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默读》……


关于《默读》……

《默读》是Priest的代表作之一,它延续了Priest一贯的细腻文笔,是由五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附单元构成的一部犯罪推理小说。文中在抽丝剥茧探究犯罪过程的同时,也将人物刻画与情感描写赋予了层次与张力,让读者在窥探不寒而栗的案件真相中,从人物的感情上得到温情的慰藉。张弛有度的小说节奏,带给读者更多的是寻踪觅源时的跌宕起伏与水落石出后的酣畅淋漓。

关于《默读》……

一、关于单元标题……

小说中每个单元全都用世界名著的人名作为标题:从迷失在自卑与自尊纠结中的于连(司汤达《红与黑》),到恋童癖的亨伯特(纳博科夫《洛丽塔》),到野心勃勃反客为主的麦克白(莎士比亚《麦克白》),再到反社会分子的韦尔霍文斯基(陀氏《群魔》),直到最后的复仇者爱德蒙•唐泰斯(大仲马《基督山伯爵》)。这样简单而饱含深意的单元标题奠定了小说的整体格局与主要架构,让读者既能一目了然案件的关键核心,也能让读者对作者突破原来故事走向充满期待。而每部单元的结尾都有“朗诵者”用名著节选经典独白进行概括总结,保证了小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也激发出读者阅读作品的窥探欲和好奇心。

关于《默读》……

通过单元标题,读者在小说中能找到对应的人物原型,例如赵浩昌、许文超、郑凯风、卢国盛、魏文川等。我认为,作者最后一单元中的埃德蒙·唐泰斯是从正反两方面隐射了小说中的费渡与范思远。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同样是身处深渊复仇者,正因为心境的不同,而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从小说中看,费渡的复仇对象是他的父亲费承宇,正因为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心,在策划周密复仇计划同时,揭开重重迷案完成自我救赎;而范思远苟且偷生了14年就是为了找顾钊报仇,在复仇过程中,黑暗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使他在罪恶之城中渐行渐远。

关于《默读》……

二、关于结尾小诗……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

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


关于《默读》……

小诗的画面

当我们闭上眼睛,默念这首小诗,脑海中会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孤独无助的稻草人在茫茫稻海中默默地伫立,然而当你感受到消极压抑的时候,突然惊喜地发现,在稻草人的心中盛开了一簇小花,散发着淡淡的馨香。小小的花朵用顽强的毅力向阳而生,它的出现让毫无生命卑微的稻草人变成了一个有意义、有灵魂的“人”,凭借精神意志穿过黑暗深渊、挣开桎梏枷锁,追求自由、公义和真理。

关于《默读》……

小诗的意象

小诗中有三个主要的意象,烈日、花和稻草人。费渡的童年是在父亲的阴影下度过的,费承宇言传身教,把自己蔑视生命的思想强加于他,妄想把他培养成与自己一样毫无感情的“怪物”。在这样一个残酷的成长环境中,费渡就像是一个孤立无援的稻草人,封闭在无尽的阴冷黑暗之中。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位不甘屈服于黑暗的母亲,偷偷地花了两年时间,在睡前一小时的念书时间里,把“自由”的概念通过阅读的科目小心翼翼地灌输到费渡的心中,最后用一种惨烈的方式,亲自展示了什么叫做“不自由,毋宁死”。从此,象征着“自由、公义和真理”的种子在费渡心中悄悄地埋下。直到遇见骆闻舟,如烈日一般闯入他的现实生活,照亮他的精神世界。当他在骆闻舟面前剖开“贼心烂肺”,揭开“沉疴痼疾” 坦诚相谈的时候,心中的“小花”破土而出,向阳绽放出最美的花朵。那一夜“他仿佛听见隐约的钢琴声,似乎有个略显消瘦的女人背对着他,坐在一扇明净的窗户前,大片的阳光落在她身上,像是要将她的身影也融化进去一样,她技艺稀松地按着琴键,弹出有些生疏的曲调来。”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有阳光照进他的梦中,也许因为骆闻舟让他卸下所有的伪装与防备,从“怪物”的世界重返美好的人间。


关于《默读》……

这首小诗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像是费渡玩世不恭的告白和对完美世界的向往,更像是作者借费渡之口对小说精神气魄的总结,使读者在现实世界中即便面对无助与彷徨,也能心生勇气与力量,因为公义或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关于《默读》……

本人在路边拍的一簇向阳而生的小花

最后想说:未经允许,擅自特别喜欢你,不好意思了……

——《默读》费渡


特别喜欢杨天翔为费渡发声,这首小诗从他的口中念出来,让我过耳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