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夺嫡最终胜出的雍正,被史书抨击为暴君,为何被专家一口否定?

亦涵说历史


雍正之所以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后,被后世诟病,是因为在他登基后,对几位皇子都处罚过于严厉

雍正之所以被后世垢病,一是因为“九子夺嫡”之后,他对于兄弟们的处罚过于严厉,甚至是不近人情。

我们先来看看九子夺嫡,康熙久不立储,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惹得众位皇子蠢蠢欲动,当时参与争夺皇位的就有九位之多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说这场争夺战,打得是如火如荼,都各有胜算。

九子夺嫡关系图,可以看出几位皇子的生母,以及党羽分布

大阿哥在这场九子夺嫡中可以说是起起落落,最先吃红牌,被罚下场去了。起因是大阿哥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胤禔曾经对康熙说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心想,我都没想杀胤礽,你就想手足相残,康熙震怒之下,最后下令将胤禔圈禁,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府邸半步,直到雍正即位后的12年病死。

大阿哥结局算是好的,因为他是康熙亲自下的手。二皇子胤礽是康熙次子,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皇后和康熙皇帝少年夫妻,鹣鲽情深,但生下胤礽后不久便撒手人寰,康熙皇帝把对赫舍里皇后的愧疚与爱转嫁到次子胤礽身上,以至于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康熙皇帝的溺爱,导致胤礽任性非常,脾气暴戾狂妄,太子飞扬跋扈、拉帮结派,被康熙皇帝两立两废,最终被囚禁起来,雍正二年,胤礽病死在紫禁城咸安宫内。

三皇子胤祉富有才华,爱好诗词歌赋,是一位白衣飘飘佳公子,他是唯一一位和太子胤礽有来往的皇子,在其他皇子对太子敬而远之时,他却毫不避讳和兄长的亲厚。也正因此,更加增加了康熙对他的好感,太子两立两废,他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被封为硕诚亲王。

正因为他是太子党,雍正继位后,将其派去给康熙守陵,胤祉私下发牢骚,不知道隔墙有耳,被雍正知道了夺去了他的爵位,还被幽禁起来, 雍正十年病逝于景山,他至死也没有走出幽禁地。

八皇子胤禩,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八爷党”核心人物,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支持者,拥护者,拥有最美贤名“八贤王”。夺嫡失败后,并圈禁起来,雍正还为他改名“阿其那”(满语中“狗”的意思),这有点像小孩过家家,玩输的一方,被取了外号。雍正四年,胤禩死于监所之中。

胤禟是八爷党最强有力的支持者,雍正元年被派去西宁驻扎,苦寒之地,雍正三年被革去爵位,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权利与皇族的象征)、削除宗籍,还被定了二十八条罪状,雍正令其改名“塞思黑”(满语中“猪”的意思),在狱中被折磨而死,好像他最惨。

其余几个夺嫡的皇子或者被圈禁,或者被流放,反正轰轰烈烈的夺嫡落下了帷幕。因为这几位皇子失败后所受到的待遇,雍正被后世诟病。

雍正登基之谜,后世说法众多,不一而足,甚至没有正统史料可以表示他的即位名正言顺。

第二件被质疑的事情,就是他登基的事情了,可以这样说,这件事如果放在现在就是头号娱乐八卦新闻,一个豪门的千亿资产继承案,看四公子怎么在众位兄弟中拔得头筹?连题目都是如此吸引眼球。

其实史学家对于他的登基也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那个影视剧里说的把“十”字改成“于”字,不仅仅是不靠谱,完全是瞎扯,别说有满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就是简化字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有的,不要给四阿哥泼脏水了。但是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的,并颁布于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也不能代表其即位的真实性。

康熙遗诏,并非康熙手迹,所以并不能说明雍正即位就是名正言顺

所以两种说法都有成立的可能,一种是雍正篡位说,至少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他的合法身份,另一种是合法说,认为康熙早有打算立四皇子胤禛,只是不想引起争端,直到临终前才把皇四子立为储君。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真相枉自猜测,毕竟这是一段公案,大家都没有确切的论断。正因为如此,胤禛的上台,被人诟病、质疑。

