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

(原标题)落好三颗“子” 激活整盘“棋”

——天等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观察

□ 本报记者 陆明翔 特约通讯员 李志高

“把家里的田地租出去,我们有租金收入;外地老板来种蔬菜,我们有务工收入;集体土地和建筑租出去,村集体有收入,何乐而不为?”去年,天等县福新镇黎亮村引进某农业公司,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蔬菜产业发展所需的冷冻库、分拣车间等基础设施,除村民得到各自相应的租金和务工收入外,每年还有5万元的租金收入做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改该村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历史,难怪村民黄芳华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相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话题时,言语里是说不出的兴奋。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天等县部分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有相当数量的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度日,没有能力开展村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升级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经之路。”天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德庆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展力、服务力的有效途径。赵德庆表示:“一定要全力以赴迅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今年以来,天等县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合作共富、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124个行政村中,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共有58个,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23个,2-5万元之间的有6个,2万元以下的有29个,年总收入达到219万元。

用好人才,选准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

没想法、无方向,这是困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如何变?关键在于人之思想变通!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派什么人去发展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

天等给出的答案是:驻村工作队员。实践证明,天等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值得借鉴的。

年初,天等县坚持“精准派人”的思路,实行定向选派,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从全县精挑细选上千队员驻村扎营。

为增强驻村工作力量,天等县从县直单位、乡镇中选派一批年轻、优秀的骨干力量充实驻村工作队伍。一是选优建强脱贫攻坚工作队。严格按照自治区关于选派脱贫攻坚工作队员的要求,每个乡镇选派一名工作分队长,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每个贫困村都有3名以上县级以上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其中1名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每个非贫困村有1名县级以上单位选派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1名乡镇级选派的工作队员,全县选派脱贫攻坚工作队员总数达322人。二是选派专业扶贫工作队伍。根据市级的统一要求,在选派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的基础上,增派了194名乡镇级的专业扶贫工作队员,组建一支有516名专业扶贫工作队队员的队伍。并按照每名专业扶贫工作队员负责帮扶贫困户不超过80户的基数进行调配工作队员,保证专业扶贫工作队员工作量上的均衡。三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注重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并将全县678名在职的村“两委”干部纳入专业扶贫工作队的管理,共同承担驻村工作任务,驻村力量更加充足。

“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后,他们法子很多,发展集体经济没有搞统一模式,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合村里实际,引导村里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什么适合发展,就发展什么。”天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毅峰介绍说,驻村队员来自各行业、各系统,他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单位职能等方面优势,为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带来了新思路、新点子、新希望,彻底激活村级集体经济这潭“寒冬死水”,迎来发展的春天。

用活资金,选准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口

人才有了,没有资金,白费功夫。没有“三资”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成为“无米之炊”,对于天等县这样一个国定贫困县,这种情况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只有多方筹措资金,为村级集体注入充足的资金,才有可能撬动各类资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血液。

为破解“薄弱村”“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难题,天等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从资金、项目、土地、税收和金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筑牢“四梁八柱”,搭起发展框架。

——积极争取上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经费,发展试点村村级集体经济。天等县争取到自治区支持的2800万元,用于2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打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局面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各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经验。

——争取挂点领导、后盾单位和社会经费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天等县依托市级挂点包村领导的专项经费、后盾单位和社会资金的投入,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这两年,争取到这方面的资金近200万元,投入到把兰村等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整合统筹部门涉农资金集中开展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天等县通过整合部门涉农扶贫资金,2016-2017年,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项目,2017年11月全县统筹5750万元经费,由县级层面集中实施了在县城购买铺面物业、在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等9个项目,现已完成了资金的财政支出工作。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县54个贫困村中,每个村都有15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投入,预计2018年底每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7.5万元以上,全部贫困村均提前达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要求。

管好项目,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精准性

人和资金都有了以后,关键是项目的落实。“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要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针对性,才能发挥项目的效益性。”卢毅峰说,只有先期工作做足做戏了,项目符合本地、本乡镇、本村的实际,项目才能有针对性、资金投入才具有针对性、项目实施后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使资金投入和产生的效益成正比。

为此,天等县研究出台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从发展模式、经营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细化优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发展。

一是出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同时完成了全县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方案。从县级层面,经征求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后,研究制定出台符合县情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为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蓝图;在乡镇层面,指导乡镇结合本地域的特色产业、传统产业、优势资源等,规划好本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前谋划,提前思考,提前介入。在村级层面,指导各行政村(社区)经过班子研究、思考符合本村(社区)实际的项目,依托致富能人、社会能人等力量,积极引进项目带动村民一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建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县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办公室指导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完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通过建立县级项目库,在有合适的资金注入时,立即可以实施相关的项目,确保项目上报的精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严格审核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实施项目。对于下一年要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要严格把关,对应负责的县级部门要跟乡镇反复核对确认项目的可行性,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并产生收益,降低资金投资风险,同时也避免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如今,天等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已经成功探索出5种模式,包括股份合作型、社会帮扶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及物业租赁型等,呈现各显神通、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