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響拍攝天文照片?

瀟瀟釋然937


那些因素影響拍天文照片

宇宙的天文照片是怎樣拍出來的?

寫回答有獎勵共10個回答

wtfym66

LV.82019-10-09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人類對於所在的銀河系這個範圍,已經有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瞭解了。

我們所在的宇宙浩瀚無邊,存在著無數個和銀河系一般大小的星系。而在每一個像是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之中,又存在著數億顆和我們地球一樣大大小小的星球。可以說,宇宙之中到處都充滿著神奇。不過,可惜的是,我們人類的技術還處於一個可以剛剛進入宇宙中探險的“兒童”階段。只能在我們地球所在的一級恆星系之中探索,至於比太陽系大的銀河系,甚至是銀河系之外的大星系群,我們卻是沒有任何能力走出去。不過,說道這裡,問題就來了。我們所在的太陽系直徑範圍才大約1光年,但是我們人類卻只能在這1光年範圍內活動,怎麼都出不去。

那麼,面對著直徑高達20萬光年的銀河系,我們又是怎樣拍攝到它的全部面貌的呢?我們平常所在網上瀏覽的銀河系照片甚至是視頻,又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呢?其實,這就要靠我們人類那無處不在的大智慧了。雖然我們人類出不去銀河系外面,不能站在銀河系遠處觀測銀河系,但是可以根據一些觀測到的數據,來用電腦構建合理的銀河系模型。而銀河系的模型,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難以構建。要知道,在宇宙之中的各個天體之間,都是有著非常空曠的一段距離。因為,透過這些空隙,科學家們就能看到銀河系之中更加遙遠的恆星已經其它的星球。然後,科學家們再次通過精度很高的天文儀器,測量一些恆星之間的距離和方位。然後,再次在電腦上,根據測量到的結果,以我們所在的地球為中心,進行建立三維模型。

慢慢的,隨著測量到的恆星的數量的增多,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的大致模型就出來了。最後,科學家們再研究銀河系之外的星系,如仙女座這種和銀河系差不多一般大的星系,通過大量的研究對比。再對於銀河系模型的逐漸完善,一個大致的3D銀河系模型就在電腦上成了。所以說,我們每天在網頁上,瀏覽的看起來很真實的銀河系照片,甚至是銀河系視頻,都是科學家們在電腦上合成的。至於想要觀看真實的銀河系照片,或者是真實的銀河系運轉視頻,那是別妄想了。或許100年,甚至是幾百年之後,我們人類可以走出銀河系,站在離著銀河系幾十萬光年遠的地方對銀河系進行拍攝,才能有希望看到!

0 1

更多回答(9)

大家都在搜

logo生成

公考培訓哪個好

砂鍋茄子煲

德國留學學費

推拿培訓班

末日生存手遊

三維動畫製作

字帖圖片

有事搜一搜 沒事看一看

立即下載

為您推薦

宇宙星系的照片怎麼拍的?

有些比較近的星體是通過衛星拍攝的,例如火星,水星... 有些星座等遠的星座照片是通過分佈在世界各地

281 瀏覽61692017-09-03

宇宙深處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當一張宇宙深處星雲的照片呈現在面前的時候,我們會為宇宙的博大神奇感到震撼,要問這種照片是怎麼來的,一

2 瀏覽1052016-07-11

宇宙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不一定非用哈勃,其它望遠鏡也可以。只不過哈勃在太空中,受地球限制比地面望遠鏡小,所以有著比較“優越”

5 瀏覽1649

銀河系的照片是怎樣拍出來的?

很遺憾,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拍攝到過銀河系的全貌照片。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全部照片都是天文學家通過計算機合

瀏覽1602019-08-09

請問宇宙全景是怎樣拍下來的呀

這幅全景圖,是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於太空中多重拍攝的合成圖片,所以圖片呈橢圓形。拍攝是用衛星在中心拍攝

24 瀏覽29092017-12-16

地球的中心是什麼樣子的?答案來了…

2414 瀏覽146902

宇宙的外邊究竟是什麼樣子?

52 瀏覽4229

我們現在處於宇宙的哪個時代?

