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入裡,辯證思維在文稿寫作中應該這樣運用


鞭辟入裡,辯證思維在文稿寫作中應該這樣運用

思維是諸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哲學、邏輯學、心理學、認知科學都要研究它。思維有二義:廣義上是相對於物質而與意識同義的範疇,泛指一切精神現象;狹義上的思維僅指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思考問題、做出決策的思維活動。

思維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恩格斯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正因為這花朵的美麗,才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人類對思維的研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近幾十年來思維也已成為許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其中以腦科學、認知心理學與人工智能學最為突出。

然而,至今人們對人類思維的發展歷程、思維的本質等許多複雜問題還沒有認識清楚;關於思維的規律與操作技術問題,歷來只停留在理論家的書本上,很少被人真正理解。許多理論家善於思維,他們能把思維規律運用得出神入化,精妙絕倫,但是,他們卻無法從思維操作技術上說明自己是怎樣進行思維的。因此,關於思維的實際運用,思維的理論怎樣指導工作、學習實踐,對大多數人來講,仍然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


一、辯證思維是應用寫作的主要思維方式

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有: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和辯證思維。抽象思維是以概念為基本單元的思維形態,因此有人稱之為“概念思維”或“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是遵循同一律,運用抽象思維方法,操作抽象語詞代換、把握對象觀念,用抽象邏輯建構起來的思維成果的邏輯規律型代換思維。包括:概念、判斷、推理及抽象思維的四個基本規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在人們的思維方式“通說”中,許多人認為應用寫作主要是運用抽象(邏輯)思維。這種觀點是不完整、不準確的。因為以類概念為體系的抽象思維根本不能完整地構思、解讀應用文的寫作思維規律,這已是被應用寫作的無數實踐證明了的客觀事實。那麼,應用寫作的主要思維方式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應用寫作的主要思維方式是辯證思維。

什麼是辯證思維?辯證思維不是邏輯規律型的抽象思維,而是以辯證法理論為思維根據的根據型思維。趙總寬、蘇軾、王聘興編著的《辯證邏輯原理》一書指出:“人類理論思維的發展經歷著抽象理論思維和辯證理論思維兩個階段。這裡所說的理論思維,既不同於感性認識,也不同於形象思維,它是指以概念和概念體系的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抽象理論思維是指以類概念及其體系揭示事物一般本質和穩定性規律的思維。辯證理論思維是指以反映事物對立規定性的具體概念及其體系揭示事物辯證本質及運動發展規律的思維。”(趙總寬、蘇軾、王聘興編著:《辯證邏輯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頁)以辯證法為理論思維根據,辯證法就先入為主地成了辯證思維的出發點和方法論。辯證思維的表現形式是分析與綜合。

所謂分析就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分別加以研究,由總到分,化整為零,把複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它可以把事物的某些方面、因素、性質、聯繫、關係等等分割、區別開來。對實體事物進行分解,對抽象事物進行剖析。比如,我們觀察一個物,第一步觀察到的是大體輪廓,從總體(綜合)出發,第二步用分析法將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進行分解,加以研究和分析,第三步則是在分析基礎上的再綜合,從而得到科學認識。這種螺旋式的交替上升,不僅反映了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同時也科學地概括了應用寫作思維過程的基本思路。

所謂綜合,就是在分析的過程中,通過概括、抽象的方法,把人們認識的對象分解出來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將部分概括為整體。把事物最根本的方面反映出來,去掉表面現象,把事物的共同之點(實質)準確地歸結起來。

分析和綜合的關係,就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是以事物的整體和部分、一般和個別的關係為根據。它們的對立主要表現為在認識過程中的起點不同,表現了認識過程中不同的階段和側面。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然而,只有分析而無綜合,得到的往往只是零碎的認識和片面的結論,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和價值。分析與綜合互為前提,密不可分,是辯證的統一。

分析與綜合的統一則表現為互為對方的前提和準備,並互相滲透、轉化。人們的認識就是在分析綜合這種複雜的相互作用中不斷前進和深化的,這種分析綜合的過程就是具體運用辯證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過程,因為它是在對立統一的思想指導下,從動態思維到靜態思維,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的過程。我們認清了這一點,更有利於去掌握它、運用它,以便提高思維能力,更好地指導應用寫作實踐。

