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不是变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爆炸新闻 Bombshell (2019)

导演: 杰伊·罗奇编剧: 查尔斯·伦道夫主演: 查理兹·塞隆 / 妮可·基德曼 / 玛格特·罗比 / 约翰·利思戈 / 艾莉森·珍妮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有些人是不是变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主要是影片题材比较好,故事拍的很常规,比较偏纪录风格,名字起的也是一般,毕竟是一件比较出名的职场性骚扰事件了,所以其实最后的结局对于观众而言并不能称为爆炸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三位女演员都有各自的一条故事线,影片前半段三位人物的故事会有点错乱,但表演上各有各的特色和亮点。不论是塞隆的从容优雅与自信,还是妮可“女主播式的微笑”,前两位饰演的主持人角色还原度都比较高。

而罗比所饰演的这位虚拟人物中的两场戏:

第一次在办公室里面将自己的裙子向上提起时,充分的体现出了一位新人在职场上的那种的无助和想要向上发展而不得不屈服的痛苦。

第二次是梅根找她聊完之后,她在和一个男人约会时打电话给朋友的哭泣寻求帮助。她看了一眼正在和她约会的男人之后,躲在墙边哭诉着自己屈服了的事情,可以看出她内心的羞愧和后悔无助。正如她对梅根说的: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沉默会造成什么后果?

有些人是不是变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是的,正是这群人一开始的沉默和忍让给施害者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他可以这么做,没有人敢举报他,因为他才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人。所以没有人敢直接站出来举报,现实状况便是如此。

哪怕是这个事件的发动者格雷琴·卡尔森,她也是经历了一年多的搜集证据,加上她自身的名气和懂得运用一些诉讼的策略,才能在这次的举报中引起社会关注。她的坚强、独立和隐忍是她敢于去举报的原动力,但这都不意味着她一定能胜诉。

在梅根保持沉默的期间,先不论外人,就福克斯的员工而言,有多少人愿意相信格雷琴,不计后果的支持她?若不是梅根站出来了,若不是格雷琴提交了一年多的录音这样关键性的证据,这场官司真的能胜诉吗?罗杰真的会被打倒吗?

很残酷的是,现实状况就是如此。有多少人是变成受害者之后才能共情的?说到这个就比较生气。

有些人是不是变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有些人是不是变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影片最后,罗比帮同性友人拿出了那张她和自己爱人的合影,但是,她还是选择了放回抽屉。罗比摘下了工作证件,丢进垃圾桶潇洒的离开了。她第一次摘下证件是为了见罗杰,此处形成了一种对比。罗杰虽然下台了,但是这样的社会问题真的就此解决了吗?正如罗比所问的:下一个地方会有所不同吗?

真的没有,谁也不敢说会彻底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