14 瀏覽2117

人類會永遠統治地球嗎?3種動物表示不服:我們只是不和你爭而已

152 瀏覽14764

光速剛好每秒30萬公里,是設計出來的還是巧合?

3 瀏覽38

有一女子失蹤136年後現身,稱1874年被外星人綁架了,是真的嗎?

6887 瀏覽416031

研究發現人死的時候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意識能夠存在多久?

530 瀏覽247

《戲夢巴黎》在貝託魯奇的作品中處於什麼級別?

28.6k 瀏覽714

如果人類消失,下一個統治地球的物種會是什麼樣子的?

763 瀏覽70113

從藝術的角度看,電影《奸臣》到底怎麼樣?

10.9k 瀏覽1125

邀請你來回答

3月27號有一個星球撞地球是不是真的?

地球 天文 理工學科回答

點擊加載更多

向網友提問

十分鐘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久袻久之的知道 退出 反饋 申訴

電腦版 ©2020 Baidu

京ICP證030173號-1 京網文【2013】0934-983號


AG超會玩釘釘


是不是晴朗的夜空,就一定能拍到高質量的天體照片?有經驗的天文觀測者告訴我們,穩定的大氣是最重要的因素,大氣對流越少越好。

理查茲(Steve Richards)多年使用專業器材拍攝天文照片,在《夜空》(Sky at Night)雜誌上撰文介紹了他的經驗。

拍攝月球和太陽系內行星,大氣對流的影響很顯著。在有利的條件下拍到的木星照片,能看到上面漂亮的斑紋和那個著名的大紅斑。如果拍攝條件不利,這些特徵就都變得非常模糊。同樣,條件好的時候,月球上面的隕石坑、裂縫和崎嶇的邊界帶都能拍到。

相比之下,拍攝太陽系以外深空天體,大氣條件的影響就不那麼明顯,因為它們都比較暗淡。不過拍攝較近的雙星系統仍有影響。在不利的條件下拍攝的照片,無法把兩個恆星區分開。

哪些區域空氣的穩定性最重要?

理查茲介紹說,僅是晴朗的天空這還不夠,空氣越穩定越好。

首先要關心的是觀測望遠鏡內部光學鏡片周圍的空氣情況。當夜晚氣溫下降,望遠鏡也要降溫以達到和環境氣溫平衡,望遠鏡裡面的氣柱將產生微型湍流,這會影響拍攝效果。

因此,讓望遠鏡完全冷卻到和環境溫度一致的時候才開始拍攝這很關鍵。

其次,大氣中三個層次的對流對拍攝有顯著的影響。

第一層是距離地面30米處的空氣。地面和周圍建築入夜後冷卻,都會攪動這個高度的空氣,造成對流。望遠鏡內部和周圍環境的大氣對流,都會影響大氣的折射率,從而使星體看起來閃爍得更厲害。

第二層是離地面從幾百米至一千米左右的中央對流層。觀測點地勢,包括人流、山坡和其他障礙物在這個區域產生上風向。

第三層是對流層頂部,即從對流層向平流層過渡的區域,是常出現噴射流的區域。

當這些區域快速移動的空氣與拍攝目標天空方位重合,拍攝的照片就非常模糊。

當然,沒有穩定的大氣也不用沮喪,夜空中還有很多不受這些條件影響的美景:星座的移動路線、木星四大衛星,經常還會遇到日食、天體合體和流星雨等等。

怎樣預測拍攝條件?

就像出門看天氣一樣,計劃一次拍攝活動也希望能提前得到拍攝的條件,同樣,也很難得到百分之百準確的預測。

但是一些基本知識和工具有很大幫助。比如如果將有冷空氣到來,那意味著冷熱空氣對流,大氣一定非常不穩定。

此外,Meteoblue是個很好的天氣信息網,提供具體到小範圍的天氣預報,可以免費訂閱。netweather.tv可以看到動態的噴流圖,把信息和unisys.com的信息交叉對比使用。weatherweb.net是專門為天文愛好者提供的資訊網,提供各個地點的天氣圖表和預報。


