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杀儿子弘时的原因是什么?真相真是为了乾隆还是他自己?

相剧一场


爱新觉罗•弘时是雍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的同父异母哥哥。但实际上雍正皇帝并没有直接杀弘时,弘时死于雍正五年(1727年),史载其是抑郁而终。



之所以说雍正没有下令杀弘时,但弘时的死确实与雍正皇帝有关。

《清史稿》记载: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这段话说明,弘时是因为犯了错误而被削除宗籍,具体什么错误史书上没有详细说明,总之就是性情放纵、行事不谨,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惩罚。雍正皇帝的惩罚也很有意思,他将弘时过继给了康熙皇帝的第八子胤禩,而八爷曾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相当于雍正皇帝的兄弟政敌。将弘时过继给胤禩,在政治上宣判了他的“死刑”,也就是说你作为八爷的儿子,是不可能继承雍正的皇位的。



不过雍正皇帝看似虎毒食子,但实际上他仍然是念及手足亲情的人。许多人看到雍正后来惩罚胤禩,顺带地把弘时的死归结于雍正,是很不公平的。因为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便将胤禩封为廉亲王、总理事务大臣,表现出了不计前嫌的大度,只是胤禩自己不争气,继续结党营私,这才被雍正皇帝降罪。对比就是恰亲王胤祥,他负责清查亏空以及河防建设,结果积劳成疾,雍正对他十分重用。



此外,雍正皇帝吸取他的父亲康熙九子夺嫡的教训,一上台就建立了秘密立储,早早地就把弘历当作储君培养,尽管没有公开,但弘历13岁时就被雍正派去景陵祭拜,如此明显的政治寓意,不需要把弘时踢出局都能知道弘历必定继承大统。而且弘历拥有无人能比的底气——他是由康熙皇帝亲自抚养教育长大的,这点和雍正皇帝如出一辙。要知道雍正继位在历史上存在一点争议,而祖孙爷俩这层关系,是弘历争夺皇位的重要法宝。



因此,弘时死于因生父雍正极大惩罚而带来的抑郁苦闷,而弘历内定储君是不争的事实,二者没有关联。


春秋正义


雍正并未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1704年3月18日-1727年9月20日),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为允禩之子。

据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弘时长大,且已有子,忽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后人认为弘时为雍正帝赐死,多是因为对此句的误解。

事实上,弘时并没有被雍正帝处死,但确实受到极为严厉的惩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颁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话语,使人认为弘时被削除宗藉,是因行为放纵所致,但其具体缘故,却又语焉不详。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实录》有意不载其后庄亲王允禄等人关于恢复弘时宗籍的奏折,而它则是澄清弘时之死疑点的有力史证。

允禄等人的有关奏折如下:

“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谨奏,为钦奉上谕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钦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谊,欲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谨奏请旨。依议。”

允禄等人的奏折表明:

第一,弘时是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

第二,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

第三,弘时受到上述严惩后,并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变立场,因而与皇父的关系愈加恶化。于是雍正帝对弘时的惩治进一步升级,四年(1726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第四,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比允禩亲子弘旺在其父获罪后“发往热河充军”,继而又被长期拘禁的境况,尚强出许多。弘时为雍正帝所杀之说,不能成立。


历史的波澜壮阔


雍正帝看着子嗣不少,但长大成人的只有弘时、弘历、弘昼和弘瞻四个儿子,尤其是弘时虽排行第三,实际上在哥儿四个里算皇长子,在古代朝廷,这是争嫡的最大资本。不过雍正却始终没有把他列入帝位的继承人选当中,这也是后来弘时被杀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康熙朝争夺皇位,雍正与八阿哥允禩一派产生了激烈斗争,在这个期间,作为自己的亲身儿子的弘时却没有立场鲜明的为自己父亲出力,而是与八阿哥允禩等人走得很近,雍正帝失望透顶,让父子之间开始产生间隙,这也是后来雍正把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的来由。

但弘时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收敛,后来看到弘历代替雍正至景陵致祭祭奠,这种象征意义十分强烈的信号激发了弘时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对业已成为皇位候选人的弘历展开一系列攻击行为,全然打乱了雍正的布置,雍正无法容忍其他人对自己最为看好的弘历进行伤害,并危及到以后的顺利交接,所以痛下辣手,削除宗籍,打入另册,彻底让弘时再无翻身之地。

目前史书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雍正下令杀掉弘时,只是在《清皇室四谱》记载“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这中间离他被削宗籍已过去一年半时间。很大的可能是弘时自杀身亡。


历史怪味豆


核心原因是弘时同时搅进了雍正和乾隆的两次夺位之争中,雍正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乾隆。