 辯證思維的本質是分析與綜合的辯證統一。在辯證思維中著重研究二者的相互聯繫和辯證統一,以綜合、統一為主。辯證的分析是以綜合為出發點和歸宿的,並且包含著分析與綜合;辯證的綜合則以分析為基礎和前提,並且也包含著分析與綜合。

“古人說:文章之道,有開有合,這個說法是對的。”(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27)所謂“開”,可理解為“分析”;所謂“合”,可解釋為“綜合”。法拉格在《回憶馬克思的寫作》一書中說:一個輝煌的思想家,必須具備兩種才能——分析的才能與綜合的才能。他介紹說,馬克思極善於把事物分析之後再綜合起來說明,詳細描述它的內容和各種不同的發展形式,發現它內在的各種關係。分析與綜合能力,不僅是思想家進行思想的手段,而且對於應用寫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應用寫作作為寫作學科的一個分支,它以交流實用信息為目的,是為了解決各領域實際工作中和理論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的。實用性是應用寫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應用寫作的思維規律就是“開”與“合”的關係,即“分析”與“綜合”的辯證統一關係。抽象(邏輯)思維是隻能以概念和概念體系的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而不能反映以具體概念為單位的事物辯證統一規律,只有辯證思維才能承擔、揭示應用文深層次的綜合與分析辯證統一的運思之道。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分析與綜合是辯證思維的運作形式;分析與綜合的辯證統一是辯證思維的本質;辯證思維是應用寫作的主要思維方式。


二、辯證思維中的分析與綜合在應用寫作中的具體運用

一篇好的應用文是多種能力的綜合產物,它離不開對材料的蒐集、梳理,主旨的提煉,結構的安排,語言與表達等多種能力的綜合,然而在諸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是思維能力。怎樣培養人們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應用文的寫作能力?我們認為,從文章的表層挖掘文章深層邏輯關係,這才抓住了文章深層結構即文章根本的運思之道,才是提高應用寫作能力之根本。所謂文章“表層”是指文章的字、詞、句、段、篇構成的時間與空間之關係;所謂文章“深層結構”是指(1)作者的思路,即內結構;(2)文章是怎樣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與綜合的,從而構成深層的辯證關係。那麼,在應用寫作中,分析與綜合深層的辯證思維關係是怎樣具體運作的呢?

筆者認為,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路,用抽象、概括的詞語來揭示文章思路的內涵,形成一條完整的“信息思維鏈”;第二步是從微觀角度逐層釐清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係。

下面,以一段應用文中的案例來說明應用寫作中分析與綜合深層的辯證統一關係。

[案例]

××省供銷合作社20××年工作總結

(1)農村市場購銷活躍。【主旨句①】(2)20××年,隨著兩個農業文件的貫徹執行,農村經濟政策進一步落實,【原因②】(3)全省農民的積極性很高,農副業生產發展很快,農村市場購銷活躍,國家的農副產品收購和生產生活資料供應都比上年增加,集市貿易成交額也不斷擴大。【結果⑥】(4)這一年我省供銷系統的農副產品收購額達6億多元,比上年增2.6%。主要農副產品收購情況比較好。棉花收購了14萬噸左右,比上個生產年度增長5%;桑蠶繭收購量比上年增長9.3%。【例1-收購】(5)農業生產資料銷售額15億多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化肥供應量比上年增長19.5%。是建國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例2-銷售】(6)工業品下鄉情況有進一步的好轉。【例3-工業品】(7)農村飲食服務的營業額比上年增長12%。【例4-飲食】(8)農村集市貿易的成交額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36%。【例5–集市貿易】(9)整個農村市場呈現一派繁榮活躍的景象。【總括句①】

(1)句是主旨句,對全文來講是綜合的,它是在梳理、分析、提煉大量材料的前提下,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2)句至(8)句是分析的,是以綜合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分析;

其中(2)句分析兩個原因,(3)句說明6個結果,(2)(3)句構成因果分析與綜合;

為了使文章內容更翔實,文章又用(4)(5)(6)(7)(8)列舉了大量例證進行說明,構成例證分析與綜合;

