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射鵰英雄傳》中成吉思汗的功績?

林之詩意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是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衝突的歷史。(易中天教授對“封建主義”有具體的看法。這篇文章使用了傳統的表達方式。)

草原文明中原入侵後建立的政權將被先進文明所同化,但成吉思汗後裔建立的元朝除外。直到元朝滅亡,它仍然保持著相對完整的軍事力量。一些外國學者認為元朝是一個被外來侵略統治的王朝(399000年)。(國內影視劇很少以袁為題材)

大夏郭靖在禿鷹內部的保衛戰襄陽意義重大。這是對強大侵略者的真正抵抗。蒙古在冷戰時期,帝國擁有最強大的力量和最廣闊的領土。

看看成吉思汗說了什麼。

“讓草地成為我的牧場”;

“找出敵人的下落,把他連根拔起,然後把他帶走

在所有的財產中,這是男人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想戰鬥,就戰鬥吧!”

"我們打敗了敵人,分享了我們的財產."

“地球遼闊,河流眾多。你們可以各自擴大陣營,征服自己的國家。”

借用毛主席的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懂得彎弓射大鷹。”不管成吉思汗到蒙古帝國所種下的“根”是否是它短暫出現的原因,他們確實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手中只有他們的強弓——可以說,他們在侵略事業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大表哥影視匯


真實歷史的成吉思汗絕非《射鵰英雄傳》中所演義的成吉思汗。拋開民族因素對漢人屠殺,成吉思汗被公認為"人類之王",他一生建立的豐功偉績,是所有男人的勵志楷模!

首先: “成吉思汗”鐵木真從小出身低微生存都是問題,“成吉思汗” 意為“擁有海洋四方“是功成各就後尊稱,真名叫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1日—1227年8月25日),生於蒙古一個小部落。當時,中國北方區域處在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鐵木真的祖先們多次反抗金朝的統治,卻都失敗並且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其次: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各部落獨立佔據一個地方,相互合作或是相互廝殺,分分合合並沒有統一的民族部落。成吉思汗使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統一的民族蒙古族。統一蒙古之後,成吉思汗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崛起擴張,多次發動對外戰爭,經過許多年的努力,他最終滅亡了西夏,大大削弱了金朝,還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為他的後代蒙哥和忽必烈創造了統一天下的大好局面。成吉思汗死後其子孫繼

續征戰,滅南宋滅大理,最終統一中國地區,加上此前成吉思汗征伐的中亞,貝加爾湖的領土,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外族統治朝代"元朝"成為了中國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

最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帝國。英國作家哈羅蘭姆稱成吉思汗為“人類帝王”。佔領了中國、印度北部、朝鮮半島、中亞細亞全域、俄羅斯大半、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南部,造成了日耳曼民族大遷移。


港燈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先說說《射鵰英雄傳》為什麼幾個關鍵時間節點,金庸都要通過對成吉思汗正面或側面的描寫,一句或幾句的對話來承接故事情節?思來想去,我想金庸都是為了小說結尾那一句“英雄,英雄”的問句。金庸就是要最終表述自己對於英雄的理解。

我想大概在金庸的心裡,英雄本就該各有千秋。只是天下與家國的區別而已,這反倒是襯托出來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在金庸眼中,暴力與殺戮不該是英雄之舉, 只有在郭靖口中,“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寄託了他心中的英雄主義。顯然,虛構郭靖與成吉思汗對話目的也在此。金庸塑造著他內心認可的英雄,這也是通篇點睛之筆。

接下來聊聊成吉思汗鐵木真,咱只談《射鵰》中鐵木真,非正史中的鐵木真,希望問問題這位朋友不要太較真。以下文字皆是小說中鐵木真語氣,不再贅述。

鐵木真,深諳排兵佈陣,調度得法,指揮有序,勇謀皆備,權術精妙,有太多過人之能,王霸雄圖,有王者之相,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絕非浪得虛名。

說鐵木真是英雄,其實已近奸雄。金庸寫哲別,英姿颯爽,箭術百步穿楊,血性漢子,一片赤子之心。心口如一,全無機謀,敢作敢當。哲別是英雄,乃真心英雄,但同樣是英雄,境界的高低卻大相徑庭。

