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钱比清朝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

吴孟龙


树倒胡狲散,墙倒众人推想。

当初乾隆活着的时候,和珅大权在握,大部分朝臣都给他拍马屁。有些大臣虽然相反对和珅,但是连和珅的狗腿子刘全都扳不倒,对和珅只能无可奈何。就连嘉庆也只能忍气吞声,任由和珅独断专横、贪赃枉法。

乾隆刚死,嘉庆就到了出恶气的时候。大臣们一看风头变了,一个个对和珅落井下石,足足列出20多项无厘头的罪行。什么骑马进了圆明园啦;坐轿子进了神武门啦;娶了个小妾是宫女呀;盖房子用了楠木啦……

于是乎,曾经风光无限的和珅,被撸了顶戴花翎,打入死牢。一众大内侍卫将和珅家里,查抄得跟水洗过一样。前厅后堂、闺房卧室、地窖墙缝,一处不落。看看在和珅家查抄什么好东西?

  • 洗脸盆一个(金的);酒杯4800个(银的);筷子接近1万双(金的、珊瑚的);水壶800个(银的);貂皮260张;狐皮38张;绸缎4730卷;西洋钟78个;玻璃眼镜10个;玻璃镜子10个……
  • 银子107万两,金子8万多两了;铜钱6000吊;房子1000间;花园一个;房契地契五箱......看清楚了和珅的财产,八九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所有财产杂物(大到房屋、商铺,小到尿壶、痰盂),加上现金现银,总共估价八九亿两白银。中国人做什么都喜欢夸大吹牛,什么时候能改改?现金现银只有铜钱6000吊、白银107万两、黄金8万两。估价最多的是各种首饰玉器、古玩字画和房屋商铺。

就说那“翡翠西瓜”吧,肯定是值钱,值多少钱?还不是由人说了算!

所以和珅这个“大清首富”水分太大,说什么超过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还世界首富呢?

说出去也不怕丢人,人家罗斯柴尔德家算资产,绝对不会把锅碗瓢盆、痰盂尿壶,都算进去把?还大清15年财政收入呢?和珅盖个坟也要算进去吗?

说什么“和珅跌倒,嘉清吃饭”。和珅是真倒了,嘉靖是真没吃着多少。嘉清在和珅跟前装孙子那么多年,宰了和珅以后。实实在在的也就那107万两白银、8万黄金、6000吊铜钱。

对了,那些珊瑚筷子、金筷子可以拿到宫里,以后不用花钱买了、绸缎貂皮、金银首饰也可以后宫,给三宫六院做衣服、装饰。哇!又省了一笔钱!

剩下的呢?

什么古玩字画、玉器珍宝,又没能折现。只不过是从和珅的库房,倒腾进了紫禁城的库房。不能吃,不能喝,还得派人保管,等着100年以后,英法联军或者八国联军来取走。得嘞,嘉靖给列强做了保管员。这样一算,嘉庆这不是做了亏本生意呢?

再说那房屋、商铺、田产那些个不动产,那时候有司法拍卖吗?也是无法折现嘛。嘉庆只能让奴才们打理,或者赏给八旗贵族。不过是让这些不动产换了个主人罢了。打到和珅这个贪官,又扶起来好些个贪官。和珅府,后来不是嘉庆的弟弟:庆郡王永霖住了吗?

凡大恶,必有大材。和珅27岁就做到户部部长、军机大臣、一品大员。是乾隆眼瞎吗?和珅执掌户部(财政部)以后,乾隆对外发兵打仗,国库从来不缺银子。乾隆前五次南巡,花钱花的肝颤。第六次南巡,轮到和珅打理,国库一分钱不花,南巡办的妥妥的,这就是能耐。

庆郡王永璘,没啥名气,他有个孙子可给咱国人长脸了——就是那个很有名的贪官:庆亲王奕劻,跟八国联军签卖国条约的那孙子(《辛丑条约》)。

嘉庆帝其实就是个臭棋篓子,和珅跌倒,嘉庆跟本没吃饱,反而国库空虚更严重。嘉庆打出“咸与维新”口号,说是要整治内政,实际打倒和珅以后就没音了。要整治干嘛不整治到底,把和珅党羽也一并收拾。

事实上,嘉庆就是没有容人之量,他杀和珅纯属积怨,跟贪赃枉法,关系不大。而嘉庆绝对是庸君一个,清朝在他老爹手里已经烂彻底了,他却碌碌无为不做整治,天理教200人攻入皇宫,古今中外有这样的荒唐事吗?


尔朱少帅


嘉庆亲自下旨将和珅家抄家,得到了8亿两白银,按理说嘉庆非常的高兴。

但是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发现自己又没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嘉庆为什么这么悲催呢?

嘉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悲催的皇帝,虽然登基了,但是权力被乾隆牢牢的握在手里,再加上有和珅这个奴才给乾隆帮忙。

所以嘉庆作为皇帝,不仅是没钱、没权,还要看和珅这个“二皇帝”的脸色,压抑的都快要疯了。

当然,这也是乾隆死后仅仅15天,和珅就被迫不及待的嘉庆赐死的终极原因。多亏和珅有一个固伦和孝公主当儿媳妇,不然凌迟都有可能。

嘉庆抄家所得超过8亿两,那么多的财产嘉庆是怎么败光的?

