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饮食文化是不是该改改了?

黑哥迟万胜


大家好,我是二豆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每天都在吃饭一日三餐,都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注意到了没有,饮食也有文化,如果不知道,就听我讲讲吧!俗话说的好:“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早餐的营养很重要。

小孩早上最好吃有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像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片面包着样的组合搭配最好,而一些青、中年人,可以吃一些既好吃又省时间的早餐,如鸡蛋汤和三鲜炒饭。中餐被人称做“正餐”,也需要搭配,最合理的是:豆泡油菜、宫爆鸡丁、米饭和水果盘。

中餐最好吃不油腻的东西。晚餐是供给给晚上睡眠的能量,最好少吃一点,吃一些麦食,如小米粥和面条,最好也上一分水果,营养更全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饮食也有文化呀!

那这样的文化要不要改变一下呢,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一日三餐,炒菜、炖菜、油炸、米饭、面食基本上我家吃的是这些,如果改变了可能会不习惯,所以我觉得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延续下去。






二豆妈


我认为需要改变了

本次疫情最大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也就是说人面对面说话聊天都会传播。

分餐制一直被提倡,可是不适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餐习惯。

就目前来说,传统的小饭店都不具备分餐制的条件,而且我们绝大多数就餐都是在普通的小饭店。

包括我们家里日常生活中多年养成的习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边吃别聊。还有朋友之间的聚餐,点两三个的菜,来啤酒,边吃边聊。

我是东北沈阳的,我们夏天路边摊大排档很是火爆,三四个朋友,点几个小菜,鸡架,烤串,再加上啤酒,就是一顿喝,一顿吹,那是一种氛围,一种情怀,是一种沟通感情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放松。

关于分餐,我们中午吃的工作餐就是分餐吧。每人一份,那就是为了吃饭,不是感情上的沟通,仅仅是为了吃饭。

中国人饭桌上有很多的规矩和含义,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尤其是与合作伙伴吃饭可能是一种商务活动。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分餐制不会因为这次疫情大规模被推广,而且也不现实。

因为不符合我们国人的就餐习惯,我们吃饭和朋友就餐,不单单就是没了吃饭而吃饭[呲牙]

觉得说的对的朋友,给个赞吧。


美食教练


问题提问者,将“饮食文化是不是该改改了?”这个问题提于疫情当前,却是让我另有一番滋味别上心头,激发了我对饮食文化新一轮的深深思考。

我不敢妄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的饮食文化。

今天,本人只想说,当今社会“吃”的本身已经超越了吃的文化文明。

原本,世上万物就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环环相生,完美平衡。

然而,今天有不少的人追求“高端”的食材,在饮食上对野味的“尽情”追求,已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食物链的不堪负重,同样导致了生态平衡的岌岌可危,风雨飘摇。

这些追求高端食材的饮食男女,他们主观地把食材划分了高低贵贱。虽然他们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在饮食上对山珍海味却是有着更高级别上的追求,对珍稀动物的味道更是情有独钟。

中国发达的烹饪技术已经足可以加工任何食材,这样一来就更方便了他们对舌尖上残忍美味的满足!今天的“蝙蝠”美味就是使人终生难忘的经典。

但是,由于他们舌尖上的残忍,进一步促使了猎杀者对野生动物更加无情的猎杀,让本身自带病毒的野生动物的病毒也随之来到人间……

回望2003年的“非典”,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刻骨铭心。但正是由于那段特殊的经历,国人的消毒意识才被慢慢唤醒,更加注重了卫生,并渐渐形成了“清、谈、素”的饮食文化。

警钟长鸣,历史沉痛!

