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指我國哪個地區?

用戶5547780004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年輕就極愛讀,現在一閉眼,也可倒背如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寫了哪些地區?整體言,我國的東南西北中都有,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言,則是以江南東南,蘇越東吳江浙皖為主。

這詞曲,是寫景抒情,觸景生情。枯藤老樹昏鴉到處都有,有普遍性,代表性,但突出了枯、老、昏,都是衰老敗落之象的晚景,見之總令人憐憫傷情。小橋流水人家,很有情調,有生氣,這是在江南水鄉多見。這些景況既在現實各地的場境中,更深植在寫作者內心裡。

白樸的《天淨沙/秋》就有“輕煙老樹寒鴉”。唐代詩人張繼就有“月落烏啼霜滿天。”宋蘇軾就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景象出現在自然現象中,有天景,有人造景,經人看後並作藝術概括陣列,就更有味道,更能形象說明問題了。這些景,有閱歷見過世面的人誰沒見過,沒觸景生情感懷?只是作者高明在於寫出了許多人寫不出而又眼見心中有的東西,更能扣動人心絃,看似普通,見景傷情,隨感而發,但卻體現作者的老到,才思敏捷,更會彈弦外之音,讓人感懷不已。


樹德漢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元曲作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想要知道這幅圖景描寫的是我國的哪個地區,還得從作者的生平說起。

據考證,馬致遠的籍貫為河北省滄州市或北京市。他青年時期刻苦勤奮,追求功名,但一生仕途不順,未曾擔任過顯赫官職,未能實現其遠大的政治抱負,曾在江浙一帶參加元曲創作,擔任過地方小官吏,但為時不長。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於50歲辭官歸隱。

馬致遠的一生一直處在漂泊不定的羈旅之中,所幸,他用自己的文學才華創作了15種雜劇,有“曲狀元”之稱。在劇中,他以高超的語言藝術抒發情緒,含蓄、幽遠、細膩, 正如這首《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將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地組合在—起,音節和諧、情景交融、妙含無垠,呈現出一副悲秋哀涼的荒郊羈旅畫面。寄託了作者一生鬱郁不得志、孤身漂泊、無限悲涼的心情。這樣的景物畫面在鄉下不算罕見,這只是作者羈旅途中的一頁。由於作者一生漂泊不定,很難說這首詩中的景物是出於哪一個地區他是在作者悲涼的心境下,經古道,騎瘦馬,觀小橋流水,倚枯藤老樹,聽昏鴉鳴,看夕陽下,情景交融,有感而發

。這也正是此小令的妙不可言之處。


一梅君


謔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所描地域。

少不了從原曲中覓古。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曲就不評了。

此景出自何處,細細搜來,原在南北西東。

1.“枯藤老樹昏鴉”,出自詞人心裡。

2.“輕煙老樹寒鴉”,出自白樸《天淨沙.秋》裡。

另,“月落烏啼霜滿天”,出自唐代詩人張繼七絕,在姑蘇城外寒山寺。

3.“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宋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小喬初嫁了”,應身在楚地而作吳言。

4.“古道西風瘦馬”,出自唐人李白“咸陽古道音塵絕”,《憶秦娥》,當在西部。

5.“夕陽西下”,應在新道城中。詎不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6.“斷腸人在天涯”,“醉歸酒醒斷腸人”。在葉夢得所處的酒店裡。

所以,它應該在華夏的南北西東;在詞人的夢醒之處;在文字的故紙堆裡;在後人的縈迴心上……





葡萄爺爺1


這首天淨沙《秋思》小令是馬致遠所作。

馬致遠,元大都(今北京市)人,只知他做過江浙行省官吏,自號東籬,從他的曲裡,知道他曾迷戀過功名,後來寄情於詩酒山水,曲中時而也流露出對社會不滿的情緒,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稱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傳得最多的一個,作品豪放清逸,

這首秋思是指我國哪個地區,很多資料上都沒有介紹,這首小令是他在旅途奔走著.地點是野外,,季節是一深秋,時間是黃昏,他所接觸到的正是秋郊黃昏時的景,他寫景是非常真實而優美的,他所描寫的景物並不是孤立的,多餘的,而是能夠造成一種氣氛,更好的表達出人物或作者的內心活動,象這支曲子的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就寫出一片蕭颯的秋景,造成一種黯淡淒涼的氣氛,小橋流水,風景幽靜,而人家安居其間顯得非常安逸,"古道西風瘦馬"既不是,"冠蓋滿京華"的長安道上,也不是"輕裘肥馬"的得意氣象,而只是在西風中冷落的古道上,獨自騎著一匹瘦馬旅行。"夕陽西下"寫的時間愈來愈晚了結句"斷腸人在天涯,點明瞭旅人的感情,他的悲愁和所以悲愁的緣故,立刻使得全篇都生動起來。

枯虅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這支小令是馬致遠描寫景物的散曲代表作,是後人長期傳誦的名篇


秋閣一憑欄


這兩句詩句其實是唐代詩人張籍的詩詞,整篇詩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個詩都整體體現了詩人對自己家鄉的思念之情,也體現了一個在外遊子思鄉思親的內在之情,這首和靜夜思的意義幾乎完全差不多。