雍正登基后,手段铁血而严厉,对官员要求极其严格,对平民镇压手段更加狠辣,所以他被后世说成冷面无情

雍正上台后的吏治政策强硬铁血,他的作风严厉,甚至是严苛。他老爹在晚年的时候纵容官吏,加上三下江南,使财政亏空严重。

他一上台,就不管你黑的白的,是不是我老爹用了的,一块给收拾了,名著《红楼梦》里提起过这段往事,那银子如流水般就花了去,可不就是拿着皇上的银子使在皇上身上吗?雍正即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怡亲王胤祥总理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从中央开始查起,一直往地方上查,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清查不给力都不行,胆敢包庇,连清查的人一起给办了,是一点不留情面,所以后世说雍正是个冷面王,就是他办事不留情面最好的注解。

本来反腐倡廉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做得太狠了,一改他爹的温柔措施,对于贪污腐败,亏空补不上的,轻者抄家流放,重则菜市口斩首。他特别设置了一个封桩库,“凡一切赃款羡余银两,皆贮其内,至末年至三千余万,国用充足。”

雍正对官吏如此严苛,镇压平民的手段也是极其狠辣的。比如不论具体情节是什么,只要是抗官,就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看见没有,现在法治社会进步了多少?雍正时期,别提暴力抗法了,就算是对官府说句狠话,都是大逆不道,法治和人权的进步是多么重要。

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共济,均斩立决。”什么意思呢?在犯人抗拒逮捕之时,如果有人和他在一起,虽然不是共犯,在旁边看热闹都是罪过,而且算同犯,和罪犯一起斩立决。

这也太狠了,雍正时期危险职业之一,吃瓜群众,别以为吃瓜不犯法,这不就是例子吗?

这还不算完,你要是敢做什么民间秘密结社的事情,像现在你打游戏敢加入家族,分分钟灭了你,秘密结社,不想混了。于是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什么意思,通俗点说,对于民间社团,斩草除根,不能等待春风吹又生。史料记载: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帝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因为有了这些被后世诟病的举措,他才会被唾骂,说他是暴君。

虽然雍正严苛,无情,但是他在位的时候,勤勉认真,国力强盛,但是他在文化方面的打压,让文人们受不了,后世那些关于雍正的丑陋形象,和那些受了压制的文人,不无关系。


但是不可否认,雍正在位时,其吏治清明,军事强大,国力强盛,甚至是对“康乾盛世”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1、军事方面:他启用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联合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反清队伍,大胜而归,从此青海完全归于大清版图。

雍正时期,青海完全划归大清

2、经济方面:整顿财政赤字,弥补国库亏空,对因贪污、勒索而造成亏空的官员,雍正帝毫不留情,凡有犯者即革职抄家,用其家产赔偿亏空。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国库亏空填补清楚。

3、吏治方面,雍正时期的吏治可以说是一改康熙时候的温柔局面,清明严苛,所以官员也多有微词。

4、文化方面:这也是他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雍正时文字狱极其严厉,汪景祺因为"谄附"年羹尧菜市口斩首,查嗣庭因为趋奉隆科多而惨遭横祸,陆生楠因为议论几句时政,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他是有名的文人,去世都40年了,后来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从而酿成祸端。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的文字狱比哪一朝都厉害。知识分子动辄就出事了,形成道路而目,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防民之口,甚是严厉。

在勤政方面,雍正应该不比历代帝王差,很多文件都是他亲自朱批上去的,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996工作制,别说boss就轻松,雍正可是一个爱工作的领导,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后宫和嬛嬛上演《甄嬛传》,雍正没有时间的。雍正皇帝每周要工作八十个小时,哪里有时间和红粉佳人们花前月下,四郎太忙了。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据说所有的文件,都是雍正亲自过目,不假他人之手

雍正虽然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帝王,但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必然会犯普通人的错误,世界上哪里有完美的人,皇帝也是人,他也必然会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以他被后世不断演绎,有赞颂,也有唾骂,是人,哪里有完美无缺?