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食”就成了关于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有些饮食上的东西是时候改改了。








东方之光8628


虽然现在慢慢的很多人有了这个意识,但是各种原因也没有那么严格的执行早餐丰富吃饱,像皇帝,中餐不含糊像贵族,晚餐简单像乞丐,总的来说也是因为传统的饮食文化根深蒂固加上如今社会压力大,让人们即便知道也只能迫于无奈接受

就拿我自己的一日三餐做个例子吧 早餐,一定要有蔬菜,高蛋白,主食这三类,其它可以自由搭配。我附上几张图片供参考 ,基本都是早餐在拍,因为早餐才是一天里最重要的一餐,尽量在八点左右吃完(因为大多数中餐12点前吃,尽量保证3-4小时相隔。

可以看出,每个早餐都很丰富,都会有蔬菜类,蔬菜一般都是2-3个种类的组合,时令菜也会出现在早餐里,图片里水果和坚果有时候留待了10点左右吃,其它都光盘!而这些都不费神,15-20分钟左右可以全部搞定 。只要家里冰箱都准备好了这些材料,早上15分钟在厨房可以搞定这一切,完全不凑合,迎来能量满满的一天。

有的人会说,早上起不来,炒菜太麻烦,我只能说那是因为晚上太晚睡觉,晚餐吃的太饱,早上没有精力做这些,一想头就痛,然而这不是早餐凑合的理由哦。

下面再看我的中餐,

中餐我基本保证了菜的多样性,尽量有牛肉鸡蛋或者鸡肉的点缀,保证有足够能量维持到下午6点左右,当然下午茶可以吃点水果或者坚果的。而晚餐,基本就是一盘蔬菜(尽量3个种类混炒)然后一杯牛奶。就不拍照了。这样的一天对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一两次聚会或者有朋友来,晚餐大擦,过几天也能马上调整过来,所以不会影响整个饮食作息

当然,不是每个人能做到,但点外卖的时候,也可以进来这样的构造,蔬菜,高蛋白,水果,坚果,杂粮尽量搭配。而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随便吃一点,毕竟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好好吃饭,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都按这样的饮食习惯来,相信国民身体素质也会得到很大提高,祖国未来的小花朵们也会受益匪浅,从小知道怎么吃,也吃的好,身体棒,学习自然好!


瑜家鱿鱼妈妈


我们的饮食文化是不是该改改了?

看到这个问题,再结合当前情况,引发了我们对中华饮食文化新一轮的思考。为了食材的丰富,就可以百无禁忌了吗?几千年的聚餐制就没有弊端了吗?

中华饮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底蕴,再加上今人的创新发展,把丰富的食材,经过几十种不同的烹调手法,融入文化内涵,辅以艺术背景,再体现在色、香、味、形、触、器皿上,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我国不仅有八大菜系(其实何止八大菜系),地方美食小吃也是数不胜数,异彩纷呈。中华美食在饮食领域绝对屹立于世界之巅,别的国家只能望其项背。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继承和发展呢?

我们的美食食材可以说是数之不尽,瓜果蔬菜 ,家禽家畜,山珍海味,安全可靠的食材多之又多,却

偏偏还是有人没有底线的寻鲜猎奇,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极尽能事,也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吃的。果子狸的阴影才刚淡去,蝙蝠的惨剧又在上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肆无忌惮地打破大自然的平衡,必将遭到反噬。警醒吧!血淋淋的教训,后果谁都承受不起。若不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会是路断人稀。你们这些人渣,你们的这些犯罪行为,连累了国人,又败坏了我们的饮食文化。痛哉!

还有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聚餐习惯。同坐一张桌,同吃一份菜,我夹给你,你夹给我,气氛热烈,亲情融融,这样确实让人心情舒畅,增加了亲情与凝聚力,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拿这次新冠来说,在此疫情不明确之前,我们的这种聚餐方式已经为这次新冠快速传播提供了最大的方便,还有危害极大的幽门螺杆菌也能通过这种聚餐方式进行交叉感染。我建议根据当前的国情,先采取聚餐分餐制,餐桌上一律配备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个人的私筷、私勺不接触公菜,一律用公用餐具添加,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

一点浅见,却是肺腑之言。我们要以此为戒,警钟长鸣!





清梦长存


不能这么简单的看待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提倡不能吃野味,而且还要立法禁止吃野味,这是正确的做法和方向。

至于国人为什么对野味感兴趣,这有很多方面的思考。但是这个标题让我很不舒服,明显是对国人有偏见!

西方人也吃野味,只不过西方国家的人数往往较少,所以分散在这么多国家,就形成不了人数上的恐怖规模,而中国有十四亿人,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吃野味,那人数也是十分恐怖的,但是你说中国人吃野味的比例比西方高吗?我觉得还真不一定高多少!西方传统打猎文化,现在还很兴盛吧!