史书对弘时死因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称弘时年少时无知,行事不谨慎,性情放荡。仅仅因为这个原因,雍正会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政敌胤禩并剥夺宗室玉蝶吗,这显然说不过去。其次雍正没有杀弘时,他是最后郁郁而终的。影视剧里提到雍正让弘时自杀。

雍正如此遭贱弘时的原因,是因为弘时同时参与了雍正与乾隆的两次夺位之争中。

雍正继位后,大位并不巩固。胤禩还是享有很高的声望和人脉,这对于刚继位的雍正来说,简直是芒刺在背。雍正很想在朝廷上培植自己的势力,同时出于锻炼自己的儿子,弘时,弘昼,弘历都有机会参与政治。可是弘时却跟八阿哥胤禩走的非常近,受八阿哥误导,做了很多错事。电视剧里有三条,第一,科考案。第二,八旗议政。第三,刺杀弘历。这就刺痛了雍正,所以才把他过继给胤禩,并削夺宗室玉蝶。

不想自己落得跟康熙一样的下场,晚年困于皇子的争位中。

他选择了更为快捷有效的办法,既然弘历是康熙老爷子认定的,而且自己也很看重他,那就尽心去维护,所以,他果断处理了弘时。

为了巩固弘历的“太子位”,防止出现篡权夺位的风险。

雍正的儿子里面,弘昼是最贵韬光养晦的,要说做荒唐事,他绝对是雍正儿子里面最厉害的,给自己设过灵堂,殴打大臣等等,但是不管他怎么闹,有一条他一直不敢接近,那就是窥伺皇位。而弘时不一样,他处处表现的过于积极,打压自己的兄弟,甚至刺杀弘历。

综上,我认为雍正之所以针对弘时,既是为了自己用,毕竟他与胤禩交往太深,也是为了儿子弘历。


考古论今


雍正膝下成年的皇子并不多,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个皇子,有能力争夺皇位的也就是这三个人。

弘昼虽然自幼聪颖,但志向并不在此,为了表现出自己无意皇位,常常做出很多荒唐事,所以,真正能争皇位的只有弘时和弘历两个人。

弘历可是康熙爷还在世的时候,就从心里钦定的接班人,但是他不能直接将皇位传给弘历,所以,才会有人猜测说,康熙爷传位给四爷胤禛,也是因为弘历。不管这种说法能不能站稳脚跟,但足见康熙爷对弘历的看重,他曾亲手调教过弘历。

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处处跟雍正作对,甚至到最后还联合四大旗主逼宫,雍正都没有杀了他们,可为什么雍正会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呢,这其中有四条理由:

第一条:弘时犯错太多。

弘时就曾插手科场舞弊案,后来,又伙同八爷、九爷、十爷他们和四位旗主联合逼宫,弘时在暗中做了很多坏事。雍正也就是因为弘时是自己的儿子,才选择宽容。

第二条:弘时要杀弘历。

隆科多也帮助弘时逼宫,失败后,弘时还要杀隆科多灭口,不但如此,他还要做最后一搏,要杀弘历,幸亏刘墨林以命相救,弘历才安然无恙。

第三条:弘历才是理想接班人。

弘历是康熙爷心中钦定的未来皇位接班人,所以,康熙爷还亲自调教他。四爷继位后,也把弘历当成未来皇位继承人,只是没有早立太子而已,但在心里雍正是认定的。所以,雍正才不会允许任何人能威胁到弘历,哪怕是自己的亲身儿子。

第四条:雍正不想给弘历留下任何后患。

康熙爷临终的时候,曾留下遗诏,要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就为了这份遗诏,才步步对八爷、九爷、十爷他们处处忍让、宽让,可是他们却处处掣肘,给雍正和朝廷带来了多大的隐患,雍正为了给弘历留下一个安定的基业,才不得不杀弘时。

雍正,才是狠角色!


小贺同志


据记载,爱新觉罗·弘时,雍正皇帝第三子,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是乾隆皇帝的异母哥哥,母齐妃李氏。并且,还记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慎,也因此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在雍正五年卒,年二十四岁。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但是,按上面这一段记载,弘时的存在是一个充满疑惑的角色。他是皇帝的儿子,并且就当时在世的皇子来说,他几乎就是嫡长子,应该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却寥寥无几。而在雍正五年,24岁的弘时就从史书中消失了。这是为何?

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

一、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对弘时的记载只有九个字——世宗第三子,早薨,无嗣;

二、而在“诸王传”中,关于弘时的记载是这样: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三、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记载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实录》里,居然没有关于弘时的任何事情!

那么,在雍正五年时,一个二十四岁死了再“试宗记录”里却只字未提,这说明了什么?

那鉴于以上种种可疑之处,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凡事于弘时的事迹,都被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两个人,有意的抹去了!

实际上,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十九岁的弘时,是最年长的皇子,也就是事实上的大阿哥,安理说这时的他应该成家分府了。为何历史上一点事迹都没有?

