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你都了解红楼梦中的哪些知识,能分享一下吗?

黑白文章泽渊诗


《红楼梦》用一种全景式的素描笔法。将18世纪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红楼梦》里面的知识包罗万象。比如生活礼法、传统建筑、园林景观、诗词歌赋、服装服饰、饮食烹饪、阴阳五行、中医中药、官场生态等多种方面都有涵盖,非常难能可贵。

说一个《红楼梦》对我很有启发的故事和情节,就是《红楼梦》里探春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宿弊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体现了非常深刻的管理学原理。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管理学,这种看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就开始引入了绩效管理的思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数字化管理的一个国家。大家知道,商鞅变法有一条重要的规则,要按照战功实现晋升,这叫做军功爵制。无论是谁,立了多少战功,都需要非常详尽的数字来佐证。这就是最早的数字化管理。因此,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中国其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探春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女孩子,在管理家务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贾探春管理大观园的故事当中,贾探春用的是一种责任包干制的管理方式(这个词语听起来非常现代,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她把大观园的几个主要部分承包给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几位管家娘子。这些管家娘子有的负责稻田,有的负责花园,有的负责竹林,有的负责水塘,有的负责庭院。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井井有条。这些改革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人的积极性和收入水平。像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探春和宝钗经过商量,还特意设计了惠及众人的机制安排。有些人因为承包得到了好处。但另一些人没有得到承包的机会,利益会受到损害,这样可能会激化矛盾。怎么办呢?贾探春和薛宝钗用了一种利益均沾的方法,以年度为单位计算大观园的经济增收效益,然后将获得的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分红,让那些没有得到承包机会的人,也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利益。这样就有效的化解了内部矛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见,利益分配不仅要关注效率,关注公平,还要关注内部平衡,关注惠及众人。

今天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进行绩效管理,甚至纷纷引进合伙人制度。希望通过管理变革来提升效率。为什么很多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会失败?就是因为过于关注效率,而忘记了兼顾公平,导致内部的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相互合作。还有的企业过于关注内部和谐,导致大家没有动力,没有冲劲,干劲不足,也不可取。可以说,贾探春管理大观园的故事,值得管理者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对于管理者来说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


种商养禅


《红楼梦》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读懂了它,就读懂了人生,读会了生活。这里就几项主要内容发表一点意见。

,政治制度。

(一)太上皇制度。

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这段话看出是当今皇帝的父母“太上皇、皇太后二位老圣人”仍在,皇帝准许妃嫔家属省亲,自己不能作主,还要启奏“二位老圣人”批准。

(二)王公贵族

1.亲王,全称为和硕亲王,和硕为满语,意为一方、一隅。亲王爵位一般只封给皇帝的兄弟及皇子。《红楼梦》中那个与薛家交厚的“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以及与贾府“素日不来往的”忠顺王爷都被分封了这无比风光的第一等王爵,

2.郡王,全称多罗郡王,多罗为满语美称。皇子、宗室贵族、外藩、亲王的承嗣者可以获得此爵位。自从亲王、郡王分设以来,一般一个字的王号为亲王,例如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就曾被康熙封为雍亲王。两个字的王号为郡王,例如克勤郡王,不过因汉满文化的差异,也存在一些特例。《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过的郡王至少有五位,分别是贾府的老朋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北静郡王以及出席贾母八十岁庆生会的乐善郡王。

3.公,对内对外战争中屡立奇功的将军可以封“公”的爵位。书中的宁荣二公就是这样获得封号的。

但是贾赦与贾政都是荣国公贾源的孙辈,贾赦因是嫡长子,所以承袭了爵位,根据降等世袭制度的相关规定,贾赦理论上应该继承的是伯爵的爵位,但他实际袭的爵位是一等将军,这似乎有些说不通。

宁国府的情况则更加说不通了,根据第十二回贾蓉应聘龙禁尉的求职简历上的记载:曾祖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父亲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

贾代化作为宁国府的第一顺位承嗣人,论理应该降一级继承侯爵的,但最终却世袭了一个一等将军的爵位。而且贾代化比贾赦要高一个辈分,然而他们叔侄二人所承袭的爵位却是一样的。其中应说不通。