攝影師十三


首先穩定的大氣是最重要的因素,大氣對流越少越好。

拍攝月球和太陽系內行星,大氣對流的影響很顯著。在有利的條件下拍到的木星照片,能看到上面漂亮的斑紋圖案,如果拍攝條件不利,這些特徵就都變得非常模糊。同樣,條件好的時候,月球上面的隕石坑、裂縫和崎嶇的邊界帶都能拍到。

我們首先要關心的是觀測望遠鏡內部光學鏡片周圍的空氣情況,夜晚氣溫下降,望遠鏡也要降溫以達到和環境氣溫平衡,望遠鏡裡面的氣柱將產生微型湍流,這會影響拍攝效果。

所以,讓望遠鏡完全冷卻到和環境溫度一致的時候才開始拍攝這很關鍵。

其次,大氣中三個層次的對流對拍攝有較大的影響。

第一層是距離地面30米處的空氣。地面和周圍建築入夜後冷卻,都會攪動這個高度的空氣,造成對流。望遠鏡內部和周圍環境的大氣對流,都會影響大氣的折射率,從而使星體看起來閃爍得更厲害。

第二層是離地面從幾百米至一千米左右的中央對流層。觀測點地勢,包括人流、山坡和其他障礙物在這個區域產生向上的風向。

第三層是對流層頂部,也就是從對流層向平流層過渡的區域,是常出現噴射流的區域。

當這些區域快速移動的空氣與拍攝目標天空方位重合,拍攝的照片就非常模糊。



虎媽辣辣辣


拍攝月球和太陽系內行星,大氣對流的影響很顯著。在有利的條件下拍到的木星照片,能看到上面漂亮的斑紋和那個著名的大紅斑。如果拍攝條件不利,這些特徵就都變得非常模糊。同樣,條件好的時候,月球上面的隕石坑、裂縫和崎嶇的邊界帶都能拍到。


攝影人karry


拍攝月球和太陽系內行星,大氣對流的影響很顯著。在有利的條件下拍到的木星照片,能看到上面漂亮的斑紋和那個著名的大紅斑。如果拍攝條件不利,這些特徵就都變得非常模糊。同樣,條件好的時候,月球上面的隕石坑、裂縫和崎嶇的邊界帶都能拍到。相比之下,拍攝太陽系以外深空天體,大氣條件的影響就不那麼明顯,因為它們都比較暗淡。不過拍攝較近的雙星系統仍有影響。在不利的條件下拍攝的照片,無法把兩個恆星區分開。

僅是晴朗的天空這還不夠,空氣越穩定越好。

首先要關心的是觀測望遠鏡內部光學鏡片周圍的空氣情況。當夜晚氣溫下降,望遠鏡也要降溫以達到和環境氣溫平衡,望遠鏡裡面的氣柱將產生微型湍流,這會影響拍攝效果。因此,讓望遠鏡完全冷卻到和環境溫度一致的時候才開始拍攝這很關鍵。

其次,大氣中三個層次的對流對拍攝有顯著的影響。

第一層是距離地面30米處的空氣。地面和周圍建築入夜後冷卻,都會攪動這個高度的空氣,造成對流。望遠鏡內部和周圍環境的大氣對流,都會影響大氣的折射率,從而使星體看起來閃爍得更厲害。

第二層是離地面從幾百米至一千米左右的中央對流層。觀測點地勢,包括人流、山坡和其他障礙物在這個區域產生上風向。

第三層是對流層頂部,即從對流層向平流層過渡的區域,是常出現噴射流的區域。

當這些區域快速移動的空氣與拍攝目標天空方位重合,拍攝的照片就非常模糊。當然,沒有穩定的大氣也不用沮喪,夜空中還有很多不受這些條件影響的美景:星座的移動路線、木星四大衛星,經常還會遇到日食、天體合體和流星雨等等。就像出門看天氣一樣,計劃一次拍攝活動也希望能提前得到拍攝的條件,同樣,也很難得到百分之百準確的預測。但是一些基本知識和工具有很大幫助。比如如果將有冷空氣到來,那意味著冷熱空氣對流,大氣一定非常不穩定。