其实,在乾隆登基一个月时,颁布的一道谕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其圣旨是这样说的:“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收入谱牒之内。”

从其中让我们可以得知:弘时的死是与皇考特加严惩造成的。

那么,雍正为什么要严惩弘时?而且下手之狠令弘时身亡呢?雍正五年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时再查看当时的历史记录,就一目了然:从雍正三年到雍正六年,在这三四年底时间里,雍正皇帝兴起了连番大狱,像年羹尧、隆科多、阿尔阿松、鄂伦岱、苏努、吴尔占、允祀、允禟等等,很多王公大臣,都身陷囹圄或因此殒命,那么弘时的死,与这些案子肯定有有莫大的关联,并且“弘时之案”,其中最大的,以至于连史书都无法记载。

到了后来,乾隆准备把三哥弘时收回谱牒之后,大臣们才开始向乾隆汇报有关弘时的情况了。在汇报中,引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道实录所不载的上谕:“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祀之子。”意思就是,雍正将弘时强行出嗣为“允祀”之子。然后,他就对允祀进行了残酷的打击,于是在这次无情的“政治清算”个中,弘时深受其害,被撤去了皇子的身份。最后,弘时抑郁困苦而死。

其实,在雍正元年时,雍正就秘密确立了弘历为接班人,让他去祭景陵。而弘时,身为长子,生母地位远高于弘历生母,却与继承人无缘,这使得他肯定队雍正怀有怨愤之情。于是后来,弘时刘非议过父亲雍正之得位不正之事。

到了雍正三年的时候,雍正便下令:让弘时做允禩之子,并表示两人断绝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的时候,雍正又将允禩从玉牒除名;接着,就下旨撤去弘时的黄带,而后就将弘时长期圈禁起来。不久后,弘时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在雍正五年去世,时年二十四岁。

由此可见,弘时虽不是雍正亲手赐死,但弘时年纪轻轻就毙命,却与他有最主要的有关系。

那么,从雍正与弘时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帝王家庭皇权传承嗯的问题,是多么的激烈冲突。弘时的早死,肯定与皇位的继承有着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皇储之争造成了弘时不幸的命运。


御前带刀侍卫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雍正并未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为允禩之子。

据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10月,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弘时长大,且已有子,忽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

后人认为弘时为雍正帝赐死,多是因为对此句的误解。事实上,弘时并没有被雍正帝处死,但确实受到极为严厉的惩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颁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

乾隆帝的上述话语,使人认为弘时被削除宗藉,是因行为放纵所致,但其具体缘故,却又语焉不详。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实录》有意不载其后庄亲王允禄等人关于恢复弘时宗籍的奏折,而它则是澄清弘时之死疑点的有力史证。允禄等人的有关奏折如下:“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谨奏,为钦奉上谕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钦此。“

允禄等人的奏折表明:

第一,弘时是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

第二,雍正四年,雍正帝已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

第三,弘时受到上述严惩后,并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变立场,因而与皇父的关系愈加恶化。于是雍正帝对弘时的惩治进一步升级,四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第四,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比允禩亲子弘旺在其父获罪后“发往热河充军”,继而又被长期拘禁的境况,尚强出许多。

弘时为雍正帝所杀之说,不能成立。



不求人的三脚猫


因为雍正经历过九子夺嫡,登基之后使之成为无情的帝王。

雍正继承皇位时根基及其不稳,上没有康熙的亲笔遗诏名不正言不顺。下没有嫡亲的支持,一母同胞的弟弟胤禵是他强劲的敌人,三皇子弘时倒向八王的阵营,就连他亲娘齐妃都不愿意让他上位。

雍正即位后,德妃曾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如果不是雍正死活拦着,直接就陪着康熙殉葬了。德妃没有死成,但也没有接受雍正的封赏成为皇太后,至死都没有搬进太后应住的慈宁宫。

雍正迫切的把权力捏在自己手里,大刀阔斧的排除异己圈禁兄弟。即位之初,雍正本应该立即实施秘密建储,确立下一代继承人,避免自己出现意外时发生争位的动乱。他却以“诸子尚幼”为理由拒绝建立储君。

雍正也许只是为了断绝权利流逝的可能性,但大臣却对上位者的一举一动,都要仔细斟酌。当时雍正的大儿子弘时已经成年,这一决定也被解读成了弘时不在诸子之列,没有资格即位的信号。

事实上雍正也确实不想立弘时,储君资格有参与政事,提前磨练自己的本事,一旦给了弘时这种身份,被排挤的八王党就可以改头换面,堂而皇之的跟雍正继续作对。

同样雍正元年八月,立弘历也就是乾隆为储君,只是走个形式堵住朝廷上下的悠悠之口。雍正早年一直在提心吊胆的跟兄弟搏杀争权,根本没心思安排弘历的启蒙教育,孩子九岁的时候才安排上学读书。

