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 崔峰

三月的石槽沟,金灿灿的太阳照着绿色的大地,暖风拂面而来, 沉睡一冬的山沟渐渐醒来,充满勃勃生机。

“富硒玉米仁、富硒玉米糁、富硒花生、富硒石磨面……”济源石槽沟不断推出富硒杂粮家族,不仅仅是一道健康美味,更是一个脱贫产业。同时也是“兵书记”陈建政和村两委打响的全村增收“拔穷根”的特殊战役。

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石槽沟村委会

“一个基层组织,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你说啥,老百姓才听啥,否则说话响都不响。”今年56岁,军转干部、济源示范区审计局驻石槽沟村第一书记陈建政快人快语。

从2016年开始,为改变石槽沟落后面貌,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找路子、想办法,找准产业方向,成立村级农业合作社,发动村民大面积种植富硒玉米、小麦,拉开该村致富奔小康的序幕。

“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了,将来总得给人留下点啥”

石槽沟村位于济源市坡头镇东北方,东和孟县交界,南和洛阳吉利交界,属于一个典型的“三交界”地带。全村共有7个居民组、130户、502口人,其中耕地面积1200余亩,村民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

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在支部工作中的陈建政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14年10月,石槽沟的帮扶单位,济源市审计局驻村工作队成立,陈建政被任命为驻村队员,2015年11月任第一书记。

“驻村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了,将来总得给人留下点啥。”陈建政说,2016年至2017年间,看到村里缺水,陈建政利用扶贫政策,争取各项资金近500余万元,在村里的山坡上打出一口369米的深水井,并建立了三个提灌站,实现了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全覆盖。

“村里人过去主要是思想不解放,所以经济发展落后。”6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自从陈建政担任驻村书记以后,先后带领大家种核桃,发展蔬菜制种,到现如今发展富硒玉米和小麦种植。

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村里投资修建储备汛期雨水的水库

“我只是把新的观念灌输给他们,把方法交给他们。”陈建政说,过去村里人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而他不过是把村里的一潭死水,彻底把它搅活了。他说,经过6年来对扶贫工作逐项落实,老百姓已对扶贫政策变得认可、接受、支持和配合。

他坦言,6年来的驻村经历,让他感觉和过去在机关工作不一样了,心灵上得到再一次净化,彻底静下来了。他俨然成为了村干部眼中的“主心骨”,成为了村民心中的“定海神针”。

“当月销售额达到40余万元,净利润十几万元”

“村里脱贫攻坚现阶段,主打村集体产业经济发展。”2018年,在陈建政的主持下,村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所有村民发展为社员。

当年,村里和济源市农科院合作,首批试种了80亩玉米,成熟后送去农业部化验,发现硒含量得到优质标准。陈建政和村干部共同兑了5万余元,购买了富硒玉米石磨加工设备,一个月净挣了6万余元。

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坡头镇特色作物产业基地

“合作社所有功劳都离不开党员群众。”尝到甜头的陈建政决定带动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体村民增收致富。他们和市农科院扩大合作,将全村种植区域分为七大示范区,大力发展富硒玉米、小麦种植。

村里从供种到销售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仅此一项,村民每亩地可增收200元。

2019年6月,第一批富硒小麦成熟后,利用“一事一议”的扶贫政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村里再次投资30余万元,购置了石磨面粉全自动加工设备,并实现了当月投资,当月投产。

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向记者讲解石磨面的生产流程

与此同时,为了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合作社除破例允许让贫困户入股,按照每年10%分红外,同时安排贫困户到加工厂务工,增加收入。

“我们的班子就像一个家”,陈建政说。加工厂建立后,村两委的8名村干部经过厂家培训后,定岗定责,变身设备操作工人。而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和他则分工负责面粉销售。

今年1月,春节前夕,村里的石磨面加工厂接到了30家单位的订单。那段日子,天上飘着雪花,寒风中,他时常和董建军一起给客户送货,“当月销售额达到40余万元,净利润十几万元”。他说,装车、卸货那一刻,是最幸福的时候。

“陈书记我们离不开他,他工作扎实、负责任”

“老百姓最现实,你只要干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老百姓立马就知道,见面打招呼明显不一样。”今年56岁的他,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他动情的说,只希望离开那天,能走的心安理得,再来村里老百姓不骂我,能给我打招呼,这就够了。

六年里,他村委会住处的冰箱里,常会无缘无故多出一些蔬菜。他知道,一定是某位村民趁他不注意,悄悄放进去的,这份心意让他感动。

驻村6年将山沟当家,济源“兵书记”成群众心中“定海神针”

陈建政为石槽沟石磨面代言

“陈书记我们离不开他,他工作扎实、负责任,”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说,六年间,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前的1万元,提高到去年的10万元,预计今年突破20万元,“去年年底,村里还清了所有的历史旧债。”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2018年,陈建政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其事迹获得全国第一书记《我的驻村故事》征文优秀奖;村党支部书记董建军被评为2019年“十佳支部书记”;村合作社被评为2019年“十佳带贫合作社”;陈建政所在的审计局被评为“十佳帮扶单位”。

他直言,自己是个军人,在部队锻炼了十多年,对一切无欲无求。他最大的顾虑,是驻村工作结束离开那一刻,自己对石槽沟规划的蓝图还未最终实现,或将成为最大的遗憾。如今的他,依然不遗余力奔波着,只盼望石槽沟一年一个样,每年一个新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