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綾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1650年)綾本 24.5X23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鐸《蘜潭纂峨眉山紀遊詩》卷中五律十首,有四首見於《擬山園選集》(臺灣學生書局》五律卷七,題作《纂峨嵋山紀有題》,分別為卷中之第一首、第二首、第四首、第九首。第一首尾聯之“山 潮”,集中作“山樵”,第二首漏書頷聯十 字,據集中所載,應為“古厓多鐵瓦,漫士自 樟廬”。

詩題中的“蘜潭”,位於河南省南陽府東 部,在西峽與內鄉兩縣之間。從詩中的“何日 幽棲遂,山樵一結盟”,“學佛身將老,為儒 夢已虛”,“今憂非我事,覆載一閒人”等句 看,表現了王鐸甘心退隱的消極情緒,則最早 亦應為寄寓懷州以後所作。王鐸降清後,雖然 這種情緒亦時有表露,但王鐸除順治五年因段 姬病故而一度返里,在鄉居住半年又回北京而 外,至書寫此卷時,再未離開北京,更沒有到 過蘜潭,所以說,這十首五律,應作於寄寓懷 州以後至降清以前的這一段時間裡。

崇禎十六年三月,王鐸攜家人在江蘇之滸 墅關別離友人袁樞以後,旋南下至吳、至越、 至楚。在楚地曾輾轉於漳水、黃岡、洞庭一 帶。同年秋季,回到鄉里孟津,因鄉里已經室 家無存,遂赴輝縣蘇門山下,投奔故友郭公 隆。在郭公隆處安頓下來後,隨即派次子無咎 及家丁數人赴江蘇桃源,將妻子馬氏靈柩遷 回,移葬於新鄉城東二里之水柳灣。從這些情 況分析,王鐸及家人一行在秋季返里時,不是 走的運河水路,也沒有再次經過江蘇桃源,而 是從湖北一帶逕自返回河南的。此卷詩題中的 “蘜潭”,就是王鐸此次返鄉的經由。

據卷中詩題“蘜潭纂《峨嵋山紀》,覽之作十首”,可以知道,王鐸在蘜潭曾有纂集《峨嵋山紀》的事情,當時讀了《峨嵋山紀》的文章,觸動了自己的感想,遂有五律十首之作。所以,這十首詩,不是王鐸親自登覽峨嵋山的紀遊之作,其中也沒有身臨其境般的真實描寫,而只是一種意興的寄託,所謂“即此披圖記,峨樓遠卜居”也。

第十首之後有題記“己丑十月”云云,卷末又署款為“時年五十六”。“己丑”為順治六年,王鐸時年五十八歲,如果考慮“己丑十月”與“時年五十六”有一處為筆誤的話,則 “時年五十六”應為筆誤。因為王鐸此卷書於三弟王鑨大隱齋,王鐸五十六歲時,王鑨尚在江蘇崐山縣任上,調轉來北京任職正是順治六年(己丑)夏月,與卷中的“己丑十月”才是吻合的。

可是,雖然王鐸在書寫此卷時,自稱是“多病荒耄”,將第六首書成第一首,第二首又漏書一聯,但恐怕也不至於把自己的年齡寫錯。所以,再一種解釋就是,“時年五十六”正是王鐸的實際年齡。也就是說,王鐸的誕生日在十一月份或十二月份。“己丑十月” 書此卷時,尚未滿五十七歲。(高文龍/文)


蘜潭纂《峨嵋山紀》覽之作十首夜書無墨之嘉

未可測奇奧,鐵牌風雨愁。

乘時休離佛,不夜吼高秋。

巴嶽天根老,邛崍月魄稠。

釀花求發綠,世外灝悠悠。

第六首誤書第一首多病荒耄可以發噱。

其一

三峨稱絕險,大略勢孤生。

南極星辰細,中華水木平。

仙飈空外起,海鶴夜間聲。

何日幽棲遂,山潮與結盟。

其二

即此披圖記,峨樓遠卜居。

學佛身將老,為儒夢已虛。

獅坪收雪嶺,龍馬共蘧蘧。

其三

長安猶滯跡,羲洞欲思玄。

外國分峨頂,玆山有木蓮。

塵心因寺息,神水向天懸。

白首犍為上,繩繩萬古煙。

其四

奇象何能繪,瑠璃(亭名)迥未移。

陽坡榮異蕊,缺竅現山魑。

岷水臺前沒,天河檻外卑。

笑容應自得,祝腎返無知。

其五

攀踐在幽岑,人間一古林。

盤陀窺太始,蔥嶺割重陰。

白雪吹香籟,蒼龍隱窟心。

衝夷深煉藥,渺渺下空音。

其六已書前

其七

瓦屋山無盡,諸番限此疆。

七天通氣冷,三殿引光長。

枳木資僧業,煙雲厚客裝。

攜君觀邃古,廣樂遠鏗鏘。

其八

寶墖(即“塔”)木瓢掛,無為養穀神。

探河偕老衲,借枕遇遣薪。

邛管山形變,平羌江影春。

分憂非我事,覆載一閒人。

其九

(梅子坡前路,天門處處殊。勳華皆點綴,情性)亦虛無。

大地諸靈宅,閒雲一病軀。

木羊與黑虎,洵美伴山夫。

共十

龍池千萬劫,迸水貫虛空。

路束氤氳半,磬飛杳靄中。

高深鄰蟒徑,通寒佞獼叢。

償得長生秘,休忘造化功。 己丑十月。 瘧新瘥,頭眩暈,體猶作楚。過三弟大隱齋一更濡墨書此。無善筆,炬下眯瞢,亦覺不惡。三弟知書畫大意,不肯用力時習,然能知勝於不知者,遠若徑庭,不可混而不辨也 。

書學當少年時,恆易言之。迨五十彌喻其難,蓋書,古之跡易學,晉之神,瞠乎其後,逾寫逾望洋,始覺少年氣浮心粗,不臻其室,故往往輕為發議焉耳。精要難窺,外藩易涉。登五嶽然後知山,浮海澳然後知海。詩、舉業、文、畫皆然。嗚呼!索解人安得日日遇之哉。

王鐸書於大隱齋時年五十有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