雍正继位的时候,弘历才十二岁。只读了三年的书,连启蒙教育都没有完成,再加上弘历生母地位低微,完全没有家族势力,根本没能力也没有条件干涉政事。所以雍正很慈爱的给弘历安排了很多著名的文臣,加强教育辅佐他的学习。还很大方的让弘历代替自己去“祭景陵”,把秘密建立的未来储君几乎公布了出来。

弘时看到种种情况,认为自己与皇位彻底绝缘心如死灰。论长幼弘时虽然是三皇子,但他之前的两个哥哥早已夭折,弘时作为实际上的大儿子远大于四皇子弘历。论家族弘时的生母齐妃,以侧福晋的身份跟随雍正多年,而弘历的生母却只是一个侍妾,恩宠后才被封了个格格的称号。

弘时自认为样样都要强过乳臭未干的弟弟弘历,不甘心失去皇位,更不敢想象自己重蹈八王等人的覆辙,成为新皇帝随时可以处罚圈禁的奴才。

弘时极力反抗,希望扭转乾坤,结果却弄巧成拙,像被蛛丝捆绑的猎物一样,越挣扎勒的越紧,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命运。雍正不仅将弘时赶出了皇宫,还给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让他成了八王法律上的儿子连带受罚。

弘时作为雍正实际上的大儿子,在清朝史上本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果却成了小透明,留下的正史记录少之又少。在《清史稿》中弘时的记录只有一句,“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在《皇子世表》中也只有一句,弘时,世宗第三子,早死,无嗣。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一句名台词,有时起初的隐忍可以避免一路的疼痛。弘时在得知自己无缘皇位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隐忍下来,跟他父亲雍正学上几分隐忍,结局也会大有不同。

九子夺嫡时,雍正也是几乎与皇位无缘。不论是八王还是他的亲弟弟十四王,都要比雍正风头强劲备受康熙恩宠。雍正以韬光养晦的思想,自诩天下第一闲人,对争夺皇位的兄弟强而避之,让政敌对他放松警惕,成功的保全了自己的实力。

孙子兵法曾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里的先胜并不是内定的胜利,而是找到一个可以保护自己不败的因素,让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再发起战斗。

如果弘时能够蛰伏几年,等到弘时长大成人足以接手政事,羽翼丰满足以干涉政事的时候发难。雍正也许会本着帝王之术平衡手下的势力,相对的给予一定的扶持。不仅是雍正,换任何皇帝都一样,条件允许的话,自己死之前根本就不会放权。

有了皇帝的默许就相当于立于不败之地,在不犯谋反等根本性大罪的情况下,弘时的权势至少可以维持到雍正死后,这期间他有大把的机会可以翻身。

年少轻狂不知愁,疏狂一醉梦清秋。弘时在老爹雍正失意的时候,倒戈投奔风头正盛的八王爷胤禩。雍正胜利登基之后,弘时仍没有反思揣摩老爹的成功之道,反而继续跟着八王的路子。跟着成功者的脚步,也许不会取得同样的成功。但跟着失败的者的套路,注定跟着一起进坑。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雍正作为九五之尊,掌握着最高的权柄。在高举屠刀大杀骨肉兄弟的时候,自己也深深的沉醉在权势的魔力之中。弘时,年羹尧,隆科多等等,任何有可能的威胁皇权的人,都会被无情的清算。

弘历也不例外,立他为储君只是因为他没有威胁。如果雍正的寿命像康熙一样再多活十几年,极有可能再扶持一个皇子,日后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就成了第二个弘时。

前人的历史,后人的反思。以史为鉴,通古今之变,讲疯癫之言。追求自由与成长,欢迎关注并分享。


o一脸美人痣O


大背景

1.康熙朝,九子夺嫡造成朝局动荡

2.弘时死雍正登基前,还是登基后

3.大胆猜想:

a.弘时有大错

b.为弘历扫清一切障碍,为身后大清、社稷计

c.前朝九子夺嫡禁忌

1.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对弘时的记载只有九个字——世宗第三子,早薨,无嗣;

2.而在“诸王传”中,关于弘时的记载是这样: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3.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记载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实录》里,居然没有关于弘时的任何事情!




小桥流水人家33


雍正杀子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被刻画的惟妙惟肖,但实际上,雍正并没有杀子。

但是,弘时的确被削除宗籍,抑郁而终。

他与雍正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康熙晚年选继承人时,弘时与允禩等人过从甚密。其二,雍正通过一系列方式透露出继承人不是弘时而是弘历时,弘时深感绝望,不惜铤而走险,可能做出了一些威胁雍正统治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