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汽车新周期(三):零部件企业

ZZJ会议再度释出重磅信息,结合外盘走势回暖,A股市场情绪又回来了。

今天还是上证主板更强,科技股午后跟风回升,窗口指导影响还在,昨晚钦点的新基建则只有特高压一枝独秀,创业板虽然迟了上证主板一天,虽然是跳空冲高回落,也总算完成了反包(相对前天K线实体)。整个逻辑还是水往低处流

对岸也是在两种极端之间摇摆,超级星期二确定了初选走势,暂时偏向对华尔街有利,加上小非农数据不错,美联储也投放了千亿美元流动性,众议院又以绝对多数通过83亿美元的防疫紧急援助议案,多重利好之下,美股道指再度暴涨1200点,涨幅达4%。

所谓的成熟、不成熟市场,本质上似乎没什么区别。

既要挽救现在,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又要布局未来,抢占竞争优势,还要维持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大家都不容易啊。

今天盘后,商务部不失时机地出来说,近期全国消费市场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市场销售触底回升。2月下旬,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环比开始恢复正增长。其中,汽车环比增幅14.8%;通讯器材、家电环比分别增11.7%和11.1%。

嗯,这是相对疫情期间的拐点小信号,但肯定不能看作行业周期的拐点了。

那么今天就看看汽车零部件板块。

这个板块和下游整车的链条关系:整车厂对零部件厂而言是甲方,可以占款。

两个板块相比,有一些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于评估抗风险能力和拐点弹性很重要。

汽车零部件板块相对整车板块:
1、对外依存度更高
2、固定成本率更高
3、更偏劳动力密集型
4、更依赖再融资活动

分别展开说:

1、对外依存度更高

根据2018年报,申万行业二级汽车零部件整体的非本地收入(含港澳台)占比达30.7%。

对比之下,整车企业非本地收入占比只有2.8%。

从好的方面说,零部件比整车更能走出去,但往坏的方面说,零部件更受制于海外风险。

零部件企业当中,做铝合金车轮的迪生力几乎全是境外收入,根据2019半年报,80%收入来自北美。我们熟知的福耀玻璃和潍柴动力,也都有40%的境外收入。

境外收入过半的零部件企业有23家,占了整个板块的17%家数,若海外疫情持续扩散,这些出口型零部件公司二季度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但里面的优质公司,如果短期遭受恐慌性回调,也可能在中长期逻辑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迎来更大的修复。

2、固定成本率更高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占比当期营收,和【管理+研发费用(扣除附注当中的折旧摊销)+财务费用】占比当期营收,都比整车企业要高:

掘金汽车新周期(三):零部件企业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生产活动停止了,它们还是要承担较多的固定成本。

3、更偏劳动力密集型

现金流量表的【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职工薪酬增加值】=人工成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这个人工成本占比当期营收,也比整车企业要高:

掘金汽车新周期(三):零部件企业

这部分,看的是人员流动受限,复工节奏滞后,对于产能的影响。

4、更依赖再融资活动

2010年至今,申万汽车行业共计146笔增发,募资次数排前5当中有4家是零部件企业,整个零部件板块市值大约是整车板块的7成,募资总额却达到整车板块的9成。

再融资新规之下,以下这些零部件企业的增发融资能力将得到释放:

最新财报中资产负债率大于45%的创业板汽车零部件个股有:双林股份、德尔股份、越博动力、雷迪克和四通新材。非连续两年利润为正的有双林股份、越博动力、富临精工和英博尔,两项条件均满足的是双林股份、越博动力

小结:汽车零部件企业比起整车企业,受疫情影响更大,困境反转的弹性也更足。

从行业周期的角度,当下游乘用车行业产销逐步复苏,有望带来零部件板块盈利和估值双升。

当然,历史上零部件的估值,和下游乘用车也有脱钩的时候,特别在2014年~2016年,零部件对乘用车有明显的估值溢价。

市场给予估值溢价,来自于几个美好愿景:

  • 2012年开始兴起的SUV消费潮流
  • 汽车新四化浪潮兴起,或称CASE革命(Connceted网联化、Autonomous智能化、SharedServices共享化以及Electrified电动化)
  • 汽车后市场(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

以上这些均被看好能给零部件企业带来创造新增长点的机会,加上2015年之前的融资环境宽松,适合零部件并购转型布局新兴领域。

后来的2016年~2019年,因为下游乘用车需求景气持续下行,而零部件业绩核心均仍然和下游总量需求直接相关,因此也跟随业绩持续下滑。

接着无论是海外并购还是转型汽车后市场/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零部件企业均出现了业绩不达预期或转型业务失败。

这些就导致了零部件企业的估值又向下游乘用车企业的估值回归。

下图就是整个过程可视化:

掘金汽车新周期(三):零部件企业

现在的情况是,融资环境重回宽松+新的想象空间出现,估值周期仿佛又来到了新起点。零部件企业估值未来相对乘用车企业估值可能要重新开始享有溢价。

新的想象空间,就是: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享受新能源行业红利。

所以,我们参与汽车行业周期拐点的机会,若往零部件的方向去做,则更像是成长股投资,这代表着弹性空间更大,同时更考验选股。

接着就看看如何从产业角度选股:

汽车零部件的细分领域多,格局、发展进程和前景,都有所不同。

一些有竞争力的自主企业逐步确立了龙头地位,获得了全球竞争力,比如福耀玻璃,绑定了全球前20大优秀汽车公司。

华域汽车处在单车价值足够大的多品类零部件赛道,还绑定了上汽集团,分享下游周期上行红利的确定性更高。

类似车灯这样的零部件,单一品类的单车价值够大,同时还能具备一定的2C属性(通过经销商对终端消费者,也就是所谓的后装),长期来看,整车的价值分布有向这类零部件倾斜的趋势。车灯的龙头是星宇股份,它是第一梯队的自主前装品牌(直接供货整车厂),配套合资外资客户,同样是绑定了一汽大众。

以上三家公司由于【和下游整车厂充分绑定】,【掌握关键品类或多品类】,【单车价值够大】,成为汽车零部件板块当中当仁不让的龙头公司。

这里我们引入单车价值量的概念,传统汽车零部件中,价值量集中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两者是动力总成的主要构成,合计占总成本25%,此外的系统中零部件较多,价值量较为分散,包括车身附件、汽车电子各占15%,内外饰和底盘系统各占10%。

汽车上单车价值量较高(平均>1000元)的总成件主要有发动机、变速器、座椅、轮胎、车灯、车机、转向系统、空调器、制动系统等。玻璃也有足够的单车价值量(平均>300元)。

发动机技术主要由“主机厂”掌握,此处主机厂指握有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公司,也是整车厂,比如大众、通用、宝马、奔驰、奥迪等。

变速箱主流技术(自动挡)掌握在国外几大巨头手中(国产化程度较低),不过A股也有全球差速器锥齿轮龙头精锻科技、变速操纵器自主龙头宁波高发

、CVT无级变速器自主龙头万里扬等等这些标的。

座椅已经有包括岱美股份、继峰股份等进入全球供应体系。

轮胎方面,国内上市公司多集中在后装市场,A股玲珑轮胎是领先突破前装客户(大众全球)的企业之一,国内地位仅次于港股的中策集团。

空调器国产化程度较高,国内相关上市公司松芝股份、奥特佳、三花智控等均有前装客户配套。

制动系统基本实现国产化,集中在江浙一带,上市公司主要是拓普集团、亚太股份、万安科技、伯特利等。

这些赛道孰优孰劣?可不能只看【单车价值量】,还要看【升级速度】和【持续力】

升级速度最快的就是车灯,从低价值量的卤素灯升级到LED车灯,正在渗透率爬坡的阶段。

持续力,随着电动化、新能源化,发动机系统和传动系统将会率先消失,其他一些机械零部件则会走向电控化。玻璃、轮胎这些零件则不受影响。

到这里,传统整车所需的零部件,和对应的上市公司,大致梳理完毕了。后续有机会说说新能源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