曹雪芹出身于官宦之家,且又博学多才,是不会连当时的世袭制度都搞不清楚的。况且以曹公做事之严谨细致,不会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后仍未发现如此明显的一处大笔误。

唯一能够说得通的解释是作者为了规避当时无比严苛的文字狱,而故意地制造了这些笔误,以求达到虚化时代背景的效果。

(三)升官途径

1.世袭。《红楼梦》中的荣府大老爷贾赦就是通过世袭的途径进入仕途的,他身上袭的是一等将军,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但他没有实权,手下也无一兵一卒,十足一个光杆司令。

2.捐官。贾珍花费一千二百两银子为贾蓉捐的五品龙禁尉应该是个专为卖官而设的虚职。

3.科举。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在殿试时的表现就非常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4.恩封。荣国府的二老爷就是典型的受恩封而做官的例子。林如海也享受了恩封的待遇,不过林爷爷获得的恩封浩荡一些,他有幸获得了额外加袭一代列侯的恩泽。

(四)官职

曾祖父贾代化曾经担任过京营节度使的职务。节度使是唐宋时期地方州府的军政长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贾珍身上所袭的是三品爵威烈将军,该官爵属于世袭武官,俸禄较高,但一般不给予实权,级别类似于现在的师长。

贾蓉身上捐的官是正五品的龙禁尉,历史上并无龙禁尉这一官职,其真身可能是清代禁中侍卫中的正五品三等侍卫。

贾政先后任过工部主事和员外郎之职,之后又因工作表现突出,又被圣上点了学差。工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加水利部,前文已经说过六部的司官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郎中,员外郎和主事。主事是司官中最低一级的官员,相当于郎中(司长)助理,正六品官职。员外郎为六部各司的副主官,相当于副司长,从五品官职。学差又叫学政,省教育厅厅长,主管某一省的教育科举工作并督察省内学官和生员。

李纨父亲李守中官居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立最牛大学的校长,总管全国各类官学,从四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领导干部。

林如海就更了不得了,官至兰台寺大夫,后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是汉代的官职,主管纠察、弹劾官吏,相当于清代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从一品,跟各部尚书平级。巡盐御史是清代盐区的最高盐务官员,任期为一年,一般由朝中高品级官员兼任,任满之后一般也会有所升迁。

贾雨村也是个厉害角色。雨村被分配到地方上没多久就当上了大如州市(地级市)的市长,从四品官。复职之后换到南京继续当市长,虽然城市的档次上去了,但官职依旧是从四品。之后雨村做了京官,升任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大司马是古代对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明清时期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从一品官职。既然已经是兵部尚书,且能够协理军机参赞朝政,显然雨村已是内阁要员了。

孙绍祖承袭的官职是指挥,指挥是明代的武官官职,等同于清代的参将一职,正三品,地位仅在总兵和副总兵之下,相当于现在的师长。

(五)丧礼。《红楼梦》中老太妃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其中贾家有贾母、贾敬、秦可卿的大丧仪和尤三姐的小丧仪,都与制式有关,有兴趣的可以仔细观看。

(六)门客。《红楼梦》中的门客,称之为清客、相公。与古代的门客相比,本事要小得多。他们主要的工作是插科打诨,逗老爷发笑。贾母的丫鬟鸳鸯提到过:“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书中写到不少门客,其中有名有姓的有以下几位: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卜固修、王作梅。这些名字都有些不堪:沾光、整天兴事、胡来、善骗人、不顾羞、妄做媒。这说明这些门客大多是斯文败类,上不了台面。也有有一点真本事的,比如詹子亮擅长画工细楼台,程日兴擅长画美人,四姑娘贾惜春画大观园,就需要这些人的帮助。还有一位外号叫山子野的,是设计大观园的功臣。

,教育制度。

(一教育主管

清朝教育沿用明制,中央设立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教育主管部门。李纨父亲李守忠就是国子监的负责人祭酒。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被皇上点为“学差”。学差是朝廷派往各省主持教育的官员,也称“提督学政”。

