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個失敗的成功者

劉備從小就有大志向,並沒有因為出身貧窮而自我放棄,選擇碌碌無為的過一生。小時候的劉備就對小夥伴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而劉備口中的羽葆蓋車就是皇帝出行時遮陽的華蓋,可以說是劉備打小就是立志長大要當皇帝的人,而有大志向的人,註定一生都不平凡,如劉邦項羽從小也是立志要當皇帝的人。

劉備向來以德服人,劉備做人好到了什麼地步,同學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幫劉備交學費給錢等等,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投奔同學公孫瓚時馬上安排給他官職,陶謙讓徐州,劉表讓荊州, 在劉備一窮二白時徐州富商麋竺資助劉備萬貫家財讓他東山再起,還甘願將親妹妹許給劉備當老婆。

總有人說劉備做人虛偽虛情假意,在那動亂年代劉備的個人作風待人接物的確都是獨一份,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就如同現在的少數人總會說某某明星太假了假裝做慈善等等……那是因為他自己不具備這樣的品德所以當別人做出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後,他就感覺違背了他的常理,他就發出莫名其妙的質疑,著實可悲。

劉備對待普通投奔的人都一一款待食同桌,讓準備來刺殺他的刺殺都羞愧難當,放棄了刺殺他的念頭這是何等人格魅力。夷陵之戰失敗,在江北的黃權無法撤退投降了魏,劉備說,是朕負黃權,當初沒聽黃權的建議,依然善待其家人。而黃權投降曹丕時曹丕還很高興,對他很好,還問他:劉備會不會怪罪他、繼而遷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黃權很肯定的說絕對不會,主公不是那樣的人。還有一個故事就是糜芳的叛變導致關羽被殺,糜芳的哥哥糜竺向劉備請罪,劉備並沒有遷怒於他,說哥哥是哥哥,弟弟是弟弟,他代表不了你。

劉備那怕再落魄也不曾忘記自己的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許汜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

許汜說“我當年路過下邳,去登門拜訪陳登,可他根本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自己在床上睡大覺,只讓我睡下床。”

劉備嘲諷許汜“你有國士之名,這天下大亂,就指著你思考國事,拯救亂世呢。可你倒好,就知道四處買賣田舍,陳登當然不喜歡你這樣的做派,憑什麼理你?要是我我就睡在百尺高樓上,讓你打地鋪。”

還有一則事例是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只得投奔漢荊州劉表。一天,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賢弟的話(指劉備建議趁曹操在官渡與袁紹鏖戰,起兵偷襲許昌),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惜!”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麼知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發現上面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賢弟這是怎麼啦?”劉備長嘆道:“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戰,長期身子不離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壯結實;到這裡來後,很久沒有騎馬作戰,閒居安逸,髀肉復生。一想起時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轉眼就老了,而功名大業尚未建成,因此悲從中來。”這兩側事蹟都說明劉備身上具備了我們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優點。

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說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目的是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劉備一生可以說都在和失敗打交道,然而他的失敗卻並沒有讓他灰心喪氣,反而從中得到了無窮的力量和不少實際好處,而這一切全都源於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劉備一個失敗的成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