一、财产是8亿两,但是真金白银很少。

和珅的家产确实得非常多,说是有清朝15年的赋税总和也不为过,但是大家要注意,所谓的财产与真金白银差别是非常大的。

和珅也绝对不可能有8亿两白银,放在家里面。其中更多的应该是,文物、字画、不动产,这些不能够变现的东西。所以,嘉庆得到的真金白银是非常少的。

二、抄家的大臣、宗室过一到手。

抄家反正没有一个固定的数目,里面做手脚的地方非常的多。所以当时主持抄家的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两位亲王,还有手下的官兵们,一定过了一道手,最起码其中有一小半,落到了这些亲王手里。

就连和珅的府邸,都被立足不稳的嘉庆用来拉拢恭亲王,可见一斑。

三、国库与内库分开,大头进了内库。

和珅抄家所得,肯定是不可能还给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而是直接充入国库。

但是充入国库以后,就连嘉庆都不能随意动用,需要大臣们的同意。因为嘉庆有自己的内库,支撑皇家开销。嘉庆为了得到和珅抄家所得,将其中的大部分都纳入了内库,官面上当然只是一小部分,据说只有几百万两。

四、白莲教起义,花费巨大。

嘉庆可以说一个非常倒霉的皇帝,接手一个烂摊子。

刚一登基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整个白莲教起义绵延九年多,耗费军费二亿两,这还只是军费,其他的各种损失就更多了。

所以和珅抄家以后,充入国库的那点钱,真的还不够花的。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和珅的钱比清朝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俗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一个大贪官名叫和珅,是皇帝跟前的红人、权臣,贪污受贿,狠劲敛钱。直到新皇帝嘉庆上台后,才扳倒了和珅,查抄了他的全部财产。据说,和珅家财大概有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15年的国库收入,按理说新皇帝收缴这么多的财产,即便弥补国库亏空,还会有很多剩余,过几年好日子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何嘉庆却花了一年就没了呢?事情原来是这样。

1、年轻有为的和珅成为巨贪的蜕变。

和许多影视剧里的形象不同,和珅早年其实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清官。1750年7月1日(乾隆十五年),和珅出生,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祿氏。父亲是福建副都统。3岁时,母亲产下弟弟和琳,难产去世。9岁时,父亲去世。父母早亡,让和珅兄弟非常困顿,备受欺凌。15岁,得到资助,状况才有所改善。少年和珅一表人才,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熟读四书五经。18岁时,才貌双全的和珅得到直隶总督冯英廉的赏识,并把孙女嫁给了和珅。和珅因此得以“娶”入豪门。

1769年,和珅19岁参加科举落选,在冯英廉的建议下,和珅改走侍卫路线,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开启了官场生涯。1773年,23岁的和珅就任管库大臣,负责管理布库。和珅认真工作负责,努力学习理财和管理知识,库中布的存量大增,令乾隆十分满意。1776年,26岁的和珅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这时的和珅为官清廉,能力突出,称得上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清官。也正是在这个位置上一步步沦落为巨贪的。

和珅就任侍郎后,一位名叫安明的官员,向和珅行贿,希望升职。和珅断然拒绝了贿赂,但仍然向上司举荐了安明。和珅不要钱,安明便投其所好,带和珅大吃一顿,再到处花天酒地爽个够。不料,这时安明的父亲去世了,按规定安明应该回家守孝三年。刚刚升职的安明不甘心,便隐瞒下来,但最终被尚书得知,上奏给乾隆。乾隆大怒,安明被凌迟处死,和珅也因失察降两级留用。

1780年,乾隆派和珅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假装游山玩水,暗中查获了李侍尧犯罪的实据。迫使李侍尧低头认罪,押解京师,被判斩监候。和珅因此被升为户部尚书。但也就是在这起案件中,由于案发在外地,天高皇帝远,和珅私吞了李侍尧的大部分财产。穷惯了的和珅,突然尝到财富的味道,喜不自禁,从此走上贪腐之路。同年,乾隆把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和珅成了皇亲国戚,百官争相巴结,从此和珅更加肆无忌惮。

1782年,甘肃刚刚平定叛乱,百废待兴。32岁的和珅调用5万战俘,作为免费劳动力,大兴建设。朝廷没花多少钱,就迅速恢复了甘肃的经济,乾隆大为赞赏。1783年,乾隆帝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由和珅主办。和珅发明了火锅,宴会大获成功。1784年,乾隆开始第六次南巡。在和珅的安排下,由各府进献资金,包揽南巡的各项开支,国库未花一毛钱,乾隆玩得又开心又痛快。不久,和珅就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他大兴文字狱,肆意打击政敌。他也掌控科举,以“价高者得”贩卖功名,既赚足了银两,又收获了大批学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