逆风解语


雍正并没有在正史上被黑,雍正之所以名声不好,大多来自于民间野史传说,这就是专家能够一口咬定雍正不是暴君的原因。

历史上的雍正不仅仅不是昏君,而且算得上是清朝最勤勉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勤勉君王之一。据统计,雍正在位十三年,平均每天朱批字数多达8000字。这是什么概念,就如同你每天都要写十篇高考作文。

雍正除了是一个“工作狂”,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改革家。我想提起清朝的改革,第一个窜进脑海中的肯定是雍正朝的“新政”。可能处于众多的原因,大家对这些新政措施一知半解,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详细列举雍正的新政条款,是非功过,只能体会。

政治改革

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废除贱籍制度。贱籍制度就是贱民制度,古代除了士农工商外,还有很多人是社会上最低等的“贱民”,这是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严重的等级规划陋习,贱籍世代相传,不会改变,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不许购置土地产业,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而且永世不得翻身,这些人包括世仆、乞丐等等。在雍正朝的时候,贱籍制度被永久废除。

第二个举措:养廉银制度。所谓养廉银就是给官员按照地位高低、劳务多寡而分配一定量的薪水,为什么叫养廉银呢?因为雍正朝时期严肃吏治,为了避免官员受贿现象的出现,雍正采取这个政策,以国库的名义发放养廉银,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盘剥,这也就是“高薪养廉”的最早实践。

第三个举措:改土归流。以前的西南少数民族有首领名叫“土司”,中央政府为了便于管辖,就将当地行政、民政、财政大权全部下放土司,这些土司世袭罔替,这极其不利用中央集权,而且为社会的动荡埋下了不稳定因素。雍正上台之后,实行“改土归流”,将土司罢免,派遣地方官员治理,“土司”制度被废除,行政成为流官,维护了国家稳定以统一。

第四个举措:密折专奏制度。密折专奏虽然在康熙晚年就开始使用,但是确实是在雍正朝完善的。密折专奏制度的存在,凡是四品官员及其以上品衔的官员都可以秘密上奏折而不僭越,成了官员互相监督的大杀器,有效防止了官员腐败现象。

第五个举措,健全秘密立储制度。雍正皇帝健全了秘密立储制度,既不立太子,也不一定传位嫡长子,而是根据皇子表现,皇上主观判断之后,将立储诏书放置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成为下一任皇帝继位的登基诏书。这一制度避免了皇子间的残忍斗争,维护了皇族内部稳定。

经济方面

为了充盈国库,缓解亏空,增强国力,雍正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火耗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以前官员常常以火耗为由,过多摊派赋税,雍正年间将火耗定为法定税务,定额定量定时有国家统一收取,地方官员不得胡乱摊派。

乡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以前的八旗贵族、乡绅都是不用交税的,雍正上台之后,废黜了八旗权贵及乡绅的免税特权,那些只吃俸禄不干活的贵族也被启用摊派差事,这就是乡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一举对打击贵族特权、充盈国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摊丁入亩:这是雍正又一项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含义就是将赋税依附在田亩之中,“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人头税。这一举措进一步打击了大地主阶级特权,减轻了农民负担。

以上这些仅仅为重大改革,其他方面的成就姑且不论。

这就是为什么史学家都会对雍正皇帝大家赞扬,褒奖其为“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是因为雍正是康乾盛世的中间人,是盛世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如果没有雍正,乾隆的江山怕不会那么好治理。

为什么民间流言对雍正口诛笔伐呢?

