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和孫策搏鬥的太史慈,為啥歸降東吳後,沒能位居江東虎臣之列

孫策是什麼人?一個狠人,一個在江東可以橫著走,用6年時間,打下了東吳基本盤的男人。2個曾經被他打敗的人,後來在曹魏還當上了三公。

太史慈是什麼人?和上面那個狠人肉搏過的男人,當時的情況是,己方2人,對方13人。由此看來,太史慈也是一個狠人。

狠人遇見狠人,分外相惜,於是在孫策擊敗太史慈後,孫策成功將太史慈納入麾下。劉繇是太史慈的前任上司,劉繇病故後,孫策讓太史慈去招募劉繇的部卒,眾人都認為太史慈會趁機開溜,但是孫策頗有男人味的說。

子義舍我,當復與誰?

敢於和孫策搏鬥的太史慈,為啥歸降東吳後,沒能位居江東虎臣之列

▲孫策與太史慈

子義是太史慈的表字,孫策就是如此自信,當然,太史慈沒讓他失望。這,大抵就是男人間的羈絆與信任

不難看出,太史慈是個又狠又受到孫策信任的人。雖然孫策英年早逝,但是他手下有能力的人,諸如周瑜、呂範、周泰、蔣欽、呂蒙等人,依然會受到重用。在《三國志》中,陳壽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這12個人並列一傳,並且稱讚他們為江表虎臣,也就是我們今日所說的江東12虎臣。

敢於和孫策搏鬥的太史慈,為啥歸降東吳後,沒能位居江東虎臣之列

▲太史慈

雖說江東虎臣是陳壽主觀上搭建的組合,但是這些忠勇的將領客觀上確實是東吳的棟樑之臣,而且也均受到了東吳孫氏的厚待與重用。那麼為何曾經風光的太史慈,沒能位居江東12虎臣之列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英年早逝

太史慈臨終的時候說了一句十分悲壯且不甘心的話,這句話在《吳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這一年是公元206年,太史慈年僅41歲,赤壁之戰尚且是在2年後才爆發。由於英年早逝,諸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曹丕三路伐吳之戰這些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太史慈都沒有趕上。正是由於缺少建功立業的機遇,所以他臨終時會如此不甘,也是我們未能看到他如同江東虎臣那般被重用的原因。

敢於和孫策搏鬥的太史慈,為啥歸降東吳後,沒能位居江東虎臣之列

▲太史慈

戰功不夠

這一點和上面一條存在因果關係,由於缺席赤壁之戰這類重大戰役,並且歸降孫策時,孫策已經進入平定江東的後期狀態。所以太史慈在東吳的實際戰功是有限的,在東吳集團,太史慈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鎮守揚州西部區域,防範劉表的侄子、劉磐的侵擾。至於我們比較熟悉的單騎突圍救孔融,在史料中確實也有記載,但是此事尚且發生在孫策平定江東之前。

陳壽所列舉的江東虎臣,他們有一個共性,基本都是對於東吳有過較大戰功,有保家衛國的經歷。比如參與過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樣涉及東吳命運的戰役,或是像丁奉一般誅殺權臣孫綝,匡護東吳。相較而言,太史慈對東吳的貢獻同江東虎臣確實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敢於和孫策搏鬥的太史慈,為啥歸降東吳後,沒能位居江東虎臣之列

▲太史慈的職責

​雖然太史慈沒有被陳壽列入江東虎臣,但是陳壽將太史慈是按照諸侯的性質記載的,身份地位尚在諸將之上。劉繇在曲阿被孫策擊潰後,太史慈先是護送劉繇,後來在蕪湖和劉繇分開,他在涇縣一帶自稱丹陽太守,憑藉山越自立,性質上已經是一方割據勢力。

劉繇是揚州牧,士燮是交趾太守,他們也是一方割據勢力,並且也和東吳孫氏有較多關聯。故而陳壽將太史慈同劉繇、士燮並列一傳,也是說得通的。和對於三國時期諸多英傑的早逝而感到嘆惋相同,如果太史慈能夠更加長壽些,東吳也將再增一員虎將。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