他與鐵木真相比,終究是氣魄相去甚遠,所以他終為鐵木真收用,實是相宜。“哲別望著鐵木真威風凜凜的神態,不禁折服傾倒”,此一句極為傳神如畫。

再說王罕,只是過時的英雄,草原的上一代霸主。可他偏有一個不爭氣的活寶兒子桑昆,沒有本事,卻又不能容人。哲別受桑昆之辱後,鐵木真親自給哲別敬酒,胸懷真是大極。

面對桑昆侮辱性的挑釁,眾人都憤憤不平,鐵木真卻神色自若,氣魄又是大極。鐵木真乃人中龍鳳,能屈能伸,出頭之日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時有桑昆與札木合安排詭計要害鐵木真,鐵木真矇在鼓裡,幸有郭靖急馳小紅馬追上去報信。場面已經拉開,雙方短兵相接,馬上就要有一番大廝殺,但力量的對比,太過懸殊。

鐵木真這邊的隨從只有數百人,桑昆一方的追兵卻有數千人,千鈞一髮,危如累卵,雖有郭靖哲別等人箭術神奇,但追兵勢大,如潮水般湧來,哪裡抵擋得住!

郭靖再立奇功,再展神勇。郭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敵陣,生擒桑昆之子都史回來,暫時穩住局面。鐵木真放言“要是肯拋下朋友部將,一人怕死逃走,那便不是你們的大汗”。好言辭!好漢子!難怪日後能成一番大事業!

救兵終於來了,鐵木真脫困。不但未加追究,反而厚禮卑辭送走都史。假裝胸口中箭,受了重傷。八日之後,鐵木真大兵忽如天降。殺得王罕、札木合潰不成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鐵木真也終於成為了“成吉思汗”,事業向巔峰走去。

在《射鵰》的大背景中,最後金國之敗已成定局。成吉思汗戰績赫赫,事業如日中天。蒙古軍已揮師直搗金人老巢,千軍席捲,勢如破竹,情緣孽緣,又擺到了桌面上。而成吉思汗的戰書,只有六字,“你要戰,便作戰”。好!一代天驕,形象栩栩如生。每每讀此,恍惚如讀歷史,渾然忘了這只是金庸寫的小說。

最後,成吉思汗與郭靖有一段很是意味深長的對話。兩人在草原上馳騁: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於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

郭靖喃喃自語:“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刻被他這麼一頓數落,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首,不禁也是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得一聲,大口鮮血噴在地下。郭靖嚇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

成吉思汗只是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嘆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挑,恢復傲色,反而大聲說:“我這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駕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來也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喃喃自語。

我想大概在金庸的心裡,英雄本就該各有千秋。只是天下與家國的區別而已,這反倒是襯托出來那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彈指醉流年


成吉思汗在《射鵰英雄傳》中,是華箏的父親,是郭靖的準岳父。而成吉思汗在這部作品中,他的作用應該是襯托主人公郭靖的大俠情懷,用來發展小說的情節。

所以《射鵰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所經歷的,都是作品的需要。總體上來看,對成吉思汗的大體豐功偉績的按照史實來發展的,但是在這個大的框架下,金庸先生加入了自己小說情節,使小說豐滿起來。

比如在完顏洪熙兄弟冊封鐵木真為大金國北強招討使後,繼續北上,準備冊封王罕。

在王罕大帳中,完顏洪烈要獎賞當日戰場上勇不可當的哲別。誰想,心胸狹窄的王罕之子桑昆瞧不起只在鐵木真軍中任十夫長的哲別,竟當著眾人面阻止他喝酒,說他沒資格用金盃。

按蒙古人習俗,阻止飲酒是對人極大的侮辱。鐵木真看義父王罕之面,當時未便發怒,只自稱口渴,飲下哲別手中之酒,壓下一場風波。

走出大帳,鐵木真卻當眾宣稱將作戰勇猛的哲別升職,並用自己鐵盔盛滿酒,自飲一口,而後敬給哲別。哲別滿心感激,一膝半跪,接過來幾口喝乾了,低聲道:“鑲滿天下最貴重寶石的金盃,也不及大汗的鐵盔。”

完顏洪烈見此情景,心想:“鐵木真這人真乃人傑。這時候他就叫哲別死一萬次,那人也是心甘情願。”

也確實如此,鐵木真確為人傑,如此激盪人心之舉,惟有心懷天下之英雄才能做出。

其實,我但是覺得《射鵰英雄傳》中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崛起,抗擊金國,到最後進攻宋朝,這個大的背景,就是要突出郭靖的愛國情懷,就像郭靖所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果說成吉思汗的功績,我們站在當時一個蒙古人的角度上看,成吉思汗就是一個民族的明燈,是領袖,讓受人欺凌的蒙古人團結了起來,讓吃不飽的蒙古人吃飽了。至於他打下的大片版圖,對於當時的蒙古人來言,可能只是要吃的更飽,更好吧。

