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淪陷了一半就選擇投降為什麼我國丟了半壁江山一直在頑強抵抗

眾所周知,在二戰的時候,我國的軍隊在抗擊日寇的時候,傷亡很是慘重,光是國民黨軍隊就死了有400萬,可以說在戰場上百姓士兵的屍骨堆積如山,用一寸山河一寸血來形容真的不過分,有很多人會很疑惑這麼慘重的犧牲,這樣奮不顧身的反擊真的有必要嗎?這是明智的選擇嗎?

法國淪陷了一半就選擇投降為什麼我國丟了半壁江山一直在頑強抵抗


在戰後我國成為了戰勝的一方更是成為了四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比起近現代戰爭,我國的屈辱可以說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增加了有很多人覺得再大的犧牲能夠換來這些也是值得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戰爭初期有一個國家遭遇了和我國相似的境地,但是他們的做法卻完全不同,那麼現在這個國家又怎麼樣了呢?

法國淪陷了一半就選擇投降為什麼我國丟了半壁江山一直在頑強抵抗


法國擁有者300萬的軍隊國力非常強大,但是在主力軍失敗之後,這個國家就選擇了投降,一戰英雄被當率領士兵放下了武器,接受了改變,成立了維希偽政權,並且把自己國家的工業資源礦產等都奉獻給了德國,這也為德國能夠四處攻伐其他地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人說法國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這是一個僕從國,有很多人也贊成這個說法。法國投降,這讓法國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存不僅百姓就連士兵都受到了人道的待遇,法國的藝術品建築等都被完整的保留了,很快的,法國也成為了常任理事國之一,和其他強國一樣站在了世界的頂峰,對比我國和法國同樣的結果,但是卻付出了不一樣的代價,我國這麼做真的值嗎?

法國淪陷了一半就選擇投降為什麼我國丟了半壁江山一直在頑強抵抗


要知道法國是不得不選擇那樣做,因為兩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法國本土面積小,受地形的影響可以說是易攻難守,只要德國打過來根本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但是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口眾多,地形非常的複雜,即便我們丟掉了中東部的一些地區,但是還控制著遼闊的西北,東南還有西南等大部分地區,日本想要在短時間內攻下這些地區根本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我們有迴旋的餘地,此外我國是落後的農業國,不會像法國那樣工業遭受了重創,就可以一擊斃命,因為我們沒有這個缺點,所以走到哪兒也都是吃飯打游擊,所以即便丟掉了。半壁江山,仍然可以和日本抗衡。

法國淪陷了一半就選擇投降為什麼我國丟了半壁江山一直在頑強抵抗


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兩國國民抵抗的決心不同,我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凝聚力的國家,雖然平時喜歡內鬥,但是一旦遭遇了外地,就會爆發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愛戰爭爆發之後,國內的個派系選擇了握手言和,暫時齊心協力對抗外敵,就連土匪都加入了抗戰的行列,但是法國人非常的傲慢,喜歡搞浪漫談戀愛,要論起打仗是真的不怎麼行,更不用說什麼凝聚力,還有堅韌能力了,可以說法國在二戰中相當於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是不得不說法國人很聰明,會伺機而動,等到德國殘血看中時機,然後滿血復活成為二戰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