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时值11月底,一年的农忙已接近尾声,农民们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迎来丰收的喜悦。但是庄稼收割过后田里留下的大量秸秆该如何处理,让不少农民犯了难。
露天焚烧秸秆危害大

过去,每次夏收、秋收完后,不少农民为图省事,往往选择将秸秆一烧了之,许多地方因此而“烽烟”四起。殊不知这种一时的“省事”,会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资料显示,秸秆焚烧产生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以及颗粒污染物,会造成人们呼吸困难、胸闷、头晕无力等疾病,严重的时候还会加剧呼吸系统的癌症发病率。

容易引发火灾,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由于秸秆本身具有易燃、质量轻、质地松散等特性,如遇大风天气,火势很难控制,容易引发大规模火灾。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过去我市每年都会发生因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火灾。

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秸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浓烟,使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对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造成巨大不便,致使交通事故频发。

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业污染。秸秆焚烧后的残余物留在田间会使土地酸化或硬化,严重削弱地力,不利于改土培肥。同时,焚烧时释放的大量热量,会使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焚烧的残余物若流入沟渠、河流则会对水质造成影响,造成农业水源、引用水源的大范围污染,严重破坏农业环境质量。

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五料化”将秸秆变废为宝

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早在2015年,市政府就发布了《关于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通告》《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并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循序渐进减少了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现象,并不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培育新型的秸秆利用生产主体,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处理之路。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种途径进行。

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由于秸秆收集、储运成本高且利用附加值较低,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选择以就地还田的方式进行“肥料化利用”,具体又可细分为机械化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等。机械化粉碎还田方式以水稻、小麦的秸秆处理为主,在巍山、歌山等平原粮食主产区,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依托我市较高的机械化收割率,在收割时就把秸秆粉碎直接抛撒在农田上,既可为土地保温,腐烂后又能给土地增肥,便于下一季作物的耕种。机械化收割后虽然会留茬,但到下一季播种前进行深耕时可以填埋进土里,照样能作为肥料。


覆盖还田主要盛行于千祥、马宅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且农机化水平不高的地区。中药材种植农户会将收割的秸秆收集起来,贮存在田间地头,待元胡、贝母等中药材种植以后,把秸秆直接覆盖在农田上,既能保温,利于中药材种子过冬,秸秆腐烂后又能给土地增肥。

利用率居金华之首!秸秆变废为宝,东阳这样做

“五料化”不仅解决了秸秆过剩的难题,也通过各种途径将秸秆变废为宝,发挥更大的作用。据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度我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总量为9.67万吨,资源化利用总量为9.4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5.8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处于金华各县市区首位。


我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提高了农民秸秆收集贮运的积极性,同时培育新型的秸秆利用生产主体,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巍山永良粮食专业合作社、六石碧得丰粮食专业合作社是我市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基地。永良粮食专业合作社重点在于打捆、收贮,将水稻秸秆打捆后便于远距离运输,提供给周边农户用于种植竹笋等作物,解决了秸秆过剩的困局,又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碧得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则充分利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根据地块平整度自动调整秸秆留茬高度,在农作物收割的同时能实现秸秆全量粉碎、均匀抛洒同步进行,非常有利于早晚稻的抢收抢种。两个示范基地的成功模式,共同推动了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市农业农村局农能办主任马康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宣传引导,逐步改变露天焚烧陋习,提高种植散户的秸秆利用率,并积极探索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商品有机肥的利用模式,将秸秆与养殖废弃物甚至是可腐烂生活垃圾混合制作有机肥料,构建起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拓宽秸秆利用途径。


东阳日报 记者 蒋昊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