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愛了《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可以說是餘華少有的充滿家庭溫情的作品了,整本書

煙火氣十足,飽含了底層人民家庭中的愛與溫情,可讀性很強。

我真是愛了《許三觀賣血記》


整本書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絲廠送繭工許三觀由於種種原因一次又一次的賣血,但是每次的賣血卻都有著不同的意義,表現出了在不同時期小人物許三觀的不同想法,在特定的背景下通過一次次賣血去解決人生路上不斷遇到的難題。


許三觀,是一個被生活折騰了接近一生的艱難的人。他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只想娶妻生子安穩度過一生,能吃炒豬肝,有黃酒喝,大概就是那個時代的享受了。


但是他在家中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一個家的的頂樑柱。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在小家庭中卻是頂天立地的撐起一個家的英雄


許三觀一次次的賣血行為暴露了他的三觀。


許三觀賣過十一次血。

我真是愛了《許三觀賣血記》


第一次賣血是好奇,同時也是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他跟隨同村的龍根和阿方進城賣血。


賣血後在勝利飯店,學到了龍根和阿方的那句“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這句話也成了許三觀的金句,伴隨許三觀的一生。


從那以後許三觀便開啟了他的賣血之路。許三觀靠著這第一次賣血來的錢捷足先登取了許玉蘭為妻。


第二次賣血是為了兒子許一樂。


許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要賠醫藥費,但一樂不是自己親生兒子令許三觀很不滿意。


對於一樂,許三觀可謂愛恨交織,他愛一樂是因為一樂的性格與他如此相像,他恨一樂是因為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所有的人都說一樂不像他。


第三次賣血為了自己一直喜歡的林芬芳。


絲廠女工林芬芳因摔斷了腿而在家中養傷,許三觀去她家中探病,心懷不軌、乘虛而入得到了她。為了報答林芬芳許三觀又賣了一次血。


第四次賣血是為了讓全家人不餓肚子。


在大饑荒的環境之下,連著吃了五十二天玉米粥的許三觀一家實在受不了,而他為了家人再次走進了醫院。


老實說,我很佩服許三觀。他的身上有許多現代男人早已缺失的責任與擔當。


婚姻裡,許三觀和許玉蘭總是吵吵鬧鬧,平平淡淡,但他們也是相濡以沫,共同進退……這是他們婚姻中的真實的樣貌。


在特殊時期,許玉蘭被汙衊為妓女而被批鬥。許三觀並沒有拋棄妻子,而是一直守護在妻子的身邊,為她端水送飯,為她按摩已經麻木的雙腳。


家庭裡,許三觀無疑是一個好父親。


有個片段讓我倍感溫情。


一樂想吃麵條,許三觀背上一樂去勝利飯店吃麵條,一樂不是他親生,他待一樂卻不是一般的好。

我真是愛了《許三觀賣血記》


為了一樂,許三觀用菜刀在自己臉上劃了一道口子,又伸手摸了一把流出來的鮮血,他對所有的人說:“你們中間有誰敢再說一樂不是我親生兒子,我就和誰動刀子。”


直到三個孩子長大成人,許三觀也沒停下賣血救家的腳步。


許三觀先後為了得肝炎病的一樂和宴請二樂的生產隊長而去賣血。


為了治一樂的病許三觀又從林甫到長寧奔波,在賣血的路上許三觀遇到了不少路人,也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與感動。


書的結局,醫院的血頭早已換成了一個小夥子,他嫌棄許三觀的血,並嘲諷他,讓許三觀難受不已。


承載著他一生風雨的寶貴的血,能夠挽救他家人生命的血到頭來卻被人說成一文不值。


這徹底觸動了我的情感神經。

我真是愛了《許三觀賣血記》


我不禁潸然淚下:生活中每個看似平凡的人其實都是不凡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普通的生命去譜寫獨特的人生劇本,演繹著人生百態。


不同的年代,人們有不同的活法,那時的困難我們無法想象,可是許三觀卻並不遺憾而是非常滿足。


結語:每個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或許,我們也該去會會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許三觀了。


我真是愛了《許三觀賣血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