丰富情感,而这些情感也构成了鲜明饱满的人物形像,让蓝忘机从书中走进观众的心里。

除了魏无羡与蓝忘机两个主要角色外,最喜欢的就是金凌,傲娇“大小姐”,最强关系户,让人无法无视其存在。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三、改编

《陈情令》和原著一样由倒叙开始,但相比原著,它有着更为鲜明的时间线:33集之前讲述16年前的往事前尘,33集之后开启现世今生。泾渭分明的时间架构,让观众更容易梳理情节走向,把握剧情脉络,了解人物性格转变特点,使各条故事线索铺陈的逻辑顺序更为合情合理。

由于原著题材的特殊性,加之广电总局的虎视眈眈,对于原著党来说很多经典桥段在银幕的重现已不抱任何希望。怎知,陈总霸气!顶住压力,在作死边缘疯狂地给原著党发放福利。当蓝忘机背上的戒鞭痕与胸口的烙印展现在观众眼前时,弹幕为陈总的“勇气可嘉”而赞声一片,虽然剧中没有提到烙印的由来,但是作为一名忠实的书粉已经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了。百凤山围猎,当魏无羡说:“我曾经把你当成一生的知己。”蓝忘机立刻回应:“现在仍是!”简短两句,相比原著中的行动表明一切包含了太多若有似无的情愫与欲言又止的感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已在两人的对视中一览无余,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旗亭醉酒后的偷鸡刻字与有问必答桥段完全神还原了小说中的精髓,前者让我们笑出猪声,后者让我们瞬间泪崩。陈导始终遵循着能拍就拍,不能拍变个花样接着拍的原则,生动地展现了“大无畏”的娱乐精神,以及为了观众的满足欲毫不犹豫地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良作风。

影视剧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让观众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陈情令》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开放式结尾让很多观众怨声载道,但是这种含蓄却不隐晦的表达方式相较原著的大团圆结局不是令人有更多的遐想与回味吗?

(顺便致敬一下片中的聂导,如果没有他,《陈情令》在魏无羡身殒不夜天后就戛然而止了。此外,陈导、郑导要不考虑一下《天官赐福》呗~~~~~)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四、配音

路知行和边江在配音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前者声音清亮透彻,后者声音低柔深沉,各具特色的嗓音让人过耳难忘。广播剧中的魏无羡由路大代言,动漫剧里的蓝忘机则是由边大发声。然而在电视剧中,两者做到了高度的统一,对于魔道粉来讲,单凭这一点,也足够让我们一追到底了。

《陈情令》估计是边大配音作品中台词最少的一部了吧,50集的剧集里,蓝忘机的台词一共只有4500字左右,且30%以上都是“魏婴”。但是,要在30%以上相同的台词里,配合画面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做到浑然一体、收放自如,没有一定功底是绝对无法驾驭的。不夜天里的那一声歇斯底里,将绝望、不甘、悔恨交织成“魏婴”两个字,沉重地击打在观众的心里,随着魏无羡的坠崖而泪如雨下。结尾处,简单的一声呼唤,饱含着重逢的欣喜、相守的坚决与不变的深情,前尘往事与现世今生也随着一声“魏婴”观众重回眼前,不禁轻声附合:煮一壶生死悲欢祭少年郎,明月依旧何来怅惘。不如潇潇洒洒历遍风和浪,天涯一曲共悠扬。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五、配乐

除去之前谈到的剧集、角色、改编和配音,《陈情令》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来自林海的配乐,他为整部剧注入了新的灵魂。

众所周知,魏无羡的法器是陈情笛,蓝忘机的法器是忘机琴,缭绕的琴声与飘渺的笛音奠定了配乐的总体基调,《醉梦》、《安息》等皆是如此。小说中有大量关于音乐的描写,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讲,很难将抽象的描写与具象的音乐联系到一起。例如魏无羡的御笛控尸、蓝忘机的抚琴问灵,单单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其中的霸气与柔情。然而,当一个个音符跳脱文字的束缚,构成一段段的旋律,与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呈现完美契合,让观众从视觉的享受直到听觉的沦陷。

小说中对于《乱魄抄》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是一本东瀛秘曲集,相传是姑苏蓝氏的一名修士,乘船飘到海外,在东瀛之地流浪数年,搜集而成的一本邪曲集。这书里的曲子,若在弹奏之时加以灵力,能作害人之用。或日益消瘦,或心情烦躁,或气血攀张,或五感失灵。而灵力高强者,能在三响之内取人性命。金光瑶正是在蓝曦臣所授的《清心音》中混杂了《乱魄抄》的曲调,造成聂明玦当众失控身亡。林海老师将静心凝神的梵音仙乐与乱人心志的东瀛邪曲完美融合,神还原了这段聂明玦遇害的关键音乐,在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和加增戏剧冲突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羁》贯穿了整部剧,是魏无羡和蓝忘机的专属。魏无羡总说自己记性不好,蓝忘机也说他从来不记得这些。但是,魏无羡却记住了在玄武洞中蓝忘机为当时昏迷的他轻声低唱过的这首《无羁》,这也成为两人十六年后,在大梵山再次相逢的关键。下雪的静室前,一个倚门饮酒,一个正襟抚琴,所有的言语都心照不宣,只因眼中有我,眼中有你。所谓“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就是如此这般画面了吧。当悠扬的琴声缓缓流出,冻结了此时的安逸,也拨撩了观众的心弦。不免感叹,林海老师的音乐真是太合时宜!

(根据小说中和电视剧蓝忘机的口型看,这曲子名字是《忘羡》,但是根据弹幕上的解释,这曲子应该叫《还钱》~~~~哈哈哈~~~其实,“无羁”不正是“无机”吗~~~~与“忘羡”异曲同工,不是吗?)

最后,真心感谢阿令,陪我们度过2019年的夏天~~~~~

明月清风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

敛芳瑶琴金光散,泽芜洞箫蓝曦痕。

君子如兰茶未满,旧识思追酒已温。

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忘羡一曲远 曲终人不散!

江湖再见!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陈情曲尽,意犹未尽

真心不喜欢那些恶意刷低分的黑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