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旅行,實際上喜歡的是什麼?

人為什麼喜歡旅行?我想,實際上就是滿足人性之一的好奇心、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熱愛、以及,體現人之所以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到底有多大。

我發自內心地喜歡旅行,要問為什麼,可能有以下幾個理由或許最讓我心動。

我們喜歡旅行,實際上喜歡的是什麼?

如同讀書,給自己長精神


記得有一年隆冬季節來到江南,驚訝發現普通人家沒有暖氣,淺灰色的雲整天地鋪滿天空,總是那麼溼嗒嗒的陰冷,無處躲藏。

在冬季的西北地區享受慣了家裡溫暖如初夏的乾爽,到了這裡,才發現原來江南人最耐凍。

我一個姐姐在南京上學時,寒假回來發現她手凍得像小麵包一樣,說南京太冷了。想我們這種塞外出生的人,對江南的想象好的不得了,竟然還生凍瘡,我那時武斷地認為是姐姐身體嬌氣所致。

認識幾個江南姑娘,立志結婚買房時一定要裝暖氣。她們說:受夠了沒有暖氣的冬天(對發明空調、壁掛爐的人致敬)。

沒有暖氣的江南的冬天,感覺活下來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來到街上一走,看到江南傳統民居繁複的雕樑畫棟,人們外出喝茶聊天,照樣樂觀幽默的生活,會打心眼裡暗生佩服。

你會覺得,這才是生活中的英雄主義。他們沒有讓生活的困難嚇破膽,最多有時會擾亂心緒,最後總是又被一顆勇敢的心拉回了火熱的生活。

我還看到江南屋頂上的一片片瓦片,每一片瓦細薄纖巧,需要一摞一摞的擺整齊、排成行,鋪滿整個屋頂。如果從一個更廣大的角度去看,它鋪滿了整個城市鄉村。我感到在創造力之後,重複和耐心的偉力,能創造怎樣的奇蹟。

所以,旅遊,對我來說,就是翻看一頁頁勵志書。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和事。

一次,在青島坐遊艇出海,一眼望去,在晴日的照耀下,大海深、闊、遼、遠,忽然就想到,地球表面積竟然70%都是水。如果有個什麼油汙染、水汙染,沉船等等災難,大海都能給你消化了,因為它廣大,容得下;“學養”深厚,自淨能力強。就覺得做人就應該像大海一樣,澄不清攪不渾。

還記得前幾年和家人去伊犁草原旅遊,我帶著滿腹心事,強顏歡笑,幾天下來,發現旅遊根本不能減弱我寡歡的心情。直到幾天後來到大草原的邊緣,一眼望去,綠草鋪到天邊。身心為之一闊。忽然想到,自己那點事算得了什麼?感覺自己能跨過這個坎兒。

大自然一瞬間撫慰了我,那強烈的感覺直到今天仍記得。當然,景色本身不會解決你的困難,但她會安撫你,並用暗語告訴你,沒什麼大不了的,都能邁過去。

你又重新有了勇氣和希望。


我們喜歡旅行,實際上喜歡的是什麼?

享受五花八門的風俗


記得以前高校同學裡,有哈薩克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等13個少數民族,他們至今仍記得,我最喜歡和他們聊天了。因為我真的很好奇他們的風俗。

至今還有一個哈薩克老同學,即使一年不聯繫,一聯繫還是舊時的親熱。同學時記得她說過:在家族老一輩人觀念裡,女孩不能高舉手臂雙手搭在後腦勺上,因為這樣顯得不夠端莊。

我才發現,這個動作好像確實表明“我對你不設防”,姑娘家用起來要謹慎,真是不無道理的。

在學校時,女同學一般飯量都較小,有時會剩飯。如果剩的是饅頭,這個平時性格奔放的姑娘不會立刻倒掉,一般放在窗臺上,直到幾天後長了綠毛,才對著綠茸茸的饅頭抱歉地說一句:不是我不吃啊,而是不能吃啦,然後才放進垃圾桶。

我從來不覺得這舉動多餘,相反,認為他們對食物表示了相當的尊重。

前幾年在南半球的巴厘島,和家人在街巷遊走,發現每家幾乎都有院子,院子裡的花蓬蓬勃勃開到圍牆外,透過鏤空的圍牆和花樹,看見院子裡豎立著很多灰黑色石像,頗覺神秘,不知道當地人是不是因此難打交道,擔心語言不當衝撞了,又因為跟團遊又只懂二兩英語,沒有時間和勇氣探訪。

但在自由行的小半天裡,我們一路上遇到的當地人,每個都向我們投來大大的笑容,還親切地說:“哈嘍!”