其中(4)句【例1-收購】,是從“收購”方面分析,採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比較分析;

(5)句【例2-銷售】是從“銷售”方面分析,採用定量、比較和定性分析;

(4)(5)句,又構成了分類分析與綜合;

(6)句【例3-工業品】說明“工業品下鄉”情況,為定性分析;

(7)句【例4-飲食】分析“農村飲食業”,採用定量、比較分析;

(8)句【例5–集市貿易】分析“農村集市貿易”,採用定量、比較分析;

(6)、(7)、(8)句針對(5)句,又構成了下位的分類分析與綜合;

(9)句是總括句,與文章開頭“主旨句”相呼應,是綜合的,是以分析為基礎和前提,並且包含著分析的綜合。

此文的思路是“主旨句→因→果→例證→總括句”。

再從微觀角度逐層釐清分析與綜合的辯證思維關係。此文分析與綜合的關係是辯證的“綜合—分析—綜合”(“總—分—總”)關係。先綜合,是分析基礎上的綜合;再分析,是以綜合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分析。然後再從微觀上逐層釐清句子本身或句子之間的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係,分別為因果分析、例證分析、分類分析、定量分析、比較分析、定性分析,最後又回到綜合,構成了“綜合—分析—綜合”的辯證統一關係。

文章就這樣從表層挖掘出深層的辯證思維關係,抓出了文章深層結構,即文章根本運思之道,這是培養人們分析、撰寫應用文的思維能力,提高應用寫作能力之根本。


三、辯證思維分析與綜合在應用文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辯證思維綜合的主要表現形式

1.文題綜合法。對正文來說,應用文的文章標題是綜合的,而正文是分析的,特別是揭示文章主旨的文章標題,高度綜合、概括了全文的主旨。[NextPage]

[例1]

廣東省關於農村中小學教育收費專項檢查情況的報告

該標題對報告的正文來說是綜合的,報告的正文是分析的。

2.小標題綜合法。應用文中的小標題對其涵蓋的段落是綜合的,各段落是分析的。

[例2]

“醫療收費明明白白”調查報告

一、“看病貴”和“醫療收費缺乏透明度”是引起群眾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二、“藥價高”、“檢查費高”是造成看病貴的主要原因。

三、“看病貴”成為阻礙百姓求醫問藥的一大障礙。

以上報告中的3個小標題對其下文各段內容都是綜合的。

3.主旨句綜合法。應用文中自然段的“主旨句”對其全段內容是綜合的,本段內容是分析的。

[例3]

2010年中國肉類產銷分析報告

進口壓力繼續增大。2010年畜禽進口56.3萬噸,較上年下降46.7%……

“進口壓力繼續增大”是主旨句,是綜合的,本段事例是分析的。

4.總括句綜合法。應用文中有的自然段結尾處的“總括句”對其全段的內容是綜合的,全段內容是分析的。

[例4]

黑龍江省商業部門糾正不正之風的幾點做法

主要解決領導表率問題。行業不正之風表現在下面,責任在上面,儘管情況不同,都與領導有關。因此,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各級領導很關鍵。他們採取以上帶下、以下促上的方法,發動各市縣商業局和省公司從省廳的業務指導思想、制度規定、計劃指標、供應改革等方面找給基層造成不正之風問題,並將擺出的問題和糾正措施印發全省,徵求意見進行糾正。各市縣商業部門領導帶頭實行“三查三找”:查業務指導思想問題,找給基層經營上帶來的後果;查基層出現的不正之風,找局機關的責任;查領導幹部表率作用,找自身的不正之風。由於各級領導率先垂範,以上帶下,全省各商業部門不正之風得以迅速糾正。

本文結尾句“由於各級領導率先垂範……”為總括句,深化主旨,對全段的內容是綜合的。

5.結尾句綜合法。應用文中的結尾(自然結尾除外),與文章開頭相呼應,總結、概括全文內容,是綜合的,上文內容是分析的。

[例5]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申請承辦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函

鑑於上述情況,懇請貴局批准我省承辦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並儘快派員到我省實地考察,我省將努力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此函結尾,與文章開頭相呼應,突出、深化主旨,綜合上文。