二)义学

义学又称为义塾,是清代蒙学教育的一类学校,一般由当地富人、乡绅或者官方举办,并负责筹集经费,延聘教师,吸收贫民子弟入学,不收取学费,有时还发放学习用品,提供饭食。这在当时社会的确是一种进步。贾府就设立了这样的义学,又称家塾。《红楼梦》第九回是这样描写的:“原来这贾府义学,离此不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供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

(三)教育内容

第九回贾政说:"那怕再念三十本<< 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第二十六回说到贾兰演习骑射。《红楼梦》里说到底就是贾政为首的封建遗老要求贾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与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之间的矛盾。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贾政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宝玉偏偏拒绝成材;贾政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宝玉要的是情场、是知已;反正最后化灰化烟。宝玉的思想里充满着对封建正统的消极颓废。贾政将宝玉看做异端,是“顽劣”“不肖”“无能”“狂痴”乃至“下流”,所以痛下杀手,欲是置于死地。

三、建筑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就把贾府的内外结构介绍的十分清楚。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里介绍了大观园的布局和概况。以后刘姥姥进大观园,又一次介绍了大观园,随着情节的深入,对大观园的每个细节都做了详细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

四)宗教

《红楼梦》本身就充满宗教因素,可以说是以“因果报应”作为小说的基本构架。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由通灵宝玉和珠仙草幻出,写出了因“木石前盟”而双双下凡历劫,还泪报恩的故事。

《好了歌》及注,就是佛道综合的宗教说教。

宁荣二公当日还修造了铁檻寺,过了好几代还有香火地亩布施,供京中死了人,在此安置寄放。离铁檻寺不远还有一个水月庵,因为馒头做得好,便叫馒头庵了。本来都是宗教场所,却被贾家办成淫秽作恶的罪恶之地。

一僧一道还有空空道人都是佛道思想的反映。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也是作者宗教态度的表现。

(五)服饰

王熙凤出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贾宝玉出场:(1)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2)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自然也是一部集中国服饰文化大成的经典小说。一部《红楼梦》,从服装到饰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成果。据统计,《红楼梦》全书前80回有44回涉及到服和饰,服和饰的词条有173条。后40回有7回共38处写到服饰。全书涉及到服或饰的共51回,主要分布在第3回(20条)、第六回(6条)、第8回(9条)、第49回(22条)、第51回(6条)、第52回(12条)、第63回(9条)、第70回(6条)。

《红楼梦》服饰中的用料,一是品种多,二是高档、名贵,有些可说是稀世之宝。书中出现的服饰用料,主要有“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白狐腋”、“ 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30多种用品。除了麻、葛草质料之外,相当部分用料皆是高端用料,非寻常百姓能问津。其中貂皮、白狐腋、天马皮、猞猁狲、雀金呢等都属于稀罕之物。

《红楼梦》中非常重视饰物的运用,书中写到的饰品有“璎珞图”、“宫绦”、“钗”、“佩”、“金冠”、“抹额”、“箭袖”、“排穗”、“坠角”、“凤冠”、“昭君套”、“勒子”、“荷包”、“金魁星”、“念珠”、“朝珠”、“靴掖”、“扇囊”、“香袋儿”、“戒指”、“吉祥如意”、“耳坠子”、“麒麟”、“汗巾”、“鲛帕”、“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手巾”、“包头”、“如意绦”、“观音兜”、“虾须镯”、“联垂”、“珊瑚”、“猫儿眼”、“祖母绿”、“一丈青”、“碧玉佩”、“慵妆髻”、“玉塞子”、“汉玉九龙佩”、“抹胸”、“脂玉圈带”、“妙常髻”、“尾念珠”……真是如古人所云:“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这些饰物中有许多种类,不要说在18世纪时是罕见之物,即使在今天,见过的人都不多。曹家是织造出身家里的面料饰物见过的多一点都不奇怪。

(六)中医药

林黛玉肝郁脾虚、气血两亏、五脏失养,因而忧思郁结,瀛弱多病。 从王太医给林黛玉诊病脉案可以看出:“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虹,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其六脉弦迟说明林黛玉的病证由肝气郁结和气血不足所致。“关脉独洪”,亦为弦迟而洪大的脉象。洪脉之脉象,其状如波涛汹涌,来盛出衰,本主热盛。然热伤气阴,阴虚于内,阳浮于外时亦可见洪脉。故林黛玉肝气过旺,兼见迟脉,亦有体虚的因素 ,而在病后久虚、虚劳、失血症时,见到洪脉。 乃阴虚火旺之征,肝木刑金、阴火炎肺,故随时有咯血可能。

