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被株连九族,为何没有人逃跑?

活到老学到老123


答:这位网友问“古人被株连九族,为何没有人逃跑?”我想反问:“您是怎么知道没人逃跑的?”

只要用脑子想想,就不难得知:只要有机会逃,没有多少人是不想逃跑的。

只是,逃跑后活下来的,必定改名换姓,不让外人所知罢了。

而您不能根据不被外人所知,不为史书记录,就断定没人逃跑。

我们读演义小说《薛刚反唐》,薛刚闹花灯,捅下娄子,薛家被株连九族,大概有八百人被杀,同埋于一坟,用铁水浇灌,名“铁丘坟”。那薛家有没有人逃跑呢?当然有了,薛刚不就跑出来了吗?他的侄子薛蛟不也被人偷换出来了吗?

同样,演义小说《呼家将》(准确地说,应该叫“呼延家将”)也是走这一戏路:呼延庆闹花灯,捅下娄子,呼延家被株连九族,大概有一千人被杀,同埋于一坟,名“肉丘坟”。那呼延家有没有人逃跑呢?当然有了,呼延庆就跑溜出来了呗。

……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急了,说,我说历史事实,你跟我扯什么演义小说?

好吧,那就说几则历史事实。

逃跑过程中,动静闹得最大、效应最轰动的,是过昭关一夜白头伍子胥。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痛痛快快地报了父兄之仇。

东汉第二次“党锢之祸”,张俭的腿也跑得很快,望门投止,沿路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天下人家重其名行,冒着家破人亡的牵连大罪保护他、收容他。

最终,张俭辗转逃难,遁出塞外,免于一死,但他所投靠的人家,“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还有,维新运动失败,慈禧太后发威,宣布“临朝听政”,软禁光绪帝,处斩戊戌六君子。康有为脚底抹油,溜得很快,经由吴淞、香港,躲藏到了日本。

现在广州有一个自称名叫爱新觉罗·州迪的人,他说他是大清皇室后裔、多尔衮的10世孙。

熟悉历史的人觉得奇怪,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多尔衮生于1612年,死于1650年,享年38岁,他有6妻4妾,仅生有一个女儿,并无儿子。最惨的是,多尔衮死后,其政敌揭发其大逆之罪,被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抄家处斩。

那么,州迪怎么会是多尔衮的10世孙呢?

州迪解释说:“实际上,多尔衮死后遭到政治清算时,我的先祖,也就是多尔衮的儿子,先是被奶娘抱到关外避难,后来被吴三桂护送到云南,长大后再迁居广州,一直隐姓埋名。”

看,州迪所说如果属实,那他的先祖可不就是面临大祸时逃跑出来了吗?


覃仕勇说史


诛九族在古代应当是最残酷的刑罚!而且没有之一!

一般来说除非是认为罪大恶极,十恶不赦者才会累及九族!这是斩草除根,永绝后患的手段!中国古代诛“九族”之罪有很多,但无论欺君,还是判逆,可以说是侵犯了皇权,触怒了皇帝!

一般来说九族包括:父族(四族):1自己一族;2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3出嫁的姐妹及外甥;4 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族):1外祖父一家;2外祖母的娘家;3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族):1岳父的一家; 2岳母的娘家。

至于为何没人逃!原因无外乎:

1.事起仓促,皇帝一声令下,族人来不及逃跑,就被官兵包围,然后被一一格杀!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时候就算知道将被诛九族,想跑,但考虑逃走也是会被全国范围内通缉抓获,索性放弃了逃跑的念头!

3.古代君臣观念,皇权至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深入人心,慷慨赴死也是一种忠君爱国的表现(荒谬的愚忠),或许同时也是一种无奈的抗争吧!

4.经营许久的大族,也有可能将部分优秀族人分散出去,族人明面上被灭了,但这部分人的死却保全了送出去族人的生存,未来未必没有翻身的可能!

以上种种,都是猜测,因为毕竟历史上诛九族的情况并不常见!



队长不要脱裤子


古人被株连九族,为何没有人逃跑?

