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煩心事你會跟誰訴說?

年少足風流


分年齡吧。小時候有什麼事都會大人說。到了十多二十歲的時候,叛逆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了。這個時候不會再和大人說了,會和身邊的朋友說。

年齡再大一點工作了,這個時候有煩心事還是會和朋友同事訴說。

再到了三四十歲,這個時候開始發現身邊的朋友少了,能說心事的就那麼一兩個人了。這個時候會找閨蜜,好哥們說。

再大一點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還會找人訴說煩心事。我想應該不會。因為我發現自己的煩心事找人訴說別人並不能感同身受。最後還是要自己解決,又何必讓別人也擔心呢。



川妹


以前單身的時候,遇到煩心的事,多數會跟朋友訴說!結婚後,遇到煩心的事,多數會跟老公訴說!


我是一個有心事就睡不著覺的人,有事兒喜歡說出來,不喜歡憋著!每次傾訴完後不管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我都覺得內心順暢了許多!

最悲催的是每次我有煩心事我老公都看不出來,每次都要我主動告訴他我不開心了!然後他也不知道我因為啥不開心,就在那一直亂猜,他猜出來的原因都讓我覺得很好笑!


其實現在年輕人壓力都挺大的,如果遇到煩心事兒,有人訴說就去訴說吧,不要假裝堅強,因為訴說自己並不代表脆弱!


芊芷芋



美思達880


不必向別人訴說

一切要學會看破 放下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學忍辱 心量要大

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

多替對方設想 順從人意 讚歎人家好的 不好的不要說也不存於心 何必自尋苦惱呢

這樣不但沒煩惱 別人看到你還會歡喜呢 這是消除煩惱的好良方

要向彌勒佛學習 笑口常開 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南無阿彌陀佛[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佛系少女919061


謝謝美文領域的提問。

作為一個凡人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煩心事,這樣的情況也算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年少時可能從小嬌生慣養被關心過度會碰到一點小事都會耿耿於懷找人傾訴,似乎不這樣就沒有辦法捋順心中的煩悶與委屈。後來父親曾經幾次提醒過我,要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不公與煩心事,獨立消化與解決心中塊壘,不要輕易打擾與麻煩別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面臨的生活難題,尤其是朋友間要“得意不快於心,失意不快於口。”。

漸漸地我學會了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自我排解自我、冷靜分析、自行消化。遇事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讓情緒控制自己左右自己;其次就是冷靜客觀地剖析事情的實質,明白事情的原委本質後就能有應對之策;想出解決方案後自然內心就不會被煩擾與不快,就事論事解決問題後煩心事也自然不復存在。

很慶幸父親在我年輕時就提點了我處理煩心事的方法,我也能按照父親的期望冷靜、獨立地去面對,而不是向很多人一味地由情緒掌控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最終成為人厭狗嫌的麻煩鬼。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職業生涯的上升,遇到的煩心事也呈上升性,但基本都沒有形成對我情緒、心理的困擾,遇事冷靜分析、就事論事解決難題成就了我與眾不同的豁達與大度,這樣“理性”的我為我後來的事業發展支撐起堅韌的心性與強大的內心。

同樣與我相識的朋友也都樂意與我相處,我不會像其他人那樣遇到煩心事就揪著他們不放大倒苦水或失聲痛哭,把別人原本好好的心境也搞得一塌糊塗。我們朋友間的交流有的是輕鬆、有的是歡笑、有的是期待下次的歡聚。有誰不向往明快、輕鬆與歡樂的朋友間交往吶。

當最好的朋友知道我遇到最大的傷痛來主動陪伴我的時候,我也基本不會主動說起,最多平靜地坐一會兒,或外出一起走走,說著風輕雲淡地家居日常,體會著摯友間那種真摯地關懷與溫情。我知道心平氣和的我最終總能想出解決之道,壞情緒除了破壞一個人的心態更多的是做出各種愚蠢之舉,讓事情和自己變得雪上加霜!

當最壞的煩心事降臨的時候我已經習慣了摒棄無用的情緒,冷靜分析客觀面對,等一切變好了後,找個安靜的地方對自己的心傾訴、分析、與安撫,再好好獎勵一下自己。

不打擾別人不把自己的煩心事影響朋友的心境,其實也是最好的維護朋友間的友情;父母年歲老老去,為我們擔了一輩子的心,我們怎麼還忍心將外面的風雨再帶回家轉嫁給他們,何況他們也脫離社會很久,根本沒有能力幫我們解決問題,除了徒增擔憂催老還能給他們什麼呢?至於夫妻配偶,他們也不應該成為我們情緒的垃圾桶,倆口子和美平安方是攜手共老的正途。自己的事儘量自己解決包括煩心事。


*********&&&&&&*********

點擊我的頭像,主頁的文章欄正在發表【生死渡劫紅顏記】系列,文章是根據本人2018年年中的一場真實生死經歷回憶。歡迎大家一起來加關注和圍觀,一起在評論區吐槽、轉發,謝謝!


