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题写《万世师表》与清政府的尊孔

在绵长的华夏文化中,恐怕没有任何一人能和孔子一样,对后世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其中,与孔子相关书法中诸多汉隶名作、历代碑刻、经典箴言,以及御笔书匾等,都是汉代以来尊崇儒术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康熙题写《万世师表》与清政府的尊孔

从汉朝开始,孔子的儒家学说就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推崇。清朝建立后,为了吸引汉族人才,利用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在对孔子的态度上,与之前的几个朝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熙题写《万世师表》与清政府的尊孔

自清康熙帝始,历代皇帝即位,必先亲临北京国子监讲学。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规定:“圣门典例,俱应相沿”,延续了前朝对各地文庙和山东曲阜孔庙、孔府的典制规章和固定赏赐。顺治二年,又诏令将孔子的尊号改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每年春季和秋季,清政府都派遣一位大学士到曲阜孔庙祭祀。


康熙题写《万世师表》与清政府的尊孔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1684年),康熙在南巡江苏回京途中,专程到山东曲阜孔庙祭祀孔子。让随行人员未料到的是,身为皇帝的康熙竟对孔子极为尊崇,一迈进孔庙大成门就行三跪九叩之礼。


康熙题写《万世师表》与清政府的尊孔

在孔庙里,康熙赞颂孔子道:“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万世帝王咸所师法。朕向来讲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扬,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后康熙根据大臣奏,请将此题字制成匾额在全国各州府的孔庙大成殿内正中悬挂。


康熙题写《万世师表》与清政府的尊孔

喜欢此文的可以关注我,欣赏更多有关名家字画、碑帖拓片、汉砖杂项等方面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