其次,国人为什么喜欢吃野味,我有以下几个想法。

其一,喜欢炫耀。部分国人生活水平上去了,平常的肉食已经不足以让他满足,体现自己的见多识广,于是去找一些稀少特别的东西来吃,彰显自身的富贵!这个方面,要我们在财富观上去引导,形成正确的三观!

其二,生活贫困。一些人去吃野味,纯粹是因为自身生活贫困,为了改善生活水平才去打野味。最近我看芒果卫视上一个打果子狸被抓住的人,穿的衣服很破烂,房子也很破,看起来很可怜,只是纯粹的因为贫困,才去打猎的,我看了,觉得很悲哀。我并没有为这个人叫屈的意思,在这个非常之时,乃至以后,吃野味都是一件绝对错误的事情,不论有什么为难之处。

我只是希望国家能发展得更快更好,能更加全面地惠及到更多贫困的人群,让他们能够买得起鸡鸭鱼肉,而不是去吃野味。

当然,如果我刚才所说的那人,纯粹是因为自己想吃果子狸,那当我没说,毕竟贫困和吃野味不能划上等号!

其三,确实喜欢吃。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还是那句话,十四亿人,美国加全欧洲都比不上的人口,出一些特殊嗜好的人,再正常不过了吧!这些人,只能用强硬的法律法规去限制!


火闻君


我们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几千年来,我们的饮食不仅抚养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也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人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众多的传统美食中,如馄饨、饺子、包子、牛肉面、油条、葱油饼、炒饭、炒米粉、炒面,以及酸甜排骨、酸甜炸鸡、叉烧、烤鸭、烧鹅以及各种小炒等等...... 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

每一种饮食文化,由于物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改变饮食结构,如在每一餐中,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白米、细面的量,增加些粗粮、豆类、蔬菜、肉类等。每天最好吃不少于10种类食物。这样营养搭配均衡,利于身体健康。如下图一,是一份简单的炒饭。这份炒饭用了大米、藜麦、腊肉、青豆、玉米粒、胡萝卜粒、洋葱、芹菜以及鸡蛋等10种食材。图二是紫菜饭卷,用到了大米、三文鱼、吞拿鱼、仿蟹肉、胡萝卜、青瓜、紫菜、鸡蛋、少量鱼籽等。图三是烤千层肉酱饼搭配生菜沙拉。@美尚品味





美尚品味生活


为什么我们的饮食文化要改正呢?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食文化传承至今甚是伟大。也代表一个民族的强大。很多国家的人都喜欢上了中国美食。而且还要学会用传统餐具筷子吃中国美食,很多老外对中国美食津津乐道。中国美食在外国是特别受欢迎的。比如说老干妈,辣条,方便面。在中国这些根本不算没事,在美国非洲这些都买到了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元。可想而知中国美食多么受老外欢迎。身在中国的老外更是打算吃遍中国各个地方的美食,结果大半年还没走出成都,是因为成都美食让他欲罢不能。所以我们的美食文化应该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不懂中国美食文化的外国人了解和喜欢上中国美食。我为中国饮食文化而自豪。


美食钥匙


要改,但应继承传统菜精髓,吸收精华,同时借鉴法餐、日料的优点,做能更走向世界的中国菜。

想起19年去吃的一家老店。

相信多年前,这两样菜一定比看起来好得多。现在却不是了,冷冻鸭子肉质很差,还有一丝腥味,大刀饼没什么味道,只能吃个氛围。

遗憾的不只是这家,传统菜整体都在没落。

青黄不接,浮躁的当下,很少有用心做菜、甘守寂寞的人,会用心去吊一锅汤,会去一样一样地选出最优良的食材,会热情地对待每一道菜。而那些繁难的技法,纯正的口感更早已像稀有动物般消亡。



美食浪人杜子轭


饮食文化,也即是文化之一。中国传统的各民族的各有风格特色,广袤华夏历史渊远,博大精深,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山川有异,水土有别,多姿多彩,饮食特色应固本创新一一即民族又不失时代,传承民族特色,创新绿色健康风味问鼎五洲,走向世界,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中国的复兴现阶段是农村经济包围城市的经济复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