1790年,和珅发明了议罪银制度:假如官员犯罪,可通过罚款免罪。一时间,官官皆贪,但国库银两充实。

1796年,85岁的乾隆退居二线,任太上皇,由嘉庆继位。46岁的和珅再次主办千叟宴,再获成功。这一年,掌控军权,任大将军的弟弟和琳在战争中染病身亡,这对和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朝廷上,乾隆老态龙钟,和珅和嘉庆分立两旁,但只有和珅才能听懂乾隆说什么。所以官员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于摄政,被大家称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则毫无实权。

此时的和珅,爵封一等公,头上顶着的官职有: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内阁大学士、吏户刑三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等数十个要职。

2、乾隆驾崩,和珅被抄家。

1799年2月7日,乾隆驾崩。第二天,长年故作老态的刘墉突然上奏,弹劾和珅。恨死了和珅的嘉庆,不顾乾隆“尸骨未寒”,立刻任命和珅为首席治丧大臣,软禁在宫中,开始彻查。五天后,和珅被革职,逮捕入狱。随后,没收了和珅的全部家财。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著的《庸庵全集》中的《查抄和珅家产清单》,说查抄的家产中,能估值的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而难以估值的地产古玩等,则难以尽述。有人估算和珅总资产有二十亿两!

在《清朝档案史料选编》中,有一节《查办和珅案》,涵盖了和珅案所有的原始史料。以此估算,和珅家财大概有8亿至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才只有70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至少相当于十多年的国库收入!和珅当之无愧是世界“首富”,第一巨贪!

2月22日,在乾隆死去仅15天,当时的世界首富、49岁的和珅回到家中,以一条白绫自尽。

3、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

拿到和珅全部财产的嘉庆皇帝可以说是坐在“金山”上,但不可思议的是嘉庆一生都被钱不够花的问题所困扰,那么这些惊天财富都哪去了呢?

一是以清朝的官场的风气,但凡抄家,钦差们总会在朝廷和皇帝默许的潜规则下,先过一道手,中饱私囊。当然和珅抄家这件事情嘉庆皇帝肯定的上心,两位前去抄家的亲王也不敢拿太多,但是这也是其中一个去向,更何况“任你清官似水,自有吏滑如油”,下面具体负责抄家的人又岂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二是将这些罪产分润宗室。因为乾隆时期一直对宗室保持“亲亲和睦”的政策,所以刚刚独立亲政的嘉庆自然也会去拉拢宗室,其中将和珅宅邸赐给恭亲王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北京的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的家。而且所有的土地田产以及大量不能直接变现成金银的东西都被收没进皇庄,将这些土地上的产出用以维持宗室以及各处皇室场所的运转。

三是在乾隆执政后期,所谓康乾盛世便已经是落日余晖,出现了颓败的现象,国家经济吏治糜烂。乾隆六下江南、四处用兵、营建宫室等等都耗费了大量钱财。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年间的国家岁入大约是白银5000万两,粮食1300万石左右,而他所谓的“十全老人”所花费的钱财对于岁入来说都是入不敷出的,都是在做用国家的财政做抵押,寅吃卯粮的“使钱老人”。而这些后果都要嘉庆来承担,而且嘉庆又不能否定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所以只能默默的做一个接盘侠,用和珅的罪产来弥补父亲的亏空。

四是清朝官场贪腐到嘉庆时期已经深入骨髓。其实在康熙朝中后期,官员贪腐问题就已经很严重,就连国库都快被各级官吏拿空了;到了雍正上台铁腕反腐、整饬吏治才挽救回了局面,清朝财政好转,国库充盈;乾隆登基后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官员的管制,特别是乾隆朝中后期官员贪腐、奢靡之风日盛,两淮盐引案、甘肃监粮案、山东亏空库帑案等贪腐大案连发,各级官吏上下勾结集体贪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和珅就是乾隆朝官员中的“贪污之王”。嘉庆帝虽然铲除了和珅,但是嘉庆帝缺乏父祖做大事的决心气魄,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稳定,反腐力度有限,只是铲除了和珅等大贪官,没将反腐制度化、扩大化,使得贪污问题反而更严重了。有这一大帮“硕鼠”在,嘉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被搬空了。

五是清朝财源枯竭。清朝的税赋收入主要农税和盐税等商税,这些在嘉庆时期都出了问题。先说农税,农税就是从种地的人身上收钱,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财富来源。因为“康乾盛世”时中国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到了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问题非常严重,人们靠种地普遍吃不饱饭,再加上官员的欺压,土地日趋集中到官僚士绅手中,虽然清朝在雍正时期制定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但由于吏治腐败这些善政难以执行。再说商税,清朝商税的败坏要怪到乾隆身上。乾隆自号“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古今第一,还曾经六下江南、大兴土木,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笔钱财之上的,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两淮盐商。盐商给清廷捐款的行为叫做捐输,没有定额,反正朝廷有事盐商们就要掏钱,比如乾隆屡次南巡盐商花费就得过亿两。盐商除了应付皇帝的花销,还要接受官吏的盘剥,为了赚钱就不断抬高盐价,使得官盐滞销私盐泛滥,官盐卖不出去自然收不到盐税,作为清朝重要财源的两淮盐政废弛。另外嘉庆本人重农抑商,多次禁止开矿,进一步加强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清朝贸易,收入越来越少,坐吃山空。