6.段中主旨句綜合法。應用文自然段中的具有主旨句功能的句子是綜合的,其下屬內容是分析的。

[例6]

華山縣農村供銷社2009年工作總結

2009年,農村商業工作中也出現了不少新矛盾、新問題。許多問題涉及整個國民經濟的調整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一是農村商品供應情況仍然比較緊。【1】在國家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後,農村購買力有很大提高。據統計,全省全年農村購買力為39億元,比上年增加28%,佔全省購買力增長部分的62.6%,而商品供應卻趕不上農村購買力的增長。許多地方商品供應情況還比較緊。農民增加了收入,卻買不到需要的商品。預計在新的一年中購買力和可供量仍有一定的差額。二是農副產品收購問題較多。【2】一部分重要的二類農副產品,由於社隊自產自銷,影響了國家收購計劃的完成。例如全省全年茶葉流失500噸,佔年收購量的十分之一;牛皮流失10萬張,佔年收購量的三分之一。一部分農副產品質量差,銷售困難;有些農副產品一時顯多,積壓嚴重。

上文中的【1】、【2】句,均具有主旨句功能,對其下文都是綜合的。

7.開篇綜合法。應用文的開頭,特別是黨政機關公文的開篇,對“主體”部分來說一般是綜合的,“主體”部分是分析的。

[例7]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加強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報告

  工商〔2009〕10號

國務院:

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屆×中全會精神,在治理整頓期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充分發揮監督的職能,強化完善各項監督管理措施,為深化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根據國務院賦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職能,應進一步拓寬監督管理的廣度,增加管理的寬度,強化管理的力度,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此,今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局長會議進行了專門研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這段文字為“工作報告”的開頭“情況”部分,對主體部分是綜合的,主體部分是分析的。

8.詞語綜合法。具有小標題性質、作用的,獨立分段開頭的詞或詞組,對下文內容是綜合的。

[例8]

關於國產VCD機生產、競爭的調查

我國目前生產VCD機的企業已達400家,年生產量由1995年的60萬臺,猛增到1997年的1000萬臺。……為此,許多有識之士疾呼:國產VCD機不能再盲目發展了。

一、現狀

二、原因

三、建議

文中的“現狀、原因、建議”都是具有小標題性質、作用的,獨立分段的詞,對其下文是綜合的,下文內容是分析的。

9.歸納推理綜合法。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然後上升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其結論是綜合的。

[例9]

北京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上海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天津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重慶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都是中國的直轄市,所以,中國直轄市都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

文中的結論“所以,中國直轄市都是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是綜合的。

10.演繹推理綜合法。演繹推理中的直言三段論,是由三個直言判斷組成,其中,兩個是前提,一個是結論,其結論是綜合的。

[例10]

省勞動廳: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之一。幾年來,我廠由於認真貫徹了按勞分配政策,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社會主義勞動的積極性,使得生產率成倍地增長。

為全面貫徹按勞分配原則,進一步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現就兩項資政策問題請示如下:

“按勞分配……優越性之一”是依據,是大前提,以國家的方針政策為大前提;“幾年來……成倍地增長”是背景、為小前提;“為全面貫徹……請示如下”是理由,它與請示的問題構成結論,是綜合的。

(二)辯證思維分析的主要表現形式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對事物客體的各種因素或性質作出判斷性的分析。

[例1]

××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我省參加×屆中國農業博覽會組織參展、展覽設計及獲獎產品推薦、生產單位的通報

今年10月,我省在第×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一舉奪得農、牧、漁、農機、鄉鎮企業產品金、銀、銅獎總數全國第一和展覽組織、展覽設計兩個一等獎。【1】這不僅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農業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而且對提高我省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段文字【1】句,對獲獎的性質、意義進行了分析、評價,為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對事物客體各種因素間的數量關係加以斷定和分析。

[例2]

1988年上海市洗衣粉需求量預測

工業生產:我國洗衣粉在1950年由上海洗滌劑廠首創生產,當年產量為770噸,1986年上海地產洗衣粉64252噸,“五五”期間洗衣粉生產量平均遞增10.89%,“六五”期間平均每年遞增5.4%。

