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扶貧村扶貧產業發展的本地“土種”雞都帶了腳環溯源,有更好的溯源方法嗎?

青春奮鬥在村頭


土種雞腳環溯源管理,就像人一樣,有了身份證,就成了有身份證明的土雞,這樣的話,從養殖場到消費者的餐桌,就全部可控了,起碼能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的消費,而不用在疑神疑鬼的認為自己買的不是真的農家散養土雞。



土雞和土雞蛋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是有機生態,綠色健康,所以土雞的價格很貴,市場銷售價格可能突破40元一斤。前面我寫過一篇問答,說有人在公路上壓死一隻土雞,被人家索賠200塊錢的,從讀者的反應來看,一斤才20塊,看來賠償人家200塊還真不虧,如果是洋雞的話就不值這個價。

因此說來,給農村土雞上腳環這個事兒,作為扶貧村落地產業項目,我還是很贊同的。畢竟溯源管理,對消費者來說,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吃著放心,有問題了還可以掃一掃找到商家或者養殖戶索賠。因此,對於養殖者來說,也是一種自我監督管理。

土種雞腳環溯源,從養殖場到消費者餐桌,如果是科學管理養殖的土雞,只要一掃碼,就可全程溯源,一目瞭然,比如土雞來自哪裡,什麼時候開始餵養的,有沒有打防疫,是山林散養還是籠養,平時吃的什麼食料等等,可以明白消費,所以說土雞溯源管理,是好事兒,同時還能激發消費者回購,二次消費。

總結一下,土雞腳環溯源管理,可以有幾個方面的好處。一是農村土種雞科學化規模化養殖的開端,這個自然不比多說,規模出效益,品牌更出效益。二是農村農副產品安全化得以實現可控管理,對購銷雙方都有好處,增強市場誠信度。三是農村產業項目的自我保護觀念增強了,有效的防止市場假冒偽劣土雞對自己品牌的傷害,杜絕仿冒。四是可以促進消費者二次回購,這一點很厲害。

土種雞可溯源管理,除了腳環溯源管理,還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嗎?很多,不僅僅腳環溯源一種。比如養殖場建立一套可溯源管理系統,同步上傳土雞信息到自建網絡平臺,最好有手機客戶端,按照批次給散養土雞編碼,從養殖場到銷售渠道,消費者都可以通過平臺獲取最新的信息。比如可以開通監控直播功能,進行散養土雞日常餵養直播,也可以開展土雞認養,讓客戶給土雞取個好聽的名字,等土雞長大了,就給客戶送過去。


農村老俗話


我所在的扶貧村扶貧產業發展的本地“土種”雞都帶了腳環溯源,有更好的溯源方法嗎?

終於看到溯源管理在一線扶貧產業中出現,特別欣慰,這標誌著,真正經得起檢驗的誠信農產品將擁有自己的身份證,隨著被消費者的認可度提高,品牌形象也被確立。而消費者本身,則終於擁有了對所買產品的知情權。

農產品溯源,在一些發達國家多年前已經開始實行。遠的不說,就說日本吧,十年前阿兮就關注到他們超市中農產品的溯源系統。在這裡擺著的每棵菜,一掃碼都能追溯到源頭:哪個地區的哪個村?啥時種下的?用了什麼肥料?用了什麼農藥?啥時收穫的?綠色認證標誌是哪個部門檢測簽發的證書?……資料詳細到,甚至你可以準確到哪位老農具體種植。

打個比方說,農產品的溯源,就如同網絡中的實名制,而且還是身份證簡歷全都主動公開的那種實名制。土雞一旦有了腳環溯源,則意味著:

消費者只要想了解,就可以一個掃描查詢到要買的這隻土雞:哪裡提供的種蛋和雞苗?啥時候買的雞苗?在哪個具體地方長大的?吃的誰家的飼料?長了幾個月成品的?給打上合格證的是哪個監管部門?……

若出現問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再溯源回去,是哪個環節出錯,就由哪個部門承擔錯誤,等於把農民、生產加工企業、政府扶貧產業負責人等,變為一根繩上的螞蚱,打包置於公共監督之下,成為“裸 泳者”,再也別想有任何機會欺瞞消費者了。

阿兮個人觀點,給農產品建立溯源標牌後,將對三農工作有以下幾方面促進:

