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主要以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为主线,

表达了她不以物质作为婚姻的唯一标准,在婚恋关系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互尊的态度。

简·奥斯汀的父亲是学识渊博的牧师,母亲出身富有。虽然当时的英国社会,女子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但是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读书环境,却给奥斯汀提供了自学的机会,也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

《傲慢与偏见》中出现的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但她却通过轻松诙谐的笔调,在人物的身上,赋予了自己的婚姻观。同时,奥斯汀也希望借由作品,能帮助读者摆脱世俗的束缚,呼吁大家勇于在婚姻关系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互尊。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1. 傲慢与偏见的背后,是理智与情感的选择

“我也说不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你的什么神情,听见你的什么言语,便开始爱上了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我是到了不能自拔的时候才发现爱上了你。”

这是“高贵”的达西对“平凡”的伊丽莎白,情之所至的告白。他的这番话让我们相信了爱情是盲目的,见到心仪的人后,内心也可以“翻江倒海”。但尽管如此,在达西面对婚姻时,也曾一度用理智进行思考。因为在达西看来,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一方的屈尊、另一方的高攀。

达西对爱情的盲目,和对婚姻的理智。根据心理学的模块理论来看,可以这样解释,即爱情是知觉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真实、客观的反应;婚姻是思维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对现实的理性分析。

达西身份高贵、多金俊俏;伊丽莎白聪慧漂亮、有主见。表面上,是达西骨子里的傲慢,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让她心生偏见。

实际上,在这场博弈中,却是理智与情感的较量。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婚姻是地位和身份的权衡;权贵与金钱的选择。在婚姻面前,即便是用情至深的达西,也不得不考量两家是否门当户对,也会自视甚高地将表白变成了身份的炫耀,并无意中加深了伊丽莎白的厌恶。

如果说爱情是面对心仪之人的真实心动;婚姻是现实面前的理性分析。那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人只能通过婚姻,才能出人头地。而达西,无论是相貌还是财富,都是丈夫的不二人选,也是女人们心向往之的“完美”男人。

可是,伊丽莎白却认为,婚姻的幸福美满不应该以物质条件,作为判定标准。她理想中的婚姻关系,应该是双方平等互尊的。事实上,英俊的达西,一开始就吸引了待嫁少女伊丽莎白的注意。但是,达西的傲慢,却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让伊丽莎白觉得达西的爱,是一种高贵的施舍。

所以,在伊丽莎白的理智下,她拒绝了条件优越的达西。因为在她看来,婚姻中,再优越的条件,也比不上男女双方的平等互尊。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2. 反讽的语言策略中,道尽主人公对平等互尊的追求

勇于追求双方的平等互尊,不仅是伊丽莎白对理想婚姻的憧憬,更是作者奥斯汀借由作品,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情感主题。为了能使读者充分理解小说的主题,作者通常会在艺术作品的语言上,采取

合作原则来诠释。

合作原则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指沟通双方需遵守的共同原则,往往表现为一种默契。合作原则有四个具体准则,分别为质量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及关联准则。质量准则要求内容真实,数量准则要求信息量充足,方式准则要求语言简洁,关联准则要求说话人只说与话题相关的话语。

但是,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为了让小说更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却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用反讽的语言策略,表现出了伊丽莎白在婚姻关系中,努力追求平等互尊的决心

字面上的反讽是反讽语言策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话者在大众面前表达出的意思,并不是真实想要表达的意思。

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说:“我差不多一进屋子,就挑中了你作为我的终身伴侣”。柯林斯自信地以为,伊丽莎白会答应求婚,因为柯林斯是班纳特家族的继承人,他会拥有班纳特的全部资产。所以,伊丽莎白想要继续过较为富裕的日子,就没有理由拒绝他。

但事实上,伊丽莎白在婚姻关系中,追求的却是平等互尊。而伊丽莎白的理智告诉她,没有感情基础,纯靠物质的婚姻,无法幸福美满,所以她才拒绝了柯林斯。被拒的现实与柯林斯的想法相背离,正好也成功地凸显出了反讽的作用。

同样,当用情至深的达西鼓起勇气,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他高高在上的一番话,同样激起了伊丽莎白的厌恶和反感。伊丽莎白对达西说,“我从来不曾想要得到你的好评,并且你的抬举也是十分勉强的。”

