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河北:保定曲陽北嶽廟,為什麼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

面對疫情,不輕視、不惶恐、不造謠,常通風勤洗手。

今天帶你們開啟宅家雲遊模式,足不出戶,暢遊河北。用心和眼睛去旅行。

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是打開方式不對還是有另一番故事呢?

雲遊河北:保定曲陽北嶽廟,為什麼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

點擊圖片識別二維碼,看北嶽廟實景VR

說起北嶽,人們通常會想到位於山西省的北嶽恆山。但歷史上,“北嶽恆山”之名曾指位於河北曲陽縣境內的大茂山。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舜曾經到恆山祭祀。漢武帝時,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是漢代至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多代封建帝王遙祭北嶽恆山之所。宋沈括《夢溪筆談》卷24:“北嶽常嶺(恆山),今謂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屬契丹,以大茂山分脊為界,嶽祠舊在山下。”

在北嶽廟建立至今的1500餘年歷史中,歷代帝王和地方官吏曾進行過300多次祭祀,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如今看來,北嶽廟中的古建、壁畫、雕刻依舊值得一看。

雲遊河北:保定曲陽北嶽廟,為什麼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

資料圖

-1-

雄偉大殿

德寧之殿是北嶽廟的主體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元代木結構建築和五嶽祭祀建築中規格最高的建築。這座磚木結構建築始建於北魏,“德寧”意為“以德治國,天下安寧”,曾在五代時曾毀於契丹族的焚燒,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得以重建。

大殿進深六間,面寬九間,高25米,殿頂為重簷九脊廡殿頂,這種殿頂從商周至清代一直用於最尊貴的建築上,殿頂正脊兩端各有一對鴟吻,高3米有餘,用十六塊琉璃彩瓦拼作而成,對正脊採用“九脊封十龍”的裝飾樣式,月臺四周以漢白玉石欄杆和望柱相圍,九十九隻石獅立於望柱之上,姿態萬千,無一雷同。

雲遊河北:保定曲陽北嶽廟,為什麼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

資料圖

-2-

精美壁畫

德寧之殿外觀雄偉壯觀,其內部壁畫更令人歎為觀止。德寧殿壁畫總面積504平方米,描繪了天地、五嶽、四瀆之神,會聚北嶽恆山的恢弘場面。東壁為《雲行雨施》,畫中天宮眾天神,興雲佈雨,普降甘霖,畫中6.4米的“蒼莽巨龍”為全壁畫的精華。西壁為《萬國咸寧》,畫的是眾天神完成為民降福任務後迴天宮的場面。

東西兩幅壁畫人物共73個,形神各異,所繪人物最高者達3.3米。加上瀝粉、貼金技法,天然礦石色料的應用,把天宮、地祗、山川、河流、人物融為一體,似有風行、雷動、雨施之感,精絕神韻躍然畫面之上,確有“吳帶當風”之感。

雲遊河北:保定曲陽北嶽廟,為什麼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

資料圖

-3-

珍貴碑刻

彰顯北嶽廟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碑刻。自北魏、北齊,歷唐、五代、宋、金,到元、明、清和民國各代,北嶽廟保存著歷代碑碣、經幢等石刻兩百多通。其中既有歷代帝王將相祭祀北嶽之神的祭文、重修北嶽廟記事碑,也有文人墨客題詠北嶽廟的詩詞歌賦,涵蓋中國古代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在金石文物中具有重要地位。

碑刻中較著名的當屬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為曲陽石雕藝術大師楊瓊所書《大元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楊公神道碑銘》,是趙孟頫後期的作品,圓轉流美,筆力遒勁,靈活自然。趙孟頫的書法多是行書,而此碑則是楷書,比較少見,更為珍貴。

雲遊河北:保定曲陽北嶽廟,為什麼北嶽在山西,北嶽廟卻在河北?

資料圖

鳳凰網河北 劉二清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