民间流言一直对雍正有失公允,其根本原因是

雍正的新政触及到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后,贵族乡绅的经济政治特权受到极大的冲击。摊丁入亩的政治举措又使得大地主苦不堪言。要知道,以前掌握舆论的除了当朝官员,就是地主乡绅,因为识字率极低的古代,只有他们有观念的编纂权力,这就使得关于雍正的各种野史记载不绝于耳。

其二是雍正前期的政治敌对势力从中作梗,这些人包括被流放的八爷党、被圈禁的十四爷党等等。在自身利益受到冲击之后,编纂各种流言蜚语打击雍正就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主要工作。

结束语:雍正的是非功过,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历史信息的获取不能单纯的依托纸张书本,更不能过度依靠民间野史流传,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待历史的添堵应该是审慎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是满人入关顺治元年开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的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身体好自然嫔妃也多,于是排位老四的雍正皇帝有将近二十个兄弟。最后经过殊死的搏斗,雍正皇帝最终胜出,成为了大清朝的皇帝。

对于九子夺嫡的故事,或是雍正皇帝题材,电视剧已经拍过无数遍了,世人多骂雍正刚愎阴鸷,而且大多数人认为他的皇位来历不明,并且抨击他对于政敌以及几个兄弟的冷漠残酷,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雍正皇帝究竟是怎样的呢?

清朝268年中一共十二位皇帝,入关前两位入关后十位,雍正作为第四个皇帝可谓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了。论起勤勉,雍正绝对是工作狂,根据专家考证,雍正皇帝坚持每天亲自批阅奏折,经常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每周工作多达八十个多个小时,据保存下来的文物统计,雍正批改的数万封奏折上不仅只是简单的批红,有些批示多达上千字。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其实并不好女色,没有电视剧中的那么风流倜傥,他既没有他老子康熙爷的多情(嫔妃多),也没有他儿子乾隆爷的滥情(四处留情)。而且对于中央高度集权,设立军机处,将王权最大化,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最显著的就是改土归流,巩固了清朝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力,摊丁入亩,合理化了税负拉低了贫富的差距,将土地分配均匀化,巩固了社会的稳定。

同时铁腕打击贪污腐化,大力清理国库亏空,收缴官员所欠钱粮。不仅如此,有些官员欠款太多想要一死了之保住财产,保住子孙的富贵,雍正下令死了也不能放过,欠债的死了,活着的继续偿还,彻底的断了亏空国库后想要一死了之的人的路。但是按理说这样一个勤勉又极有帝王之术的皇帝会在史上留下这么多骂名呢?

这要从雍正的一条政令说起,古时候人们都崇尚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只要你通过了乡试就算是个秀才了,也就是摆脱了普通老百姓的层次,可以不用纳税了,也不用去被征用做苦工了。但雍正颁布了一条“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令,让得拼命读书就为了当官不纳税不服役的书生,又要纳税和参加徭役了。

要说古时候的读书人是不能得罪的,这些士子们的心里不爽,变开始攻击雍正,加之雍正时期大兴文字狱,使得这帮读书人利用“九王夺嫡”和雍正对待政敌的事情对大肆抹黑黑,在不少书籍中生生的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写成了暴君。

雍正在位时间虽短,但对于他的皇位的由来,对于他痴迷丹药长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论,那么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亦涵说历史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的问题是,九子夺嫡最终的雍正,被史书被史书抨击为暴君,为什么备注案件一口否定?在我看来雍正皇帝确实是一位明君,虽然也有残暴的一面,可以说是贴面无情,但是对于维护百姓,减轻生活压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史书的记载者是儒生

史书可以说是衡量一段历史的依据,但是不可否认史书的记载能否保证其公正性,特别是这一群儒生。据我所知第一个被儒生坑的很惨的皇帝,叫做秦始皇。由于其尊崇法家,使得秦始皇在坑杀骗人方士的时候被谣传为坑儒,其实秦始皇真的没有那么残暴,毕竟六国的后代都没有被秦始皇坑杀何必去杀这些手无寸铁的儒生呢。至于儒生为什么对雍正这么反感,是由于雍正的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是在雍正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由于办公事得罪了大量的儒生,比如说在追比户部欠款的时候得罪了满朝文武。这就导致大量的大量儒生包括三阿哥的清流,八阿哥的贤王党对雍亲王意见很大。更有甚者,在雍正期间施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即用过这样的制度使得之前不需要交税的的官员和地主开始交税。这件事导致很严重的和后果就是河南省考生罢考,因为这种制度侵害了秀才不需要服役的特权,可以说是得罪了全天下的士子,所以才会导致在历史上雍正皇帝的评价特别差。其实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然而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可以接受呢?