這段文字用基數、百分數說明數量間關係,為定量分析。

3.比較分析法

(1)縱向比較分析法

縱向比較是一種歷時性比較。它把事物放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座標上進行縱向分析,從而發現在不同時間段上的特點及其聯繫,以此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例3]

商品銷售額增加。本期商品銷售額為3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2%。

這是一段自己與自己比的縱向比較分析。

(2)橫向比較分析法

橫向比較是截取歷史的某一橫斷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環境中的發展變化,在同左鄰右舍的相互關係和比較中,找出該事物在不同環境中的異同的一種思維活動。

[例4]

利潤增多。本期利潤為16.42萬元,比國內同等企業多增長6.15%。

這是一段自己和他人比的橫向比較分析。

4.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是確定事物發生變化的原因,解決“為什麼”等問題。

[例5]

我區手電筒銷售情況分析及對策

【1】銷售情況分析:手電筒是人們生活日用品。【2】我區近幾年來銷售量增長快,1991年公司和供銷社純銷315萬支,1992年純銷395萬支,1993年純銷477萬支,平均每年遞增23%,這是歷年少有的現象。【3】銷售增長幅度大的原因,主要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各地貫徹農村各項政策,生產迅速發展,加上近年來許多農副產品價格普遍提高,農民增加收入,生活改善,購買力顯著提高;各地實行生產責任制,農事活動基本以戶為單位,許多農民夜間作業,如看電水、護秧、打穀;還有許多農村沒有通電,用手電筒方便。

第一、二句用比較的說明方法,寫出結果;三句對手電筒銷售增長的原因進行分析。

5.背景分析法

背景分析,實際上也是因果分析的一種。背景分析就是對某些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所依存的社會環境、條件進行分析,從而透射出現在事物、現象、狀態產生的因果關係。

[例6]

【1】2002年是執行“十五”計劃的第二年,也是社區建設年。【2】為了認真貫徹執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經工作總方針,今年我區財務計劃安排是以提高經濟效益中心的。

上例【1】句為計劃的背景分析,【2】句是目的。

6.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是指對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效能進行分析。

[例7]

國務院關於19××年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的通知

【1】1985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已連續開展了七次稅收物價大檢查,對嚴肅財經法紀,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2】在加快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形勢下,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作為遏制經濟領域違法違紀行為、防止財政收入流失、懲治腐敗現象、促進國民經濟更快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在今後較長時間內仍要繼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3】1992年的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加快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批示精神,堅決保護企業和單位的合法權益,認真檢查、糾正各種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把開展大檢查同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經濟效益、完成財政稅收任務、加強廉政建設、增強廣大職工的遵紀守法觀念緊密結合起來。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這是通知的“緣由”部分。【1】句是對財務大檢查進行“功能分析”;【2】句是交代了此項工作部署的理由,實行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的歷史經驗,是背景分析,即簡要說明了為什麼要進行此次大檢查的原因(現實生活背景)——“遏制經濟領域裡的違法違紀行為,防止財政收入流失,懲治腐敗現象,加快改革”。最後,【3】句運用功能分析陳述大檢查的目的和總體要求(“目的”是“功能”的預想,因此目的方法仍然是功能分析)。

7.措施分析法

措施分析一般說來是屬於因果分析——對其分析成果的應對、處理、解決。

[例8]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意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各級有關部門: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及全國、全省基礎教育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我市實際,經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切實改進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德育是基礎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靈魂(略)。

三、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

此文第一段是“緣由”部分,提出了政策依據和直接原因,並交代了寫作目的,運用了功能分析。

此文一、二、三段運用了措施分析,生成結構化、條理化。

8.過程性分析法

所謂過程分析,是指作者告知讀者一個行為、事件或歷史、程序,為了要讀者明白,就必須運用過程分析的思維把這個事件或程序的情節、環節、階段進行分析。

[例9]

×××捨己救人英勇獻身共青團省委授予

“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的決定

  5月10日上午,共青團××省委員會在××俱樂部開大會,團省委書記宣讀團省委的決定,授予為攔驚馬而英勇獻身的×××同學為“優秀共青團員”,並要求全省共青團員學習×××同學捨己救人英勇獻身精神,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好團員。

