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在近代歷史上,西方崛起,而古老的東方成為奴役和侵略的對象。各國逐步被列強瓜分,就連幾千年主宰世界的中華也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其他地區幾乎都徹底淪陷。但是,有一個國家卻很例外,其不僅沒有被殖民,而且卻突然暴起,打敗了大清,俄羅斯,更是躋身列強行列,成為一個傳奇。即使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研究日本崛起的原因,而日本人也更加感興趣。根據日本京都學派著名歷史專家的研究,他們認為,日本崛起,離不開兩個層面的原因

首先從國際環境和內部改革說起:
  一、政治體制改革與日本經濟崛起
  眾所周知,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性質的主要體現。近代日本國家第一部憲法,是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其核心是“天皇主權論”。該憲法規定,“日本帝國是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天皇是國家元首,縱覽統治權”,把天皇的權力推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有兩個好處,其一,誰控制了天皇,誰就可以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軍部控制了天皇,把日本帶到了萬劫不復的法西斯深淵當中;其二,東窗事發之時,不用付任何責任,因為天皇是戰時國家的最高軍事統帥,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和最終決策者,同時天皇受到憲法的保護,因此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名義上的罪魁天皇沒有判處絞刑,那麼為天皇盡忠的日本軍人,更不會認為自己所作所為有何不妥,因為他們是為天皇而戰。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戰後在美國監督下,日本經歷了非軍事化、民主化改革。1946年頒佈新憲法——《日本國憲法》首先對天皇權力做了明確規定。宣佈:天皇擁有了和普通人一樣的人格,天皇已經不是一個什麼概念,而是作為人的形象出現在現代日本的社會生活中。同時名義上保留了天皇制,這使廣大國民不至於失去長久以來的習慣和精神寄託,使人們在經濟生產中有自由民主的精神又有精神上的皈依,這無疑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同時在憲法序言中莊嚴宣告:“日本國民……決心消除因政府行為再次發生戰爭的慘禍”。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國民中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以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新憲法改變了日本政體,是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天皇由站前至高無上的國家主宰跌落為“日本國的象徵”,以天皇專權為核心的政治體制轉變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議會內閣制。新憲法是一部反封建、反軍國主義、反戰爭的和平憲法,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原則,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可見,戰後日本重返國際社會,實現經濟騰飛,首先得益於成功的政治體制改革,選擇了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


  二、美國扶植——日本經濟崛起的有利條件
  美國佔領日本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徹底消除日本再次成為威脅的可能性,徹底打擊日本帝國主義。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為了鞏固和加強美國在遠東的冷戰基地,美國當局強烈感到有促進日本經濟復興的必要,因此他們在1948年以後對日本經濟的復興關心起來了。
  為了幫助日本恢復經濟,從1948年起,美國對日本先後提出了“日本經濟安定九原則”,“道奇路線”、“肖普稅制改革建議”,同時,根據“婁甘方案”進行了日本的貿易改革,擴大了商品進口,實行“飢餓輸出”和“單一匯率制”。這些徹底的改革是強制進行的,對根除日本戰後通貨膨脹非常有效,並且使得廣大國民從經濟統治下解放出來。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如果沒有佔領軍——盟軍總部擁有的對日本國民的絕對權威為背景,日本政府是很難辦到的。
  為了重建日本產業,美國又給日本以經濟上的援助,不僅援助額每年增加,而且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以只限於永湛領取救濟撥款進口的糧食、藥品等生活必需品,到包括了用佔領區經濟復興基金進口的工業原料和燃料,從而使日本許多產業解決了原來原料,燃料不足的局面,使生產和出口有了迅速增長的可能性。