這首詩體現出來一個天涯遊子出門在外,追尋自己夢想的堅持,也體現出了一個文人詩人正常人正常情感的一面,表達了孤身一人遠在他鄉的一種堅持和思念,用傍晚時分那種特殊回家的時間點來襯托出來作者當時的感受,正常人在黃昏的時間都有一種歸家的心情,在這個時間點是遊子最思鄉的時間,運用這個時間點來體現出特殊,絕對是親身經歷的感覺。

但是裡面的情景到底是哪裡的呢,其實這個要從當時詩人寫這首詩時的地點,就可以大概推論出描述的情節,枯藤老樹其實這種情景在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有存在,除了大西北荒漠地區之外,從這句是猜測不出來作者指的地方,但是第二句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情況一般都是在黃河以南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才存在的。



畢竟小流水經過居住的村莊,基本上都是黃河以南水資源豐富的地方,而作者當時處在的年代是唐朝時期,那個時候政治經濟中心從陝西到江南到山東一帶,而當時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在河南的洛陽,也就是我們口中說的中原地區,這個地方水資源還是比較充沛的,可以形成小橋流水過村莊的情景。


而古代詩人都有一個特點,寫詩的時候都是喜歡把自己身處的環境作為作品的基礎,而基本上很少會通過不在身邊和當時身處的環境寫作品,特別是一些帶有思念意義的詩句,而觸景生情是最能激發詩人詩意的,很多流傳千古的詩句都是在觸景傷情,所以為什麼會留有這種經典作品。

作品之所以經典,其實就是一種不可複製的環境情節下寫出來的作品,屬於瞬間的詩意,這種詩情畫意其實並不是刻意去做而是通過周圍的各種環境影響燃起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一瞬間的事情,錯過了就不會再有這種作品,抓住了就會生成千古絕唱,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小橋流水人家其實並不是詩人的家鄉,而是河南洛陽附近。


無法超越的足跡


枯虅老樹昏鴉(描寫的是深秋景象,此時的北方已經是隆冬大雪紛飛了,所以可以肯定,不會是黃河以北)

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的景象,準確講是長江以南,這也符合烏鴉深秋才會來到江南,如果是北方,估計流水已經結冰)

古道西風瘦馬(南方的馬才比較瘦,北方的馬是主力,一般比較彪悍,再加上他在浙江做官,那是徽杭古道已經很有名了,皖南的物質和商人都是通過徽杭古道進入杭州經商的)

所以根據以上情況描述,他描寫的是江南徽杭古道的景象


皖美鄉村之鳥人拍鳥


馬致遠(約1250一1321至1324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創作了十五種雜劇。與關漢聊、鄭光袓、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有散曲一百二十多首,是元代散曲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這首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是後人長期傳誦的名著。

天淨沙.秋思。

枯膝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無數詩壇聖手,通過不同角度的描繪,創造了"秋思"的種種佳境,成功之作不勝枚舉似乎難以為繼。可是馬致遠匠心獨運,僅用了相當於一首七絕的字數,就構思了一幅形象鮮明的水墨畫,而且含蘊豐富,感情深厚,不落俗套。

這首小令,是指我國哪個地區?不詳。作者青年時期刻苦專研,追求功名,但一生士途不順。只擔任過地方小官吏,時間不長,後辭官。

馬致遠這首散曲(天淨沙)共二十八字,每句都可以單獨使用.枯搞的藤,蒼老的樹和黃昏疲備的烏鴉,描寫古道兩旁景物的蕭條淒涼,靈小的橋,輕流的水和水邊平鋪的沙,描寫秋日溪邊清美宜人的景色,淒冷的西風不斷吹襲著,一匹消瘦的馬孤獨地走在古道上,給人一種蒼涼悲寂的感覺,天涯飄泊的人,面對著蒼涼的暮色,痛苦鬱悶之情油然而生,夕陽已經西下愁腸欲斷的人,卻仍然遠離故鄉,浪跡天涯,總是更感到苦痛與哀愁。


陳年往事1222


不要以為枯藤,老樹,小橋,流水,肯定是江南或者皖南或者杭州,馬致遠可是元代人。

元代那個時候,真正的政治經濟中心還是在北方。當時生態環境,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枯藤,到處都有。

老樹,隨處可見。

小橋,流水,無論北方南方,有村有鎮的地方,司空見慣。

關鍵的信息,就是昏鴉!

因為這個鴉,所以,大概可以想象,這個地方不是南方。

從馬致遠生活,工作的線索來看,估計這個地點,還是中原地區,河南,河北,或者山東的可能性比較大。

還有西風瘦馬,更能佐證,這個地方,肯定是中原地區。


老楊老師2


到過川西鹽源左所的人,就會為那秋風中的茶馬古道,夕陽夕下時那纏滿枯藤的老樹,以及樹上那呱呱鳴叫的烏鴉,幾十裡外的羊踏河上難得一見的小橋人家而倍感荒涼和悽楚。如果一個人行走在那山、那水,置身於那情那景,簡直就是馬致遠斷腸人的感觸……


淚眼中的背影


江南一帶,古道西風瘦馬,江南女子多情,揚州瘦馬讓人流連。當然你非要說瘦馬是一匹馬的話,那你就隨便說說是什麼地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