1、給騙子堵死了後路

有了溯源系統,行騙成本將加大,什麼籠養雞下蛋冒充“土雞蛋”,肉食雞混充跑山雞,甚至未經過有關部門檢驗檢測,自封什麼綠色有機產品,統統難以矇混過關了。因為你一旦加入溯源,消費者就有權利清查你的所有農產品信息數據,買後發生了啥不好的農產品安全事件,系統將堅決對違法者追究,再也別想打一槍換個地方到處騙了。

2、給生產者和監督者綁定責任

農產品有了“戶口本”,意味著從源頭控制,不管你是種植戶、監督機構,還是生產機構,每個環節出問題,都得有相關人負責,大家都不再是濫竽充數,而成為帶追蹤溯源標牌公開銷售。哪一環節出事都能找到責任人,逃無可逃。

3、消費者成為強有力的監督者

有了溯源,真正實現了從產地到餐桌,消費者消費知情權得到極大滿足,藉助溯源系統,他們還可以把消費體驗快速傳遞反饋回去。有了消費者最真實的農產品體驗,農產品怕是任何小問題都不容忽視,全部立於明處了。

綜上所述,農產品溯源將是維護打造地域性品牌,維護農戶合法利益,同時尊重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知情權,發揮全員監督,讓農產品從生產者,監督者,消費者這條生態鏈,更加透明和健康安全的好舉措!阿兮期待更多扶貧村的扶貧產業也能進入溯源系統,打造更多可信地域“名片”!


阿兮隨筆


給“土種”雞戴腳環溯源的方法很先進,也很實用,很多地方一直都很提倡,不過還沒有實施,啥叫“戴腳環溯源”呢?


給土雞戴上腳環,就好像是貼了標籤一樣,一掃碼這隻雞的孵化時間,生長時間,飼料餵養,防疫,管理員信息等,從出生到出售歷經的各個環節信息都顯示出來了。這樣一方面可以全程顯示土雞的餵養過程,讓消費者買的放心,吃到真正的跑山土雞。另一方面,因為是扶貧產業項目,可以更好的監督扶貧資金的落實,扶貧項目的進展情況。

現在扶貧力度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解決貧困問題,提高農民的整體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出了精準扶貧。但是不可否認,始終有的人會套用扶貧資金來幹別的,比如說明明說好的是養土雞,結果把土雞拿到手之後,轉手就賣了套取現金,而並沒有利用它來搞養殖脫貧。通過“腳環溯源”就可以杜絕這種現象,整個過程都“來跡可查,去跡可追”,保證了扶貧資金落到實處,也給消費者吃了顆“定心丸”,一舉兩得。



除了“腳環溯源”也還有別的溯源方法。通過建立溯源平臺,利用微信、其他手機客戶端與養殖基地直接連接,全程可通過視頻點開了解,從山間地頭到餐桌都可以隨時瞭解,看起來很高大上。更高級一點的就是,這隻雞從孵化到上餐桌定點定人,就是剛出生時客戶就選中了它,全程只需要著重瞭解自己買的這隻土雞的成長過程,這樣更專業化具體化。

扶貧項目的開發目的就是讓農民脫貧致富,而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營養健康養生,通過這種產業鏈溯源的方式可以讓消費者吃的放心,買的寬心,能更好的拓寬銷路,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利於農業產業化發展。


靈子


腳環溯源是現在最好的溯源方式。

你在超市看有雞上面帶著腳環的。你去掃一下,就看到了,應該是從雞蛋開始選擇,孵化,育苗,養殖,飼料等參數,都是可以查到的。最後就連什麼時候殺的,都是有時間的。還到現在冷凍了多久。

這樣下來就是無形種增加了成本。雞的售價高出普通飼養方式的雞不少。一般普通老百姓還是很難接受的價格。

現在這種好與不好,我們也不能枉自評價。只能叫時間去慢慢的驗證吧,把這個交給市場去慢慢評價吧。





起點農業


瀉藥


就目前來說,最好的溯源方式還是得手工,定期公佈情況,包括投料,養殖週期


1、投料包括每天餵食量,餵食的種類


2、如果是生病,是否吃藥這些


3、養殖週期


4、公佈的平臺很多,比如微信公共號就是個比較好的渠道


5、做成表單的形式,每天記錄,定期公佈

希望有用,對農業感興趣可關注我


農村土地小管家


這樣的溯源只是造假而已,溯源最關鍵的一步是環何時戴到腳上去的?腳環本身證明腳環什麼時間戴到腳上的!所有後期卡戴上去的腳環或後期可以戴上去的腳環全都不可信更別說後臺數據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大蘋果是如何裝進一個玻璃杯中,如果是長大後放進去的一定玻璃杯比蘋果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