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文丨大川

導語

此次疫情過後,在線教育是迎來了春天嗎?相反,讓所有家長認識到了“在線教育”的真面目。


早在日前,嘉定公安分局接到派出所報警稱,有人要跳樓,隨後民警趕到,發現是一名女子站在陽臺外側,情緒非常激動。後來經過勸導得知,是因為孩子學習經常跟家裡發生矛盾,母親在爭執的過程中,情緒激動,做出如此舉措。

至2019年12月的疫情蔓延,全國人民面臨“停工停學”狀態,這一段時間裡面激發了太多的家庭矛盾,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為學習的事情,衝突不少


以前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只需要負責他們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偶爾承擔者心血管梗塞的危險,輔導監督他們做作業,而如今在家陪孩子上網課,有時候真的被他們氣昏了。上課之前拖拖拉拉,上課途中左顧右盼,生怕稍不注意,就在玩手機,玩電腦……

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不知道你家是否也是一樣?看到這裡不要著急,不是你一個人面對這樣的狀態,而是全國大部分的家長都跟你一樣。

全面推進網絡直播授課背景

在全國各地全面推進網絡教育,也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不得已才採取的辦法,如果能做到及時止損,就已經不錯了。其實推進網絡教育,不是說讓學生學習能夠有多大的進步,而是在這個漫長的假期,希望他們能夠端正學習的態度,自己不鬆懈,下來那就已經很成功了。


面臨著身心與身體的雙重壓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網絡授課,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深有體會,希望能早日將孩子送到學校去上課。


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利有弊,我們要全方位的去認識網絡直播教學才能夠更好地對這種教育方式進行改變,使它能被我們所有人接受。

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全面推進網絡直播教授課意義何在?

在當前這個經濟發達的社會,教育資源相對來講分佈均勻,但是難免會有地區個體差異產生。僅靠網絡直播教學不一定能夠改變所有人的命運,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教育方式的興起


教育教學,它有自身固定的規律,但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新興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共享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比如說在貧困山區,就能夠在家看到清華、北大某某名師直播授課;很多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我可以通過動態演示展現在孩子面前,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信息網絡時代,我們不用去考慮距離的問題,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能夠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
如果沒有網絡教學,那麼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單考學生自己學習,可能會陷入“迷茫期”。很多的學生,他們只有在老師、家長的監督帶領下,才能夠找到學習的那種感覺,一旦缺少引導,那麼他們變得漫無目的,行為懶散。


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雖然一整天都在看書學習,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不知道自己一天下來,到底學到哪些知識。大腦對於知識的構建非常的零散,學習效率非常的低。

所以說在學生的“空白期”推進網絡教育,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網絡直播教學帶來的影響

①:在網絡直播教學的環境下,學生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兩極化;自律的學生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好,只會“演戲”的學生成績會明顯地退步。

畢竟學霸只是針對於少數,我們大部分人還是屬於平凡人。根據相關學者調研結果表示:未來社會的發展還是要靠大多數的人,所以在這裡我對網絡直播教學這種教育方式產生了懷疑,它是否真的能夠完全取代課堂教學呢?


直至3月8日 ,我看到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視頻:一位女老師在上晚課的時候,突然班級上的一個男生對其破口大罵、出口成髒,持續了十多分鐘,我才知道網絡直播教學始終都取代不了課堂教學。


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此次網絡教學課堂截圖)

因為它沒有溫度!


教育的主題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不管是生活學習還是行為道德上出現問題,老師都能夠當面的去給學生糾正,指導並改正這種錯誤,我想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


②:坐在電腦前看著直播教學,缺少運動,學生身體明顯出現了不良反應。


作為老師的我,早在疫情爆發之初,就開始在網絡進行直播教學。每次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講的口乾舌燥,猛地一起身會發現眼前一片漆黑,這種感覺是非常難受的。


同樣一個突出的問題,在大家眼前顯現的出來。長時間的盯著屏幕去看眼睛會出現不舒適的情況,這段時間過後,在線教育是否能走向春天?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一點就是等學校開學之後,眼鏡店肯定會人滿為患。


去配換眼鏡肯定幾乎都是學生,並且這部分群體應該越來越趨近於低齡化,因為對於低年級的小孩子來講,他們正處在生長髮育期,外部“劣性條件”對他的影響應該比成人影響更大。

網絡授課:有溫度的教育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那麼就提醒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作息時間,長時間的晚課之後要起身運動,眺望遠方。暫停使用任何電子產品,讓眼睛能有一個休息的時間,不然可能會增大近視眼的患病率


網絡直播教學,少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利於解決學生及教學問題。

結束語


大川老師認為:教育如果缺少溝通,那麼變得沒有溫度,僅僅依靠基本的學科知識,不足以讓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其實我們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是要注重自己的“品行、道德”。

這些東西我們不可能僅在一臺電腦前就能學到,所以教育真正的方式還是要回到課堂,學生只有融入到集體當中,才會切身實際夠感受到學習的氛圍,才能使學習效率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