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今天看到了單位的一位同事發了一條朋友圈,

說是自己家的孩子現在在讀小學,而每天都會有外教在網上給孩子上口語課。

孩子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相差了5700公里,時差也有將近8個小時。換做是10年前、20年前,這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

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孩子正在用電腦上網課

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的推動了教育環境的改變,曾經我們覺得無法實現的一些教學手段,在如今的科學環境下都成為了現實。

其實這些科技信息手段不僅僅體現在孩子的網絡課程,或者早教課程中,更多的還是牽涉到他們的日常的學校學習中,而科學技術發展其實已經大大改變了現階段孩子的學習模式了。

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學生利用電腦進行學習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推動了孩子的信息獲取速度

在過去,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書本的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面,甚至很多的孩子在閱讀了許多書本以後,也沒有辦法獲得最新最前沿的知識。

如今孩子只要有合理的渠道,可以快速便捷的獲取到當前最新的、最熱點的知識點。並且通過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點上,很多時候甚至掌握的知識會比老師還要更多。

正因為如此許多學生,他們的學習模式也在悄然的發生改變。有的孩子題目做不出,直接把題目拍一下,上傳到網絡端,就會直接獲得該題目的答案,甚至還有對該體的詳細的解析,大大方便了孩子的自學。

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利用信息技術,孩子們的眼界更開闊了

教學的模式也在悄然的發生改變

過去的學習課堂總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孩子就是被動的去接受老師的授課內容。

然而在如今的科技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也從原本的一支粉筆,一個黑板,幾張掛圖。轉變為多媒體的、交互性更強的授課模式。

就像課堂從原本的PPT,實物投影,到現在的電子白板、智能黑板,有些學校已經配備了學生人手一個的,上課專用的平板電腦。

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孩子們在課堂上用平板進行學習

就是可以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教學,隨時獲得學生上課時的反饋信息。而利用VR、AR等相關技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對於一些化學實驗或者生物學的知識,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可以說正是由於這些科學技術的悄然興起,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已經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

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老師運用智能黑板進行教學

科技的進步也改變了老師的授課觀念

對於同樣一個授課的知識點,如果你那一位剛退休的老師,與剛工作5年以內的老師共同進行同一堂課的備課的話,你就會發現兩位老師,退出的課堂的授課方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兩位老師的方法並沒有優劣之分,而是他們在現有的習慣和技術背景下,所選擇的不同的教學手段。

如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你問老師一節好課重要的是什麼?老師可能會說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否到位,如果你是我一位年輕老師,他可能更多的會關注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是否獲得了鍛鍊和提升。

其實這和現代的科技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你要鍛鍊學生的能力,那就讓學生去學會發現問題,制定計劃,解決問題的一整套流程,而這個過程中,如何制定計劃,解決問題,是需要技術的支持的。

例如:如果要講到酸雨的鑑定。過去老師就會說PH小於5.6。如果是現在的課堂,那麼技術手段加上去之後,就像可以通過pH酸鹼性的傳感器,通過自己的親手實驗來獲得最後的結果。

科學技術是如何改變課堂的?其實已經悄然發生,老師們要注意了

老師們的備課也會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

讓孩子親身體驗了,孩子所獲得的知識會是更加牢固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學技術的進步的確能夠幫助孩子,能夠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學校教育也會不斷的自我進行調整與進步,使課堂能夠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從而成為學生核心素養提高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