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片中使館和軍事重地經常出現“安全屋”,現實中“安全屋”是什麼樣子?

警衛飛虎


在電視劇《風箏》裡,失寵後的“大特務”鄭耀先,為了躲避中統的追殺,不得已把家搬到了軍統的監獄裡。對此時的鄭耀先來說,監獄就是他的安全屋。

安全屋的設置和樣子,和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在敵前和敵後,安全屋的樣子就大不一樣。那些在敵後工作的特工,他們選擇的安全屋,就比較講究“大隱隱於市”。

例如,有一個在美國紐約潛伏的蘇聯特工,當他覺察到自己,可能已經暴露了以後,他馬上先發出撤離信號,發撤離信號的目的,一是防止自己的聯絡人被抓,同時也是請求組織協助撤離;然後,這位特工就按照自己的撤離計劃,躲進了自己提前準備好的安全屋裡。這位特工給自己準備的安全屋,就在紐約市區的一個普通公寓,是用假身份和現金,長期租賃來的。

這位蘇聯特工比較賊,為了防備內鬼,他這個安全屋的位置,就連上級組織也不知道。他在安全屋裡躲了很長時間,等風聲差不多過去以後,才偷偷的通過貨船溜走。

但是,在警察部門使用的安全屋,因為不在敵後,所以無需這般謹慎。

為了保護關鍵人物,或者是的重要證人,警察或者是內務部門(例如FBI),一般只需要在監獄裡,找一間僻靜的牢房,就可以作為安全屋了,此舉美其名曰“保護性拘禁”。如果對手過於強悍,比如遇到了大毒梟或者是黑手黨,這些團伙都有收買或是恐懾普通看守的能力,那麼,監獄就不夠用了。

但是,在狠角色當中,一定還有更狠的。當監獄靠不住的時候,警察部門還可以選擇,把保護對象安置到軍事基地裡面,依靠軍隊的保護,可以讓外人徹底死了這條心。在美國電影《教父二》裡面,FBI就把一個關鍵證人,安置到了軍營裡。而神通廣大、不可一世的美國黑手黨,始終就沒有鼓起勇氣,和美軍五大幹一場,只能默默的通過地下渠道,傳話過去讓證人閉嘴。

至於在軍隊裡,只有防空洞,或者是防核戰工事,完全談不上安全屋這一說。

作為歷史悠久、老少咸宜還以親民為本的安全屋,就是我們常見的大使館或是領事館了。在那裡,不僅可以保護己方特工,服務本國僑民,當遇到突發事件時,也是本國遊客的避險之所。這是因為,在使館區域內,視同使館國家的領土。

這話有點拗口,舉例來說就是:在駐美國的中國大使館、領事館範圍內,均視同中國的領土,反之亦然。


圓窗觀點


我讀書的時候,學校直屬於某部,性質比較特殊,同學也有進入國安系統的,所以這方面有點接觸,可以略微說道一下。

“安全屋”,在美劇裡面叫 safe house,咱們這兒被定義成“臨時秘密安全居住地點”。

下圖,電視劇《美國諜夢》中,華盛頓特區周邊的“安全屋”裡,潛伏在美國的蘇聯克格勃女主正在向上線(那個慈祥的老頭頭)彙報工作。

實際操作上,雖說沒有影視劇中描述的那麼神奇,但“安全屋”確實是真的有,還屬於情報和保密活動的傳統做法,被看作一個重要存在。比如,各國的情報工作者的訓練內容之一,就是如何迅速判斷安全屋的狀態,並甩掉潛在的監視,進入安全屋;或者如何把人質或者重要的人證、保護對象隱藏在安全屋中而不露出任何蛛絲馬跡。

咱們中國的這邊的就不說了,比較敏感。這裡就拿美國和以色列這兩個情報戰線上的大佬舉例子講講。

先看美國,它有兩個世界聞名的情報機構,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

其中,CIA主要負責美國境外的情報收集和監視工作,很多是以民間身份潛入的,比如大學和科研機構外教、企業技術指導等(大家看看周邊有沒有“疑似”的?)。他們的安全屋叫做“safe house”,主要搞情報交換活動,必要時會當做臨時藏身處,比如任務失敗或者身份暴露後,躲避追捕,等待上級營救等等;

