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重要的工作,為什麼不要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進行溝通?

工作上的溝通,能面對面溝通,就面對面溝通,不能面對面的情況下,我們再依次選擇打電話/發郵件/發微信。不同溝通方式帶來的溝通效果截然不同。工作中,溝通是關鍵中的關鍵,不懂溝通,不會溝通,不重視溝通,我們想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績,往往都會被現實碾壓的體無完膚。

職場中重要的工作,為什麼不要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進行溝通?

溝通方式有很多種,常規的就是面談、電話、郵件、微信、釘釘等。不同的溝通方式給人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所起到的效果自然有著很大的差異。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如何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

一個有效的溝通必須滿足一下幾個條件:

1.說話人:言由心生,就是說的話,要能夠準確表達出內心想要的表達內容。表達不好,就是詞不達意。表達能力不同說話效果當然不同。

2.溝通對象,能夠準確收受說話人的信息。如果溝通對象,無法聽懂說話人的話,就無法實現正常溝通。就如同一箇中國人和美國人溝通,都不懂雙方語言,就很難實現正常溝通。

3.說話人判斷溝通對象是否聽懂自己說話內容。我們面對面溝通時,一定會注意對方的微表情,說話的語氣,或者對方回應,以此判斷對方是否聽懂我們說的話。如果不懂,我們就會改變新表達方式,進而實現溝通目的。比如正常人和啞巴溝通,我們就會從言語表達轉化為肢體表達一樣。

4.雙方如此反覆,溝通中尋找最佳的溝通方式。

人群中交流中,有一個奇妙的現象,一個詞表示,就是“默契”。默契的人之間,有時候不需要言語,就一個微表情,對方就明白其中的含義。默契是兩人之間溝通最佳效果。 所以能夠實現有效溝通就要要求我們:1.語言表達能力強,2.理解能力強,3.更重要的能夠判斷對方是否理解你的表達。

工作中如何選擇正確的溝通交流的方式?

我們在這裡不但溝通技巧,就結合有效溝通,談談工作中幾個常見的交流方式,我們看看為啥說,談重要工作不要使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

——面談能交流的信息量很大,反饋速度很快,有助於高效溝通並解決問題。而且面談還會帶來其他好處:情感銀行投資,即混個臉熟。無論雙方關係遠近,只要多見幾次面,都會親近起來,有助於彼此的瞭解和相互支持。退一步說,即使一方沒滿足另一方的需求,也會因此而心懷內疚,下一次協作時很可能會讓步。

職場中重要的工作,為什麼不要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進行溝通?

面談

——電話能交流的信息量也比較大,反饋速度也很快,但由於彼此沒有表情和肢體語言方面的直觀交流,會讓信息溝通上有所缺失,也會讓情感銀行的投資不那麼豐沛,遭到拒絕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職場中重要的工作,為什麼不要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進行溝通?

電話溝通


——郵件,一般會在比較正式或需要留存證據的情況下使用。但郵件的限制會多一些,比如文字篇幅不能太長,否則對方就沒興趣細讀;比如接收方不能太多,否則成了“群發郵件”,大家都把它當成通知,重視度就不夠,當然還可能因為郵件內容敏感而造成“郵件大戰”(即不斷群回郵件,以此來解釋問題或推卸責任)。這些都是郵件溝通中的大忌。

這種方式,西方人比較流行,深受歡迎。在中國人工作環境中往往在商務溝通中比較常見,企業內部多為發通知通告。


職場中重要的工作,為什麼不要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進行溝通?

郵件溝通


——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優勢很明顯:便捷。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溝通,可以避免延誤、遺忘等情況發生。但微信有些隨意,不夠正式,只有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使用較合適,比如說些事情的進展、轉個聯繫方式、問候、發紅包等。

但是交流重要的問題,或者需要協調和解釋的內容,就不適合使用釘釘、微信。因為我們溝通內容就是不理解的,或者誤解東西,很需要獲得對方的反饋。最好的方式面談,其次是電話。否則會出現溝通的誤解,歧義,甚至引起雙方情感矛盾,給工作帶來重大的障礙。

根據以上解釋可以看出,這些溝通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使用。

職場中重要的工作,為什麼不要用微信釘釘等即時通信進行溝通?

首先是優先順序,即能面談的就不要打電話,能打電話就不要寫郵件,能寫郵件就不要用微信。

然後是組合搭配,即較重要的事務用郵件,同時配上面談或電話,這樣能將此事的關鍵點突顯出來,也能做到充分溝通;不是很重要的事務用微信,同時配上面談或電話,這樣會顯得比較周到細緻,不至於因為對方的疏忽而遺漏信息。

還有一個是根據事務的複雜程度來應對,如果是非常繁複的事情,就要選擇語言類的溝通為主,輔以文字溝通;如果是簡單的事情,就用文字進行溝通,必要時輔以少量的語言。

以上溝通方式還得根據領導的習慣和偏好或者公司的管理模式等進行靈活變通,這樣才能做到“溝通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