株连九族,是指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也逃不了承担刑事责任,简单来讲,就是一人了犯了大罪,与他有血缘亲情关系的,基本都得被消灭。这当然不是什么好制度,斩草除根,清除所有力量的做法,和统治者假惺惺地高唱着的仁德是完全相悖的,人又不是韭菜,割了还会长,灭了也就灭了,有没有下辈子不太好说。

能够上株连九族的罪当然不会太小,往往都是谋逆一类,就咱们说的那种造反,颠覆现有的朝廷。造反成功了,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姓成国姓,后代子孙也跟着享用无边的富贵权势,可是这种操作风险太高,因为一旦失败,也就意味着要被连根拔起,要不满门抄斩,更严重的就是株连九族了。

其实造没造反的,并不需要什么多么明显的证据,皇帝老儿认为你造了反就造了反,没有也可以变成有,就如清朝的文字狱,一首诗一个字,都可以定性,没必要再去找其他证据了。犯事本人只要说过话,只要写过字,就有办法定下罪名来,家族里的人呢?一律顺藤来,封建王朝搞斗争,一直都这么做的,作为犯事人的家属亲友,为什么不选择逃跑?

不敢跑,也没地儿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什么东西都是皇帝的,臣民百姓的命自然也是一样,他想要谁死,谁就得死。跑?从小受到的忠君教育也不允许,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只有不是的臣子,没有不是的君父,君要臣死,必然是臣做了该死的事。

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会有侥幸心理的。历史上株连九族的情况不多,毕竟也有,可是当代皇帝为了证明自己贤明,标榜自己仁义,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没有什么威胁的人留下来(以供以后洗脑),比如说东晋时不杀妇女,唐不杀老幼残,明清时的犯事人员家族的小孩子,还可以做为奴隶,活着总比死去要好,不跑还有活着的机会,跑呢,就只有死路一条,甚至作为典型,死得更惨,还不如向老天爷祈求那一点点渺茫的天意。

再说跑,也往往来不及,来得及也没地儿跑。

古代可没电话,往往当朝雷厉风行,皇帝大手一挥,某某罪该万死,株连九族(其实这也很儿戏),办案人员和军士们的速度很快,犯事的家族往往还没来得及收拾金银细软就被连锅端了,极个别的可以混出去,重要的人物往往都有册可查(族谱发挥作用了),一查一抓一个准。

跑出去的人怎么办呢?投靠谁?亲友吗?且不说都黑榜上有名,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也不能投靠,这世上,多的是卖友求荣的势利人——也不能完全怪人家,窝藏罪犯可是要株连的!出行必须要有路引,没这东西,你跑不远。可是路引是官府给开的身份证明,哪个傻缺敢给通缉犯开这个?交通不便,跑也跑不了多远,地广人又稀,跑哪都会被人认出来,整容技术不发达,画影图形就够了。跑更远的山林里吧,求生技能未必有,那会儿的野兽比人多,相信那些细皮嫩肉的小姑娘小伙子,很容易引起野兽们的注意,侥幸不死,也过不了几天。

与其痛苦中等待死亡,倒不如引刀成一快,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万一皇帝大开恩,不杀了呢?那不就捡到一条命嘛。

所以,跑有跑的劣势,不跑有不跑的好处,当然了,能不被株连当然是最好的。站队是一门学问,因而,墙头草也就多了,可同富贵,别共患难,是他们的处事原则。

以上抛砖,还请高手上场!期待关注叶之秋的头条号哈。


叶之秋


跑?怎么跑?古代采用的是户籍与连坐制度,一旦决定把某一个人九族都灭了,立刻整个地区的人都会动员起来看着他们,防止他们跑掉,如果他们跑掉了所有人,我指的是所有人都要入罪的。


在古代的保长里长的制度也比较坑爹,他们是一级看一级的,不像现在下级出事了,上级可以一推625把自己排除,在古代追责可以最高追到宰相,所有人都会入罪,只不过罪责轻重之别,但是那也会进入档案的,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所以在这种几乎严格到村的保安制度下,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宗族想跑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把所有人都买通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制度一般不会突破,但是一旦突破这个朝代又要更替了。


一介小民


不是不想逃,而是逃不了。

面对株连九族这样的大罪,谁会眼睁睁地等死?但是,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逃得了?