而FBI主要負責美國本土的反間諜、反恐和各種“維穩”活動,人員身份類似於特種警察部隊,具有執法權。比如著名的俄羅斯美女間諜安娜·查普曼就是中了FBI設下的圈套,最後落網被捕的。除了“反間諜”,FBI還專攻各種跨國犯罪和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就涉及了針對惡性兇殺案、黑幫和販毒集團的人證保護。這種類型的安全屋,被叫做“Witness Protection Unit”,接受保護的人一般會被安排秘密入住安全屋,直至出席法庭,公開證詞時,才會現身。

總的來看,所謂的“安全屋”就是被秘密保護的民房,一般隱蔽的分散在民居內,或者某個寫字樓的辦公室等等。內部除了生活必需品和醫療救護設備外,多數還有一定數目的槍支彈藥等各色輕武器,化妝道具,甚至是審訊設備。

這裡給大家舉個安全屋的真實例子。

二戰後,素有“納粹捕手”之稱的以色列摩薩德特工,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多方搜捕前納粹德國的高官,猶太人大屠殺”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者——阿道夫·艾希曼。終於,1960年收到了可靠線人的密電——阿道夫.艾希曼隱姓埋名的生活在阿根廷,仍然健在。

(電影《艾希曼》海報)

摩薩德老大伊賽.哈雷爾得到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決定生擒艾希曼將其押送至以色列接受審判。

然而,以色列距阿根廷相當的遠,大約18000公里,即使坐飛機,最快也要2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

加之,越境抓捕這種事必須得到兩國國家領導人的批准,弄不好還會釀成政治事件,造成不良國際影響。當年以色列跟阿根廷沒有簽署引渡條約,況且艾希曼已經換了身份,阿根廷內部反猶主義情緒也一直很高。所以,通過官版正式的途徑活捉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最終,還是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決絕的拍板——“一定把他弄來!不管死活!”

於是,哈雷爾立即組織了特遣隊執行這次萬里之外的超級任務。

(以色列摩薩德的logo——猶太教光明節燭臺)

起初,計劃的很周全。因為,此時適逢阿根廷獨立150週年的慶典活動,阿根廷向以色列發出了正式的邀請函。這樣,可以完美的利用以色列代表團的專機,跨越半個地球,將艾希曼帶回以色列。

專機返航的時間定在了1960年的5月11日,逮捕行動敲定在了5月10日。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5月初,阿根廷的禮儀部門卻突然通知以色列代表團:由於組織方面的原因,以色列代表團的抵達時間需推遲到5月19日。

特工們一下子傻了眼,延期捉捕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而如其進行的話,如何穩妥的把他藏那麼久,可是個大問題,弄不好就功虧於潰了。

面對這種突發情況,事先計劃好的安全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演繹整個追捕艾希曼過程的電影《最終行動》,中,摩薩德們在阿根廷的安全屋內開會的情形)

幾個月前,摩薩德的特工們到達阿根廷首都後,第一件事就是設置“安全屋”。

他們利用事先偽造好的證件在一個公寓裡分散居住,每人一間房。另外,他們還租了7個房間,其中代號“壁壘”的房間作為行動總指揮部,代號“宮殿”的房間作為囚禁艾希曼的地方,其餘的房間備用,如果希曼逃跑或尋求阿根廷警方的保護,則當場將其擊斃。

考慮再三,為了慎重起見,哈雷爾決定將行動推遲一天,於是,5月11日在艾希曼下班的路上,被摩薩德活捉。

這樣,從5月11日晚到5月20號深夜,艾希曼就被關在了這個小公寓裡,期間艾希曼的兒子帶著警察還來附近搜查過,但都無果而終。摩薩德的安全屋隱蔽的沒有露出一點馬腳。

出發前,摩薩德給艾希曼“下了藥”,偽裝成中風病人,抬上了專機。

次年4月,以色列開始了對艾希曼的審判,同年12月25日,以反人類罪判處其絞刑。行刑後,以色列海軍將艾希曼的骨灰倒入了國際公海,以防止猶太人的領土受到玷汙.....

