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挑战伦敦、纽约,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上海应出五个大招


正面挑战伦敦、纽约,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上海应出五个大招

董希淼 黄娇

三、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面临挑战

从历史上看,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的建立主要得益于三方面要素。第一,具备历史发展的机遇;第二,本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主权货币地位的提升。从上海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路径和优势对比来看,根据最新的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已由全球第6位升至第5位。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以上海为抓手积极把握历史机遇和有利时间窗口,全面提升我国的金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上海打造成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

尽管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仍然面临挑战。从评价体系来看,除GFCI外,还有“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等。以GFCI的评价指标来看,上海与伦敦、纽约相比差距最大的地方在服务水平与营商环境;以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来看,上海在商业环境、人力资本方面与伦敦、纽约差距最大。由此可见,上海与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主要在服务水平、营商环境、人力资本方面。

总的来看,较之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存在三方面的差距。首先,从内涵功能来看,一方面,金融市场基本架构虽已建成,但尚不完善。上海仍需提高金融市场服务水平,建设适应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高水平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有待提升,定价机制和交易功能尚待改善。其次,从国际化程度来说,上海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球资产、融资中心等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业务的能力较弱。最后,从金融环境来看,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依赖于优质营商环境和金融软环境提供支持,上海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税收、人才等政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正面挑战伦敦、纽约,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上海应出五个大招

四、把握历史机遇,上海向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发力

根据《建设规划》,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6+1”基本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即“六个中心”和“一大系统”,包括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全球人民币支付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以及一个优良的金融生态系统,并为下一步建成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奠定基础。

根据上海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比较和相关的权威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上海对外开放度如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进一步开放、风险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及高端金融人才数量等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看,根据金融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很可能会包括金融科技发展相关指标。

因此,上海应把握历史机遇和时间窗口,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质量,进一步向建成国际一流金融中心迈进。

1.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国际占比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及人民币在各国储备资产中占比的提高,人民币资产陆续加入国际普遍使用的重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如明晟指数、蓬勃巴克莱指数等,因此,被动的、指数型的全球资产管理者会增加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由于目前我国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故应当推动资本项下可兑换的进一步开放。与此同时,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而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金融体系。一方面,随着投资和贸易不断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日益增加,上海可打造成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平台,推动建设新兴金融规则,鼓励金融机构在沿线各国设分支机构,以此将上海打造成服务于沿线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大动脉。另一方面,虽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已有提升,但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同样会阻碍沿线国家提高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配置占比,因此应当通过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来研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一带一路“债券,以此提高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国际配置占比,增强人民币的渗透力和扩张力,同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正面挑战伦敦、纽约,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上海应出五个大招

2.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能力

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进一步推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比率在国际占比提升,相应就会面临市场、流动性等风险,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基于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定价,要完善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采取每日交易的连续报价,确保市场定价正确反映产品价值,避免金融产品价格不合理波动,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是对冲,随着“一带一路“等合作倡议实施,金融风险的国际关联性也增强。上海要积极研发和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通过衍生工具市场,进行金融产品组合,用市场化的套期保值方式对冲风险。其次,金融业改革和开放不能操之过急,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账户的开放可以另辟蹊径,用好FT账户。由于FT账户有“金融安全阀“作用,可根据监管需要随时调节松紧,因此对于风险的控制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3.与金融科技中心形成联动效应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将可能增加金融科技相关指标。2019年10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以《指导意见》为抓手,积极支持上海探索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占领金融科技制高点,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能力。一方面,上海应继续积极布局和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上海金融科技企业主要分布在黄浦区、浦东新区、虹口区以及徐汇区、普陀区和杨浦区等区域,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是上海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力点之一。另一方面,应集聚智力资源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高校成立金融科技方向相关人才培养的专业和项目,培养助力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人才。与此同时,要立足当前,注意发挥已有优势采取进一步措施,支持中国银联及建信金科、兴业数金等金融科技公司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上海设立机构。

4.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一个优良营商环境。对国际金融中心而言,营商环境主要是金融运行和监管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务环境等。首先,在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上海国际化步伐加快,金融运行和监管机制也应当适应国际化进行相应调整。根据中央部署,应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等相关制度。具体来说,针对金融跨市场、跨国界活动的特点,实施“穿透式”监管。一是探索建立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点的金融税收制度等维护上海商贸活动运转。二是应建立起金融与海关、商务等部门的协调监管机制。其次,在优化法律环境方面,一方面要构建国际化的法律法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专业的金融法院,提升金融案件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此外,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一方面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开设金融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效;另一方面政府要简政放权,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改进和加强地方金融监管。


正面挑战伦敦、纽约,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上海应出五个大招

5.不断聚集中高端金融人才

金融的竞争在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金融人才数量。一方面要吸引全球金融业优质人才。要健全吸引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将上海建设成金融从业者理想的工作城市,将中国及全球的金融精英聚集上海。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自主培养相关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应密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为金融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环境;学校教育紧跟金融业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业界、学界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为金融业培养和输送专业化、国际化的中高端人才。

综上所述,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上海应把握历史机遇和顺应未来金融发展趋势,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长期工作,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首先,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以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项目进一步开放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等角度推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水平。其次,从规则制定和法律法规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及从完善金融人才吸引的体制机制与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吸引和聚集高端金融业精英人才,努力达到国际一流金融中心评级指标。最后,从未来国际金融中心评级指标看,要与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联动,助力上海建设成国际一流金融中心。

(董希淼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黄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正面挑战伦敦、纽约,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上海应出五个大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