中國有句話講的特別好,“我之英雄,彼之仇寇”。敵人有多痛恨他,他的子民就有多愛戴他。


文人談墨客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成吉思汗一生的功績列表!希望對你們能有所瞭解。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輦谷。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諡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諡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馬哥自媒體


你好,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部落之後,一直都在出兵攻打鄰近各國,在25年時間裡用20萬人的軍隊打敗了40多個國家,消滅各國軍隊超過千萬,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國家蒙古帝國。

  穩定時期的國家,領土最大面積超4400萬,是當時人類世界五分之四還要大,在歷史上都沒有過第二個這樣的帝王,成吉思汗將東西方文明在版圖上第一次連接在了一起,他也被各國學者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對人類歷史產生最大影響的人,華盛頓將成吉思汗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

成吉思汗不僅將中國土地第一次擴張這麼大,他為為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很多貢獻,成吉思汗創建了文字、創建了宗教信仰,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世界上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在各方面領域,都有過巨大的貢獻,但他也是被後人飽受爭議的一位古人。





彬哥視界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古帝國1294年國土面積達3300萬平方公里 ,一說2800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60度左右為界),佔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涵蓋了當時版圖內的1億人口 ,吉尼斯世界紀錄等官方機構和國際史學界均承認蒙古帝國是僅次於大英帝國的人類史上第二大帝國。

1206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時期,大蒙古國控制了金朝北半部、西夏、西遼、花剌子模、高加索山一帶和東歐欽察草原。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國、金朝、南宋、大理國和吐蕃形勢圖,大蒙古國和金朝的東部邊界基本以黃河為界,1227年蒙古滅西夏,1227年金朝領土基本只剩河南和陝西。




靚仔小濱濱


你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射鵰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主要功績是“統一漠北”

統一漠北一戰是蒙古帝國陸續消滅中國境內的各個政權以及征服中亞、東歐和西亞各政權的戰爭。元太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於斡難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國。當時蒙古的宗主國為金朝,由於金朝與其盟國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三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憲宗九年(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徵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至元元年(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於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名義上承認元帝為大汗。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三生侑幸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衝突史。(易中天教授對“封建”有特定看法,本條採用傳統說法。)

草原文明入侵中原後建立的政權,都會被先進的文明所同化,只有成吉思汗的後代建立的元朝是例外,直至元朝滅亡,仍然保留著較為完整的軍事實力,國外有學者就認為元代就是中國被異族入侵統治的一個朝代。(國內影視劇很少拍元代題材)

射鵰裡面大俠郭靖的襄陽保衛戰,意義非凡,這是真正意義上對強大侵略者的抵抗。蒙古帝國具備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武力,最遼闊的版圖。

看看成吉思汗曾經說過的話。

“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

“找出敵人的下落,把他連根拔起,再奪走他

所有的財產,這是男人最大的快樂。”

“ 爾要戰,那便戰!”

“ 戰勝了敵人,我們共同分配獲得的財物。”

“ 天下地土寬廣,河水眾多,你們儘可以各自去擴 大營盤,征服邦國。”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不管成吉思汗給蒙古帝國植下的“根”是否是其曇花一現的原因,但他們真正做到了僅憑手中的強弓,就創立了世界最大版圖帝國-可以說把侵略事業做到了極致。


懦弱是恐懼的源泉


1204年,成吉思汗發動合蘭真沙陀之戰,一舉消滅克烈部。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的眾部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並得到了“成吉思可汗”(蒙古語意為四海之內的大汗)的封號,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成吉思汗遂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1205年,1207年,1209年,蒙古三次進攻西夏,逼使西夏屈服。

1211年春天,新疆東部的畏兀兒歸附蒙古。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攻金朝,在1211年的野狐嶺會戰大破四十萬金軍。 1214年6月27日,金宣宗離開中都,遷都汴京。成吉思汗下令進攻中都

1215年5月31日攻陷中都,金朝在黃河以北之地陸續失守。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將哲別滅西遼,殺死西遼末代皇帝屈出律,平定西域。

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大約十萬人)西征,並在中途收編了5萬突厥軍,

1221年,蒙古軍隊消滅花剌子模王國,1221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率軍追擊札蘭丁一直追到申河(今印度河)岸邊,札蘭丁大敗,僅僅率少數人渡河逃走。

1223年,哲別與速不臺擊潰基輔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然後又攻入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島.

1226年攻西夏。

1227年8月25日,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於今寧夏南部六盤山(一說靈州),終年66歲,死後葬在不爾罕山(今肯特山)接近斡難河源頭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