六是在嘉庆年间,公元1815年至1817年云南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整整持续了三年,民不聊生,饿殍满地,易子而食。而且在嘉庆统治的后期,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频频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嘉庆年间的直接财政收入大约只有4000万两左右,财政吃紧,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皇帝的內帑私库也不得不拿出钱来赈灾,而內帑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当年抄没和珅得来的罪产。而且由于继承了父亲骄奢淫逸的性子,嘉庆在位时也是挥金如土,挥霍不已,将接盘侠的命运又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道光皇帝。

七是社会矛盾尖锐,起义频发。嘉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反清起义运动高发时期,不满贪官污吏剥削、文字狱压迫的民众纷纷起义,此起彼伏,为了镇压起义清廷花钱如流水,再加上战后安置重建等花销,钱花的就更多了。比如爆发于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区的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白莲教起义军攻占州县达204个,清廷为了镇压起义调集十六个省份数十万大军,花费超两亿两白银军费,清王朝元气大伤。

历史上的嘉庆可以说是一个守成之君,面对父亲乾隆留下的烂摊子、清朝统治百年间积累的各种矛盾,缺乏改革弊端的气魄和才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完全的解决问题,积重难返下再多的银子也难以扭转清王朝的衰落。所以,虽然有和珅的亿万家财,仍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葛大小姐


和珅留的钱多,嘉庆花钱的地方就更多。

清朝在乾隆末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处于疲软状态,只是为了维护乾隆这个十全老人的面子,才不得不伪装成一副盛世的模样。到了嘉庆登基的时候,问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封建历史上避免不了的地主阶级兴起这个毛病,当时清朝许多普通百姓手中已经没有土地可以进行耕种。再加上乾隆年间滋养的官员腐败,雍正生前一力推行的“摊丁入亩”,“官绅合一”的政策现在也难以实施。

还有就是困扰了清朝几代皇帝的白莲教起义。乾隆末年的时候,四川,湖北,陕西等地频繁爆发白莲教起义,等到乾隆去世,起义都没有被剿灭。

嘉庆登基以后,白莲教愈演愈烈。为了剿灭白莲教,嘉庆花费了很大一笔钱,这其中的军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抄和珅家抄出来的白银。

嘉庆登基以后面临的问题实在过于严重,所幸康熙还给他留下了和珅这个钱袋子,否则嘉庆这位勤政皇帝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


是阿维啊


清代历史上一桩常叫围观群众“开眼”的大事,就是“抄贪官的家”。

哪怕在几个影视版本的《鹿鼎记》里,陈小春扮演的韦小宝,抄鳌拜家时望着银子流口水的一幕,以及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在鳌拜家作天作地,拿着大把白银高唱“忧怀国恨”的雷场面,不知叫多少观众笑破肚皮。而在真实的清代历史上,“抄家”这事儿,也常见劲爆场面。

比如雍正年间抄直隶总督李维,“核算家产”三千六百两,抄来抄去抄出“现金”三十四万两。这都还算“廉洁”的。乾隆年间查抄贪官李侍尧和王士任,这二位一个两广总督一个福建巡抚,家里除了抄出大笔钱财,还抄出了各种新鲜“洋货”,简直和大洋彼岸的欧洲同步。另外还有浙江巡抚王亶望,家里的宅子里都安了夹层,藏着三千七百多个元宝——官越大,抄出来的财富越惊人,越让人开眼。

但是跟一位大清巨贪相比,上面这几位,那又成了小儿科:乾隆皇帝生前最宠爱之人,大清朝“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钮祜禄·和珅。

这位野史里赫赫有名的巨贪,生前既嚣张又有钱,落马更是突然: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正月初四“亲政”的嘉庆帝就雷霆出手,罢免和珅一切官职。正月初八正式将和珅下狱,正月十五定了和珅二十条大罪,三天后将和珅“赐令自尽”——这位大清朝的一代巨贪,20世纪末诸多古装剧里的“票房担当”,人生就此打住。

但比起他贪了一辈子的“蛀虫人生”来,和珅更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他巨额的财富。以《清朝野史大观》《清俾类钞》等资料记载,大清“抄和珅家”抄出来的财富“八百兆有奇”,如果这个数额属实的话,那就相当于此时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这么大一笔钱,以《清俾类钞》的说法“悉以输入内府”,甚至还演变成一句流传上百年的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可清代历史上的一幕奇景,正在于此:理论上说,嘉庆把和珅的家产照单全收,那等于是发了一大笔横财,那还不是财大气粗?但事实是,在嘉庆“亲政”后的一年里,他就经常哀叹没钱。而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里,“没钱”更成了大清王朝的常见景象:这位嘉庆帝的衣食住行,一辈子都极尽简朴,连大清官员出使外国,都常宣扬嘉庆帝“观于宫殿多简陋”。几乎是天天从牙缝里省钱,可摊上事情,还是不够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吃饱”了和珅的家产,那嘉庆帝的一辈子,为何如此穷酸?