CharlesGuo


其實在人文攝影中是以表現人以及與人相關聯的事物為主要內容對象,主要關注人,人的狀態,人的故事,人和歷史以及未來, 就拍攝技巧而言,應該儘量自然,簡單,樸實,親近,生動,不過多的影響拍攝對象,就讓拍攝對象自然地呈現出自己的本質和狀態,在加入相機後面的那個你的思考和審美趣味,從而成就一張好的人文地理的照片。

拍攝模式的設定

拍攝模式:白天在室外拍攝時,由於不同環境明暗差別較大,通常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新聞攝影師或許會選擇自動曝光模式),光圈優先模式便於控制景深。室內環境通常光線較為統一,可使用M模式拍攝,只把精力用於構圖拍攝。

對焦模式:設定在單點對焦,由手動方式配合構圖移動對焦點,除非是追蹤移動中的車輛、人或動物,我不太使將連續追蹤對焦功能設定在開啟狀態,那代表對焦點的移動會隨著構圖時移動鏡頭而改變,反而增加確認畫面合焦效果的麻煩。

測光模式:在非逆光情況下,用評價測光即能獲得不錯的曝光效果,逆光情況則可以使用點測光。

ISO值:視光線強弱而定,一般設定在200~400,以應付可能的光線明暗劇烈變化,但拍攝之前記得檢查,因為可能前天弱光拍攝ISO設定到了1600沒調回來,結果影響拍攝畫質。

白平衡:在白天室外拍攝的情況下,使用自動白平衡即可,若喜歡更溫暖的色調,則可以選用陰天白平衡。室內拍攝光源相對比較複雜,如果需要矯正必須手動設定,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以RAW檔拍攝,可以不用考慮色溫問題,在後制時重新指定就能得到最佳色溫還原。

2抓拍捕捉瞬間

抓拍和溝通是人文攝影的主要方式,兩者各有所長。對於街頭拍攝,很多場景都是稍縱即逝,這時候往往要以抓拍為主,若有必要,事後再徵得被攝者同意。而對於更為長久和深入的專題拍攝而言,事先溝通幾乎是必須的。這是在溝通前無論如何都無法取得的效果。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切記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都要對被攝者保持尊重。

3連拍模式

人物題材攝影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被攝對象表情自然生動,要捕捉到這樣的瞬間採用連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連拍就意味著一個時間段你的注意力都會在相機取景框內,所以拍攝之前要好好看看周圍的情況,避免出現意外。拍攝的過程中,嘗試變化拍攝姿勢和角度,站著拍幾張,蹲下再拍就幾張,不要被眼前精彩的畫面吸引忘記了變化構圖,說不定一個角度的變化會有更好的照片。





YJJ遊靜靜同學


天文拍攝對拍攝環境和設備要求很高,會影響到拍攝效果的,有天氣原因,比如說烏雲,或者霧。光線原因,任何的外在,咱光都會影響到天文拍攝,還有,天文拍攝需要長時間曝光,足夠的電量,還有合理的設置也非常重要,所以說適合天文拍攝的場地並不多,是非常苛刻的,也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和設備



兵哥美食創作攝影


其實穩定的大氣是最重要的的因素,大氣對流越少越好。比如,拍攝月球和太陽系內行星,大氣對流的影響很顯著。在有利的條件下拍到的木星照片,能看到上面漂亮的斑紋和那個著名的大紅斑。如果拍攝條件不利,這些特徵就都變得非常模糊。同樣,條件好的時候,月球上面的隕石坑、裂縫和崎嶇的邊界帶都能拍到。


阿瓦力的Darkness


拍攝天文題材的照片,一定要選擇通透一點的天氣,不要在陰天、霧霾的天氣情況下進行拍攝。如果拍銀河的話,時間上要避開冬天的那三個月,儘量選擇農曆初一前後的那幾天。拍攝地點要避開有光汙染的區域,海拔高一點最好。可以藉助手機天文軟件,準確預測出銀河升起時間和方位,選好前景,做好拍攝前的佈署,避免銀河升起時手忙腳亂。




雲軒vision


陰天,雨雪天,風沙等都不同程度的影響天文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