文字狱

雍正继位之后,为了维护皇权的发动了文字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两件案子包括年羹尧案的汪景祺,另一个是因隆科多而被戮尸的查嗣庭。其中最为轰动的事件就是吕留良案,其实这个人本身没什么,只是一个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在其死后由于曾静,张熙等人深受启发,竟然蛊惑岳钟琪造反。等到事情东窗事发之后,吕留良被开棺鞭尸,吕氏后人以及学生大量被处死。由于文字狱确实导致了大量的无辜人员被牵连,这样的雍正皇帝确实是有一点残暴,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历史上只要造反的被灭九族十族的都是很正常的,造反这样的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零容忍的。最后说一下,在雍正朝大概有三十多起文字狱案,但是在乾隆期间达到八十多起,所以不是雍正残暴好吧。

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据史书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里,坚持每天亲自批阅每一份奏折,每天只休息两个时辰,在数万件奏折上面的评语多达一千多万字。一年只有在自己生日的那天还休息一天,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而且在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经过雍正的一些列改革,让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国库充盈。提出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的政策,施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并且在乾隆的坚持下推行到全国。

总结: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康雍乾三代盛世中承前启后最重要的一环,留下四千万两白银的国库给了乾隆,要想当初自己刚接手的时候才七百多万两。通过自己的改革,减少了贫富差距,同时还减缓了土地兼并,可以说是清朝最优秀的皇帝之一。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些许的帮助,可以多多评论,谢谢!


夏目爱看书


为什么雍正皇帝被史书批为暴君,而专家却对此一口否定?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史书是雍正手下的文人写的,而雍正得罪了这些文人,所以被他们把自己的形象丑化了。而专家作为现代人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不会太多夹杂个人的情感,而是从历史客观角度去评判雍正的功过,所以否决雍正是暴君的说法。

一、史书抨击雍正是暴君的由来

史书是对历史的记载,是有专门负责此事的文人记录的,所以记录者对于雍正的看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后世对乾隆的了解。一般皇帝想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好事迹,对待这类文人肯定是得好一点的。要是稍微待遇差了一点,可能他们就在不经意间吧自己给抹黑了。而雍正在史书中被抨击为暴君,就是因为得罪了这帮文人。

雍正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进行“清世宗改革”,对大清朝的官僚主义进行了一波严惩。

“朕在 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古代讲究刑不上大夫,对于当官的犯罪一般都会酌情处理。而雍正可不管他严管官吏,减少结党营私,这使得官场联盟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雍正还在努力减小贫富差距,使得文人的收入变少了,而且当官的自己也得缴税了。

雍正的这些做法一下子使得许多文人对他十分不满。于是才有了史书各种雍正皇位来历不清,雍正对亲兄弟残忍等等说法,让我们有一种雍正是暴君的依据。

二、专家一口否认雍正是暴君

而作为历史学家,雍正当时的各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丝毫影响,他们对雍正的评价是基于客观事实做出的。依据各种史料,专家们得出结论:雍正不是一个暴君。

雍正严惩官场虽然极大的涉及到了那部分文人的利益,但是从整个江山社稷来看,他的做法是利国利民的,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除此,雍正还是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之一。据说他经常忙于政事,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他还曾在一份奏章上写了足足两万多字的批阅。这些都足以见得雍正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结语:史书抨击雍正为暴君,因为当时文人的利益被雍正打击到了,他们有意抹黑了雍正。而史学家否认雍正是暴君,因为他确确实实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