都有哪些人,会被株连九族?

千万别觉得株连九族,就像你喝白开水那样简单;也别觉得这个罪刑,就像是市场上的大白菜,能够贱卖。


  • 凡是被判株连九族的人,都犯了大罪。这个罪过,一般都是谋反。


举例来说:

在隋炀帝末年,统治昏暗,导致各种叛乱现象群发。其中,造反者就包括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根据《唐六典注》的记载载:

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裂枭首,磔而射之。

这里说的很清楚,杨玄感被株连九族。

当然,比株连九族再惨一点,还有诛十族。这是明成祖朱棣篡位后,因为方孝孺不听话,针对方孝孺的操作。


凡是被判诛九族的人,都是在政治上大大得罪了皇帝的人物。

也就是说,是皇帝要灭你全家。

凡是有亲戚关系的,不管是血亲,还是姻亲,都要跟着一起去死。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逃走?

古代并不是一个自由迁徙的社会。想要出门,就得用地方政府开的官司文凭路引,否则几步路就会被抓回来。

就像在八十年代以前,大家出门还要地方开介绍信一样。古代也需要这个。

因此,株连九族的人当然逃不了,只能默默等死。


HuiNanHistory


第一: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成功的逃跑了,也活不了多久,因为会有官兵追杀,可能一生都要东躲西藏,古时候的交通设施不是很发达,不像如今社会有汽车,高铁,飞机。那个时候跑得最快的就是马,而且不是每条马都是千里马,不可能日行千里。从一个地方跑去另一个地方的成本太高了,一趟来回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还会耗费人的很多精力。古代很多人一生都没离开过出生的地方,甚至没有出过县城。

第二: 可能是没有任何消息直接被抓了,以前没有通讯工具,没办法通风报信,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抓了。被株连九族的人,肯定都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谋反罪,因此在主犯被控制后,九族内亲属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控制或软禁起来。所以他们没有时间逃跑。

第三: 在古代,身边的人都很固定的,一个镇子的人看着都会眼熟,如果真的逃到别处,人都会留意这个外来的陌生面孔,而且逃犯是会被通缉的,会在每个县城墙上贴上通缉令,要是有人看到通缉令,肯定会为了钱财到官府举报。这就是他们不选择逃跑的原因了。


98xie


  株连九族,意思是一人犯死罪,全家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即意味着一人的死罪扩展到全家成员的共同死罪。

  株连九族可以说是最暴虐不堪,而又使人恐惧无奈的一种刑罚。试想你并没有犯错,结果却因同族的他人犯错而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

  但是在古代,很有意思的是,古人被株连九族,有人或许会怨恨,却很少有人逃跑,来躲避这飞来横祸,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古代交通不变。

  古代交通主要以马车为主,马车速度慢,古代的道路没有现在的公路这么四通八达,只是以官道、崎岖小路、山路为主。

  官道有人查岗,崎岖小路难走而且比较容易迷失,山路多危险,且凶猛勇兽较多,就算想逃,都不知道去哪条路走,逃跑路上风险也大,所以基本就不怎么逃跑了。

第二,地广人稀。

古代王朝可以说是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但是村落之间距离较远,村里人口较少,所以邻里之间就比较熟悉,如果有陌生人来访,容易引人注意,口口相传,大家都会知晓有陌生人出现。

即使隐藏城镇里,城镇户籍制度也不叫完善。每几十户或几百户就设置有人管理,这样保证了对于人口的筛查与整理。所以如果有外籍人员入户,会立刻引起管理人的注意。

所以正因如此,才导致逃跑时很难躲藏,容易被抓获,最终还是逃不过被杀的命运,所以就基本上不逃跑。

第三,消息传递慢。

  古代消息传递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也就是说有同宗族的人犯错,统治阶层颁布株连九族的命令之后,并不能立刻传递到亲朋之间,所以同宗族的人很难立刻知晓自己本族之人获罪消息,甚至有的在官差来上门抓人之际才能知晓,所以想要逃跑很难。 