贾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婚嫁,急、怒、悲、惊交集,痰气攻心,蒙蔽清窍,“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把所有人吓得只知呼天抢地掉眼泪。好在王太医医术精湛,“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古人曾云:‘痰迷有别,有气血亏柔,饮食不能熔化痰迷者;有怒恼中痰裹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较诸痰迷似轻。”

秦可卿的病,请张太医给诊病。诊毕,贾蓉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脉所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气滞血亏者,应胁下痛胀,月经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汗出,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旁人言道:“何尝不是这样呢!”先生继续说:“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众位耽搁了!……依我看起来,病倒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这药看,若是夜间睡得着觉,那时又添二分拿手了。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太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可不是!从没有缩过……”先生又说道:“是了,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以养心调气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火旺的症候来,……待我用药看。”于是这太医便写下了一个处方,递与贾蓉,上写着“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贾蓉看后说道:“高明得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证候了;吃了这药,也要看药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曹雪芹对此病例的描述,文笔朴实行云流水,情节意境合乎情理,资料完整细致,其文学功底勿需评说,就其医学知识而言确实让颇为惊叹。

有人曾统计,《红楼梦》中涉及的中医药卫生保健知识290多处,共记5万余字,占全书的1/18。记载各类医学术语161条, 描述各种疾病114种, 记叙了13个完整和较完整的中医病案,书中使用中医方剂45首,涉及中药125种。

(七)诗词

《红楼梦》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总计近百首,而且每个人的诗词都符合自己的性格。叶嘉莹说“《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而果然写出作者曹雪芹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是小说里面的诗词,也是对小说的预言。”《红楼梦》不但写了那么多的诗,还借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普及了诗的做法,这更是难能可贵的。林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林黛玉说的对,读几百首诗,按照律诗的基本方法去写,有了好句子可以打破格律。写格律诗不就是这样的吗?

《红楼梦》还有美食,诗迷,谚语,民俗,画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几乎每一项都能写一本书,由于篇幅关系,不才只能到这里了,谢谢大家观赏阅读。


桃之夭夭老牛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红楼梦》于悼红轩中作者披肝沥胆、倾囊写出。

观一叶而知秋,我们可从大观园中姑娘们的生活中窥探一二……

(一)丰富的诗理

三十七回中,海棠诗社结起,探春自取“蕉下客“,林黛玉一听,连忙戏谑要牵去炖脯吃酒。这段却是源自《列子》卷“蕉叶覆鹿”一典故。

十七回中,贾宝玉在元春省亲时原题诗句“绿玉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经宝钗提醒元春不喜“绿玉”一词后,改为“绿蜡”,借用唐代诗人钱珝 《未展芭蕉》一诗中“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还有后面章回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其中作诗吟对,无不畅快。

更明显的就是香菱学诗一回中,黛玉对香菱说的一番话里“:“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道:“平仄是末事,词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诗自是好的……“

后又借香菱引王维《塞上》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即清新脱俗,又把诗理的鉴赏和经验,巧妙地穿插在行文中。

(二)丰富的民俗文化

《红楼》之瑰丽在于人物众多,但是在作者笔下,都能“人各有别,彰显身份。”其中就是对俗语的熟练运用。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回中,乡俗老人面对施恩的凤姐,感恩戴德,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突出刘姥姥的自然质朴。

又有凤姐吐苦水对贾琏时一连串“坐山观虎斗”、“迎风吹火”、“推倒油瓶不扶”、“站干岸儿”等无不彰显凤姐精明、能说会道的性格。

还有细节中秦可卿托梦预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鸳鸯谈及生计“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后彩云数落贾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众多,纷纷突出人物个性,行文更加巧妙契合。

自然除了诗理、民俗文化,还有诸如医药学理、园林建筑、典章制度等等……

《红楼》一书百科全览,每遍阅之,均有所得。


陈CC019


世界上,有四部书被誉为“百科全书”,它们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俄国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社会百科全书” 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法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法国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形象地显示出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说它是百科全书,是因为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名句俗谚、诗词韵文、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引文摘句、官制礼仪、地理经济、宗教哲学、戏曲曲艺、音乐书画、风俗游艺、服饰饮食、陈设器用、园林建筑、生物医药等等。