作者故意用“不想要”“抬举”等词,让伊丽莎白说出不真实的话。这样既有了反讽的效果,也再一次地道出了伊丽莎白所持的婚姻观,即她更想要一段双方平等互尊的婚姻

作者通过字面上的反讽,不仅推动了故事的情节,也让主人公更加立体、丰富。其实,小说中还有许多反讽语言的运用,值得你打开小说,再细细品味。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3. 反抗“他者”、在婚姻中追求独立自主的人,并非荒唐

当时的英国,女子社会地位很低。她们连正规的教育都没法接受,所以大多数人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也都想通过婚姻出人头地。就像伊丽莎白的闺蜜夏洛特一样,即使没有感情基础,只要物质条件过硬,就心甘情愿地嫁于人妇,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伊丽莎白却表现出了与世俗背道而驰的婚姻观,她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不畏权贵,更不想丧失女人的自我意识。虽然“良禽择木而栖”,但比起选择一块不错的木头栖身,伊丽莎白更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关系

这听上去虽然很荒唐,也不可能在当时得以实现,但却体现出了伊丽莎白为了追求独立自主,而反抗“他者”的决心。

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波娃曾说:这种女性处于男性的控制之下,完全丧失自我意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命运未卜,前途黯淡的现象,叫做“他者”。

伊丽莎白不愿丧失自我,她聪慧睿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想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所以她想对抗并冲破“他者”。“有心栽树树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所有女子都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嫁给像达西这样的男子时,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敬而远之”,反倒吸引了达西的驻足,并成功地打开了达西的心扉。

爱情是美好的,婚姻应该是美好的延续。伊丽莎白这种敢于对抗“他者”,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其实也是作者奥斯汀对婚姻的真实期许。

现实中,奥斯汀和伊丽莎白一样,追求一种独立自主的婚姻关系。在男尊女卑的世俗面前,奥斯汀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他者”的束缚,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

虽然她本人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就因为门第和世俗而不了了之,但她仍然对婚姻抱有独特的见解和憧憬,也想要通过作品,呼吁读者不要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爱情和婚姻,古往今来一直都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虽然“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却也不能被爱情迷了心智,让婚姻成为羁绊,捆绑住那个独立自主的自我。因为失去自我的人,犹如失了魂魄的行尸走肉,即使应了潮流,告别了荒唐,也终究逃不过一生颓唐。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4. 婚姻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互尊的女人,值得获得幸福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现在我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

婚恋中的双方,无论在权贵地位上,有多大的差距,都应该保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婚恋关系中,维持一段较为美满幸福的关系。就像伊丽莎白一样,如果她屈服于现实,像其她女子一般世俗,那她也无法打动达西,更无法在拒绝达西后,还能令达西魂牵梦萦。

伊丽莎白的坚持,让她获得了一份幸福美满的婚姻。她在婚姻中,所追求的独立自主、平等互尊,即使在当今社会,也依然受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就是一个在婚姻关系中,失去了独立自主、平等互尊的女人。

罗子君毕业之后就结婚了,被丈夫宠溺得像个小公主,生活起居都由保姆照料。虽然嫁为人妇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也因此脱离了社会,而与丈夫的关系渐行渐远。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当婚姻中遇到小三,丈夫横心要离婚时,罗子君无助得大脑一片空白。时光荏苒、韶华不再,罗子君无法回到刚毕业时的自己,更无法与年轻人竞争,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起红灯时,毫无退路。

如果罗子君没有完全依附在丈夫身上,在婚后依然保持独立自主、依然和丈夫平等互尊,那她就算遇到了婚姻危机,也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所以,婚姻里,我们都应该保持起码的“理智”,这样才不至于被动得无计可施。

生活中,有些人活成了罗子君,在潦草中结束了自己前半生的婚姻;有些人则活成了夏洛特,甘愿为了财富,牺牲爱情,全力配合丈夫的“表演”;而有些人却活成了伊丽莎白,始终在婚姻关系中,坚持追求独立自主、平等互尊。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伊丽莎白拥有了美满幸福的婚姻,遇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伴侣。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都要保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婚姻遇到“妖魔鬼怪”时,披荆斩棘、化险为夷。愿所有追求独立自主、平等互尊的女人,都能像伊丽莎白一样,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婚姻亮红灯时,毫无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