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不是變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爆炸新聞 Bombshell (2019)

導演: 傑伊·羅奇編劇: 查爾斯·倫道夫主演: 查理茲·塞隆 / 妮可·基德曼 / 瑪格特·羅比 / 約翰·利思戈 / 艾莉森·珍妮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加拿大

有些人是不是變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主要是影片題材比較好,故事拍的很常規,比較偏紀錄風格,名字起的也是一般,畢竟是一件比較出名的職場性騷擾事件了,所以其實最後的結局對於觀眾而言並不能稱為爆炸了,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三位女演員都有各自的一條故事線,影片前半段三位人物的故事會有點錯亂,但表演上各有各的特色和亮點。不論是塞隆的從容優雅與自信,還是妮可“女主播式的微笑”,前兩位飾演的主持人角色還原度都比較高。

而羅比所飾演的這位虛擬人物中的兩場戲:

第一次在辦公室裡面將自己的裙子向上提起時,充分的體現出了一位新人在職場上的那種的無助和想要向上發展而不得不屈服的痛苦。

第二次是梅根找她聊完之後,她在和一個男人約會時打電話給朋友的哭泣尋求幫助。她看了一眼正在和她約會的男人之後,躲在牆邊哭訴著自己屈服了的事情,可以看出她內心的羞愧和後悔無助。正如她對梅根說的: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沉默會造成什麼後果?

有些人是不是變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是的,正是這群人一開始的沉默和忍讓給施害者產生了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他可以這麼做,沒有人敢舉報他,因為他才是最有話語權的那個人。所以沒有人敢直接站出來舉報,現實狀況便是如此。

哪怕是這個事件的發動者格雷琴·卡爾森,她也是經歷了一年多的蒐集證據,加上她自身的名氣和懂得運用一些訴訟的策略,才能在這次的舉報中引起社會關注。她的堅強、獨立和隱忍是她敢於去舉報的原動力,但這都不意味著她一定能勝訴。

在梅根保持沉默的期間,先不論外人,就福克斯的員工而言,有多少人願意相信格雷琴,不計後果的支持她?若不是梅根站出來了,若不是格雷琴提交了一年多的錄音這樣關鍵性的證據,這場官司真的能勝訴嗎?羅傑真的會被打倒嗎?

很殘酷的是,現實狀況就是如此。有多少人是變成受害者之後才能共情的?說到這個就比較生氣。

有些人是不是變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有些人是不是變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影片最後,羅比幫同性友人拿出了那張她和自己愛人的合影,但是,她還是選擇了放回抽屜。羅比摘下了工作證件,丟進垃圾桶瀟灑的離開了。她第一次摘下證件是為了見羅傑,此處形成了一種對比。羅傑雖然下臺了,但是這樣的社會問題真的就此解決了嗎?正如羅比所問的:下一個地方會有所不同嗎?

真的沒有,誰也不敢說會徹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