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回门”的习俗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定在第三天?

笑看东篱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咋们老祖宗也留下了很多遗训和规矩。关于第三天回门的风俗据查其实流传至今大概有2千多年了。

古时候的儿女亲事大多是由媒婆牵线搭桥,遵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以很多时候两人在成亲之前都不曾互相谋面,掀盖头时才知对方长相,更谈不上互相了解了。

所以定在第三天回门,也就是婚后回岳父母家拜访。娘家这方在女婿回门时要大摆宴席招待贵宾。

如果离家近回门后可当天返回婆家,若是远嫁需留宿几日,新郎新娘双方需分开住,也是让小两口好好休息的意思。

因为古代规矩繁多,思想也比较传统。婚前什么都不懂,且古时结婚年龄也小。所以婚后恐新郎新娘房事过多,回门也有看看女儿保护女儿身体之意。作为父母也会教女儿一些在夫家的规矩礼仪。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有些地方还保留这些规矩,但大多地方已经摈弃了这些规矩,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结婚前大家都互相了解,想什么时候回娘家都行。



博阅轩爱读书屋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我们这里讲究的是第二天回门,第三天在家坐财。第二天早上起来婆婆要扫院,新娘赶紧接下婆婆的扫帚扫几下,这个不白扫,婆婆要给封一个大红包呢。

首先在大婚头一天晚上娘家哥或者是兄弟要送灯,意思是新娘晚上不能黑灯瞎火。男方家晚上要盛宴美酒招待,待新娘新郎吃过合欢换碗面后娘家哥才可以回家。

第二天开始回门,路线是第一天嫁女的路线,原路来原路回,不能走其它路,大意就是一辈子一条路走到底。由娘家哥嫂或者是弟媳来叫,到男方家要吃颠倒饭,就是中午饭改成早饭,四碟八碗要有酒。吃过饭后由新郎陪着新娘跟着娘家哥嫂回娘家。到娘家后中午娘家又是盛宴招待,三叔六姑都要到,并要给新郎封红包。

待吃过午饭后,再由娘家哥嫂把新郎新娘原路送回家。到新郎家后开始吃颠倒饭,只有早餐四盘菜。待吃过饭后娘家哥嫂就回家了,回门就结束了。到第三天新娘什么地方都不去,在家坐财。第四天就开始串亲戚直到十天蜜月期结束。

总地来说一个地方一个风俗,都是要新人们白头偕老,多子多福幸福一辈子吧。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王银令


新婚“回门”的习俗是我国婚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程序之一,也是新婚最后的一道程序。在古代男女新婚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同时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婚礼节。

(迎新娘)

对现在的新婚夫妇来说,此道程序也就是为遵循古老习俗,一种礼节上的形式而已。

中国民间的新婚“回门”时间因地方不同,习俗稍有差异,所定的回门日子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为第三天。之所以确定第三天这个日子,主要是由古代婚姻习俗决定的。古代男女青年的婚姻没有自由恋爱一说,绝大多数都是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来执行,因此,有的男女青年在进洞房以前,连对方是什么模样都没看到过。再说古代男女青年结婚的年龄比较小,一般女的为十五六岁,男的为十七八岁,按现在来说都是不太懂事的年龄。虽然民间在新婚之前,女方由其母或其嫂子进行一些男女同房知识的辅导,但这种知识讲的人一般很难启口,未必讲得那么具体,听的人也是羞羞答答,未必听得进去。而作为男方,基本上没有人传授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男女双方只有在新婚后的生活中积累经验。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本《新婚必读》的科普书籍,对改革开放之初的年轻人中的影响很大,是当时的畅销书。此书充分肯定了古代新婚后夫妇回门习俗的科学性,认为新婚后定在第三天回门,合理地安排了新婚夫妇的休养时间,符合现所提倡的新婚卫生健康,尤其有利于女方的休息和身体恢复,使夫妻之间以后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新郎新娘交拜仪式)

这一点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理解,他们会问,为什么说回门可以休息,难道夫妻不住在一起了?古代确实是这样,回门时,夫妻不能同房。古代新婚回门大多是“双回门”,也就是新婚夫妇一同回到岳母家里,由女方的兄弟姐妹接回家。我国民间有一个规矩,女儿女婿到岳母娘家是不可以同房的,因此,回门的时候新婚夫妇晚上不能同睡一个房间。回门在岳母娘家里一般要住两天,然后回到男方家里。直到现在,中国民间依然有些地方保存了这种风俗,从今天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大多认为这种风俗是一种封建迷信,是一种传统“陋习”,应该革除。事实上,现在这种习俗的讲究也越来越少,也只农村的老人还保留了这种思想。

新婚“回门”是古代整个婚嫁礼仪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婚嫁礼仪中的结尾,是夫妻新婚后第一次回女方家看望双亲及亲戚,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礼节。回门后整个婚嫁礼仪也就宣告圆满收官,接下来就是小夫妻俩的共同生活,女的回娘家,不一定要丈夫相陪。

(迎接新郎新娘回门场景)

如今年新婚夫妇回门只是一种礼节,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思想开放,没有了古代婚前那种所谓保持“贞操”的陈腐思想。就是退一步讲,现在结婚关键在于有没有民政部门的登记,领了证就是合法夫妻,可以依法同居,而结婚仪式往往在登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实际上也只是按照习俗来履行的一种形式,办了婚礼是合法夫妻,不办也同样是合法夫妻。有的青年男女不一定要领证才同房,还在恋爱期就同房了。因此,现在的新婚夫妻回门只是为了遵循古习俗,一种民间要讲究的礼节。


