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曾經在網上看到兩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有人在過不努力的人生嗎?

在這個問題的下面,很多人回答說:是啊,很多人都在過著不努力的人生,渾渾噩噩,庸庸碌碌,夜裡計劃無數,可是早上醒來仍然原地踏步。不努力很容易,也很輕鬆,一天到晚玩手機。

還有一個與之相反的問題是:人究竟為什麼要努力?

有一個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人這輩子很短,一分一秒我都不想浪費,也捨不得浪費。這是最好的時代,我不想辜負這一切。

兩個不同的答案,其實也向我們顯示了兩種不一樣的人生。那些躺在床上一直玩手機的人,一定追不上一個一直在奔跑的人。

那些永遠在努力、永遠在奔跑的人,他們的這一生是值得的,因為他們在跑上看到了最美的風景,也體驗到了無數的風雨雷電,看到了霧靄和晨嵐。

可那些把生命浪費在玩樂、享受、週而復始過日子從來不努力從來不拼搏的人,他們這一生,看似輕鬆、穩定,但是,卻不會有任何的光彩。

站在山峰頂端的人,可以看到日出雲海,把美景盡收眼底,但是,這一路行走的坎坷,也是需要無數個日夜的打拼與努力。

站在山腳下的人,體會不到攀登的辛苦,卻也無法感受站在巔峰時的榮耀。

人活著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日本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追蹤拍攝了一些年輕的喜歡日結工資的打工者。

這些打工者都很年輕,喜歡享受,打工的時候喜歡日結工資,拿到報酬後,立刻沉迷於網絡和玩樂,打一天工就要歇三天,然後報酬花完了,繼續出來打工。

有一位年輕的打工者,16歲就出來打工,前前後後換了很多工作,但是每一次都是因為吃不了苦而辭工。

他居住的環境十分惡劣,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計較,對他來說,有wifi可以上網就足夠了。

對於明天,他從來沒有認真地計劃過,也沒有打算。

這樣的日子,他樂此不疲。

可是,對那些一直在努力在拼搏的人來說,這樣的日子週而復始,從來沒有任何打拼的樂趣,過一天和過十年、二十年,又有什麼區別呢?

就像汪峰裡的一首歌裡的歌詞寫的那樣: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是否找個藉口繼續苟活,我該如何存在?

不努力的人生,其實就是苟活。

就像躺在溫水裡的青蛙,慢慢地,就死在了安逸裡。

人活著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人活著,境界有三層,分別是性命、生命和使命。

有的人活著,僅僅是醒來吃飯、躺下睡覺,有呼吸吸,是最底層的活著;

有的人活著,卻在努力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提升生活的質量,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而還有一些人活著,卻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拼搏和努力中,不僅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把這種人生價值用於造福人類,使他人受益。

這三種“活著”的層次,只有那些勇於努力、敢於努力並且一直努力的人,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而不努力的人,每天都是上一天的重複。

羅曼羅蘭曾經有一句經典名言:大半的人在20歲或者30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改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一天一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

不努力的人,其實在二十五歲就死了,但是卻到七十五歲才埋。

人活著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人為什麼要努力?

因為我們努力的目的,是去從容、充實地享受人生,而不是頹廢、漠然地等待死亡。

因為我們努力的目的,不是要去機械重複昨天的模樣,而是希望把每一天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間值得,需要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