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回首我國五千年的歷史,自從秦始皇創立了封建帝制之後,我國曆史上先後出現了二百六十多位皇帝。而在眾多皇帝當中,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是那般有魄力,有些皇帝對權力的把控是非常不穩固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些臣子會抓住制度的空隙攬權,久而久之成為權臣,以至於很多皇帝想盡辦法去集權,而慣用的手段一般都是軟硬兼施,或者是制衡。軟硬兼施通過恩威並用促使臣子對自己忠心,而制衡則是通過分權的方式,避免權臣的出現。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就會有疑問,身為九五至尊,皇帝是站在封建社會食物鏈頂端的人,完全沒有必要想這麼多,如果出現權臣的話,按道理他們完全是可以直接將其殺掉,大可不必這麼拐彎抹角,但是,他們沒這樣幹,即使有歷史上被成功殺掉的權臣還真沒有幾個,那麼皇帝們為什麼不敢動他們呢?

一、權臣們通過“軟權力”培植了大批黨羽,讓皇帝對他們有所顧忌。

自古以來權力一直都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東西,很多人都對其相當渴望,而有一種權力則被稱之為“軟權力”,權臣擁有的就是這種“軟權力”。想必很多人來並不清楚這個名詞的概念,“軟權力”其實就是指一種能夠影響別人選擇判斷的能力,說通俗點就是吸引力。

權臣們他們受制於出身,往往一開始的權力並不是很高,不像皇室宗親那樣一出生就享有極高的地位,但是他們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才,逐漸的他們身邊的“黨羽”越來越多,而且這些黨羽還往往都是朝中的官員。在朝廷裡,很多官員對權臣的擁護程度甚至超過了皇帝,權臣能夠直接在暗地裡組建起屬於他們的“小朝廷”。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而皇帝之所以不敢輕易將這些權臣除掉,甚至也不敢將權臣身邊的那些“小朝廷”成員們除掉,是因為皇帝也需要這些人的擁護。雖然這些人擁護權臣的程度超過了皇帝,但是,他們對皇帝的擁護是皇帝坐在皇位之上的保障,皇帝一旦貿然行動將這位權臣殺掉的話,必然會引起那些大臣們的反對。

可能之前那些人還是暗地裡反對皇帝,但這個時候他們就有可能高喊“皇帝無道”聯起手來明目張膽的反對皇帝,畢竟皇帝在傀儡位置上坐了一段時間,讓那些大臣們心中的恐懼降低了,連皇帝也已經難以控制他們了。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三國時期的曹髦,因為忍受不了權臣司馬昭的把控,召集人手想秘密弒殺司馬昭,結果會剛開完,自己這邊的人就跑去告密了,讓司馬昭有了準備。

一直以來封建帝制宣揚的就是“皇權至上”,但是皇權沒了大臣們以及天下人的擁護也不能稱之為完整的皇權。作為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一旦出現難以把持權力的問題之後,他們非常害怕大臣們聯起手來“逼宮”,那樣的話,對他的統治地位會更加不利,皇帝有可能被迫退位,甚至因此被殺掉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皇帝們不敢貿然動手。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二、能夠成為權臣,他們的貢獻必然也是朝中數一數二的。

權臣不可能是橫空出世的,那些能夠成為權臣的人也都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而他們在爬的過程中要升遷往往就需要以朝中做出的貢獻為資本。正是因為他們的貢獻越來越大,聲望也越來越高,甚至在老百姓們心中已經有一個“包青天”的形象根深蒂固了,這就很容易產生一種人們只知權臣,不知皇帝的尷尬局面。

因此,皇帝想要下手成功並不容易,因為有些權臣並非就一定是奸臣,他們為朝廷內外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已經深得民心,無緣無故將他們殺掉,皇帝不僅會失去民心,甚至在歷史上都會揹負昏庸殘暴的罵名,而這樣下去,顯然他的統治是長久不了了。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當皇帝抓住他們的“把柄”,換句話說權臣犯了大錯的時侯,再下令將其殺掉才是名正言順的,這樣的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比如子嬰殺趙高,趙高我們都清楚,其藉助於秦二世的恩寵,到後來一度權勤朝野,就連一手提拔他的秦二世胡亥也最終是死在了他的手裡。而當時的子嬰只不過是他扶持的一個傀儡罷了,但子嬰卻最終卻殺了他。

這是因為趙高犯了大錯,他掌權之時,陷害忠良,已經是天怒人怨,到了後期已經沒多少人支持他了,而子嬰就是抓住這點,最終誅殺了趙高。

三、皇帝將權臣殺掉後,權力核心可能仍舊回到不到自己這。

我們前頭也有說到過,權臣在自己越來越顯赫的同時,會培植了大量的親信勢力。這些親信勢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分佈在朝中的各個重要崗位,越來越根深蒂固。這個時候,權臣就是整個朝廷的領導人,相比之下,他要比皇帝更有話語權。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皇帝最終忍無可忍,通過某種方式出其不意的將權臣殺掉,權力仍舊不會回到皇帝的手中。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旦這個權臣被殺掉,已經成熟的權臣集團不可能因為領導人被殺掉就會解體,反而他們會重新選出一位新的領導人,形成下一代核心。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而且,新的領導人會出於皇帝之前的行為更加謹慎,到那個時候,皇帝想要通過簡單的暴力奪權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了。不僅如此,權臣集團為了避免再出現意外,甚至可能對皇帝動殺心,到那個時候,別說奪回權力了,就算是留條命都有困難了。

我們舉個例子,曹操如果被漢獻帝給刺殺成功了,他能夠掌權嗎?顯然是不能,掌權的不是曹丕,也會是曹家子弟,總之與漢室宗親是關係不大了。

有人或許會說,這只是猜測,畢竟沒有發生過。那好,我們來看個確確實實發生過的案例。北魏孝莊帝被權臣爾朱榮給謀劃登基,孝莊帝不滿爾朱榮的殘暴跋扈,利用朝見的機會,偶然的殺了爾朱榮還有他長子。但後來呢?後來他依舊沒有機會掌權,即便是爾朱榮的長子也死了,因為他還有兄弟,還有次子,而最終也就是爾朱榮的次子與弟弟接了班,甚至殺了年僅24歲的孝莊帝。

總之,皇帝很難殺掉權臣,即便走了狗屎運,殺了權臣,但由於權臣的集團結構已經相當成熟了,皇帝要想上位依舊是相當的難。

封建社會皇權至上,為何皇帝卻依舊不敢直接殺權臣?

總結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雖說是君主專制,但皇帝有時候只是名義上的君主,權臣才是實際的君主,所以皇帝自然是殺不了權臣,不僅是因為不能,更因為不敢。

其實“殺權臣”是一個困難並且需要耗時持久的工程,困難是要求皇帝要比權臣更有人格魅力,更能拉攏人,耗時是因為要等時機成熟,比如抓住權臣犯錯,大失人心,而皇帝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籠絡到了更多的支持者。

總之,當皇帝將朝廷的權力結構重新“洗牌”成功的時候,就是殺權臣最為容易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