總之,除了國內保護人證的“安全屋”(“Witness Protection Unit”),在海外,各國情報機構普遍都有設置安全屋的做法。戰爭片和諜戰片裡面的safe house雖說過於神奇和誇張,但也是有一定事實依據的,只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罷了。

不過,隨著通訊和監控手段的科技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讓當今特工們的任何行動,都很難做到絲毫不被監控捕捉,過去可以暗中悄悄完成的行動,現在如同暴露在陽光之下一般。此情此景下,對安全屋的要求,將會愈發的高。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戰爭的安全屋並不是軍隊用的,而是警方和特工。

大家看過電影《教父2》吧。

這個電影中,有個叫做弗蘭克的黑幫頭目,是教父邁克爾的手下。

弗蘭克在家族中,屬於之前縱隊司令的角色,有自己的人馬,幫助家族打理在紐約的地盤。

然而,邁克爾為了迷惑強敵猶太教父海門羅斯,同時認為弗蘭克不聽從命令,下手將他幹掉。

結果,殺手在殺死弗蘭克的時候,意外遇到巡邏警察,導致謀殺失敗。

弗蘭克被邁克爾出賣,又被海門羅斯追殺,等於同時得罪了兩個教父。他無路可走,只得向警方自首。

由於他的身份特殊,可以直接揭露邁克爾本人,讓他入獄,被FBI重點保護起來。

他被保護的地點,就是所謂的安全屋。

這個安全屋很簡陋,就是一個普通的木屋而已。

然而,這個木屋卻絕對安全,因為他是在陸軍軍營中。

外面有層層鐵絲網,有軍隊哨兵嚴密站崗警戒,連蒼蠅也進不來。

而即便是軍隊也不能進入安全屋,裡面只有FBI的特工們負責不分晝夜貼身保護弗蘭克。

所以,雖然教父邁克爾不惜一切代價試圖殺死弗蘭克,卻無從下手,只能採用智取迫使他自殺。

這個並不是誇張,就是真實的歷史。


其實,安全屋最多的機構就是聯邦條差距FBi,他們主要要保護一些重要的證人。

安全屋不僅僅是保護證人到審判結束,還會保證他們未來改名換姓以後的生活。

這一點,中情局CIA也差不多。

冷戰期間,不少蘇聯陣營的人物叛變,比如著名的米格25上尉別連科,還有斯大林的女兒等等。

為了防止他們被暗殺,CIA也將他們保護在安全屋中。

由於這些人都要生活,所以安全屋同FBI不同。

通常都是偏僻地方的別墅之內(美國別墅同我們的別墅不同,大多比較簡陋),一般只有一條道路和外界連通。

這條道路,一般由CIA的特工站崗,安全屋內也有多組特工駐守,保護這個人和他的家人。

區別是,上面的安全屋幾乎等於坐牢,而CIA的安全屋可以大體正常的生活。

孩子可以上學,婦女可以逛街,甚至關鍵人物也可以在特工保護下出門。

香港也有類似的東西。

薩沙記得以前有個什麼電視劇,好像叫做《保護證人組》。這個電視劇不是虛構,他們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保安部,專門負責保護重要證人,同樣也有安全屋。


薩沙


對我國百姓來說安全屋是個陌生的名詞。安全屋英文叫做“safe house”,直譯成中文就是所謂的安全屋。實際上,大部分安全屋與普通民宅並無多少區別,因為安全屋的設計首先要考慮保密,如果外表跟軍事基地一樣顯眼,自然不可能成為安全屋。普通的郊外民居是最合適的選擇。類似於我黨解放前在地下活動時所使用的秘密據點。從條件來說,承擔著藏身處+中轉站+補給站的功能,所以一般來說更多的是要求:1、足夠隱蔽(隱蔽的含義有很多種,比如拉登最後藏匿的安全屋就大大方方地建在伊斯蘭堡,所謂大隱隱於市;也有安全屋,比如很多納粹分子在二戰後流亡南美,大多選擇大牧場作為安全屋,因為社會關係簡單、人員稀少,外來的追殺者很容易就被發現);2、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包括武器、食品、藥品;3、是可拋棄性,安全屋通常都是一次使用的,而且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增大暴露的風險(這一點還是拉登先生比較有發言權,當然也與拉登先生後來身體狀況急轉直下、需要隨時處於醫療人員監護的狀態有關),因此安全屋平時一般是處於封存、無人、待激活的狀態,而一旦啟用之後需要可以迅速轉移,並且安全屋與安全屋之間最好相互孤立,這樣一個安全屋被發現之後,不會影響到整個地下活動網絡。當然有些海外軍事基地也會設立“安全屋”以供駐外軍人在危機時刻暫時藏身,比如2013年南蘇丹維和行動中我國派駐的維和部隊軍營就有“安全屋”,由於維和部隊不得介入當地戰亂,因此當南蘇丹於同年12月爆發大規模戰亂時我國駐軍立即撤入安全屋避險。這也是美國媒體誣陷我國維和部隊“棄營而逃”的由來。下圖為正在維護鋼結構“安全屋”的我國駐南蘇丹維和部隊工兵。

