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2020年刚开始,全球就陷入了困难模式。


先有美国斩首伊朗少将苏雷曼尼,伊朗扬言报复却只进行有限度的反击,美国大兵毫发无伤,却拉上了乌克兰一飞机180人和伊朗参加苏雷曼尼葬礼的两百多被踩死的人当了垫背的冤魂,全世界都担心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最终伊朗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并没有跟美国来个鸡蛋碰石头,美国本来就是要从中东收缩势力,也是借坡下驴,没有再继续发作。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美国战略收缩、回归本土的趋势不会变,第三次世界大战暂时不会发生,但紧张度会持续上升。

然后就是非洲几十年一遇的蝗灾,几千亿只蝗虫就像会飞的推土机一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的作物基本被蝗虫吃净,蝗虫是边吃边生,边生边飞,吃完了非洲就往东飞,进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为此已经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从蝗虫嘴里抢吃的,印度预计蝗灾将会造成减产30%-50%。而且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预测,此次蝗灾可能会持续到今年的6月份,这意味着蝗虫的规模将会是现在的500倍!好在有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挡,这波蝗虫被挡在了山的西边。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由此而来的将是国际粮价大涨,饥荒泛滥,甚至有可能造成个别国家的动荡,这时候就显示出粮食自给自足的优势了。

接下来就是重磅炸弹新冠肺炎,1月16号中美刚刚签订完第一阶段的协议,过了没几天2月20日管理层开了日常的会议,决定将新冠肺炎当做SARS级别的事件来对待,于是各大信息平台以一天几条甚至十几条的推送量将疫情的信息扩散到每个人手中,全国很快被动员起来,速度以小时计,人们认识到这次新冠疫情可能跟SARS一样,甚至要更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谁也不敢怠慢,尤其是基层管理者,于是进行了饱和式地处理,从武汉封城到铁路、航空停运,从交通管制到出行限制,整个春节消费档被完全牺牲,甚至整个第一季度的经济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几万亿就这样生生地打了水漂。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中国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将新冠肺炎硬生生地控制住了,即便没有在最佳的时机,即便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仍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了,同时对外界秀了一把肌肉,一方面是强大的动员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集中以及紧急生产,一方面是秩序控制,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加令行禁止,说推迟开工就推迟开工,说金融支持就金融支持,让所有的人看到强大的控制力量。


当中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控制疫情的时候,新冠病毒悄然在世界各地铺开,韩国确诊人数飙升,意大利封城,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迷之操作,伊朗成中东疫情输出地……新冠肺炎呈多点开花状态,全球陷入全面恐慌之中,美国的股市一周内跌了10%以上,全球主要股指都对疫情表示不太乐观。


01

地缘政治深度调整

我们回过头来看,从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开始,世界格局就已经注定了要发生巨大变化,为了让美国再次强大,特朗普决定要牺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美国进入战略收缩阶段,全球出现了很多力量真空,这些真空就必然将导致地区格局的重塑。几个月之后,美国的战略目的就开始显现,没有人相信美国会真的对中国动手,但是正如没有人相信特朗普会当选一样,他真的这么干了,尽管我们一再显示出想要和平不想要斗争,但来来回回几番交锋以后发现,这回是来真的了。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民粹将特朗普推上了总统的位置,那么特朗普就会按照民粹的意思行事,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看法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如一艘巨大的航船调转了船头,美国普通百姓对中国的看法已经转向负面,在他们看来两个国家看起来似乎已经不能共同繁荣,科技进步减弱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增量环境已经变成存量环境,世界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谁强谁就拿大头,谁弱谁就只能喝汤。

经过两年的较量和切磋,彼此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于是达成了第一阶段的成果,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这并不是稳定的状态,反复和此消彼长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美国超越英国用了近100年的时间,这个阶段是极其漫长的,这次也不会例外,没有一种成功来得很容易。


这次新冠肺炎将会是一剂催化剂,加深彼此的隔阂,同时也会成为一个极佳的互相倾轧的借口。新冠肺炎刚爆发不久,正式命名还没有确定的时候,除了中国,其他地方满世界叫“武汉肺炎”,美国一个冬天因为流感死了几万人,也没人叫“美国流感”,当疫情稍稍有扩大的趋势时,世卫组织认为没有必要提升中国的疫情等级,结果美国那边联合几个小弟就愣是把到中国的航班停了,估计特朗普做梦都能笑醒,竟然来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但是还没等美国高兴多久,我们就力挽狂澜把疫情给控制住了,然后其他国家的扩散才刚刚开始。对新冠肺炎观察了两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其实不高,最多也就是2%-3%,所以很多国家就采取了比较“佛系”的措施。

但是经验表明,相比于高致死率的流行病,低致死率高传染性的疾病更值得警惕,巨大的人口基数会造成巨大的死亡人数,新冠肺炎看来正数此列。

由于新冠肺炎,很多地方开始互相停航停运,疫情给了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各方一个完美的借口开始彼此伤害,像伊朗这样的国家本来就被封锁得动弹不得,再加上个新冠就更加受不了。

我们看到各个国家进入到“甩锅模式”,互相指责,美国带头说新冠肺炎是中国起源的,中国这边拼命弄住,然后回过神来,不对,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于是我们看到了钟南山院士的“疫情虽然首次在中国出现,但是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不一定在中国”这种说法,然后接着就是日本等有媒体指责新冠肺炎是来源于美国,美国光流感就死了上万人,谁能保证这里面没有新冠肺炎?