第四,忠君观念

  古人可以说是很重义忠君,古人常说“天地君亲师”,君王排在前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就是说君主一旦颁布株连九族的旨意,被惩治者很少有反抗的,因为这是皇权的威严,逃避罪行即是挑衅皇权、不敬君主,这在古代是不能被容忍的思想。所以才会导致古人被株连九族后,不选择逃跑。

第五,亲情观念

  古人也很重孝,亲情观念比较重。宗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依托,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如果有人发达,宗族之间会利益共享;反之,如果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宗族之间也会全族覆灭,生死与共。这是古人之间对于家的概念。所以才会使得他们在株连九族时不逃跑。

  综上所述,古人才会在面对株连九族时,不逃跑。


灵芝浅谈历史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想跑,是根本跑不了。

要知道古代不像现在,那时候信息传递是很慢的,被连累的家人大多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


还有就是诛九族这种惩罚来的太快了,往往在下达命令一天内,这些人就被斩杀完了,他们压根来不及连夜逃跑。



另外在古代,跑是不太可能的。城门会被封锁掉,然后贴上通缉犯的画像,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想跑,真的很难。



所以他们并不是不想跑,而是自己跑不掉,跑掉被抓回来的后果是更加惨的,而且实际上,古代有很多皇帝诛九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残酷,老人孩子都会放过的,不是主犯的那些亲人,也只是会存军,流放等等。


历史小侦探木木


古人被株连九族,为何没有人逃跑?

株连九族,是指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也逃不了承担刑事责任,简单来讲,就是一人了犯了大罪,与他有血缘亲情关系的,基本都得被消灭。这当然不是什么好制度,斩草除根,清除所有力量的做法,和统治者假惺惺地高唱着的仁德是完全相悖的,人又不是韭菜,割了还会长,灭了也就灭了,有没有下辈子不太好说。

能够上株连九族的罪当然不会太小,往往都是谋逆一类,就咱们说的那种造反,颠覆现有的朝廷。造反成功了,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姓成国姓,后代子孙也跟着享用无边的富贵权势,可是这种操作风险太高,因为一旦失败,也就意味着要被连根拔起,要不满门抄斩,更严重的就是株连九族了。

其实造没造反的,并不需要什么多么明显的证据,皇帝老儿认为你造了反就造了反,没有也可以变成有,就如清朝的文字狱,一首诗一个字,都可以定性,没必要再去找其他证据了。犯事本人只要说过话,只要写过字,就有办法定下罪名来,家族里的人呢?一律顺藤来,封建王朝搞斗争,一直都这么做的,作为犯事人的家属亲友,为什么不选择逃跑?

不敢跑,也没地儿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什么东西都是皇帝的,臣民百姓的命自然也是一样,他想要谁死,谁就得死。跑?从小受到的忠君教育也不允许,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只有不是的臣子,没有不是的君父,君要臣死,必然是臣做了该死的事。

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会有侥幸心理的。历史上株连九族的情况不多,毕竟也有,可是当代皇帝为了证明自己贤明,标榜自己仁义,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没有什么威胁的人留下来(以供以后洗脑),比如说东晋时不杀妇女,唐不杀老幼残,明清时的犯事人员家族的小孩子,还可以做为奴隶,活着总比死去要好,不跑还有活着的机会,跑呢,就只有死路一条,甚至作为典型,死得更惨,还不如向老天爷祈求那一点点渺茫的天意。

再说跑,也往往来不及,来得及也没地儿跑。

古代可没电话,往往当朝雷厉风行,皇帝大手一挥,某某罪该万死,株连九族(其实这也很儿戏),办案人员和军士们的速度很快,犯事的家族往往还没来得及收拾金银细软就被连锅端了,极个别的可以混出去,重要的人物往往都有册可查(族谱发挥作用了),一查一抓一个准。