  特別是1950年朝鮮戰爭,由於美國當局進一步通過“經援”和“特許訂貨”大力扶持日本,從而使日本渡過了戰後第一次經濟危機,在經濟上出現了一片意想不到的繁榮景象。基礎薄弱的日本經濟從此走向了完全穩定,一舉實現了經濟復興。可以說,朝鮮戰爭中的美國大量“特需訂貨”是促進日本經濟復興的一針強心劑。
  三、島國細民的文化心理
  作為列島國家的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嶼及周圍3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不過37.7萬平地方千米,與周邊的中國、俄羅斯相比,她只能算是一個“侏儒”。而且,日本坐落在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這使得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還有,日本境內有100多處隨時可噴發的活火山,這些火山一旦噴發所造成的災害是毀滅性的。除此之外,日本還要受颱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這樣的地理環境給日本民族帶來了物質和經濟上的壓力,使日本人總感到生存的困難,造就了日本人敏感的心理特徵還強烈的憂患意識、生存意識。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敏感和謹慎的態度,隨時把自己置於緊迫的環境中,辛勤勞動,把消極的抑制作用轉化為促進作用,把憂患意識百年為民族凝聚力,同舟共濟,團結奮鬥。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日本這個群島國家,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敏感的心理特徵與強烈的生存和憂患意識外,就是民族性格的細膩。日本的“小”使得日本人在經濟上精打細算,講求實效,處處從小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做事認真。日本學者圓了源指出“日本人不擅長慢悠悠地制定長期規劃或耗費幾代人來完成規模宏大的工程,但在寄身意於微小,出色完成任務的訓了方面有出類拔萃的一面。今日的日本電子工業技術的成功,也許就是科學與日本人的傳統美感相結合的產物吧。”同樣的,“從喝茶、吃麵條簡單的生活小事,到製造成電路、機器人、汽車、攝像機這些複雜精密的產品,日本人都是以一種近乎宗教虔誠,一種追求藝術完美的認真態度對待的”。這種虔誠的認真態度,創造出了風靡世界的高質量產品,把日本推向世界。
  日本的“小”,使得日本人在經濟上勤儉持家,日本人的儲蓄率世之高是世界上少有的。這種高儲蓄率除了日本人防備災害、經濟困難外,還與崇尚節儉有關。民間投資的主要來源是家庭儲蓄。家庭儲蓄通過各種金融機構流入企業,成為企業擴大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這對於改善戰後初期日本資金匱乏的情況是極其有利的,對戰後初期日本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


  日本人島國細民的文化心理形成了日本人“顯微鏡式”的思維方式和對外部事物細微的觀察力。這使得日本人不好高騖遠,從小事做起,踏踏實實,重視實際利益。例如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在《人民日報》上發現,北京街頭公共汽車上瓦斯大氣包消失了,過了不久,又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王進喜肩扛鑽機行進在大雪中的照片。從這些信息中,日本人推斷出中國一定在東北高寒地帶找到了大油氣田,於是他們很快設計出在上述氣候條件下開發油田的設備和技術,當中國對外招標時,一舉中標~


日本人學習強者的文化:

第一,是一種文化。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這就是儒家學說。很多人現在批判儒家文化,認為其中庸之道,其墨守陳規等阻礙了中國近代的發展,是罪魁禍首。但是在日本,儒家思想卻成了日本快速崛起的基礎。

因為日本充分挖掘儒家文化,忠君愛國的思想,強調對天皇,對國家的熱愛,快速的凝聚全國力量。而且跟自己的武士道精神結合,使得日本當時具有空前的團結一致。這是日本,無論改革還是戰爭能夠勝利的基礎。而如果沒有儒家文化幾千年對日本民族性格的改造,日本不可能短期內就能匯聚民心,這是成功的關鍵。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第二,是一本書。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在日本有一本被稱為明治維新領航者的書,那就是《海國圖志》,而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中國著名的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其裡面對世界的發展和科技文化進步,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總結。但是這本書寫出來後,在大清沒人關注,沒人看,成了無人問津的垃圾。但是,當一個日本人來到後,其巨大作用開始發揮。

這個人就是高杉晉作,其在太平天國之亂初期來到中國,看到了這本書,如獲至寶。帶回國內後,立刻被奉為經典,印刷再版了十幾次,成為日本最暢銷的書,一時間洛陽紙貴哇!因此,日本專家認為,正是這本書奠定了日本國民開化的基礎,也是這本書成了日本改革的先鋒。後來高杉晉作,也是拿著這本書,作為改革的一手素材。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第三,一個教訓。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那就是不斷的學習強者,自己才能變強,這是日本能夠崛起最關鍵的原因。日本人本來也是一個閉塞,一個固步自封的民族,很容易自我爆棚。但是,是古代中國,教會了他如何做人,打出了他善於學習的特性。在唐朝時期,日本剛統一,就有點找不到北,開始入侵朝鮮半島,結果,白江口之戰,大唐分分鐘教他做人。在存亡之際,開始向大唐稱臣納貢,主動學習,才有了其大化改新的封建化過程。

而在明朝時期,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國民,再次自信心爆棚,於是想先佔朝鮮半島,再佔大明。結果幾乎全軍覆沒,又一次被教做人,於是又開始幾百年的學習。因此,當美國人打開日本國門後,日本意識到,美國比自己強多了,於是學習強者成為日本的民族特性。以後,順利開展明治維新,趕上時代潮流,成為列強之一。

近代日本到底是如何迅速崛起的,從兩個層面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