反正病毒传播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说全凭借一张嘴。

底层的民众被带节奏互相攻击更加显现,新冠疫情之初就有中国人在西方被攻击,前几天有两个日本女性在伊朗被伊朗人拦住大骂甚至动手,一个新加坡小伙在英国直接被打……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新冠疫情碰上民粹,正好成为一个情绪发泄口。

当然,也有向好的一方面,本来这个世界已经开始朝着四分五裂的方向走,没想到碰上了新冠肺炎,这是全人类的公敌,如果扩散开来,谁也跑不掉,于是大家真的发现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这给了大家一个明确的警示。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次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中国又反过来帮助日本,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如果利用得当,新冠反倒会成为一个修复关系的契机。

不管怎样都会出现地缘政治深度调整。

而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


02

社会结构大幅改变



新冠肺炎让大家意识到,除了彼此,人类还有一些共同的敌人,而这些敌人需要利用大量的资源来解决。

这次疫情相当于给整个社会出了一个考题,就是在绝大部分人都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社会该如何继续运转,该如何创造财富。

很多企业离开了办公场所工作就陷入了停滞,但是有一些企业和职业却仍然可以继续,甚至正常地进行工作。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如果说2003年非典促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从线下开始往互联网迁徙,那么2020年可能就是整个社会工作形态开始大规模地线上化,很多办公软件(如钉钉)直播软件成了这次疫情的大赢家,集中强烈的社会需求将会促使远程办公成为更普遍的现象。

但是说实话,现在的远程办公,绝大部分的体验仍然不是很好,我们现在只是解决了“通讯”的问题,而且有些通讯的质量并不是很好,其他的远程办公的条件并不成熟,比如远程办公的机制并不成熟,比如高质量的互动也没有。很多人都在抱怨远程办公并没有让工作更轻松,反而加重了工作的负担,原本朝九晚六的工作,现在可能变成了全天候待命,这就让人吃不消了,这就是制度设计没有跟上的结果。

这次新冠肺炎来得稍微早了一点,因为被寄予厚望能够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5G没有正式铺开,这就意味着“远程办公”的基础设施还不具备,我有一个评价在家办公的标准,即,当网络传递大型文件(如视频文件)的普遍速率接近或超过用硬盘拷贝的速率,这样的话在办公场所办公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当然还有一个思维方式转变的问题,从有资本主义开始,工人就本认为是老板的资产,当资产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会有安全感,当资产远在“云”端,可能就会丧失这种“所有权感”,所以是否在家办公,老板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而老板观念的转变仰赖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整个社会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财富分配调整前夜(具体参考《警告,财富分配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调整就是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生产者参与到社会分工中将会成为普遍现象。而这也就是和上面所说的老板需要调整自己对员工的看法是同一趋势,这次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我觉得至少会让这一趋势提前5年。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这次疫情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共享员工,就是类似的企业,员工可以在原来公司没有开工的情况下,有条件地去其他公司工作,这里就出现了人力资源所有权的改变,这可以看作上面这一趋势的中间形态。

同一个事件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会突然发现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整个生产就会陷入停顿,不仅如此,如果是一个比较有良心的老板,在没有开工的情况下,甚至还要继续支付员工的工资,如果是你会怎么想?特别是假如你的企业绝大部分的工作都能由机器人来做。

——换机器人,这会是你的第一反应。

而且疫情的人员流动限制导致了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使得提前开工的企业备受折磨,人工成本飙升已经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现在这一情况又有所加剧。

所以我们将会看到,很快将会有大批的工厂考虑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这么做了,传统的工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因为这次疫情,很多原先只能存在于试验阶段的应用得到了实战的机会,比如用无人机送餐,比如用物流机器人派送货物等等。

03

新基建成发力点


疫情对经济的打击显而易见,所以我们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此前我们碰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就是“铁公鸡”,铁路,公路,基建,然后靠刺激房市,通过促进ZF投资为经济注入能量,为社会托底,但是现在不能只这么干了,铁路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公路都实现了村村通,“凡事有路的地方都被铺上了水泥”,也是很难有大的增长点,房住不炒是硬性指标,已经有松动的城市被要求紧急撤回房市政策。

那么印出来的钱要往哪去?

很快“新基建”这个概念被提了出来,新基建有两个要求,一个是属于“基础设施”,一个是不能属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将现在重点的产业盘点一下,有人给出了这样的清单。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第一个层次,围绕数字经济的6大支柱,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第二个层次,电子化,智能化改造传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第三个层次,新能源、新材料配套设施:充电桩、光伏、垃圾发电等;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第四个层次,补短板:链接城市群内部高速城际铁路,城际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园区开发等补项目。

新基建耗费的资金可能比传统的基建要多得多,但是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除了极个别,绝大部分的新基建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见性”。传统基建,钱砸出去,铁路公路大楼咔咔咔就起来,投入多少产出多少管理层基本有个数,下面也好交代,但是新基建钱砸出去可能就打了狗了,可能水花都听不见一个,像5G、云计算这类的比较成熟的技术,砸钱还是比较稳妥的,像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花了钱东西能不能出来还得打个问号。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这些,则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在某个临界值以前,根本看不出什么效果。

新基建还要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钱能否被控制在这些领域,钱出去了,最终流向哪实际上很难控制,所以考验真正技术的时候到了。


(期待下文,请关注人间报告)


- END -


2020,我们向何处去(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