仅就历史典故而言,曹雪芹就写了“女娲氏炼石补天”、“诗礼簪缨之族”、“石兄”、“ 者也之乎”、“ 地陷东南”、“三生石”、“芹意”、“膝下荒凉”、“钟鸣鼎食之家”、“东床”、“夤缘”、“贱荆”、“槁木死灰”、“贫贱之交”、“斗鸡走马”、“参商”、“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藏愚、守拙”、“蟾宫折桂”、“龙阳之兴”、“周而复始”、“垂青目”等等,有近两百个之多。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含有丰富的内容,除了美学、悲剧等研究角度之外,《红楼梦》中还包涵着佛、道二教的思想和元素,而”“佛道合一”、“佛道并举”的情况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

从《红楼梦》第一回交代此书缘起,说女娲补天所剩之石,因自己无材可用,便“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后被这一僧一道携入红尘,于是才有了这“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这一僧一道,反复在书中出现。

接着,又说“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 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吾空,遂易名为情僧”。明明是个道人在访道求仙,后来却因为这部《石头记》而成了一“情僧”,佛道合一了。

再往下,林黛玉进贾府,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荣府“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这门上的兽头就是龙生九子之三的椒图,面目狰狞,负责看守门户,此说缘于道家,而狮子却是原产印度,属佛教护法神兽,代替了中国的麒麟,负起了看门的职责,流传至今。

接下来,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的葬礼上,既有和尚又有道士来超度亡魂。由此可知,贾府在超度亡者时,亦是佛道并举,不偏不倚。

此外,在与贾府的交往中,既有铁槛寺、水月庵等寺院尼庵,又有清虚观、玄真观等道观,还有一些闹不清是佛是道的,如齐天庙明明是庙,却由一个道士王一贴来当住持……

最后,书中诸人,在穷途末路或被逼无奈之时,往往会选择出家,其中出家为道士的有甄士隐和柳湘莲,贾敬从一出现直到暴死,都在城外道观中,也算得半个道士了,出家为尼的有惜春、芳官、藕官还有后来的妙玉。宝玉思想虽近乎道家,最后却也出家为僧了。

《红楼梦》中“佛道并举”或“佛道合一”的情况非常多,尽管作者对这些人物并不抱好感,甚至冷嘲热讽,但这种现象是却中国所独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同化力,


东篱ZWH


《红楼梦》的确是一部百科全书,值得你一读再读。不同的年龄段来看这部名著,也自有不同的感受。台湾的文学大家白先勇先生曾说过,“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红楼梦》的,另一种是没读过《红楼梦》的。”

至于为什么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因为书中涉猎了诗词曲赋,植物图鉴,绘画,绣艺研究,美学品位,服饰,美食,园林建筑,佛学,养生之道,医药,语言艺术,文化等等,好多好多,我能看出来的都一一列举了。汗…纵然读过几遍,仍难道出其中妙处。

诗词曲赋就不用说了,大观园的姑娘们每每吟诗作对,赏花绘画,都是日常。元春探亲兴建的大观园,那更是属于园林艺术。说到美食养生,那些美味的早点啊,药膳啊…不能说了,要流口水啦。还有很多,就不再列举了。

《红楼梦》还可以被当成一本企业管理的书来读。 荣国府、宁国府两府四百多人,姻亲、血亲交叉渗透,且奴仆众多。管理贾府就像管理一个大家族企业。荣国府当家人贾政将荣府的财政大权交给了侄子贾琏,侄媳王熙凤。这是一对捞钱夫妻档。贾琏见了钱,“油锅里的还要捞出来花”,而王熙凤更是贪财,违法私放高利贷。贾政所托非人,大厦将倾那不是预料之中吗?

