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中國式的育兒,誇讚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傳統的文化氛圍之下,幾乎每一箇中國人想看到小孩子,都會輕聲誇獎一番,就比如“可愛”,“聰明”,“乖巧”和“聽話”等等,只要是誇獎,即便在怎麼小,甚至有些虛偽,父母都會很受用,為自己的育兒方式增添信心。所以父母總會可以訓練孩子,就是為了讓其更加優秀許多。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而在諸多的誇獎中,“教養”無疑是父母最受用的東西。小孩的人生歷程還很長,思想和學習也還難以初顯,所以可愛和聰明都並不怎麼被父母關心,但教養就不一樣了。懂得禮貌的孩子向來容易被人接納,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環境中,並且對於性格的培養十分重要,更重要的,父母因此感覺到臉面有光。認為自己教育得好。所以從小開始,孩子就會被父母可以教導要遵循禮貌,友善待人。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其實並不是完全受用於所有的孩子,就比如這些常見的5種中國式禮貌,就沒有讓孩子變得多出息,反而容易影響到孩子的人生髮展。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家長強制教育的“中國式禮貌”,不會讓孩子多有出息

一 、打招呼


嘴甜的孩子很討喜,不過最笨的孩子也並非就被人討厭。並非所有的孩子都開朗大方,有些孩子如果不願意跟長輩打招呼的話,其實就不要強行讓他打招呼,因為孩子也有怕陌生人的階段,強行要求打招呼只會讓內向害羞的孩子愈發焦慮,對這個長輩充滿恐懼。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二 、表演節目


多數孩子都有被家長逼迫“表演節目”的經歷。因為孩子越是優秀,父母就越是覺得開心。不過同樣的,如果孩子並不喜歡錶演節目的話就不要強迫孩子表演,大方開朗的性格並非說表演節目就能養成,反而強行表演節目,會讓孩子特別害怕。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三、謙讓精神


孔融讓梨的故事被無數位家長說給小孩子聽,就是希望讓孩子養成謙遜的性格,謙讓的習慣。不過這並非一定就是好的,有時候也會不利於孩子養成“物權意識”,更加容易發生的是產生孩子間的矛盾。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四 、過分謙虛


謙虛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知道驕傲對人的經歷會產生多少不良影響。所以謙虛十分重要。但過分謙虛就實在沒有必要,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外人面前表達出這些,所以過分打壓孩子。但這樣也不利於自信心的建立,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努力白費,不少就中斷了深造的路程。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家長強制教導“中國式禮貌”,並沒讓孩子多有出息,反而影響一生

父母如何做好積極意義的“中國式禮貌”?

其實中國式禮貌並非是完全錯誤的,它有利於我們養成傳統道德,德藝雙馨。但需要記住的一點是,不能成為父母作秀的工具,同時也應該遵從孩子的意願,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