首先一条原因,就是那被夸张了的“和珅财富”。和珅的财产真有“八百兆”?看看《清实录》的记载:和珅“落马”后,总共被抄了两次家,第一次被抄出了二百多个手串和十几个宝石,还有数百万两白银。第二次又抄出了上千万两白银,以及和珅家墙壁夹层里藏的三万多两黄金,另外还有他通州蓟州等地的店铺,“折现”后又是十万两白银。

这一笔钱,比起之前的李侍尧王亶望之流,当然算是大尺度,但比起“八百兆”的“民间传说”,却还是差距巨大。而嘉庆帝本人呢?别看他铁了心要和珅的命,却真没在乎过和珅的钱,诏书里他就说得明明白白:“朕之所以办理和珅者,原为其大奸大恶,罪状昭著”。

甚至,当镶蓝旗副都统萨彬图自作聪明,要求追查和珅“隐产”时,本以为摸准了嘉庆帝的脉,却被嘉庆帝劈头一顿骂,拍错了马屁的萨彬图,也被“交部严加议处”——这就不是钱的事。

所以,嘉庆法办和珅,既然是没图他钱,自然不会像好些野史影视剧里那样,指望靠和珅的钱,来补大清的窟窿。

而第二个原因,却更是实在:以和珅贪来的钱,是根本填不满嘉庆帝的“窟窿”的。

大清发展到嘉庆年间,已是举步维艰。外加“太上皇”乾隆帝在位时,各种事“作”的太厉害。诸如“下江南”等大事,他晚年自己也承认“做无益害有益”。可承认也晚了,“下江南”的花费数字,明面上就有两千万两白银,比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还多。实际更是多得多。相关的“烂账”,当然全由嘉庆帝扛。

另外还有乾隆晚年时,越演越烈的西南“白莲教大起义”。这事儿在乾隆帝执政时,就是闹得凶。可那时乾隆帝好大喜功,各级官员也就各种瞒报,成天报喜不报忧。待到乾隆与和珅都前后脚离开人世,前线在各级文武官员的糊弄下,已经“糊”成一锅粥。虽说接下来嘉庆帝发了狠,撤换了大批无能军将,调集重兵围剿,总算在嘉庆九年把这场大乱平定下来,可清王朝前后花费了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多年后甲午战争赔款。

另外还有黄河大水,这更是乾隆和珅“君臣”,亲手甩给嘉庆的大锅。乾隆晚年时,在和珅的“操办”下,河道总督成了大肥缺,历任总督都是和珅的心腹,上任就知吃拿卡要,大清如“生命线”一般的“河务”,完全歇了菜。乾隆六下江南期间,黄河就多次发水,到了嘉庆年间,更变成了空前大患:黄河在河南山东等地多次决口,京杭大运河屡次被断,北京城也有“断血”风险,只能大修!

于是,也同样从嘉庆亲政起,到嘉庆九年,历经五年时间,投入大笔巨资,清王朝完成了一次空前的黄河治理工程。嘉庆九年工程顺利在衡家楼合龙,从此“全河已归故道,江境水势顺畅”。堪称整个十九世纪里,拼死拼活一二十年的嘉庆帝,干的最有影响力,效果最卓越的大事。当然,钱也没少花。

所以,单看这几样,任何一样拿出来,和珅“留下来”的那些钱,说是天文数字,其实都不够塞牙缝。

更要命的,是嘉庆年间越发衰败的社会经济:人口的激增,土地兼并的加剧,叫嘉庆年间人口突破三亿的大清朝,却只拥有七百九十一万顷耕地。国民经济的压力可想而知,偏偏此时的嘉庆,还抱着老一套的治国思路,闭关锁国越发加剧,荒唐的“禁矿”政策,更遏制了经济发展。另外极度严苛的“禁垦”政策,严禁内地农民出关屯垦。多余的劳动力,连“找活”的出路都没有,这大清,怎能不穷?

再加上越演越烈的腐败,日益巨大的贫富差距,种种杂七杂八的难题,叫嘉庆一辈子,都在苦苦地撑,甚至还因“天理教之乱”,痛哭流涕下罪己诏。但说到底,他能把一个完整的大清江山,交到儿子道光帝手里,已经算很不错。

因为,“扛锅”原本就重,治国的思路又与历史大势背道而驰,嘉庆帝面临的治国大坑,就算再抄十个和珅的家,也是填不平啊。

参考资料:韦庆远《清代的抄家档案与抄家案》、关文发《清帝列传:嘉庆帝》


我们爱历史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八十九岁高龄的清朝太上皇乾隆帝逝世,不久一代大贪官和珅轰然倒台,被亲政的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在乾隆朝后期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是18世纪时期的世界首富,聚揽财富多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当时有一句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拿到和珅全部财产的嘉庆皇帝可以说是坐在“金山”上,但有意思的是嘉庆一生都被钱不够花的问题所困扰,那么这些惊天财富都哪去了呢?