跑出去的人怎么办呢?投靠谁?亲友吗?且不说都黑榜上有名,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也不能投靠,这世上,多的是卖友求荣的势利人——也不能完全怪人家,窝藏罪犯可是要株连的!出行必须要有路引,没这东西,你跑不远。可是路引是官府给开的身份证明,哪个傻缺敢给通缉犯开这个?交通不便,跑也跑不了多远,地广人又稀,跑哪都会被人认出来,整容技术不发达,画影图形就够了。跑更远的山林里吧,求生技能未必有,那会儿的野兽比人多,相信那些细皮嫩肉的小姑娘小伙子,很容易引起野兽们的注意,侥幸不死,也过不了几天。

与其痛苦中等待死亡,倒不如引刀成一快,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万一皇帝大开恩,不杀了呢?那不就捡到一条命嘛。

所以,跑有跑的劣势,不跑有不跑的好处,当然了,能不被株连当然是最好的。站队是一门学问,因而,墙头草也就多了,可同富贵,别共患难,是他们的处事原则。


悸动的那一瞬间


每当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皇上大怒,直接喊出了株你九族这样的口号时,感觉特别的有气势,虽说不太明白其中的涵义,但是莫名感觉高大上的样子。等接触古装剧越来越多,或者说随着自己的年纪慢慢成长起来后,才发现这句话可能并不是喊起来有气势这么简单,也许在古代那是当真会被株连九族的,可是在电视剧中却发现这些古人总是傻傻的等在家中,一直等到自己的九族全部被捉,也没有人会逃跑,难道说他们傻到连逃跑都不会了吗?

很明显这些人不逃跑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傻,而是另有其因。

其实不是不想逃,而是不是知道往哪逃。

但凡经过各种城池都是要路引之类的东西,所以城市当中就不用想了,去不了,只能逃到深山老林之中。

要知道古代的生态环境可比现代好多了,于是大量的猛兽在山林之中横行,逃到山林之中给猛兽加餐这种事,可能大多数古代人都不傻,就算是被处死了,还可能留下尸骨的存在,还有可能会朋友之类的人帮忙下葬,要是在山中让猛兽给吃了,也许给他们来说下辈子身体也不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会选择逃到深山之中吗?

被株连九族不代表会被直接处死。

就算是被株连九族,也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被处死,只是那些首恶会被株杀而已,其余的也会根据亲族的远近来相对判刑,除了少数会被流留到边境以外,大多数都会成为罪犯被卖去干苦力。

说实话在古代百姓就是以给地主打长工为生,就算这些人成为了罪犯也只是换了一个主人打工而已,可是一旦你要是逃走了,那就直接成了逃犯,那罪状可就要重得多了,也许在追捕过程中会被不小心打死也说不定,千万不要讲什么人权,古代如果有人权的话还会是那个封建社会吗?

尤其是到了很多朝代的末期,大多数百姓都是没有自己的土地,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份管吃管住的地方,哪怕是当成罪犯也无所谓了,说白了就是为了活下去,梦想与自由这种东西还是要有命在,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梦想。

这些被株连九族的人,如果要是逃走了,可能连最后一丝活命的机会也没有了,但是留下来的话,这些人就相当于别人家的家产,为了让自己的家产不受到损失,当然会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了。

封建制度下的奴性

除此之外就是几千年所实行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在封建社会下养成了一种奴性,也就是民不跟官斗,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可以说对待这种被株连的犯人,大家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流程,那些该发配的全部发配,该被送去作劳工的作劳工,该卖到青楼卖青楼,反正各方面的人员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这些收接部门在没有看到这些人之前就已经把人员全部分配好了,到了这个时候某些逃犯跑了,那怎么行,这些都已经是别人的财物了,当然要尽全力去捉捕了,不然受损失的可是个人。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逃跑的犯人在被捉回来之后,会直接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各种惩罚,也许还会直接来个杀鸡儆猴,反正犯人这么多杀一两个都不是问题,可是还有人有样学样要逃跑的话,就真成了问题,还不如把这些不听话的杀掉,震撼一下那些内心有一丝丝不安份的人。

所以在综合以上这些理由之后,大多数被株连之人都不会选择逃跑,毕竟不逃还有可能活下来,毕竟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之人,就算他们想逃,在古代那种条件与制度下面能逃到什么地方去,深山老林就不用想了,没有人可以独自在那种地方想得太长久,毕竟古代的猛兽可比现代狂野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