唐宋秘史小侦探


把雍正帝评价为暴君的人最早可追溯到当时的书生曾静,他在鼓动岳钟琪造反的信中,谴责雍正是暴君,罗列了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等十大罪状。这些罪状里有些还是存在的,如弑兄、屠弟,但是大多都是虚妄之言,不足为信。

雍正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如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冯尔康就认为,雍正是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其实雍正作为皇帝为了巩固皇权,采取了一些激烈的措施,表现了残暴的一面,同时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勤于政事,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

01.雍正帝的残暴一面——圈禁兄弟、大兴文字狱

雍正帝继位后,对于被康熙圈禁的允禔、允礽两位哥哥,不闻不问;对于其他兄弟,先是假意优待,在他们放松警惕时候抓住机会将其圈禁起来,任其自生自灭。

例如老八允禩,作为当年雍正的最大敌手,党羽众多,老九允禟、老十允䄉、老十四允禵围绕在他身边,组成所谓的“八王党”。雍正帝继位后假装不计前嫌,封允禩和硕廉亲王。这一举动麻痹了八王党人,至雍正四年(1726),在剪除允禩等人的羽翼后,雍正帝将允禩、允禟等弟弟们从皇籍中除名,不久将允禩的名字改为侮辱性的“阿其那”(有人说是狗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不要脸),允禟被改名为“塞思黑”(猪的意思)。将二人分别囚禁。这兄弟二人在被囚禁当年因病去世。允被和允禵二人熬到乾隆帝登基的第二年才重见天日。

大兴文字狱是清朝进行思想控制的残酷手段,始于康熙结束于乾隆,持续近百年,特别是雍正时期,许多人被迫害,受到残酷的惩罚。著名的有曾静吕留良案、维民所止案、南山集案等等。

02.雍正帝最大的功绩——摊丁入亩、养廉银和改土归流

雍正帝在位时间只有13年,但是他勤于政事。

雍正元年(1723年),直隶巡抚李维钧建议,将丁银摊入钱粮。这个建议得到了皇帝的批准,从此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在雍正时期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制度最大的受益群体是无地、少地农民。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大的促进了人口增长。到乾隆六年时人口突破1亿,到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

此外,随着按照土地征税的实行,统治者放松了户口的控制,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清初官府在征收钱粮时,加收“火耗”(散碎银子铸成银锭时会有所减少,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征收火耗很随意,有的时候纳税人一两的税银要多交几钱银子。这些多缴的银子不入账,官员可以随意贪污。

康熙末年,地方官员以火耗为名,大肆贪污。雍正要求,地方官府收征收的火耗必须上交到中央,地方官无权支配。另外发养廉银对诚实的官员进行财政补贴。这项政策的好处是有效遏制了地方官员非法添加火耗的歪风,降低了百姓的负担。此外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据统计,雍正末年的财政结余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白银增加到6000多万两。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雍正四年(1726年),取消了土司,由中央派官员到地方治理,因为中央任命的官员是有一定任期的,到期要改派,所以称为流官。改土归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易中天先生对雍正的评价比较中肯,说他,他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非无情。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


闵不克


慕容认为雍正算的上是清朝中最勤政的皇帝,史书将其批为暴君是不妥的,或许是对其大兴文字狱所产生的反响认为的,若单单用文字狱来评价他为暴君是不妥的,专家一口自然是一口否定,对于雍正评价最客观的一句话是:一心想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接下来我来为大家细细分析一下史书为何评价其为暴君。

史书的记载的确能够被说成是现在学者研究历史的依旧,但不能够保证史书记载的确为正确的,史书的记录者大多都是儒生,可以认为儒生的世界与执政者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儒学是我国古代大多王朝沿用的治国学习方式。可一些皇帝根本不屑于用儒学,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被评价儒学者记录为暴君。