1、清朝官场贪腐到嘉庆时期已经深入骨髓。其实在康熙朝中后期,官员贪腐问题就已经很严重,就连国库都快被各级官吏拿空了;到了雍正上台铁腕反腐、整饬吏治才挽救回了局面,清朝财政好转,国库充盈;乾隆登基后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官员的管制,特别是乾隆朝中后期官员贪腐、奢靡之风日盛,两淮盐引案、甘肃监粮案、山东亏空库帑案等贪腐大案连发,各级官吏上下勾结集体贪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和珅就是乾隆朝官员中的“贪污之王”。

嘉庆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目睹了以和珅为首的贪官集团是如何贪赃枉法的,因此对于对贪污深恶痛绝,铲除和珅可以说是他的反腐第一枪。可惜嘉庆帝缺乏父祖做大事的决心气魄,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稳定反腐力度有限,只是铲除了和珅等大贪官,没将反腐制度化、扩大化,使得贪污问题反而更严重了。像皇帝吃一个鸡蛋内务府就要十两银子的事可不是光绪时期才有的,有这一大帮“硕鼠”在,嘉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被搬空了。

乾隆南巡

2、清朝财源枯竭。清朝的税赋收入主要就是两大块,一个是农税,一个是盐税等商税,这些在嘉庆时期都出了问题。先说农税,农税就是从种地的人身上收钱,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财富来源。因为“康乾盛世”时中国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到了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问题非常严重,人们靠种地普遍吃不饱饭,再加上官员的欺压,土地日趋集中到官僚士绅手中,虽然清朝在雍正时期制定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但由于吏治腐败这些善政难以执行。另外因为天灾频繁,嘉庆每年都要减免灾区的钱粮,还要拨款赈灾,为了一个南河治河工程就花费了4000余万两,可以说嘉庆在农税上基本赚不到钱还要往里面搭钱。

再说商税,清朝商税的败坏真的要怪到乾隆身上。乾隆自号“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古今第一,还曾经六下江南、大兴土木,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笔钱财之上的,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两淮盐商。盐商给清廷捐款的行为叫做捐输,没有定额,反正朝廷有事盐商们就要掏钱,比如乾隆屡次南巡盐商花费就得过亿两。盐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除了应付皇帝的花销,还要接受官吏的盘剥,为了赚钱就不断抬高盐价,使得官盐滞销私盐泛滥,官盐卖不出去自然收不到盐税,作为清朝重要财源的两淮盐政废弛。另外嘉庆本人重农抑商,多次禁止开矿,进一步加强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清朝贸易,收入越来越少,坐吃山空。

天理教起义

3、社会矛盾尖锐,起义频发。嘉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反清起义运动高发时期,不满贪官污吏剥削、文字狱压迫的民众纷纷起义,此起彼伏,为了镇压起义清廷花钱如流水,再加上战后安置重建等花销,钱花的就更多了。

比如爆发于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区的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白莲教起义军攻占州县达204个,清廷为了镇压起义调集十六个省份数十万大军,花费超两亿两白银军费,二品以上官员20多人、副将以下中级武官400多人阵亡,清王朝元气大伤;再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蔡牵起义,受不了清政府压榨的沿海部分民众成为海盗,占据岛屿、封锁航道向过往商船收税,最终发展成大规模反清起义,战事从嘉庆三年一直打到嘉庆十五年;再比如爆发于山东、直隶、河南地区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从嘉庆十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因为爆发于清朝统治核心地区,特别是紫禁城都差点被攻破,因此影响力空前。

嘉庆可以说是一个守成之君,面对父亲乾隆留下的烂摊子、清朝统治百年间积累的各种矛盾,缺乏改革弊端的气魄和才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完全的解决问题,积重难返下再多的银子也难以扭转清王朝的衰落。


当狗容易做人难


嘉庆在清朝皇帝中,几乎没有存在感。俗话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雍正呕心沥血,为乾隆创下盛世!而到嘉庆呢,乾隆留下一片烂摊子撒手而去了,这爷孙几个真的挺有意思,像极了轮回。

嘉庆火速处死和珅,和珅意外入选世界级大富翁行列

乾隆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十足的败家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更是信任大贪官和珅二十余年,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全国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给嘉庆留下了更大的烂摊子。乾隆刚死不久,嘉庆就火速杀了和珅,抄了和珅的家,抄的白银八亿两,清朝一年的税收才不到七千万两,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朝15年的税收,民间有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更讽刺的是,2001年,和珅竞还入选了《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和珅的钱比清朝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

第一官员腐败日益严重。嘉庆上位后,非但没有遏制住官员的腐败,还越来越严重。八亿两白银,经过层层贪污,真正入到国库的又有多少呢?打个比方,现如今法制这么健全,网络这么发达,新闻上看到的腐败官员,贪腐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更别说当时的封建社会了!

