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最為著名、技藝最為精湛的藝術家之一,英國學院派畫家中最頂尖的人物,在西方藝術史上也是最傑出的風景畫家之一。

威廉·透納以畫光影、水氣、空間極富變化的海景而聞名,特別善於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係,尤其對水氣瀰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作品想象力極為豐富,他實際上是一個多產的藝術家,一生創作了幾千幅素描、雕版畫、水彩畫及油畫。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透納 《奴隸船》

《奴隸船》被認為是透納一生中最為富有想象力的傑作。此畫為詩歌《倒塌的希望》所作,結合詩的意境,令暴風雨到來前的場景帶有戲劇性的悲壯感。筆觸狂放不羈近似寫意,在這裡,形體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情感的抒發開始逐步成為藝術的主流。

他畫風景的興趣,集中在對光線及色調的變化和把握,而對景物形體本身的造型不是很在意,這點對日後印象畫派的誕生以及現代抽象繪畫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或者說是一個發端。威廉·透納與約翰·康斯特布爾並稱為“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或意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自己獨立道路的兩個人”。

透納後期的一些作品被同期的評論家認為是”未完成“的狀態,在他的作品中對大效果的關注開始遠超細節,不再拘泥於細節的準確,所有的形體都融化在光與色的奏鳴曲中,充滿著浪漫主義式的激情。正是這一畫風,影響了後來的印象主義,比如很多人認為《日出印象》就曾受到透納《月下煤港》的影響,弗伊斯特評價說:“這幅作品描述了19世紀正在成為工業國家的英國”。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自然與人類工業的關係逐步成為藝術家的表達主體之一。在透納的筆下,人與自然巧妙融合,而並非單一的風景再現。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透納 《月下煤港》

他曾走遍意大利,最後才專心去描繪大海的光色和空氣的變化,他悉心研究海上光的強度、雲彩和風雨的活動,在色彩上,他培養了一種具有浪漫主義感情的特殊手法、創新色彩,晚年致力於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這對後來英、法兩國的印象主義運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透納自己曾說,描繪自然需要準確的觀察力,他的繪畫是他視覺感受的體現,而透納的視覺感受和經驗正是他長期細緻觀察大自然的結果。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透納《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1839年

他在藝術史上的特殊貢獻是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納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後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追摹直至十九世紀晚期。但對透納藝術成就的全面認識,則是20世紀後的事。

在《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這幅作品中,透納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融為一體,畫面側重整個色彩的調子,在色彩的冷暖、飽和度上極盡細微的變化。左上角是柔和的藍色和灰色,可看到遠處天空中月亮的微光。淡白色的倒影,映照在雲層和海洋上。當接近日落時,顏色會變得更溫暖,更生動。相對飽和的橙色、黃色被用來製造光的錯覺。地平線上,在落日的餘暉下,是一抹清涼的藍色,這有助於把天空和海洋分開,也為上面的暖色,增加一些直接的顏色對比。整個色彩的運用,可以是非常的高超。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局部

在構圖上,採用一種更加環境化的方法,他選擇更多的包括周圍的天空和海洋,而不是僅僅聚焦在船身上。

從1960年代晚期開始,學術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評價透納及其作品的浪潮,對透納的研究更加全面,展現了一個更為複雜的透納,他不再被看作是一個橫空出世的人物,而是認為他與當時的思想和藝術潮流密不可分。大量的研究都側重解讀透納的意象在當時的含義,而不是用20世紀的眼光來加以衡量。這些研究非但沒有消減透納藝術革命性的特徵,還把這些特徵還原到當時的背景,將反叛的青年透納與前現代的成熟透納聯繫起來。

威廉·透納:他是學院派頂尖人物,卻促進了印象主義的誕生

透納 《海中漁夫》1796年

透納的一生中充滿了這種革命性的特徵,不管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都愛上了他的作品,這一點很意思,一方面,英國的遺產保護界借用他的作品來保護風景;另一方面,泰特美術館從1984年開始,借用透納的名字來命名一年一度的現代藝術獎(即透納獎)。

不管人們是否喜歡,他的油畫和水彩畫都留在了世人身邊,不斷地令人驚訝,愉悅和振奮,當然,也讓他的名字永遠留駐。

圖文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