这根本就是对秦始皇的污蔑,难道说将一些没用的书籍烧掉,就成为暴君呢?怎么不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说其是暴君的呢?显然这是一起被污蔑的事件,雍正皇帝自然也是如此。雍正皇帝做了一件事情得罪了全天下的儒生,那就是施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天下大多数考生罢考的事件,就是由于这种做法绝大多数的侵犯的官员的利益。考生考试就是为了享有特权不用交粮食,既然如此那么考生做了官之后不还是得交纳粮食,最终导致自己徒增了一个某地官员的头衔,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这个制度直接得罪了儒学者。

接着来我们来讲史书评击雍正的实例:文字狱

雍正上位后,发动了文字狱,不过要说明一点雍正不是第一个发动文字狱的皇帝也不是最后一个,可他是被文字狱坑惨的第一位皇帝。最为轰动的案件莫过于吕留良案,他只不过是一个思想学者,他生前并没有做出过很过分的事件,他死后他的学生曾静受到了他生前说的“哲学”的启示,居然与岳钟琪一同密谋造反。


显然这次谋反并没有成功,甚至可以说是胎死腹中。东窗事发,吕留良被鞭尸。这是历朝历代对一个人人格、家族的侮辱,不过只能说是吕留良的运气不算是很好,他传授弟子的的话并不是指大清的国运到头了,而是说一定要辅佐大清不要走向灭亡的道路。曾静自以为是导致吕留良死后都不得安生。


这次案件牵连了很多人,文字狱确确实实让大量无辜的人被牵连,不过造反这种事情放到历朝历代可能都会被灭族的,何况这不是捕风捉影,而是人证、物证都在的情况下,没有诛灭其全族可能是一种宽容。雍正年间的文字狱案件虽然与三十多起,可相比朱元璋与乾隆发动文字狱后的案件可谓是少了很多。

专家否认的原因

雍正在上位十三年的时间里一年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那就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而且他还是一个“熬夜狂魔”一天只休息三个时辰,换算到现在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天只休息六个小时,并且这里面还要包括吃饭、宠幸妃子很可能一天休息的时间都不到两个时辰,可见雍正有多么勤政。


康熙晚年造成的国库亏空,经历了雍正王朝后直接变成了充盈,这些都是雍正皇帝的功劳,可能在执政上他没有考虑到儒学者的利益,可他考虑的全部都是大清王朝的繁荣昌盛,这样的人凭什么被史书评价为暴君呢?现代专家当然要为其平反,对于他暴君的说法只能说是专家只能是一口否认。

总结:雍正做出的一切全部都是为了大清王朝,史书的记录者如若是法家一定不会评击雍正为暴君,一定是一位正直公正的好皇帝,雍正皇帝的功过只能由后人去评说了,只不过看是何人来评价雍正,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关注慕容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慕容鉴史


我们现在都说康乾盛世,其实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康雍乾盛世。康熙晚年政治上已经有所腐化,国库亏空严重,雍正革除了许多弊政,有效增加了国家财政,为乾隆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改革肯定会得罪一批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级,所以雍正被黑也是正常现象。



稼轩何必长贫


首先雍正不是暴君,他杀的都是一些贪官污吏,没有枉杀老百姓。由于康熙晚年实行宽仁治国,造成了朝廷大量的亏空,到雍正继位时大清国库只有八百万两白银,所以雍正雷厉风行追缴亏空处置贪官污吏,这就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他们骂雍正是暴君,雍正在位十三年兢兢业业,到乾隆继位时大清国库达到了三千万两存银,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逐梦青年702


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家,评论他的功过是非,着眼点不应是其性情品格,也不应是其皇位获得是否正当。关键要看他对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做了哪些事情。简单归纳几条;改革:承上启下,第一,整顿吏治。第二,密折制度。第三,设军机处。第四,改土归流。革除土司制度,上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第五,摊丁入亩。第六,废除贱籍。另外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选储,就是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既预立皇位继承人,又不公开宣布。既有利于在皇子中选优,又避免皇子们争夺储位,相对地保证了皇位的平稳过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