第二各地爆发农民大起义。乾嘉庆上位不久,各地就爆发农民起义,雍正就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四川,湖南,陕西的起义军,打仗是需要钱的,清朝那个时候的官服贪腐也十分的厉害,没银子谁会替你卖命!后期光是镇压白莲教就耗费白银二亿两。



第三八旗生计的问题。我们的熟知的就是满洲八旗。八旗原本是清朝建国的支柱力量,一直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给予种种优惠。朝廷完全是包养了整个八旗,吃穿不用花钱,把最好的土地分给这些八旗子弟,俗称圈地活动。但随着八旗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康熙的时候废止了圈地活动,朝廷已经养不起这么多人了,但这些人已经好吃懒做已久,又不善于经营,要让他们重新自谋生路实在太难。八旗生计的问题便成为每一位在位皇帝的头疼问题。嘉庆继位时,这种问题更加的严重,但还不得不养着他们,再多的银子也不够他们花的。



第四自然灾害的问题。嘉庆年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河北、山东、河南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的饿死,淹死的淹死,不计其数,发生自然灾害你不能不管吧,然后就拨款赈灾,但是经过层层剥削,真正赈灾的银两几乎所剩无几,导致各地的农民起义这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第五海盗问题。东南沿海海盗发展已有十数年,在嘉庆年间更是猖獗,达到最顶点!不得已清朝派大量兵力前去围剿

结语:嘉庆皇帝虽然是个好皇帝,但并不是个有能力的皇帝。清朝早已内外忧患,千疮百孔!虽然竭尽全力企图维护清朝根基稳固,但终究抵挡不住历史发展趋势,清王朝从此走向衰亡!


灯下萤火学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嘉庆这事,咋说呢?谁让嘉庆摊上个坑儿子的爹呢?乾隆要是活的时间短点,嘉庆他也不会这么累,所以啊这岂止是个坑啊!

而这事,您得从康熙说起。

话说满清搁到康熙的手里头的时候,因为连年的战争,已经为了进行战争需要在政治上玩平衡,康熙对整个宗室实行的是宽容的政策。

啥宽容呢?简单的说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政策,要不后边的雍正也不会给康熙的谥号里加个仁字,让大家伙叫他圣祖仁皇帝不是。

当然您也不要瞅错了,他的仁只是针对满人的,至于汉臣还是洗洗睡吧,瞅个热闹就得了。

所以啊,就因为他的仁,满清的官场上那叫个腐败,补都不补过来,国库亏的耗子都在哭。

要不然九子夺嫡的时候,他雍正也不会入了康熙的法眼。

雍正这人苛刻的厉害,皇家的东西,国家里的东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损失,有了损失你自己个填,不够把你脑壳揪下来填。话说那会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个小家倒腾,那都是宗室里拿大头。所以啊,这一家伙就把个宗室得罪惨了,后来那史料里描写雍正,那就使劲的黑的,满人压根就不介意,根子其实就在这里。

毕竟满人修改历史那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了不是。但经过雍正这么一治理,满清那国库终于又丰满了起来,老百姓在满清这统治下也有了几年的好日子,但气不打一处来的却是满人整个群体。

但雍正这人过于勤勉把自己个的身子早早的掏空了,别说好儿子了,就是儿子也没几个,所以皇位就留给了乾隆。

而这乾隆可以说是康熙教育出来的。所以啊,乾隆那是特别的崇拜康熙,他这辈子啥都想和康熙比个高下。

康熙整了两次千叟宴,他也有样学样不多不少也整两次,康熙下江南,他乾隆也有样学样也下江南。康熙为了打仗方便玩了一辈子的仁字,他乾隆也有样学样把个仁字玩到了极致。

但乾隆这辈子学的都是表面上的功夫,实质性的东西他是一丢丢都没有学到。

雍正朝好多利民的政策,在乾隆看来这就是违背康熙的意愿一脚丫子全踹到了垃圾桶里边去了。

所以啊,康熙朝出现的弊端,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一家伙就全都有了。啥国库亏空,啥奢靡无度比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所以雍正朝整出来的利好,全在乾隆的手里边毁的啥也不剩了。满清打乾隆中后期这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了,要俺说如果没有雍正,乾隆打一开头就应该走下坡路了,用不着啥中后期。

所以啊,乾隆这个二世主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这就开始开源,至于节流您想多了,乾隆的字典里就没有这俩字。

咋开源呢?简单,买官卖官,老祖宗留给他的黄马褂都能拿银子购买,还有那双眼花翎,单眼花翎的,要不是和珅制止乾隆都想把表示最高战斗勋章的三眼花翎拿出来卖,而且还想多弄个四眼五眼花翎的。

所以啊,满清有好多好一点的规矩其实就是打乾隆这个时候破坏的,就连后来的慈禧都特别的崇拜乾隆,把乾隆好好的研究了一番。

有了六十多年的糟蹋,您觉得乾隆留给嘉庆是个啥摊子?烂摊子呗!

嘉庆接手的摊子

首先,是这官场的风气。那叫个腐败,国库空了不说,那官员之间相互勾结,上下齐手欺上瞒下的那叫个玩的溜。

咱别说嘉庆,就说乾隆中后期,那些个案子,两淮那盐引案,甘肃的监粮案等等,这些个案子那个不是窝案大案,一拉一大串,集体贪污,那个案子都不下上百万两的银子。

您就说吧,这事到了嘉庆的手里边能少了吗?不能啊!而嘉庆真真的是个平常人,压根就没有啥魄力像雍正那样搞事,所以这腐败的事,只能是任其发展下去了。

其次,满清那会抄家您觉得那帮子脑瓜摸油的家伙,会老老实实的去抄?啥叫雁过拔毛,他们比任何人玩得都溜,毕竟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啊!