读懂红楼梦,很多人生智慧都会对我们深有启发。


甜到忧伤的糖


看过巜红樓梦》的人,大慨都不会忘记那四句巜好了歌》。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生时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人没了。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世人都道䘜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此四句可令人醍糊灌顶,也可使人幡然醒悟。也还有人为此意志消沉,跳出五行之外出家去了。虽然它不是积极的人生观,却也令人难以忘怀⋯⋯



大千一尘


海棠冻石蕉叶杯。这么一件工艺品甚至可以算藏品,居然是人家的日用品,贵族就是贵族!

第38回: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庚辰双行夹批:妙杯!非写杯,正写黛玉。“拣”字有神理,盖黛玉不善饮,此任性也。】

第一次对这个物品感兴趣是在别处看到蕉叶杯,后来一查资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陆元光 《回仙录》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由此可见,蕉叶杯是一种很小的酒器。黛玉体弱,不宜多饮酒,所以用蕉叶杯即可。

蕉叶杯是什么形状我不大清楚,继续查。查出来有两种形状:

一、战国时期的“羽觞(船形杯)”转化而来的杯子,这种杯子可以浮在水面上,那些畅饮山林的古人,经常散坐在溪水两岸,通过溪水流动来传杯送酒,此谓之“流觞”。说到“流觞”,很容易就会让人想起晋代王羲之等人“兰亭集会”的情景。 几年前南京曾出土过北宋年间的水晶蕉叶杯,就是这种形制。

此杯长度达18.7厘米。感觉太长了点。若是黛玉用此杯来饮酒,不大像。

二、明代绿釉蕉叶杯

该杯形似蕉叶,脉络清晰,口径达8.6cm,比起之前的那个蕉叶杯小了不少,但若是满斟此杯,酒量也不算小。但是,古代酒的酒精度数极低,就算是满满这么一杯,也不算什么。看起来黛玉用的海棠冻石蕉叶杯类似于第二种。

蕉叶杯的概念弄得差不多了,我又去查了一下冻石的资料。

冻,即冻石,一种半透明,具有油脂质感的石块。因其难得,故十分名贵。如产于福州市郊寿山的寿山石,其中晶莹者称“寿山冻”。产于浙江青田方山的青田石,其中莹洁明净者称“青田冻”、“白果冻”、“兰花冻”。产于浙江昌化玉石洞的昌化石,其中半透明如熟藕粉者称“昌化冻”,有鲜红斑块或全红如鸡血凝块而又透明者称“鸡血冻”。清•叶梦珠《阅世编》郑七:“图书石,向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其精者为冻石也,各种不一,俱以透明无瑕如冻者为第一。近来老坑填塞,采石者不能入,不可得矣。……近来闽中有寿山石,其白者如玉,黄者如蜜蜡,红者如琥珀,精光透明,……价与冻石等。”冻石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叶蜡石,单斜晶系,有光泽,有油脂感。——摘自《红楼梦大辞典》

福州的冻石较多,三坊七巷有很多冻石制品。海棠冻石蕉叶杯,顾名思义,就是海棠色冻石制成的蕉叶杯——可能是冻石中的鸡血石吧。

说到冻石,红楼梦里还有两件冻石制品,分别是墨烟冻石鼎和腊(蜡)油冻的佛手。

寿山石中有一种最名贵的田黄冻石,质地极通透,是一种灵石,颜色如鲜蛋黄,是冻石中的极品,历史上多为贡品。鉴于老太太极爱这腊油冻佛手,也许这就是佛手状的田黄冻石制品。





晨光S物语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之一,它的影响意义深远、重大。国内还有专门的红学研究机构、红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等,对《红楼梦》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研究。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章回小说家曹雪芹所著,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并以宝黛之间的爱情史贯穿作品的始末,描述四大家族从兴盛繁华走向腐朽没落的必然过程。

其中描写最多还是贾氏家族,在贾家府邸、荣国府、宁国府及大观园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描绘。

其内大到才子佳人、公子贵哥;小到丫环仆从,个个美貌异常;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各种诗社、画社,猜谜、行令;更是展现个个心怀才艺、比拼诗令、词令,歌赋词曲的上佳好手——其中大观园内的美食更是难得一见的人间上品和一绝的天下美味。

我最喜欢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赛诗会,且看: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史太君与众丫环携刘姥姥在大观园内,行酒令作诗,老太君是何等尊贵的贵妇人,而丫环虽为下人、除宝玉之外,个个都是作诗的好手,对于没有地位的乡野居住的刘姥姥就显得粗俗而荒诞。