关山听风


回门第一是新郎和女方亲戚见见面 互相认识一下 第二就是女方父母看看女儿女婿两人关系是否和谐 一般由娘家嫂子问小姑两人的性生活情况 以防男方有生理上的问题 比如阳痿不举等症 总之 回门就是这回事 去时要带一 个小孩压车 四个或者六个抗篮的 宴席上新郎要偷一样东西带走 回门去时走的哪条路 来时还要原路返回 不许走别的路 中途不许拐弯去别的地方 太阳落之前必须回到婆家


金霞龙卓


这是我国回族青年结婚仪式。结婚的第一天叫做是“尕宴席”,第二天叫做是“大宴席”,结婚的第三天就是“回门”,就是刚刚结婚过门的姑娘,在她结婚的第三天要和自己新郎一同回娘家,向自己娘家父母亲、亲眷、朋友见个面,表示自己结婚,到婆家后的情况,到自己娘家去报个到,给这些人安个心,表示自己回报、探望自己父母恩情、、表达自己对亲眷、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

之所以安排“回门”这个仪式在第三天,就是因为,回族青年结婚,整个仪式中有四部曲:“尕宴席”、“大宴席”、“回门”、“会亲家”。

“尕宴席”是男方一家的新郎、小伙子们要到女方家娶亲,因此主要是招待男客人,男方家娶亲,女方家的男客送亲,到新郎家,吃席做客,送亲的女客人很少,是固定安排参加婚礼的;

“大宴席”是第二天,是由出嫁的姑娘女方一家的女客人们,才可以参加到去男方家做客、探亲、看望新娘的活动中去。参加第二天的“大宴席”的人数当然比较多,所以就叫做是“大宴席”。

“回门”固定地安排在第三天,是因为前面两天,新娘都是在男方家,与所有来的客人们要见面,添席,问安,祝福,没有其他时间回去,而第三天,是整个宴席都即将结束了,才可以和新郎一同回到自己娘家去,也很合理的时间安排。

第四天,是整个婚礼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男方新郎的父母和女方新娘的父母被安排,要见个面。增加了解和友谊。


普天禅光


1回门时间:

中国传统文习俗化有“三朝回门”的说法,所以现代人改变为结婚第三天回门。

2回门服装:

必须要由新郎给新娘买的新衣服,也表示对新娘的重视,新娘的服装可以是礼服或者旗袍。

3回门礼物:

新人回门必须要带礼物,在古代人是烟酒糖茶,现代人也可以带当地的特产,但是带礼物要双不要单,意思就是成双成对。



萌萌爱洋洋


没啥大含意,归心气问题。

新媳归谁家人的表示而已。

即,媳跨入夫家门,自此不再是媳的父母家内人了。

但,本身由自父母所生,不可否认,咋办。

来个一.二.一,就解决了,即第一天第二天呆夫家,第三天不是三,而是又一个第一天,这个第一天媳回娘家。

这样婆家占一,娘家也占一,平衡了,心气顺了。

习惯女儿不在自家后,过春节,初二回娘家也接受了。

归争第一闹的。

现在不同了,孩子在远方的外地,咋结婚管不着了,啥时返家不清楚了,啥时回来都好好好了。而婆家与娘家未必见过面了,出国的更如此,啥讲究或心气都没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新婚夫妇“回门”的风俗,多地都有,但要说的是,并非限定在第三天,各地的风俗都不相同。

很多人都知道,回门又称“归宁”,此习俗可追溯至东周时期。

《国风·周南·葛覃》:害瀚害否,归宁父母。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归宁的原因,在《葛覃》里已明确说了,“归宁父母”。一则是向娘家父母问安,另一原因,则相当于出嫁的女子缴的一张答卷,判卷者,是丈夫和娘家父母,是看女子自嫁人始至今,所表现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如何,是否令人满意。

不过,所谓“三朝回门”则相当有局限性了,事实上自古及今,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并非“三朝回门”,只有中原地区多如是。

很多地方,比如关外,包括北方燕地的部分地区,讲究八天回门,至今依旧;有些地方则有四天回门、五天回门、六天回门、七天回门、十天回门、十五天回门、足月回门等多种不同的天数上的差异。

这个天数在唐代时的山西为最久,经年回门。结婚一年才许回家呢。

现在改到比较短,主要是人性化了。

亲眼所见,有新婚夫妇第二天就回门了。为什么?小两口都不会做饭,回娘家蹭吃蹭喝来了。


纯钧LHGR


此乃汉民族婚姻风俗,自春秋时期延续至今。回门又称“归宁”,即“回娘家”,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省亲,参拜女方父母。斯时新郎见到岳父母,改口为爸妈,岳家要设宴款待新女婿,新女婿要献给岳父母”回门礼”、”回门钱”。

回门,有据可查的,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

至于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回门,也是遵循古俗罢了。在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又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在前,返回男家时,则新郎在前,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通常情况新娘会当日返回夫家,因旧时是不允在娘家过夜的。现当代若路途远,便不太讲究这些了。


三峡孬张


结婚三日回门还是挺合理的,

程序安排如下:

第一天举行婚礼,

第二天要去墓地祭祖,还要去男方外祖母家墓地祭拜,

第三天回娘家请客,

至此,大婚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