本人新創作的職場紀實性小說【買手的世界】即將接檔【生死渡劫紅顏記】,它前後跨度共有8、9年時間,描寫本世紀初前後一群外企白領在上海甲A寫字樓裡發生的商戰、情事,整整一代人與著名企業的成長史。



葛曉惠2


年齡不同,傾訴的對象也在變化。

小時候上學,在學校遇到委屈了,跑回家會同媽媽說,然後在媽媽的安慰下又開心的出去玩了。


長大了,尤其處在叛逆期時,傾訴的對象不再是父母,而換成是哥們,很好的那種。這個時候,對父母多數是一種反感,覺得自己的事即使對她們說了也沒有意義。

畢業了,出來社會工作,離家上千公里,這會的傾訴對象,是最少的。都說離家在外,報喜不抱怨,又怎麼捨得同父母說。也許有幸,遇到一直不曾離開的三兩哥們,和他們聊聊就挺好了。

然後,成家了,朋友也多數成家,這個時候,更多的時候,我是選擇沉默。

因為我明白,即使再好的朋友,也沒必要帶給他們自己的負能量,畢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容易,都有煩惱。

成人的世界裡,往往就是這樣,即使一個人忍不住躲在一個無人的地方哭,也要堅強的走下去,因為我們身上的責任。


跟著小白看生活


生活中遇到煩心事和誰說呢?

生活像一團麻,總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生活總帶給我們這樣那樣的煩惱。

有時候,我們被這些煩惱憋屈得想大哭,大喊,好想發洩一下。也想找人傾訴,排解一下。

小時候,遇到煩心事,就和同學嘰嘰喳喳一說,啥都沒有了。那時,很少和父母說。覺得他們是大人,說了也不理解,說不定會捱罵。

有時候,我在日記裡傾訴。我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有些煩惱不便和同學說,就悄悄寫在日記裡。

後來,畢業了,傾訴的對象仍是朋友,日記。

成家了,慢慢地,朋友也沒幾個了,都在為自己的家忙碌。這時候,工作中有了煩惱,首先想到和老公說。但是,不親自經歷體會不到那種心情。和他說,有時覺得他聽得心不在焉,有時覺得他給的意見不合自己的心意,有時他還覺得我的煩惱沒啥大不了的。畢竟他沒幹我這一行,對其中的一些情況也不瞭解。慢慢地,有了煩惱就不說了,還是寫在日記裡,把日記當成最貼心的朋友。

有時,兩個人過日子,肯定有煩惱,這些煩惱,就更不能和老公說了。也不和父母說,不想讓他們擔心。和朋友說嗎?說了又怕別人笑話,再說,何必去打擾人家呢?

慢慢地,也明白了,生活中,煩惱是少不了的,不要像祥林嫂那樣,到處訴說,惹人生厭。經歷了一些事,看清了人心。有時候,你訴說的煩惱恰恰成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給了別人笑料,讓你悔不當初,為自己的輕信別人,為自己總想訴說而悔恨。知道了難不難過都是自己過,傷不傷心唯有自已知,學會了心裡流淚,面上帶笑對人說沒什麼。

於是,又喜歡上了QQ,把煩惱訴說給從不見面的朋友。後來,覺得總這樣,也不妥。因為人家也忙啊,不能總打擾。就借寫詩,寫文章去排解。憂傷時,煩惱時,寫出來的文字是沾愁的,寫出來,就覺得心情好了很多。

日記仍然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我把日記想象成一個知己,盡情地發洩,盡情地訴說。不擔心它會笑我,不擔心它看不起我。

有時候,自己會把煩惱憋在心裡,不說,不寫,任它慢慢消化掉。

有人說,煩惱總結起來就是十二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所以,我們遇到煩惱找別人傾訴,指望別人開解並不是好辦法,唯有自己,還是得靠自己,要告訴自己,往開處想,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再大的煩惱,過一段時間就淡了,忘了。


曾是傻姑娘


我就對誰都不說,就一個字“忍”

年輕時候不懂事,有點雞毛蒜皮的事都要告知父母,想從那裡得到安慰,得到開解。直到有一次,妹妹的話提醒了我,她說,“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別芝麻大的事也去煩他們,要讓他們少操點心。”覺得真是醍醐灌頂,深悔自己的冒失與懵懂。

這條最親近的路都堵了,就更別提別的了,同學好友是不聯繫的,都靜靜的躺在手機群裡,生怕他們問起我的處境,不聞不問不打擾,多好。兄弟姐妹雖經常聯絡,也不過是些家長裡短。真正遇到傷心難過的事,只有自己默默的扛,忍一忍就過去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兔子的八哥生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煩惱在生活中一直是如影隨形的。小時候,有煩惱,可以毫無顧忌的向爸媽傾吐,經常會問:“爸爸媽媽,我什麼時候可以長大。爸爸媽媽,隔壁的小明又不和我說話了。爸爸媽媽,我就想買這個玩具,你就是不給我買。”等等諸如此類的小孩子的煩惱。