两厢比较,这种场面就显得有点滑稽而幽默。而刘姥姥这种乡野粗俗的妇人竟然和酒令中一干人等对上了诗句。而我看到这种场面的时候,也相当为刘姥姥捏了一把汗。且看鸳鸯和刘姥姥的相和对诗:

  1. 出句:左边“大四”是个人。
  2. 和句:是个庄稼人罢。
  3. 出句:中间“三四”真好看。
  4. 和句:大火烧了毛毛虫。
  5. 出句:右边“幺四”真好看。
  6. 和句:一个萝卜一头蒜。
  7. 出句:凑成便是“一枝花”。
  8. 和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看到这里,真为刘姥姥沉着冷静及风趣诙谐的和句大为赞赏!刘姥姥进大观园,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比老太君六十多岁大出了十个年头;也无从考证刘姥姥少时有没有念过私塾学堂?而一出口竟然能和文才高手的青涩丫环与贵公子歌等对上了诗句。



而这种场面是无法想象的,而刘姥姥在这种场合下,竟然没有丝毫胆怯的意味。年纪虽大,却有和小孩率性天然的品性:就是纯真、质朴。丝毫没有娇柔造作,扭捏着态的意思。



  • 而高高在上的尊贵老太君,在刘姥姥面前,竟然没有丝毫的霸气和富有的架子存在,却显得亲切、随和又平易近人!

【浮盖山】带你领略、感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感谢您的关注、分享、评论。





浮盖山


与其说红楼梦是百科式全书不如说曹雪芹知识面广更为确切吧!曹雪芹前半生就是过着富豪弟子的生活,就是学习也算是优质资源,可以说曹雪芹的豪华奢侈生活极大的丰富了曹雪芹的视野,不仅是生活上,而且再眼界上更是一览众山小,站在时代高峰俯瞰。优渥的生活并没有使曹雪芹堕落,而是让他看到了生活更深层面的社会,人生,也让他重新认识了生活,可以说这是曹雪芹最为成功的一面,可惜后半生的穷困潦倒,也只能借笔再现他家的辉煌腾达又到衰落的过程,可以说,曹雪芹的大彻大悟更让他知道人生的无法圆满,进而转身修佛论道,再红楼梦里面可谓,和尚,尼姑一大堆,都是肉眼凡胎,却没修来仙风道骨。倒是林黛玉贾宝玉的几句佛语却让佛的智慧与普光带来新的气象了。俗世红尘的修行同样也是可以成佛的,也比那些脱离红尘出家念佛走动于富贵人家的和尚不知道强多少倍了。老太太,太太吃斋念佛,一脸的和善,内心却做出有背佛家的事,金钏,晴雯的死都是死在信佛的人手里的。而真正的信佛的人又怎的杀生呢?看看红楼梦里面的丫鬟婆子们,哪个不个个衣服样式,还是款式,做工个个精美绝伦,别说是看过了,就听听这名字也让我们眼花缭乱了,美服家。吃的饭菜更是佳肴美味,也不是一般富贵人家能比的。读红楼梦就像看贾府一家的美食盛宴。就是吃饭的那套形式与程序也是让人大开眼界了。红楼梦里面的亭台楼阁,更是曲径通幽处,忆香更养人。这曲径画廊,园林绿化的设计就是今天的园林设计单位也没有如此造诣,山山水水,自然如天成,美极了。这群神仙姐姐再这么美得园子里生活,宝玉的幸福生活可想而知了。优渥的环境,最优秀的女子,再贾府上演了一出红楼梦,无论悲喜,就这文学价值,可谓不可估量。诗词歌赋,牌匾落款,篆刻,无不透露出扎实的功底。读红楼梦就像管中窥豹,很难说个透彻与全面,红楼梦的艺术画卷可能我们只看到其美丽的一角,还有最值得发现的价值可能还没找到,读者水平有限,文化底子浅,看不全面,也还没有领悟到红楼梦的精髓所在,随着越来越多人的阅读,研习,相信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会被发掘出来,懿飨社会,造福人类。自己一点拙见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