当然这是小头,但乾隆这辈子的亏空,你以为他这一走,就结束了吗?哪能啊!这乾隆的亏空,您这嘉庆还得接手不是!

而且嘉庆刚刚接手国家权力,那屁股后面的宗室还瞅着天上掉馅饼,毕竟乾隆这小子定下的规矩,不管干嘛都要把这帮玩意喂饱了,才能行事。要是雍正在的话,压根就不想看这帮子宗室。

最后一条,满清自打入关以后,年年都有战事,天天都有人想着反清复明,这是历史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所没有的。

而嘉庆当然也不能免俗啊,白莲教起义,攻占的县城多大二百多个。这得开战吧,打仗你就得花钱,从开打到结束,两亿两白银就这么没了。

还有嘉庆朝的天灾他也不少,1815年到1817年云南这地饥荒就持续了整整三年,这还不算,其他的地也相继发生过大的天灾,您这也得用银子吧。所以嘉庆这辈子给乾隆补窟窿不知道填进去多少,加上自己个弄的这些个事,您算算和珅的家产就算是再多,够花吗?

而且和珅那些个财产中有些个压根就不能花,比方说字画啊,古董啊。

您自己个琢磨琢磨,那个皇帝拿这些个东西去拍卖整毛毛钱,没有魄力的皇帝还真干不出来。

所以啊,和珅的财产被嘉庆没多久就整没了,当然不至于题主说的一年就花了流光,毕竟这比乾隆还败家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和珅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大贪官。因为和珅刚刚做官的时候,非常的精明强干,因此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爱,以至于到了最后权力越来越大。而在此期间,和珅的私欲也越来越大,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结党营私,聚敛钱财。等到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掌握大权的时候,和珅很快就被革职入狱。据历史记载,和珅所聚敛的钱财,价值约八亿两至十一两白银,甚至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和珅入狱后,民间就出现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但事实上和珅贪污的这些财产,却只是在嘉庆的手上放了不到一年就差不多用完了。这么大一笔钱,嘉庆皇帝到底花到哪儿去了呢?

乾隆时期,贪官污吏横行,官民矛盾越来严重,很多穷苦百姓都在白莲教的鼓动下发动了起义。嘉庆皇帝为了解决这件事,不仅撤掉了前线大部分昏庸无能的将领,花了一大笔钱来犒赏前线的战士,还大力修筑寨堡工事,最终这次起义终于被平定,但是嘉庆皇帝也花费了很大一笔钱财。

除了农民起义,乾隆末期的时候,黄河还曾经爆发过多次的决口,不仅周边的百姓民不聊生,就连水上的运输线路也遭到了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隐患问题,嘉庆皇帝又拨出一大笔经费来修筑治理黄河。嘉庆皇帝时期的黄河治理可以说是清朝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筑活动了,同时为了避免加重赋税再引起民愤,因此这笔钱都是由朝廷出的。最终黄河治理工程是成功完成了,但是从和珅那里收缴的钱财也差不多花完了。

由此看来嘉庆皇帝时期的国家财政其实是十分紧张的,由于闭关锁国,清朝的经济也几乎陷入了停滞的地步,长时间的入不敷出使得国家财政压力非常大,从和珅那里收缴的几亿两白银也只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girl的生活日记


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关于和珅家产确切的说法,因为和珅家产的版本实在是太多,除了《清史稿》里有一份笼统的统计清单之外,市井野史的小道消息更多。

而且野史向来存在夸大事实的原因,再加上版本众多,反而降低了可信度,所以,关于和珅家产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是,和珅的家产必然很丰厚,要不然《清史稿》也不会给出这么一长串清单。更何况和珅得家奴刘全都有二十多万两银子的家产,说和珅富可敌国也差不多了,而且可以肯定嘉庆赚了一大笔。至于为什么说不够用这要从古典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说起了。

这个问题我也说了很多遍了,简单点说就是古典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对外的商品交换获得生产生活资料。

所以,小农经济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同样这也赋予了古典中国封闭保守的特性,这里暂且不表。

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大帝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发达的工商业和规模庞大的商品经济,近代英美两国的崛起更是如此,而且英美两国都通过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国际贸易体系,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商品交换获得财富增值,进而生产更多的商品来换取更大的财富增值。

所以,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钱才花不完,而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钱再多早晚也有花完的的一天。所以,嘉庆就是抄了再多的钱也早晚会花完,更何况19世纪白银贬值,对于银本位的清帝国那是巨大的经济危机,所以抄的钱再多又用什么用,和废纸差不多。

但是这又何必苛责嘉庆,因为当时中国统治阶级压根就没有经济学的概念,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也就是孔老二和他的那些臭老九们那一堆之乎者也的酸屁。更何况,中国封闭的经济体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