青春期,叛逆了,有了煩惱,很少會和父母交流,而是將很多煩惱和親密的朋友訴說。“我覺得,我好喜歡2班的小王;我覺得3班的小張長得真好看;這次考試,我又考的很不好。”很多在現在看來還很稚嫩的煩惱。

成年了,反而是很多煩惱,既不和父母說,也不和朋友說。

和父母說,怕父母擔心;和朋友說,感覺朋友不是你的樹洞。

因著當下很多交友app,朋友圈的應用,現在很多煩惱,我會和陌生人說,或者是將煩惱寫在微博上。

和陌生人說,沒有很多負擔,而當下又有很多陌生人願意傾聽你的煩惱,遇到情況相同的,也還能引起共鳴。

在微博上,在朋友圈,像是寫日記般,打出來字的瞬間,就好像煩惱,已經在向別人傾吐,當煩惱全部轉化為文字的時候,總感覺心裡堵著的一塊彷彿有了發洩的缺口。

就說最簡單的吧,出門在外,高昂的房租,工作的壓力,本想著和父母說一說,但是,當看到視頻那端頭髮漸白的父母,你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煩惱,你都化為了一句“嗯,我挺好的,你們放心!”

想把這些煩惱、壓力和朋友談一談,打電話的時候,發現有些感情,彷彿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慢慢變了,好像這些壓力也不能和朋友說,大家過的都挺辛苦,就不要再增添朋友的煩惱了。

而和陌生人交流,首先,你沒有讓父母擔心的壓力;其次,沒有給朋友壓力;更好的是,有些陌生人,也能給你提一些建議,雖說生活是個人的,但是也可能有相似的地方。

煩惱不怕,怕的是沒人訴說,和願意傾聽的陌生人說完,即使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我覺得生活還是有光明的前方。





舊時青笙


人生其實是一個對比反覆的過程,小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無論是好的壞的我們都願意跟家人去分享。工作以後我們可能有時候會和家人抱怨這裡不好,哪裡不好。等成熟一點後,我們更希望把好的東西去和家人分享,還是把不好的東西自己慢慢消化呢?

中年的我們,尤其是筆者本人,時常會覺得愛莫能助,因為一睜開眼睛就會想到,被母親遺棄的孩子依靠我的人,身邊卻沒有我可依靠的人,我和孩子相依為命,負重前行!

童真的孩子

家人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所以和父母說是人之常情,不過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父母年邁,工作上的事分輕重,多報喜事。現在生活節奏很快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多帶點快樂給他們,少讓父母操心,各自生活環境、年齡、家庭情況不一、自己視情況定。小時候覺得父母是超人,能幫我們解決很多事,長大以後,發現爸媽他們有些事情心有餘力不足,雖然他們很想用自己的全部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是更多時候是幫不上忙的,長大以後很多事情就要靠自己了,慢慢成熟還要成為他們的依靠呢 !傾訴本身並不是目的。說出來最終還是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和途徑,或者是自己在傾訴中找到,或者是向有經驗的人傾訴後,由別人幫你分析開解到。如果有可能或有希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那究竟是對自己傾訴還是對家人傾訴,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在傾訴前有希望解決問題的心態和訴求。

“養兒百歲常憂九十九”這是為人父母的天性,父母何嘗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時候,不開心可以和父母說,但要注意溝通方式,別讓老人過於擔心就好。工作生活不開心,可以跟父母談一談,因為長者見的世面比你多,把你的想法說說,長輩會道出他們獨特的見解,激發改變你多愁善感的心態,好的心態推動你美好生活快樂前行。

奶奶照顧孩子的場景

很多事情就不能憋在心裡面,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有必要的跟父母說一下,本來工作的壓力挺大的,如果不說我們選擇一個人承擔的話,必然對我們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負擔。家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港灣。跟他們說不僅能愉悅自己的心情,還能從中學到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一個人獨自承受的壓力是喘不過氣,可是,幾個人一起解決的話,那就不算壓力了。

你的爸媽是高知,並且和你一直是好朋友,他們在你的職業或生活方面給你一些建議,因為他們是最為我們著想的人,以他們經驗開導我們,傾聽我們,幫助我們。如果他們只是水平有限,認知上和我們有偏差,一直都沒和我們溝通交流過,也可以選擇性重要的說。父母最大的心願是不託累子女,最開心的事是還有能力替子女分擔,哪怕只是聊聊天而已。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是讓父母體驗到他們在你心裡很重要,而不是被忽略,你要懂得有一種幸福叫做你幸福他們就幸福,你開心他們也開心。兒女不管多大都是父母的一生牽掛,他們需要知道孩子的現實狀況才好給建議。父母經歷豐富,社會經驗足,懂得人生百味,你覺得不開心的事可能在父母眼裡那就是過去的經歷,早有解決方法。多跟父母溝通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感情、婚姻、孩子、家庭,營造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既能讓自己在這個氛圍裡感受到被關愛,也可以讓父母覺得孩子仍然在依賴於自己而產生一種存在感,以至於不會產生被遺忘的孤獨感,還有利於老人的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