安全屋必須擁有的硬性指標

第一:周圍相對安靜、人流不復雜且交通便利;第二:周圍要有戰術緩衝地帶,便於在發生交火時我方能佔據地形優勢;第三:具備較好的隔音效果和電磁波屏蔽功能,防止內部動靜被偷聽或竊聽;第四:堅固性,要求建築物具備抵禦低烈度火力攻擊的能力。此外安全屋需要設置一些監控設備,除了對外的安全監控設備之外,還需要對被保護對象的房間進行設置,防止其自殺或者自行潛逃。安全屋必須切斷一切不必要的對外聯繫手段,除了保衛人員與上級保持溝通的聯繫專線之外,其他的無線和有線通訊工具必須徹底切斷。安全屋裡邊的武器設置跟本地區內的安全情況有關。比如美國這樣的不禁槍國家,安全屋的守衛除了自衛用的手槍之外,也需要配發一定數量的步槍、衝鋒槍等作為對付重火力敵方的火力支援武器,其他地區則很少使用這麼重的火力。在實際操作中,步槍並不是常見的使用武器,因為遭到武裝襲擊時,手槍才是最方便在第一時間拿出來使用的武器。目前我國的證人保護制度並未建立完善,警方沒有成規模地使用安全屋這種措施保護證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存在安全屋,比如中紀委在執行黨員官員違紀調查的時候會啟用雙規程序時“雙規”執法行動就在安全屋中進行,目的就是隔離、保護被執行人,但是這種“安全屋”並不具備上述四點硬指標,而是普通民房,畢竟國內實在太安全了。下圖為CIA曾經使用過的安全屋別墅,表面看上去與普通並無區別,但是辨別安全屋如同看風水,內行人一眼就能認出它的獨特。

安全屋的用途

軍事基地以及大使館的安全屋主要起到危機關頭為人員提供避險的作用,而特工們的安全屋就不一樣了,至少具備以下幾種用途:第一、可以作為執行秘密任務外派特工的臨時落腳點和集結點,尤其是執行敏感任務時出於隱藏身份的考慮,執行任務的特工人員是不能入住星級酒店的;第二、可以作為前往最終目的地的中轉站;第三、可以是存放資金或者裝備的秘密地點;第四、也可以是緊急逃生時的隱身所。比如說美劇《國土安全》反應的就比較真實,比起咱們現在拍的抗戰時期的中國間諜開的藥店什麼的真實多了,不過話說回來藥店當然也可以作為小型安全屋使用,如果己方特工受傷還能方便治療。另外特工屋有時還能發揮“指揮部”的作用,以調度那些秘密特工接受命令,以及掩蓋自己的行蹤;更有暫時拘押人犯的作用,如上個世紀以色列核專家叛逃,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就派一名女特工接近此人,在多次接觸後,趁機把其迷醉,然後藏匿於安全屋,在確認沒有當地警方追捕,才秘密運回以色列,這樣的安全屋就起到暫時羈押場所的作用。下圖為影視劇中我黨以藥鋪為掩護建立的交通站,本質上就是我黨潛伏在敵後的特工安全屋。