×××同學生前是××商學院××系××專業應屆畢業生,今年剛滿二十二歲。一九九四年五月三日,×××同學滿懷喜悅的心情奔赴工作崗位去報到。剛出村口,忽見迎面跑來一輛馬車,上坐一位老大娘,後面跟車的老闆緊喊:“攔住!攔住!”×××同學不顧個人安危,奮勇撲向狂奔的驚馬,使盡全身力量攔住了驚馬。但因馬車衝力過猛,把×××同學壓在車下,當即犧牲了。車上的老太太得救了,而他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年輕生命。

該“決定”的第二段是對×××同學勇攔驚馬過程的陳述,人物活動、行為事件情節,為過程分析。

9.分類分析法

把比較複雜的集合性事物中特徵相同的類型劃分在一起叫分類。人們研究問題,總是通過比較、分析,找出事物的異同,從而把相同的聚集在一起,這種分析方法叫分類分析。

[例10]

(二)主要財務情況分析

1.銷售收入情況……

2.費用水平情況……

3.資金運用情況……

4.利潤情況……

這是財務分析報告中“財務情況”的4個類型分析,相同的類型劃分在一起,為分類分析。

10.例證分析法

用一個實例的陳述來佐證某一個觀點的謬誤或某一個事件的存在,或以實例把抽象、複雜的事物說得具體、明晰。

[例11]

對少數單位違反統計、會計制度,任意錯綜數字的通報

有相當一部分單位提前結賬,造成大量數字錯綜。如××地區食品規定全地區一月十五日結賬,××地區食品公司在一月二十日結賬……。

這段文字“如××地區……結賬”是用實例證明一個觀點,為例證分析。

[例12]

對我區捲菸市場消費結構的初步分析

從生產等級結構上看,濾嘴煙及甲級煙增長幅度大,中檔煙穩步增長,低檔煙有所下降。如84年全區捲菸產量為580020箱,其中濾嘴煙、甲級煙分別為8011箱,分別比83年增長21.96%、36.21%、53.3%,85年的生產量雖然僅比去年增長13%,但濾嘴煙、甲級煙卻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07倍、3.73倍,乙、丙級煙增長較小,而丁級煙卻下降6%,戊級煙卻由84年佔總產量的41%下降為36.5%。

這段的“如84年全區捲菸產量為580020箱……由84年佔總產量的41%下降為36.5%。”是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把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物說明得具體而明晰,也是例證分析。

11.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就是對某種生活和社會現象的原因進行不斷地質疑、分析、展開、綜合的過程。通過有序地提出一些問題,使問題具體化,縮小了要探索和創新的範圍,啟發人們系統、有序地思考解決一些問題。常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或“誰——什麼事——做什麼”、“為什麼——是什麼——何時——何地——何人——怎麼樣”(5W1H)等詞語進行追問。

[例13]【1】2002年是執行“十五”計劃的第二年。【2】為了貫徹執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經總方針,【3】今年我局財務計劃安排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財政預算要做到:商品銷售額增長8%,費用降低3.2%,經營性虧損全部扭轉。根據上述要求,結合我市商業系統實際,具體安排如下:

這段【1】句是背景分析,“是什麼”;【2】句是功能分析,“為什麼”;【3】句是措施、定量分析,與下文構成“做什麼”。文章按照“是什麼”、“為什麼”、“做什麼”步步追問的方式構成原因分析。


四、結論

多年來,在高等學校應用寫作教學中,學生苦於寫作無途徑,寫作能力提高得慢,老師苦於傳統的寫作理論不能科學地指導寫作實踐。究其原因有兩條:一是缺乏系統的科學寫作理論為指導;二是缺少科學的寫作思維規律訓練。因此,當務之急,體現在應用寫作理論研究上,應尋找新的視角和訓練方法,從微觀上研究解決文章應當“怎麼寫”的思維規律問題、具體操作技術問題、訓練方法問題。

辯證思維是應用寫作的主要思維方式。辯證思維的本質是一個由分析到綜合的辯證統一行為過程。我們認為,運用分析與綜合的辯證思維訓練方法去指導應用寫作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從微觀上運用分析與綜合的辯證思維具體操作方法去分析、撰寫應用文,才能抓住文章從表層挖掘到深層結構的運思之道,才是提高應用寫作能力之根本,提高教學質量之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