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與雷克薩斯同陷“機油門”,凱美瑞爆發式“中招”投訴量最高

又一品牌陷入機油增多的旋渦中。

近日,隨著大量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雷克薩斯車主的投訴,搭載A25系列發動機的豐田系混合動力產品出現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事件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

據藍鯨汽車與e汽車、車威等新媒體聯合調查發現,此次豐田系產品與此前本田、現代等品牌車型遭遇的機油增多情況結果相似,但發動機工作形式卻並不相同,這也讓機油增多這個本不應該出現,卻廣泛發生的缺陷,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用車過程中的芥蒂。

業內人士認為,車企遇到缺陷時公開和透明化處理已經是必須的選擇,而不是一味避重就輕,否則一旦出現信任危機,反而因小失大。

混動也中招,豐田系遇機油增多門

在經過了整個冬季寒冷條件使用之後,有關機油增多缺陷的投訴量又多了起來。

近日,涉及凱美瑞雙擎、RAV4雙擎、ES 300h在內的豐田系混合動力產品成為了用戶投訴重災區,三家國內“豐田系”車企廣汽豐田、一汽豐田以及雷克薩斯均有涉及。

其中,廣汽豐田凱美瑞投訴量最多。在車質網公佈的近30天產品投訴排行榜中,廣汽豐田凱美瑞投訴量達到219個,且原因大多為“發動機機油增多”、“發動機機油乳化”。

豐田與雷克薩斯同陷“機油門”,凱美瑞爆發式“中招”投訴量最高

一位車主表示:“我的是車是2019年6月第一批的國VI,檢查顯示已機油超過刻度線1釐米,在4S店抽掉了一部分機油之後已在最高刻度線內,行駛兩天後檢查有汽油味。”

另外,有微博名為“仲繼先”的網友發佈視頻表示,自己的RAV4混動版提車第二天行駛19公里就出現機油乳化,廠家沒給出解決方案,給換了新機油待觀察,出廠前熱車檢查,機油距離上限不到一釐米,跑了一天後再觀察,機油超出上限五毫米左右,回店再次維權,4s再次告知等廠家解決,提出退車換車要求,店裡不同意。

採用相同動力總成的雷克薩斯ES 300h同樣中招,有車主表示,ES 300h機油加註口乳化嚴重,機油量超過上限約10毫米,到4S店不能提供解決辦法,詢問了一些用車習慣,檢查了機油高度等信息,拍了一些照片,並提前做了下次保養,讓回去等待答覆。

經銷商方面無法未否認該現象的存在。記者在廣汽豐田4S店內問及機油增多事件時,4S店負責人並未否認,表示“確實有客戶反映,正在等廠家出方案。”另外,一則車主發佈的與長江廣汽豐田4S店銷售經理針對凱美瑞機油增多問題的聊天記錄中,銷售經理表示,“因混動車型的特殊工作方式,使得發動機不一定一直處在啟動狀態,在反覆短途形式中發動機介入頻率較少,工作溫度低使得噴油霧化效率降低,有可能會有機油增多現象發生,打開機油蓋會聞到汽油味,該現象並非故障。”

針對機油增多事件,目前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均對外做出了回應,其中一汽豐田向藍鯨汽車表示已關注到此事,目前正在積極協調技術部門展開相關調查,時間關係目前還沒有得出結論。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向媒體表示,目前已經接到少部分用戶反饋問題,正在進一步瞭解情況並且進行溝通。

產品上市時間差距大,結論未明確

雖然機油增多缺陷並非罕見,但此次涉及的豐田系發動機與此前的案例有所不同。“此次機油增多投訴較多的以THS II代混合動力產品為主,是自然吸氣發動機,採用歧管+直噴雙噴射技術,使用阿特金森循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此前北京現代途勝、東風本田思域等機油增多車型採用的都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使用直噴技術和奧托循環,目前對機油增多的原因分析中,渦輪增壓和直噴都是引發機油增多的潛在條件之一,而此次豐田的發動機既不是渦輪增壓,也不侷限於直噴,理論上觸發機油增多的概率要小一些。”專業人士分析稱。

另外,上述人士還表示,此次豐田系產品呈現爆發式“中招”,但各產品的上市時間不盡相同,可能有其他背景因素誘發所致。“這一代凱美瑞是2017年底就已經上市的產品,亞洲龍上市已一年,RAV4雙擎則剛剛上市幾個月,幾款產品的週期完全不一樣,突然集中爆發可能有其他誘因。”

“頻繁低溫下短途行駛是較容易引發機油增多的,但最早上市的凱美瑞已經經歷了幾輪冬天,到現在才爆發問題,加上其他車型也在同一時期出現問題,可能是使用條件出現了變化。”

“一方面,引擎本身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直噴模式下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加上是混合動力,發動機不會一直工作,導致發動機工作時間短,汽油有可能從氣缸進入到曲軸箱機油裡。”業內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此次疫情也可能是一個進一步誘因,疫情期間多數人都取消了長途出行,短途出行比例劇增,加上本應去4S店保養的車型也因疫情原因停滯,導致增多的機油沒有被按期更換,最終導致問題集中爆發。”

豐田北美因發動機召回多款產品,國內暫不涉及

近日,豐田北美公司剛剛宣佈召回4.42萬輛汽車,涉及車型包括2020款豐田亞洲龍混動、凱美瑞、凱美瑞混動、RAV4和RAV4混動以及雷克薩斯ES 300h。據豐田發佈的缺陷信息報告顯示,該召回範圍內車輛由於發動機缸體存在裂紋,存在冷卻液洩露風險,根據洩露程度和動力形式不同,會導致高速行駛失速、發動機損壞進而導致機油洩漏等風險,增加了行駛中發生碰撞及起火的可能性。

豐田與雷克薩斯同陷“機油門”,凱美瑞爆發式“中招”投訴量最高

雖然這則召回與國內機油增多事件並非完全相同,但還是讓國內消費者開始擔憂是否有新的問題,一位消費者在微博上表示:“現在還不清楚機油增多能否順利解決,國外出現的召回,也不清楚我的車是否存在同樣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不開車了。”

事實上,消費者在得知車輛存在缺陷時,除了增加消費者的憂慮和日常使用時的不便,對車企自身而言同樣也沒有好處,企業應該更加公開透明地與消費者溝通,否則一旦出現信任危機,需要更大的成本彌補,反而因小失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汽車這個商品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在政策、法規、成本中妥協發展的商品,企業肯定知道可能存在某些問題,但這個過程中需要做決策,例如是不是妨礙使用,是不是有安全風險。現在當企業發現消費者在意它可能認為當初並不起眼的問題時,公開和透明已經是當下必須的選擇,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很多事情想瞞也瞞不住。”

“企業的處理差別主要是體現在內部溝通和處理的速度上,包括如何快速建立好應對的機制,安撫消費者情緒,這裡麵包括是否召回、召回的速度有多快,方案是否令人滿意,如何處理好相應的品牌損傷等。”

目前豐田中國和日方正抓緊排查問題原因,一旦確定會進行公佈。“即便是召回,正常走流程通常也要在30天左右,由質檢總局安排專家組來審查召回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再批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