現實中那些已經被曝光的安全屋

現實中的安全屋並沒有影視劇中表現的那麼誇張,比如像《碟中諜》那樣玄幻電影裡的那種無所不能、無所不有的安全屋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2017年美國一對夫婦曾以7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位於懷俄明州傑克遜湖畔一棟名為“Alvictus”的別墅,該別墅佔地廣達432平方米,地理位置非常隱蔽,入口處有鐵質柵門,蜿蜒狹窄的林蔭小徑是進出這裡的唯一通道,室外有游泳池,酒吧,池塘及水車等造景,還有一個私人碼頭,室內高達5.5 米的開闊客廳與環繞的大型落地窗,將整個傑克遜湖的美景帶入屋內。據悉這棟別墅曾是冷戰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用來隱藏蘇聯叛逃專家的安全屋,它本質上就是一棟普通民宅。另外2018年澳大利亞政府也在拍賣4棟位於悉尼郊區尼阿瓦隆海灘的別墅,其中一棟還曾經隱藏過蘇聯駐澳洲高級外交官彼得羅夫和他的妻子葉夫多基婭!這對夫婦於1954年變節投奔西方,由於行蹤暴露,彼得羅夫夫婦被蘇聯克格勃特工抓捕,在秘密押解回國圖中被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ASIS)特工聯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特工於達爾文市成功解救出來,隨後被隱藏至悉尼郊區尼阿瓦隆海灘的別墅安全屋內(解救過程倒是與電影情節十分相似)。這個安全屋的地址為:阿瓦隆海灘喬治街137號,有機會去悉尼旅遊的讀者可以去觀摩觀摩,親眼看看現實中的安全屋究竟是什麼樣。下圖為冷戰時期叛逃西方的蘇聯外交官夫婦,他們曾長時間居住在安全屋別墅內。

我國駐外使館也擁有“安全屋”,而且可以確切地說“安全屋”是大使館的標準設計,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客觀地講“安全屋”的作用聊勝於無,倘若對方就是要為難我們,那麼再堅固的安全屋都是無用的,比如“五八事件”,即1999年5月7日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軍轟炸,我國殉職的3名“記者”就是躲在位於地下室3層的安全屋內被美軍B-2隱身轟炸機投擲的4枚JDAM衛星制導炸彈給炸死的(其中一枚未引爆),當時在大使館內躲避戰火的我國僑民以及外國友人那麼多,唯獨將這3名“記者”目標人物炸死,足見美軍制導彈藥的精準度,同時也進一步說明“安全屋”作用的侷限性。如今祖國強大了,駐外大使館最有效地安全屋就是背後強大的祖國,而不是向美國那種堆滿槍支彈藥的所謂“安全屋”。下圖為位於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原我國被炸使館遺址,大使館的安全屋位於每棟樓的地下室,即便如此隱秘也仍然被精確制導炸彈轟炸,好在大使安然無恙,要不然中美雙方都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了。


兵器知識譜


安全屋和我們在抗日戰爭劇中看到的地下交通站差不多,不過安全屋的使用期限要比地下交通站短很多,而且基本是一次性使用的。


安全屋英文全稱safe house翻譯一下就是臨時秘密安全居住地點,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己方行動人員的安全,在必要的時候,為行動人員提供臨時的藏身地點,並且為己方人員提供足夠的生活用品和為了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武器裝備。


首先一點安全屋的選址必須平庸,不可能說在荒郊野外建起一個豪華的宮殿,也不可能說在一些爛尾樓中建起一所別墅。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隱藏在周圍的建築中,和周圍的建築群融為一體,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高檔的居所外,一般都是使用民居進行改造。要讓別人看起來,它並無並沒有那麼突兀,甚至讓別人看起來直接忽視它最好。



安全屋需要給行動人員提供足夠的補給和武器裝備。像槍支彈藥,無線電通訊,醫療藥品之類的,這些都需要滿足任務的行動。當然也並不一定都是全套的,也需要根據任務的類型來相應的調整。總不能說特工只是去執行一個偵查任務給他配備火箭筒。


雖然安全屋大多數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可是也有長期居住的,為了保護證人而搭建的安全屋。這類就需要在遠離人群的地方,還需要滿足正常的生活必須。


量子聊軍武


說的那神秘.就是多租幾個別人不知道的房子.裡面有生活必須品、有逃跑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