……也許,即使不會當地語,走進他們的小院,或者也可以談笑風生地聊聊?

我們喜歡旅行,實際上喜歡的是什麼?

看看當地人都是吃什麼長大的,

我也要嚐嚐,是人間至樂事。


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上,走幾步就有專賣店賣秋林等知名品牌的紅腸,當你一口咬下去,你就知道為啥這紅腸這麼暢銷了,裡面幾乎沒有虛頭巴腦的澱粉,而是紮紮實實的小肉塊,將腸子撐得瓷實鼓圓。

吃麵包,和國內其他城市裡高級西點店裡的最大不同就是耐嚼,吃不膩,越吃越想吃。麵包外皮有些硬,吃起來有些酸,內裡暄軟,入口即化,不帶一絲糖味兒。

粽子,我這個北方人一年也就吃一次,平時想吃只能去超市裡買。可是在廈門,嚯,原來是日常食品,街邊中小飯館裡都有賣粽子的,而且是大個的鹹肉粽,好吃極了。

四川人,算得上是中國的美食家了吧。我曾聽一個常往返於新疆四川兩地的川商評價新疆美食:吃遍全國各地的飯,就新疆飯最好吃,最耐飢。

新疆的美食被國人認識的還很不夠。隨便舉幾樣:清燉羊肉/乾煸辣子雞/油塔子/丸子湯,保準讓你吃的酣暢淋漓,只遺憾胃小。

吃飯是一個相當享受放鬆的時刻,如果有美味又新奇的食物等你享用,只需這一個理由,就能促成一段旅程。


我們喜歡旅行,實際上喜歡的是什麼?

對一個地理愛好者,

還意味著驗證和應證的快樂。


潟湖/峽灣/科斯特地貌,印尼/泰國/老撾曲折海岸線上一連串如星星繁密的群島,長城/金字塔/ 秦始皇陵兵馬俑,你在書本上得到的信息越多,你就越想去看看它的真身。

書上介紹都是別人的經歷,別人的體驗。唯親自體會,才會有另一番感受,而且,有種終於見到真身的欣喜和……獲得感。

關於應證這種旅遊心態,我還記得早些年在一次廈門跟團旅遊時,一位教過地理、歷史的老師和鄰座談關於旅遊的話,被我聽見,心下驚喜,這些話不就是我曾給家人閨蜜說的嘛,今天竟然聽見一個素昧平生的人說出和我一樣的話,至今被我引為一句話知己。

他說:“歷史地理書中列出了那麼多地名,它們發生了那麼多歷史故事,你熟悉那裡的故事,卻不曾去過那個地方,太遺憾了。我覺得此生不去看看,就白活了。”

世上知己有多種,有一種知己是不是也能這樣,從前不認識,之後無交往,只是無意中聽到有人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便足夠滿足。

這種心理,我回憶自己初高中時就有了。

那時深深覺得,好不容易來地球這個世界走一遭,不走遍,太虧了啊,簡直等同於白活。現在,我雖然覺得不至於白活,但是如果此生沒有拼盡全力全世界走一圈,仍是人生至大的遺憾。世界等你幾百萬年,終於等到你,你卻不拼勁全力去看看,你,對得起大自然這麼漫長這麼豐厚的等待嗎(你好自zhi大shuai啊)?

那時最喜歡規劃自己的旅遊線路,最大的願望是設計一條不走回頭路的旅遊路線,把世界所有國家都串起來走一遍。左計劃右盤算,能從正午琢磨到晚霞滿天,直到夜幕快要降臨看不見了,才驚覺一整個下午過去了。

現在發現,走遍倆字,多麼不自量力。你就是去遍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多也不過在每個國家的幾個地方留下幾串腳印而已。

走遍,是遠遠談不上的。不過,明知完成不了,卻盡力去實現,以表達對地球的敬畏,她或許,會原諒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